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9704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质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质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质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质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学基础.docx

《地质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基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学基础.docx

地质学基础

一.填空题

1、根据引起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特点,可将其分为内能和外能两大类,它们包括、、、、和。

(重力能,放射能,旋转能,结晶能和化学能,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

2、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变质作用分为、、

和。

(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3、双变质带分别是靠大洋一侧的和与之平行的。

(高压低温变质带,

高温低压变质带)

4、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几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是、、、

和。

(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5、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和。

(自然地理条件,岩性)

6、河流的下蚀极限是。

(侵蚀基准面)

7、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和。

(海浪,潮

汐,洋流,浊流)

8、按冰川在大陆上的分布及其本身的特点将冰川分为和。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

9、地表松散堆积物由风通过、和搬运到别处。

(悬移,

跃移,推移)

10、风积物包括和。

(风成砂,风成黄土)

11、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和。

(吸附水,结晶水,结构水,沸石水,层间水)

12、根据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和

(标明其二氧化硅含量,否则判错)(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45-52%,中性岩SiO252-65%,酸性岩SiO2>65%)

13、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和。

(压实作用,胶结

作用,重结晶作用)

14、沉积岩的颜色按照成因可分为、_

和__

(继承色,原生

色,次生色)

15、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主要有、___

(粒屑结构,生物

骨架结构,晶粒结构)

16、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粒屑有、

和等。

(内

碎屑,生物碎屑,鲕粒,团粒)

17、冲积扇的沉积类型包括、

__、

__和。

(泥石流

沉积,辫状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余沉积)

18、按照河道的平面几何形态,可将河流分为_

、_

、和

四种类型。

(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19、河流相根据环境河沉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

河四个亚相。

(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

20、按湖水深度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将碎屑型湖泊相划分为、、

、和等几个亚相。

(湖泊三角洲,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

21、盖洛韦关于三角洲的成因类型包括、和。

(河控三角

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

22、根据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三角洲进一步划分为、

和三个亚相类型。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23、一个典型的现代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可分为、、和

等几个次级环境。

(海岸沙丘,后滨,前滨,近滨)

24、障壁海岸相的亚相类型有、和。

(泻湖亚相,潮坪亚

相,障壁岛亚相)

25、根据沉积物颗粒在块体流中的支撑机理,重力流可分为、、

和。

(浊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碎屑流)

26、重力流的形成条件为、和。

(物源条件,触发机制,

滞水环境)

27、按海洋潮汐作用将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划分为、和。

(潮

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28、地层划分的方法由于划分依据多种多样也种类繁多,具体的方法主要有、

、、、、、和。

(岩性法,标志层法,沉积旋回法,标准化石法,生物组合法,同位素测年,古地磁测年,地球物理法)

29、岩层的产状要素是、和。

(走向,倾向,倾角)

30、地层接触关系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整合,平行不

整合,角度不整合)

31、褶曲的基本形态为和。

(背斜,向斜)

32、按形成时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和两类。

(张节理,剪节理)

33、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和。

(断层面,断盘,位移)

34、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关系可分和两类。

(正断层,逆断层)

35、含油气盆地内部的一级构造单元为、和。

(隆起,坳

陷,斜坡)

36、板块间的分界线有、、和四种类型。

(海

岭,转换断层,俯冲带和深海沟,地缝合线)

二、名词解释

1、晶体:

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2、克拉克值:

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3、类质同象:

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4、晶体习性:

生长条件一定时,同种晶体总能发育成一定的形状,这种性质称为晶体的结晶习性。

5、岩石: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6、岩浆岩:

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7、沉积岩:

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

石。

8、变质岩:

它是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在诸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经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变质而成。

9、岩浆:

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组分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体。

10、岩浆岩的结构:

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11、岩浆岩的构造:

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12、岩浆岩的产状:

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原生岩浆:

是指由上地幔物质经局部熔融或壳层物质局部或全部熔融而形成的初始岩浆。

14、岩浆分异作用:

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

同成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

15、岩浆同化混染作用:

岩浆熔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成分发生了变化,称为同化作用。

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为混染作用。

16、变质作用:

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层理构造:

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

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18、波痕:

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圆度:

系指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

20、球度:

是指颗粒接近于球体的程度。

21、成分成熟度:

