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0442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7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ocx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ocx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成果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16

 

中等职业学校

气象专业

教学指导方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气象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汇编。

内容包括气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

这些教学文件对中等职业学校气象专业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配有光盘,其中除本书内容外,还附有教育部以教职成[2000]7号文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23门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以供配套使用。

目录

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

中等职业学校气象专业课程设置1

中等职业学校气象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8

自然地理教学基本要求8

气象网络技术基础教学基本要求13

气象气候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17

天气预报基础教学基本要求21

地面气象观测教学基本要求28

农业气象观测教学基本要求38

气象服务教学基本要求43

雷电防护基础教学基本要求47

人工影响天气基础教学基本要求52

中等职业学校气象专业设置标准(供参考)55

附录中等职业学校气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58

后记67

 

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职成厅[20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有关部委(单位)教育司(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我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并在目录中确定了83个专业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我们结合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组织有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项目课题组,并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有关院校的大力配合下,开发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包括专业课程设置、部分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专业设置标准(供参考)等〕,将分批印发给你们,请组织实施。

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也是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指导职业学校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价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同时,也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提供了依据。

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印发和实施,是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在推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中,要认真组织好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安排的指导和对教学过程的检查评估,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要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好一批设置合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重点建设专业示范点,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

各地、各行业还应创造条件,组织开发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其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逐步完善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及时向各地、各行业和各职业学校提供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我们已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分专业集册出版。

按照“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正以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组织编写和出版重点建设专业主干专业课程的国家规划教材。

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要认真总结和收集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报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附件: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目录

 

教育部办公厅

2001年8月6日

中等职业学校

气象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气象行业基层气象台站,从事气象观测、气象服务和管理等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气象行业的基层气象台站,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雷电防护、气象常规观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以及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气候资源调查及初步分析等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地面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的基本知识。

3.掌握气象预报产品释用、气候资源调查、气象服务的基本知识。

4.掌握防雷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及有关法规的基本知识。

5.掌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1.具有地面气象观测、编码发报和编制气象报表的能力。

2.具有遥测、自动气象站操作、维护的能力。

3.具有农业气象观测、记录的能力。

4.具有识别与应用上级预报指导产品信息、作单站解释和补充订正预报的基本技能。

5.具有气候资源调查、气象服务产品的综合加工及编制气象服务方案的基本技能。

6.具有防雷工程设计、施工、验收、防雷装置检测的基本技能。

7.具有人工增雨、防雷作业的基本技能。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

1.德育(176学时)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

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法律基础知识(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其任务是:

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6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其任务是: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哲学基础知识(48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

其任务是:

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语文(244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272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

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

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

选学内容:

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英语(240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计算机应用基础(138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体育与健康(176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7.物理(96学时)

在初中物理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力学、电学和热学的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适当选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课

8.气象网络技术基础(102学时)

该课程是气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结构、网络安全常识以及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构成和数据流程等;掌握一般的网络服务功能、局域网络系统软件(WINDOWSNT)安装方法和网络系统的一般维护、管理和使用方法,掌握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有关PCVSAT系统的使用等。

为培养学生适应气象基层台站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和毕业后继续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9.电子技术基础(174学时)

该课程是气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10.气象气候学基础(108学时)

该课程是气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旨在使学生了解大气的组成以及大气中的声光电现象和天气现象;掌握大气的基本性质、大气增温与冷却、大气运动和水相变化的气象学基础知识。

了解气候形成因子以及中国气候基本特征;掌握气候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气候评价的基本方法。

11.天气预报基础(204学时)

该课程是气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旨在使学生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过程及其天气特征;了解天气预报的种类、思路以及MICAPS系统的运行环境和主要功能;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MICAPS系统的操作使用;能识别和应用上级预报指导产品及有关信息,作单站解释和补充订正预报。

12.地面气象观测(366学时)

