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泵工和理论知识试题中级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9272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水泵工和理论知识试题中级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注水泵工和理论知识试题中级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注水泵工和理论知识试题中级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注水泵工和理论知识试题中级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注水泵工和理论知识试题中级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水泵工和理论知识试题中级工.docx

《注水泵工和理论知识试题中级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水泵工和理论知识试题中级工.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水泵工和理论知识试题中级工.docx

注水泵工和理论知识试题中级工

注水泵工理论知识试题(中级工)

一.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

1.AAO0l适于油、气聚集,并形成油气藏的场所称为( )。

(A)圈闭 (B)断层 (C)储集 (D)遮挡

2.AA001圈闭是储藏( )的场所。

(A)石油 (B)天然气 (C)石油和天然气 (D)石油和水

3.AA00l储集层、盖层、( )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圈闭。

(A)油层 (B)气层 (C)断层 (D)遮挡物

4.AA002具有储集油、气的空隙空间的岩层是( )。

(A)遮挡物 (B)生油层 (C)储集层 (D)盖层

5.AA002油气运移至储集层后( )能够形成油气藏.

(A)—定 (B)不一定 (C)很快 (D)迅速

6.AA002储集层是组成( )的最重要的条件.

(A)油气藏 (B)油层 (C)圈闭 (D)断层

7.AA003盖层起阻止油气向( )逸散的作用.

(A)上方 (B)下方 (C)周围 (D)前方

8.AA003遮挡物是指从各方面阻止油、气逸散的( )条件.

(A)参考 (B)一般 (C)封闭 (D)储备

9.AA003 紧邻储集层的不渗透层,起阻止油气向上逸散作用的地层叫( )。

(A)夹层 (B)盖层 (C)渗透层 (D)生油层

10.AA004 生成的油气经过二次运移之后,必须保存于( )中方可形成油气藏。

(A)圈闭 (B)裂缝 (C)盖层 (D)断层

11.AA004 在一个沉积盆地形成油气藏的最基本条件是( )、运移和圈闭。

(A)储集层 (B)盖层 (C)保存 (D)生油

12.AA004 形成油气藏必须具备生油层、储油层、盖层、( )等条件。

(A)气项 (B)边水 (C)油气运移 (D)底水

13.AA005 根据油气藏的分类原则,油气藏可分为( )类。

(A)二 (B)三 (C)四 (D)五

14.AA005 根据圈闭的成因,油气藏分为( )三类。

(A)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断层油气藏

(B)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C)沉积油气藏、岩性油气藏、裂缝油气藏

(D)断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

15.AA005 目前国外油气藏的分类广泛采用的是以( )类型为主的分类方式。

(A)圈闭成因 (B)构造因素 (C)遮挡物 (D)沉积物

16.AA006 构造油气藏是指油气在( )圈闭中的聚集。

(A)构造 (B)地层 (C)断层 (D)断裂

17.AA006 构造圈闭的形成是由于( )变形、变位的结果。

(A)沉积 (B)地层 (C)岩层 (D)断层

18.AA006 在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圈闭的油、气聚集,称为( )。

(A)背斜油气藏    (B)断层油气藏

(C)地层油气藏    (D)岩性油气藏

19.AA007 由于地层横向上或纵向上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称为( )关闭。

(A)构造 (B)地层 (C)岩性尖灭体 (D)透镜体

20.AA007 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的形成,与( )的沉积尖端及剥蚀作用有关。

(A)地区性 (B)区域性 (C)溶蚀带 (D)破碎带

21.AA007 地层圈闭的形成与( )、沉积间断及剥蚀作用有关。

(A)地层变形 (B)地层变位 (C)地层超覆 (D)岩性变化

22.AA008由于沉积条件的变化导致沉积物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尖灭圈闭和透镜体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就形成了( )油气藏。

(A)地层 (B)岩性 (C)构造 (D)背斜

23.AA008 岩性油气藏包括( )。

(A)岩性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和生物礁块油气藏等

(B)岩性尖灭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和构造油气藏等

(C)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等

(D)岩性尖灭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构造油气藏等

24.AA008 由于储集层岩性沿( )方向尖灭于泥岩中或渗透性逐渐变差而形成的圈闭,这

种圈闭形成的油气聚集称岩性油气藏.