指碎屑组分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22、结构成熟度:

碎屑颗粒的分选性、磨圆度即颗粒含量接近极限的程度。

23、火山碎屑岩:

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4、内碎屑:

是水盆地内已沉积的弱固结碳酸盐沉积物经流水或波浪冲刷、搅动成碎泥块原

地堆积或近距离搬运、沉积而成。

25、叠层构造:

是蓝绿藻类分泌的粘液,将细屑碳酸盐物质逐层粘结后硬化而成,因季节的变化,藻类分泌物的多少也有变化,因而出现纹层构造。

26、化石:

是指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27、地层:

通常人们把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称为地层,或者说,地层就是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

28、岩石地层单位:

以地层的岩性特征和演岩石类别作为划分依据的地层单位,包括群、组、

段、层四个级别。

29、年代地层单位:

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层体,其顶底界均为等时面。

30、地质时代:

就是指地层形成的时间。

31、绝对地质时代:

指各时代岩层距今的时间及整个地质时代的年龄。

32、相对地质时代:

指岩石或地层形成的新老关系或先后顺序。

33、地层层序律:

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

上,地层越新。

34、同位素定年:

根据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在地史期间不变这一基本原理来计算某种矿物和岩石形成至今的年龄值。

35、标准化石:

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广、数量很多、保存完好河容易鉴定的特点,称为标准化石。

36.风化壳:

不整合的标志,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

37.莫霍面:

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38.标准化石:

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的化石。

39.岩石圈:

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石圈。

40.矿物: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

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1.向斜:

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两翼地层较老的褶皱。

42.转换断层:

是指发生在大洋中脊处的一种特殊的平移断层。

43.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的一种类型,由于构造运动使不整合面的上、下两部分地层的地层产状不平行,二者之间有一个交角的地层接触关系。

44.断层:

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错动的断裂。

45.磨拉石建造:

是地层由海相转化为陆相后,在山间盆地、山前盆地等地形成的一套陆相的砾岩、砂岩沉积。

46.背斜:

是一种褶皱构造,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核部地层较老,两翼地层较年轻的褶皱。

47、沉积相:

根据沉积地层的颜色、沉积物的矿物成分、颗粒粗细、结构构造、生物化石种类等进行岩相分析,从而恢复古环境,根据沉积环境可以把地层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

48、矿物: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9、倒转褶皱:

是指褶皱的一翼地层倒转,而另外一翼地层正常的褶皱。

50、地层倾向:

沿着地层斜面与地层走向垂直所引的线叫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

的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

51.岩层走向:

走向线指岩层面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岩层层面上的任意一条水平线)。

走向指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

以方位角来表示。

表明岩层的水平延伸方向。

52.片麻构造:

岩石主要由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和不均匀分布,形成断续条带状构造。

53.新构造运动:

一般是指晚第三纪及其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变动,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表现形式。

三.判断题

1结构水不参加晶体组成,且与矿物晶体无关。

X

2、火山岩中的杏仁体属于显晶集合体形态。

X

3、矿物的颜色可以用类比法进行描述,比如说赤铁矿的猪肝色。

V

4、矿物的光泽其实是指矿物表面的发光性。

X

5、金刚石的摩氏硬度为10oV

6、白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X

7、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都是链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2

8、高岭石和云母是属于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2

9、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V

10、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2饱和度,因此可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x

11、鲍温反应系列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V

12、花岗岩是酸性深成侵入岩。

V

13、安山岩是中性喷出岩°V

14、由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被称为正变质岩。

X

15、按照李克定律,在地壳深处,矿物在最大应力方向沉淀,最小应力方向溶解°X

16、片麻岩是一-种区域变质岩。

V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

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V

18、纯石英砂岩为白色是继承了石英的颜色,是一种继承色。

V

19、厚度0.5〜0.lm的岩层我们称为薄层°X

20、按照石油行业碎屑颗粒粒度分级标准,0.25〜0.5mm的碎屑颗粒为中砂。

V

21、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粗粉砂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含砾的粉砂质砂岩”°V

22、圆度好的碎屑颗粒一般来说球度也比较高°X

23、基底胶结代表碎屑与胶结物同时沉积,是快速堆积的产物。

24、在砂岩和杂砂岩中,按照三个端元组分石英(Q)、长石(F)、及岩屑(R)的相对含量划分类型。

"