该课程是气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知识及遥测、自动气象站的基本知识,能正确进行地面气象观测、操作以及报表的预审,掌握编码发报和编制各种气象报表;能进行各种常规气象仪器设备的安装维护;掌握特种观测技术如酸雨观测技术等。

13.农业气象观测(204学时)

该课程是气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旨在使学生了解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农业气象预报与情报的基本原理,了解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掌握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的观测、记录方法,掌握主要农业气象预报方法以及编发情报、旬、月报方法;会使用农业气象观测仪器和应用计算机整理、分析观测(试验)资料。

14.气象服务(102学时)

该课程是气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旨在使学生了解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宗旨,了解气象服务种类、内容和应用范围;掌握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和有关政策规定等;能进行气象服务产品的综合加工,能独立完成与用户的洽谈和编写各种气象服务材料等。

15.雷电防护基础(204学时)

该课程是气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旨在使学生了解防雷规范与法规,掌握雷电防护的基本原理,掌握防雷工程设计基本知识,掌握防雷装置的检测、新建建(构)筑物防雷审核、监审与工程验收的基本方法与操作。

16.人工影响天气基础(132学时)

该课程是气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旨在使学生了解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规范、法规以及人工影响天气效果的检验方法;掌握人工增雨、防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处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的简单故障。

(三)选修课

限选课

17.美育(32学时)

了解美学基本知识,能欣赏一般音乐作品、美术作品和其他艺术作品。

18.自然地理(36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表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世界地形概况等;掌握地理坐标、主要洋流分布、地理环境保护途径以及中国、世界地形主要特征等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掌握正确观察、分析一般自然地理事物、图像等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大气科学等有关知识奠定一定基础。

19.电工技术(72学时)

该课程是气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知识,了解电工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常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阅读和分析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能查阅电器设备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说明;初步具备正确使用常用电器设备和安全用电的能力。

20.公共关系学基础(36学时)

该课程是气象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旨在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公共关系技巧,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能够把公共关系原理和技巧的理论知识演化为实践中的处事待人技巧,提高实际交往能力。

21.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36学时)

该课程是气象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旨在使学生了解职业与人生的关系以及就业的相关政策,理解创业与就业的相互关系;掌握求职与创业的一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能正确处理择业、创业与人生的关系。

任选课

22.计算机应用软件

了解和掌握一般软件的编制和常用软件的应用。

23.气象专业英语

具有气象专业英语资料的阅读能力。

24.广告业务

了解和掌握广告、宣传、策划、制作的一般方法。

25.市场营销

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营销技术。

26.气象业务新技术讲座

了解气象业务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并学会运用。

(四)实习(938学时)

1.教学实习(452学时)

第二学期,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习要求进行上机实习。

第三学期,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要求进行有关实验;地面气候资料的统计整理;简易天气图分析以及MICAPS操作等。

第四学期,安排气象网络技术有关网络软、硬件安装调试以及PCVSAT系统使用;预报指导产品信息的识别与应用;气象观测资料编报及传输等。

第五学期,安排地面气象观测、天气预报、气象服务的综合实习;农业气象观测、雷电防护的基本方法实习;人工影响天气试验方案设计等。

2.毕业实习(510学时)

第六学期为毕业实习时间。

计算机应用基础、气象网络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的毕业实习均安排在校内微机房和电子实验室进行。

考核方式:

参加学校所在省教育厅和劳动厅举行的相应等级证书考试。

天气预报基础、地面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气象服务、雷电防护基础、人工影响天气基础采用在校内实习与到基层气象台站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校内实习主要包括地面气象观测、编报、资料处理、农业气象观测、天气分析等综合实习;到基层气象台站实习主要包括气象服务、雷电防护、人工影响天气的基本业务技术实习。

要求掌握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操作及天气预报产品的释用。

考核方式为参加有关气象业务岗位的岗位资格考试。

(五)考核

分考试和考查两种,且毕业实习成绩单列。

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供参考)

