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行业月度报告.docx
《外贸行业月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贸行业月度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贸行业月度报告
外贸业6月月度报告
外贸行业运行状况
一、1-5月份全国外贸整体运行情况
1、进出口总况
今年前5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继续高速增长,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进口快速增长。
我国对外贸易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据海关统计,2004年1-5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4238.4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其中:
出口2075.9亿美元,增长33.4%;进口2162.5亿美元,增长41%;进出口逆差86.6亿美元。
5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76.3亿美元,同比增长34.1%,其中:
出口448.7亿美元,增长32.8%;进口427.7亿美元,增长35.4%;进出口顺差21亿美元,同比减少4.8%。
随着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初见成效,铁矿砂、钢材等进口增速明显回落,今年连续四个月单月出现贸易逆差局面在5月份被打破,当月实现21亿美元贸易顺差,累计贸易逆差从4月底的107.6亿美元下降到5月底的86.6亿美元。
但有专家预计,今年全年我国仍可能出现小幅逆差,单月波动并不能改变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的趋势。
宏观政策将对进口产生影响,目前的进口很大一部分是投资型的,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进一步到位,投资的减弱会导致对进口的需求有所减弱,逆差不会长时间地持续下去。
2、贸易方式情况
数据显示,1-5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857.9亿美元,其中出口852.4亿美元,增长28.4%;进口1005.5亿美元,增长39.9%。
一般贸易出现153.1亿美元逆差。
1-5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965.2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151.1亿美元,同比增长35.9%;进口814.1亿美元,同比增长40.0%。
1-5月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
出口
5月
1至5月累计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总值
448.7
32.8
2075.9
33.4
其中:
一般贸易
191.4
31.1
852.4
28.4
加工贸易
242.6
32.8
1151.1
35.9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4.8
46.1
18.7
27.1
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
6.2
80.5
32.8
82.2
1-5月份进口贸易方式情况
进口
5月
1至5月累计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总值
427.7
35.4
2162.5
41.0
其中:
一般贸易
188.5
34.1
1005.5
39.9
加工贸易
170.4
35.9
814.1
40.0
边境小额贸易
3.9
1.1
22.5
16.6
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设备
23.9
52.4
117.5
45.0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8.1
3.5
38.5
37.2
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
28.0
46.3
139.7
57.5
出口加工区进口设备
0.6
8.5
3.6
104.1
3、进出口企业性质情况
从进出口主体来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5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达2406.4亿美元,其中出口119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9%;进口1216.0亿美元,同比增长45.7%。
1-5月份进出口企业性质情况
企业性质
出口
进口
5月
1-5月累计
5月
1-5月累计
金额
(亿美元)
同比增长(%)
金额
(亿美元)
同比增长(%)
金额
(亿美元)
同比增长(%)
金额
(亿美元)
同比增长(%)
总值
448.7
32.8
2075.9
33.4
427.7
35.4
2162.5
41.0
国有企业
124.2
12.0
552.7
5.2
136.0
23.7
709.5
25.6
外资企业
247.8
36.1
1190.4
41.9
245.9
39.1
1216.0
45.7
其他企业
76.7
70.8
332.8
72.9
45.8
57.3
236.9
75.9
4、进出口商品情况
在出口产品中,5月份机电产品出口1135.9亿美元,增长44.2%,比同期我国总体出口增速高出10.8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4.7%,比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
在出口的机电产品中,机械及设备出口429.4亿美元,增长49.3%;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450.1亿美元,增长48.8%。
与此同时,我国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其中服装出口208亿美元,增长20.9%;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126.3亿美元,增长24%;鞋类出口56.9亿美元,增长15.4%。
在进口商品中,5月份大豆进口出现下降,铁矿砂、钢材进口增速明显回落。
1至5月,我国进口初级产品453.2亿美元,增长62%,其中:
进口食用植物油274万吨,增长78.7%;进口大豆748万吨,下降2.4%;进口原油4976万吨,增长37.7%;进口铁矿砂8154万吨,增长33.7%,比上月末回落11.1个百分点。
工业制成品进口1709.2亿美元,增长36.3%;其中:
机械设备进口353.2亿美元,增长30.5%;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521亿美元,增长42.4%;汽车进口7.8万辆,增长7.2%;钢材进口1560万吨,增长3.9%,比上月末回落8.7个百分点。
二、分国别(地区)进出口情况
在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方面,欧盟东扩后由原先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1-5月,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总额近660亿美元,增长约36%。