25、粘土岩主要是指粒度v0.05mm的细颗粒组成,并含大量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的疏松或固结的岩石。

X

26、我国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竹叶状灰岩中的“竹叶”体是一种典型的内碎屑。

V

27、三叠纪属于古生代。

X

28、煤在石炭纪、二叠纪和侏罗纪地层中发现最多。

29、白垩纪的代号为ToX

30、新生代构造阶段主要是喜马拉雅构造阶段。

"

31、地槽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

X

32、三叶虫高度繁盛并迅速演化的时期是寒武纪。

2

33、早古生代是一个广泛海侵的时期,因此下古生界主要是海相地层。

2

34、泥盆纪是生物大变革的时期,生物界大举登陆,形成陆生植物、陆生脊椎动物和海生无

脊椎动物兴衰交替的局面。

2

35、所谓“恐龙时代”指的是中生代。

2

36、所谓“裸子植物时代”指的是古生代。

37、被子植物到新生代开始占统治地位。

2

38、火山喷发物的原始产状大都是倾斜的。

2

39、岩层倾向为125°,倾角为40°,可记为N35°E/40°SE。

"

40、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并不完全受地形控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X

41、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反向弯曲,在河谷中,“V”字尖端指向上游,穿越山脊时,指向山脊的下坡°X

42、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地质图和剖面图上都表现为:

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地质界线在较大范围内都呈平行展布、不相交,产状也基本一致,但其间缺失部分地层。

2

43、背斜核部层位新,两翼层位老°X

44、向斜在地表的出露特征为:

从中心到两侧,岩层由新到老,呈对称性的重复出现°X

45、穹隆构造在平面上呈现中心为老岩层,四周为年轻岩层的特点。

2

46、同沉积褶皱若为背斜,则核部地层厚度较薄(有的地层甚至缺失),而向两翼岩层的厚度就会逐渐变厚,若为向斜,则情况相反。

2

47、隔档式褶皱由轴向平行,发育规模不等的一系列背、向斜组成,背斜紧闭,向斜宽缓。

48、隔槽式褶皱由轴向平行,发育规模不等的一系列背、向斜组成,背斜紧闭,向斜宽缓。

x

49、砂、砾岩中的节理切穿砂粒和砾石,但方向不变,是剪节理。

V

50、正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X

50、地堑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地相向倾斜地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

V

52、地垒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地相向倾斜地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

x

53、同沉积断层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剖面上呈上陡下缓凹面朝上的勺状,而且下降盘地层明

显增厚。

V

54、转换断层是切割大洋中脊的横断层,是因海底扩张而改变了性质的横断层。

是一种剪切型板块分界。

V

四.简答题

1、图示岩层产状要素并加以说明。

答:

岩层的产状是以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与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定的。

一般

是用走向来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

(1)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岩层的走向(两头有两个方向)

(2)倾向:

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倾斜面向下的垂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

(3)倾角: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

也就是岩层的倾斜线与水平投影之间的夹角。

2、论述倾斜岩层露头形态的V字形法则

答:

倾斜岩层露头形态取决于岩层产状,地形特征及二者相关系。

是体表现为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成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可循。

“V”字形法则:

1倾向与坡向相反,岩层露头与地形等高线同向弯曲,但地层露头线的弯曲程度总是比地

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小。

在河谷中,“V”字楔形尖端指向河谷上游,穿越山脊时,“V”字尖

端指向山脊的下坡。

2当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相反向弯曲,在河谷中,“V”字尖端指向下游,穿越山脊时,指向山脊的上坡。

3当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也呈同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界线的弯曲度总是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大,在沟谷中,指向上游,穿山脊时,指向下坡。

3、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答:

连续沉积的一套不同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叫整合接触。

上下地层连续,无间断,岩性和所含化石一致或渐变,产状基本一致。

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即两套地层间缺少了一部分地层,这种地层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长期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两套地层间的沉积间断面叫不整合面。

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的产状关系及其反映的构造运动特征,不整合分为:

平行不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反映整体上升。

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反映不均匀升降运动或水平运动,使地层褶皱或倾斜,新地层与不整合面平行,而老地层却与之斜交。

4、岩相分析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生物化石;

2岩性特征和结构;

3特殊物质。

5.风化作用有哪些类型?