学期

教学周数

入学与毕业教育

实习与毕业设计

考查考试

劳动机动

假期

合计

16

1

2

2

4

25

18

2

1

6

27

18

2

1

4

25

18

2

1

6

27

18

2

1

4

25

0

1

17

2

1

21

总计

88

2

17

12

7

24

150

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供参考)

科目

类别

课程

按学期分配周学时

考试

考查

学时分配

第一

学期

第二

学期

第三

学期

第四

学期

第五

学期

第六

学期

理论

教学

学时

实习

实训

学时

第六学期

实习(周

次)学时

课程学时总计

16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德育

2

2

2

2

2

176

176

语文

4

6

4

244

244

数学

8

8

272

272

物理

6

72

24

96

体育与健康

2

2

2

2

2

176

176

计算机应用基础

6

54

54

(1)30

138

英语

6

4

4

240

240

美育

2

32

32

自然地理

2

36

36

气象网络技术基础

4

36

36

(2)30

102

电子技术基础

8

96

48

(3)30

174

气象气候学基础

6

92

16

108

天气预报基础

4

4

96

48

(4~5)60

204

地面气象观测

6

6

150

66

(6~10)150

366

农业气象观测

4

4

96

48

(11~12)60

204

气象服务

4

52

20

(13)30

102

雷电防护基础

4

4

96

48

(14~15)60

204

人工影响天气基础

4

52

20

(16~17)60

132

电工技术

4

48

24

72

公共关系学基础

2

36

36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2

36

36

周学时数

30

30

30

30

30

总学时

480

540

540

540

540

510

2188

452

510

3150

七、毕业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供参考)

(安排在第六学期,共510学时)

序号

课程名称

实习学时(含

机动学时)

时间安排

实习内容

1

计算机应用基础

30(3)

第1周

按教育部有关要求执行

2

气象网络技术基础

30(3)

第2周

局域网安装、管理、维护,互联网的应用,PCVSAT系统的使用

3

电子技术基础

30(3)

第3周

按教育部有关要求执行

4

天气预报基础

60(6)

第4、5周

常用天气图的基本分析方法、常用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气象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回波图的识别及应用,县级MICAPS系统的使用,应用上级预报指导产品信息制作单站天气预报

5

地面气象观测

150(15)

第6~10周

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发报及编制气象报表,遥测自动气象站的操作、使用、维护,常规气象仪器的安装、维护,太阳辐射观测

6

农业气象观测

60(6)

安排2周(由各校

结合实际安排)

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观测,土壤水分的测定,农业气象观测与农业气象旬月报的编发

7

气象服务

30(3)

第13周

气象服务产品的综合加工,气象服务材料的编写,年月气象服务方案的编制,气象服务合同的洽谈与签定

8

雷电防护基础

60(6)

第14、15周

防雷装置的检测,新建建(构)筑物防雷设计审核、监审与验收,防雷工程的施工及工程验收,防雷工程的勘察及初步设计

9

人工影响天气基础

60(6)

第16、17周

人工增雨作业,人工防消雹作业

八、说明

1.本专业课程设置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气象专业3年制教学。

2.专业模块中的课程设置,可根据本专业不同专门化培养方向作适当调整。

中等职业学校

气象专业主干专业课程

教学基本要求

自然地理教学基本要求

(3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气象专业通用的一门主干限定选修课程。

它的任务是:

使本专业学生具备必需的自然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像、思维等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解释一些大气现象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以及与大气科学密切相关的自然地理环境。

3.理解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及应用。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正确观察和分析一些自然地理事物、地理实物、模型、地图、自然地理图像等的方法。

2.掌握记忆自然地理知识、进行地理想象的技能。

3.会进行正确的抽象概括和创造性的地理思维,会运用地理因素解释一些大气现象。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2.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3.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增强地理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了解宇宙、天体的概念。

理解恒星、星云的特点。

了解星系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