(A)上升 (B)上倾 (C)下倾 (D)下降

25.AA009 在( )方式下,油层的含流体饱和度一般不发生变化。

(A)水压驱动 (B)弹性驱动 (C)重力驱动 (D)气压驱动

26.AA009 弹性驱动方式的驱油动力来源是由于钻开油层后造成压力( ),而引起地层及其中液体发生弹性膨胀。

(A)上升 (B)下降 (C)波动 (D)不变

27.AA009 弹性驱动方式的特点是,日采油量( )时,气油比比较稳定。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减少

28.AA010 采用水压驱动方式进行开发的油田,采收率( )。

(A)较高 (B)较低 (C)上升 (D)浪费

29.AA010 在水压驱动方式下,当采出量( )注入量时,油层压力和气油比比较稳定。

(A)大于或小于 (B)不小于 (C)大于或等于 (D)不大于

30.AA010 油田注水具有( )的全都特点。

(A)水压驱动 (B)气压驱动 (C)重力驱动 (D)弹性驱动

31.AA011 依靠石油中溶解气分离时所产生的( )推动石油流向井称为溶解气驱动。

(A)动力 (B)推力 (C)膨胀力 (D)举升力

32.AA011 溶解气驱动开发( ),气油比逐渐上升油层压力不断下降,产量稳定。

(A)初期 (B)后期 (C)第二阶段 (D)最后阶段

33.AA011 油田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 )饱和压力时,溶解气体就会从原油中分离出来。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保留

34.AA012 气压驱动开采特点是地层压力( )。

(A)逐渐下降 (B)逐渐上升 (C)保持不变 (D)相对稳定

35.AA012 采用气压驱动时,当含气边界突入生产井井底时,气油比( )。

(A)不变 (B)上升 (C)降低 (D)不确定

36.AA012 重力驱动方式一般出现在油田( )。

(A)开发初期 (B开发中期 (C)开发末期 (D)整个开发过程

37.AA013 注水的优越性在于能保持地层( )。

(A)温度 (B)压力 (C)产量 (D)物性

38.AA013 我国油田目前主要采用( )开发方式进行开发。

(A)注水 (B)天然能量 (C)注蒸汽 (D)注热油

39.AA013 注水时间要根据每个油田的( )来选择。

(A)产量情况 (B)客观条件 (C)地层压力 (D)地质状况

40.AA014 注水井布置在含油边界线上,这种注水方式称为( )。

(A)切割注水 (B)面积注水 (C)边缘注水 (D)四点法注水

41.AA014 当含油面积小,油层分布不规则,规则的面积并网难以都暑时采用( )方式。

(A)边缘注水  (B)不规则点状注水

(C)切割注水  (D)面积注水

42.AA014 在切割注水中,纵切割注水、横切割注水和环状切割注水是依据注水井排的( )进行划分的.

(A)面积大小 (B)布井方向 (C)注水井数 (D)采油井数

43.AA015 油气田埋藏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称( )。

(A)地质储量 (B)可采储量 (C)油田储量 (D)探明储量

44.AA015 一般现场常用的储量有(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45.AA015 石油储量是油田勘探成果的( )。

(A)综合反映 (B)物质基础 (C)良好成绩 (D)最终结果

46.AA016 油田的可采储量一定( )地质储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D)小于或等于

47.AA016 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的那部分油田储量称为( )。

(A)地质储量 (B)勘探储量 (C)可采储量 (D)油田储量

48.AA016 在油气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称( ),它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

(A)探明储量 (B)地质储量 (C)可来储量 (D)预测储量

49.AA017 根据勘探、开发各个阶段对油气藏的认识,将油气藏储量划分为( )。

(A)探明储量、预测储量两种

(B)探明储量、控制储量两种

(C)预测储量、控制储量两种

(D)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三种

50.AAO17编制开发方案时,应当尽可能充分利用油田本身的( )来开发油田.

(A)天然能量 (B)油层压力 (C)地质条件 (D)流体性质

51.AA017油田开发方案是指导油藏开发工作的重要( ).

(A)技术文件 (B)理论依据 (C)基础文件 (D)理论前提

52.AA018合理布置井网应以提高采收率为( )。

(A)统一标准 (B)进攻方向 (C)基础 (D)主要目标

53.AAO18井网的分布方式是( )

(A)行列井网       (B)面积井网

(C)行列井网和面积井网  (D)四点法井网

54.AA018每平方公里面积上的油水井数称为( )。

(A)井网 (B)井网部著 (C)油水井总数 (D)井网密度

55.AAO19在油田开发中,同一套开发层系用( )进行开发。

(A)不同井网 (B)两套井网 (C)同一井网 (D)各种井网

56.AAO19把油田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一套井网进行开发称为( ).