(1)机械风化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6、简述张节理与剪节理的特征

答:

节理按其形成时的力学性质,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

剪节理是在剪应力作用下产生的破裂面,特征为:

1)产状稳定,沿走向延伸较远,沿倾向切割较深

2)节理面平直光滑,常见滑动擦痕,节理两壁闭合

3)砂、砾岩中的剪节理,切穿砂粒和砾石,但方向不变

4)常成对出现,常形成“X”共轭节理,表现为棋盘状,将岩石切割为菱形块状。

5)发育羽列现象。

即沿主剪切面发育许多羽状微裂面,微裂面走向相同,首尾相接,与主剪切面有一定夹角

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作用而产生的破裂面,特征为:

1)产状不太稳定,延伸不远,节理面短而弯曲。

2)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3)砂砾岩中的张节理,节理面常绕过砾石和砂粒,即使切穿,节理面不平整。

4)节理两壁张开,常有岩脉充填。

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状,有时也可有一定形态,如追踪“X”剪节理而形成的锯齿

状张节理等。

7、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方法有哪些答:

断层是岩石发生构造运动的结果,其形成时代可按下列关系来判定:

1断层若切断地层或岩体,则在被切断的最新地层或岩体形成之后形成;

2若断层被岩脉或矿脉充填,则在其之前形成;

3若有角度不整合覆盖断层,则在不整合面之上最老地层之前形成;

4若几条断层相互交切,则被切断的形成早;

5如果断层与邻近的褶皱有成因联系,则断层与褶皱形成的时间大致相同。

8、论述断层的主要识别标志。

答:

断层的识别标志很多,有的是直接标志,如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地层的重复与缺失、断层面和断层破碎带等标志。

有的是间接标志,如地貌水文标志等,它们都是识别断层的重要依据。

(1)地貌特征:

由于断层上升盘岩石坚硬,上升盘和下降盘之间常形成陡崖,即断层崖;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形成沿断层线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断层引起的断陷常常会形成带状或串珠状分布的湖泊洼地。

地下水往往顺断层破碎带涌出地表,形成带状分布的泉水。

断层两盘平移错动会产生错断的山脊,水系的突然转向也往往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2)地质界线或构造线不连续:

任何地质界线或构造线,如地层、矿层界线,火山岩和变质岩的相带,岩浆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褶皱的枢纽和早期形成的断层等,如果受到横向或斜向断层的切割,则会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突然中断或被错开,造成构造线的不连续现象,这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之一。

(3)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岩层如果被走向断层错断,则在平面上不会引起地质界线或构造线被错断的现象,但它会引起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4)断层面(带)特征:

断层面是判断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

由于断层的相互错动和摩擦,常在断层面及断面附近留下一些痕迹,如擦痕、镜面、阶步和构造岩等等。

据此,可以识别出断层面,自然也就能判断断层的存在。

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

1.

正断层

地垒

转换断层

海侵层位

平行不整合

逆断层7.

2.地堑8.

3.平移断层9.

4.海退层位10.

5.角度不整合11.

12.穹隆构造

1.简述沉积岩的分类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答:

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

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

1.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

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

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据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岩大体可以分为:

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2.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主要包括铝、铁、锰质岩类,硅、磷质盐类,碳酸盐岩类,蒸发盐岩类和可燃有机岩类。

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

答:

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

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

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

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

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

英。

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

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

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

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

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

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

显牛宙

新生代(Kz)

第四纪(Q)

晚第三纪(N

早第三纪(E)

中生代(Mz)

白垩纪(K)

侏罗纪(J)

三叠纪(T)

古生代(Pz)

二叠纪(P)

石炭纪(C)

泥盆纪(D)

志留纪(S)

奥陶纪(O)

寒武纪(?

隐生宙

兀古代(Pt)

震旦纪(Z)

3、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答:

断层是岩石发生构造运动的结果,其形成时代可按下列关系来判定:

1断层若切断地层或岩体,则在被切断的最新地层或岩体形成之后形成;

2若断层被岩脉或矿脉充填,则在其之前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