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0367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苏州园林》

  【篇一】

  教学目的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

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

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

  解释词语:

(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文

  要求。

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

  (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

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

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

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问:

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

  问:

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问:

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问:

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

  总说(完美的图画)--分说(第2段)

  大处讲究:

布局(3段)配合(4段)映衬(5段)层次(6段)

  细部注意:

每个角落(第7段)门窗图案(第8段)色彩(第9段)

  课上做练习一,填写结构图表。

  思考:

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

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

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

  问:

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

  2.笔答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生字词。

(二)结合讲评检查课后练习二的作业完成情况,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

由同学举例说明。

  1.作比较。

如第5段: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2.举例子。

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描摹。

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

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重点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提示:

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

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逐项分析时,先由同学举例、分析,再由教师补充,归纳。

举例时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问:

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以第5段为例说明。

同学发言,归纳。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

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问:

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的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问:

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

  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问:

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l)准确

  结合练习三,辨析:

玩赏、鉴赏、欣赏、观赏--玩赏:

有品味、赏玩之意;鉴赏:

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

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

指观看欣赏。

此处的“鉴赏”一词最恰当。

  (2)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加点词的作用。

(投影显示)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精练

  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问:

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

第2段;设问:

第3段;比喻:

第3段等。

  教师:

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

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

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小结:

本文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从而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的,是可以充满情趣的。

  (四)总结全文: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五)配乐朗读课文(边出画面配合),进一步体会本文的两个学习重点,从而获得知识和美感。

  (六)布置作业:

  1.笔答课后练习五、六、七

  【篇二】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揣摩用词的准确、严密、生动。

简要了解部分说明方法。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特点、部分说明方法,理解并掌握抓住说明对象特征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梦境”形式导入:

以老师的一个梦来引出对于苏州园林美景的介绍,“人在画图中”,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画图中”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1、2段

  学生继续配乐朗读余下部分

  读完课文,思考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说明文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

  3、那么苏州园林是具体存在的事物,还是抽象难以感知的道理呢?

--具体存在的事物

  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文类型: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

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2、采取你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并参与小组讨论,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句子。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带有“图画”字眼的这些句子。

(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

哪几句是写局部?

哪几处是写细部的?

(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

)老师板书:

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归纳

  2、概括说明顺序:

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3、知识归纳整理(板书):

说明顺序相关知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小结和启示:

苏州园林是一篇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说明文。

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五、互动式精析片段

  1、学到说明文,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说明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使用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晰。

常用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表

  说明方法特点作用

  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

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

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

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

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下定义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

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

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

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列图表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

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摹状貌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

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

  十大说明方法,有的我们比较陌生,但有的我们似曾相识。

我们就从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入手,你能从文中找出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句子吗?

同桌间相互找找看。

  2、说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说明文语言的个性特点

  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说明的事物,现在语言上有什么特性,你能告诉我吗?

--生动性

  除此之外呢?

说明文语言还会表现出其他的什么特点?

请看几个例子:

  例子一,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子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归纳概括: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准确性、严密性、生动

  六、课堂小结

  古老的作为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虽落成在昔日,却凝聚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美。

而语言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精炼之笔又将这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字里行间。

今天,我们同样打开了一把古色古香的“说明文”之扇,对三大文体之一的说明文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领会并运用。

  七、布置作业

  当个小导游,结合本课你学习说明文的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写一个片段,来介绍美丽庐中校园中的一景。

要求:

恰当地运用你学过的若干种说明方法,注意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00字)

  八、板书设计

  扇形板书:

说明文相关知识

  九、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