(A)开发方式 (B)开发层系 (C)开发原则 (D)注水方式

57.AA019确定了( )就相应确定了各层系井网的井数,这样才能确定井网的套数和地面设施规划。

(A)开发方式 (B)开发层系 (C)开发原则 (D)注水方式

58.AB001当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相流体流过时测得的渗透率叫( )。

(A)渗透率 (B)相对渗透率 (C)有效渗透率 (D)绝对渗透率

59.AB001达西公式的表达式为( )。

(A)φ=Vφ/VTY   (B)Q=KAΔP/(μL)

(C)S0=V0/V×100% (D)Sg=Vg/V×100%

60.AB001实验室中测定岩心渗透率实验中,通过岩心的流量与( )成正比.

(A)流体的密度  (B)流体的粘度

(C)岩心的长度  (D)岩心截面积

61.AB002公式Q=KAΔP/(μL)中的Q代表( )

(A)渗透率 (B)流体粘度 (C)流体密度 (D)流量

62.AB002公式K=QμL/(AΔP)中的ΔP代表( )。

(A)温度差 (B)流量压 (C)厚度差 (D)压力差

63.AB002油藏中渗透率的分布具有方向性,可以将渗透率分布情况用( )的形式表示出来.

(A)压力梯度 (B)量 (C)平均 (D)组合

64.AB003如果油层孔隙中只存在油、水两相时,则SO+SW=( ).

(A)1 (B)2 (C)3 (D)4

65.AB003含油饱和度公式为( )。

(A)So=Vo/V×I00%  (B)SW=VW/V×l00%

(C)Sg=Vg/V×I00%  (DK=QμL/(AΔP)

66.AB003束缚水饱和度是体积计算( )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A)储量 (B)含油饱和度 (C)含水饱和度 (D)渗透率

67.对于均质流体来说,单位体积所含有的质量叫做( )。

(A)粘度(B)重度(C)相对密度(D)密度

68.液体的相对密度是指液体的质量与同体积的温度为4℃时的( )质量之比。

(A)清水 (B)蒸馏水 (C)任何液体 (D)空气

69.某液体的体积为2m3,质量为8kg,则其密度为( )。

(A)8kg/m3 (B)6kg/m3 (C)4kg/m3 (D)2kg/m3

70.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式适用于( )状态下的连续均质液体

(A)流动 (B)相对静止 (C)绝对静止 (D)不流动

71.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式中,p/r代表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 )。

(A)热能 (B)压能 (C)位能 (D)动能

72.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式适用于绝对静止状态下的( )液体.

(A)不连续 (B)流动 (C)静止 (D)连续均质

73.液面计是用来观察容器液面变化的指示装置,它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A)连通器的液体平衡   (B)杠杆平衡

(C)物质平衡        (D)水动力学

74.常用玻璃管液位计的工作原理是( )

(A水动力学 (B)杠杆平衡 (C)物质平衡 (D)液体平衡

75.相通的大小两容器中液体的重度相同,液面上的压强( )。

(A)容器大压强大    (B)不一定

(C)相同        (D)不相同

76.金属及合金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称为( ).

(A)硬度 (B)密度 (C)强度 (D)弹性

77.材料在受力过程中从开始加载至断裂时止,所能达到的最大应力值称为( ).

(A)屈服极限 (B)剪切极限 (C)强度极限 (D)韧性

78.强度极限的单位是( )。

(A)牛顿 (B)兆帕(C)牛顿米 (D)帕

79.金属材料的塑性是指( )。

(A)金属试件抵抗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

(B)金属试件拉断后截面的相对收缩量

(C)冲断金属材料试件后,单位面积上所消耗的功

(D)在一定压力上,压入金属材料表面变形量

80.金属材料的韧性是指( )。

(A)金属试件抵抗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

(B)金属试件拉断后截面的相对收缩量

(C)冲断金属材料试件后,单位面积上所消耗的功

(D)在一定压力上,压入金属材料表面变形量

81.金属材料的韧性单位常用下列( )表示。

(A)kg/m (B)kg/mm (C)kg/mm2 (D)J/cm2

82.金属材料的硬度是指( )。

(A)金属试件抵抗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

(B)金属试件拉断后截面的相对收缩量

(C)冲断金属材料试件后,单位面积上所消耗的功

(D)在一定压力上,压入金属材料表面变形量

83.金属材料的布氏硬度单位常用( )来表示.

(A)kg·m(B)kg·mm(C)kgf/mm2(D)kg/cm2

84.洛氏硬度没有单位,直接用数字表示,( )

(A)数字越大,材料越硬(B)数字越大,材料越软

(C)数字越小,材料越硬(D)材料硬度与数字大小无关

85.紧急停泵是( )下所应采取的首要措施

(A)事故状态(B)运转状态(C)压力升高(D)正常状态

86.由于设备运行而引起的人身事故应( )

(A)继续运行 (B)紧急停泵 (C)仔细检查 (D)分析原困

87.泵抽空或发生( )现象必须紧急停泵.

(A)发热 (B)噪声 (C)振动 (D)汽蚀

88.注水泵运行( )后,由值班人员进行一级保养.

(A)1000±8h (B)1000±12h (C)1500±24h (D)3000±24h

89.注水泵--级保养,测量机组轴向间隙,轴套表面磨损量不超过( )

(A)1~2mm(B)1~3mm(C)2~3mm,,.(D)2~4mm

90.注水泵三级保养时,进行整体组装,叶轮出口中心与导翼对正允差为( )

(A)0.2mm (B)0.3mm (C)0.4mm (D)0.5mm

91.在注水泵中滚动轴承处,根据( )而使用不同类型的润滑脂.

(A)机泵型号 (B)轴承型号 (C)机泵大小 (D)轴承类型

92.大都分注水泵都采用( )润滑.

(A)强制 (B)润滑脂 (C)飞溅 (D)人工

93注水站常用的润滑油箱有两种规格,一种是( )油箱,另一种是1000L油箱

(A)2000L (B)200L (C)500L (D)300L

94.事故油箱给操作人员处理润滑油泵停转事故带来( ).

(A)充裕时间 (B)—定机会 (C)安全保证 (D)压力保证

95.事故油箱的润滑油利用( )在短时间继续给机泵轴瓦供油.

(A)重力 (B)重量 (C)液位 (D)高差

96.当( )已停止运行,而机泵仍在运转的事故状态下,事故油箱供给机泵一定数量的润滑油。

(A)冷却泵 (B)润滑油泵 (C)过滤器 (D)冷却器

97.与高架事故油塔作用相同的是( )

(A)润滑油压力缓冲罐 (B)冷却水罐 (C)板框式精滤器 (D)冷油器

98.检修备用润滑油泵首先将油泵自动切换开关指向( )

(A)备用泵 (B)运行泵了(C)中间位置 (D)备用泵或运行泵

99.在启、停润滑油泵时,要解除( )保护开关,防止压力波动过大造成甩泵.

(A)低水压 (B)低电压 (C)过负荷 (D)低油压

100.润滑油泵倒泵要做到先启后停,保证轴瓦供油( )

(A)畅通 (B)油量 (C)充足 (D)不间断

101.稀油站油泵出口回流阀门关小时总油压( )。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为零

102.注水泵机组分油压阀门( )时,分油压升高.

(A)关闭 (B)开大 (C)关小 (D)开大或关小

103.开大分油压阀门时,总油压( )

(A)不变 (B)升高 (C)下降 (D)变化

104.齿轮泵型号Ch4.5中的4.5表示( ).

(A)每分钟流量为4.5L  (B)每小时流量为4.5L

(C)每l00转流量为4.5L (D)每秒流量为4.5L

105.齿轮泵型号KCB300中的K表示( )。

(A)齿轮泵 (B)带安全阀 (C)油泵 (D)防爆

106.齿轮泵型号2CY2.1/25中的Y表示( ).

(A)水泵 (B)油泵 (C)接线方式 (D)系列号

107.齿轮泵转速越高,同样结构尺寸下泵的流量也越( )

(A)大 (B)小 (C)不变 (D)低

108.齿轮泵中齿轮在外形尺寸一定时,齿数越( )模数及流量越大。

(A)多 (B)少 (C)不变 (D)大

109.齿轮泵是依靠齿轮相互( )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

(A)啮合 (B)配合 (C)转动 (D)接触

110.齿轮泵属于( )的转子泵,它一般用于输送具有较高粘度的液体.

(A)叶片式 (B)容积式 (C)离心 (D)往复式

111.外啮合齿轮泵的齿轮数目为( )个,啮合齿轮泵只有2个齿轮一种。

(A)2-5 (B)3-7 (C)4-7 (D)2-4

112.齿轮泵主要由泵体、主动齿轮、从动齿轮、( )(前后盖板、传动轴及安全阀组成.

(A)密封垫 (B)联轴号 (C)挡套 (D)轴承

113.闸刀开关根据刀片数目分,可分为( )。

(A)单极和三极 (B)单级和多极 (C)三极和多极 (D)单级.三级和多极

114.闸刀开关安装时,应( ),以防刀片自动落下接通电路。

(A)垂直于地面,静插座在上,活动刀片在下

(B)垂直于地面,静插座在下,活动刀片在上

(C)平行于地面,静插座在上,活动刀片在下

(D)平行于地面,静插座在下,活动刀片在上

115.三相闸刀开关在安装时,处于合闸位置时手柄应( )。

(A)向下 (B)向上 (C)水装 (D)倒装

116.下列不属于油开关的组成的是( )。

(A)主油箱 (B)可动触头 (C)熔断器 (D)绝缘瓮瓶

117.隔离开关不能带负荷操作,只能和( )合起来使用.

(A)熔断器 (B)闸刀开关 (C)负荷开关 (D)油开关

118.BA011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可将测量仪表及继电器接入高压装置中,使仪表标准化,其线圈的额定电流为5A,额定电压为( )。

(A)110V (B)220V (C)380V (D)100V

119.BA012某电动机型号为J021524F,其中符号L表示的意义是( )。

(A)产品代号 (B)异步封闭式 (C)特殊材料为铝线 (D)特殊环境代号

120.BA012某电动机型号为J021i24F,其中符号0表示的意义是(

(A)产品代号 (B)异步封闭式 (C)特殊材料为铝线 (D)特殊环境代号

121.BAO12 Y系列异步电动机的型号Y132522中,132表示( ).

(A)机座中心高度为132mm(B)机座中心高度为132cm (C)机座高度为132mm (D)机座高度为132cm

122.BA013电动机所使用材料中,绝缘材料耐热性能等级分为( )

(A)A,B两级 (B)A,B,E三级 (C)A,B,E,F四级 (D)A,B,E,F,H五级

123.BA013一般国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频率为( )

(A)30Hz (B)40Hz (C)50Hz (D)60Hz

124.BA013电动机铭牌上标有两个额定电压,如380/220V,当电源电压为380v时,定子组应接成( )连接.

(A)星形 (B)三角形 (C)星形或三角形 (D)并联

125.BA014电动机上的风扇主要起( )作用.

(A)平衡 (B)传动 (C)散热 (D)吸气

126.BA01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属于电动机的( ).

(A)电路部分 (B)磁路部分 (C)机械传动部分 (D)辅助部件部分

127.BA014三相笼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铁心由硅钢片叠成并压装在( )上.

(A)转轴 (B)外壳 (C)机座 (D)转子绕组

128.BA015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转数的计算公式是( )

(A)n=50f/P (B)n=60f/P(C)n=60P/f (D)n=50P/f

129.BA015异步电动机转差率的计算公式是( )

(A)S=(n–n1)/n×100%

(B)S=(n–n1)/n1×100%

(C)S=(n1-n)/n×100%

(D)S=(n1-n)/n1×100%

130.BA015电动机转子导体中,产生的转子电动势的方向,应用( )来判断

(A)左手定则 (B)右手定则 (C)安培定则 (D)欧姆定律

131.BA016电动机运行时,轴窜量应在( )。

(A)2~3mm (B)2~4mm (C) 2~5mm (D)2~6mm

132.BA016电动机转子扫膛处理方法为调整定子与转子( )间隙.

(A)上下 (B)气隙 (C)左右 (D)窜动

133.BA016电动机的允许电压波动应在额定电压的( )以.

(A)±5% (B)±10% (C)±15% (D)±20%

134.BA016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若电源缺相则电动机的转速( )。

(A)加快 (B)变慢 (C)为零 (D)不变

135.BA017造成电动机不能启动的原因是( ).

(A)控制设备接线错误 (B)电动机外壳接地

(C)电动机功率太大 (D)电动机轴承缺油

136.BA017造成电动机绝缘下降的原因是( )

(A)电动机绕组受潮 (B)电动机轴承缺油

(C)电源缺相 (D)电动机定子绕组破损

137.BA017三相异步电动机外壳带电的原因是( ).

(A)电动机绕组受潮 (B)电动机绕组断路

(C)绕组接地 (D)绕组匝间短路

.BA018E动机检查验收时,底座上部的垫板应进行研磨,垫板与机爪间接触面应达到( )以上。

(A)50% (B)60% (C)65% (D)75%

.BA018电动机在试运情况下,温升不超过( ).

(A)65℃ (B)70℃ (C)80℃ (D)90℃

140.BA018容量在30~70kW的电动机转子向一侧轴向窜动围为( ).

(A)1.Omm (B)1.5mm (C)2.Omm (D)3.Omm

141.BA019如启动后电动机不转或转速很慢、声音不正常时,应( ).

(A)继续运行 (B)及时汇报 (C)分析原因 (D)立即停机

142.BA019电动机在冷态下不能连续启动( )

(A)三次 (B)两次 (C)多次.(D)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