日本列居第二,仍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双边贸易总额达641亿美元。
作为第三大贸易伙伴的美国,仍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双边贸易总额达623.6亿美元。
1-5月份,我国外贸前十名出口最终目的国(地)依次为美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台湾省、新加坡和法国,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额为1478.7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71.23%。
其中向美国出口432.3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占出口总额的20.82%。
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金额增幅排前3位的为分别为法国、台湾地区与英国,分别增长61.4%和39.7%和39.8%。
1-5月份,我国外贸的前十名进口来源地依次为日本、台湾、韩国、美国、中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和香港,我国从这10个国家(地区)的进口贸易金额合计为1519.2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70.25%。
其中从日本进口366.6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占进口总额的16.95%。
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金额增幅排前3的分别为中国、韩国和新加坡,同比增长率依次为59.8%、54.1%和41.8%。
三、全国主要地区外贸运行情况
1、1-5月浙江省外贸情况
据杭州海关统计,1-5月份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达66.8亿美元,同比增长44.1%,高于全省出口增速7.1个百分点,占据全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91家,占外商投资出口企业数的1.9%,出口商品也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服装和纺织品。
1至5月,宁波口岸出口产品遭国外退货呈增长的趋势。
1-5月宁波口岸出口产品遭国外退货值为1659.7万美元,同比增长23.3%,其中私营企业被退回出口产品544.2万美元,同比增长81%。
退货主要原因为质量、规格、型号或外包装与合同不符;退货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音像设备、车辆及其零部件、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欧盟国家退回货物最多,价值高达624.7万美元。
2、1-5月上海市外贸情况
在全球经济开始转暖、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今年1至5月,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已达105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3.8%。
其中,进口472.9亿美元,增长45.8%;出口583.1亿美元,增长42.3%。
在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了5个月后,上海口岸大口岸、大外贸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也逐渐显现。
前5月上海口岸外贸主要呈以下特点:
(1)上海市企业出口高速增长,增幅高于上海口岸平均水平。
出口退税新政策实行以后,中央财政加大了拖欠退税的清偿力度。
目前,中央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拖欠退税已全部清偿完毕,本年度应退税款的偿还也非常及时。
同时,上海市政府对异地采购部分仍根据经营单位属地办理退税。
这些举措有效地支持了上海本地企业的出口。
今年1至5月,上海市企业自上海口岸出口了263.3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45.2%,增长56%。
(2)加工贸易进出口成为生力军,高新技术产业是加工贸易的主要增长点。
伴随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高潮的形成,上海口岸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不断上升。
今年1至5月,上海口岸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58.2亿美元,增长51.8%;出口271.7亿美元,增长55.3%。
其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产业共出口127.3亿美元,增长85.2%。
(3)自日本进口居首,对欧盟新成员出口规模偏低。
1至5月,上海口岸自日本进口额居各贸易伙伴的首位,共进口97.9亿美元,增长40.4%,存在2亿美元的逆差。
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中,自欧盟25国进口90.5亿美元,增长29.9%;自美国进口55.3亿美元,增长58%。
今年5月1日,欧盟东扩后其成员国增加到25个,这是扩大对欧盟出口的良好机遇。
但由于新增的东欧国家经济水平尚不发达,市场容量有限,上海口岸对欧盟出口并未产生重大影响。
5月共对欧盟25国出口25.5亿美元,增长27.9%。
其中,对新增10国出口1.7亿美元,仅占对欧盟出口的6.7%。
(4)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相关商品进口减少,纺织品出口增长稳定,集成电路出口翻番。
2004年,全球整体经济形势良好,导致原材料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价格上涨趋势愈演愈烈,因此进入5月后,相关主要商品进口额与4月相比大多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进口钢材2.7亿美元,减少1.1亿美元;未锻造的铜及铜材1.8亿美元,减少1.9亿美元,食用植物油0.1亿美元,减少0.1亿美元。
纺织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上海口岸出口的两大支柱型产业。
1至5月,共出口214.3亿美元,增长68%。
其中,共出口纺织品55.1亿美元,增长32.9%;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集成电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9.2亿美元,增长85%。
3、1-5月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情况
1至5月,广东自美国进口37.9亿美元,同比增长27.9%。
其中,进口运输工具4.9亿美元,增长3.2倍。
据介绍,1至5月,广东累计进口17.3亿美元的机电新产品,增长35.4%,占广东自美国进口额的45.7%。
此外,采购的农产品大幅增长,进口美国大豆115万吨,价值4.2亿美元,增幅分别高达51.5%和1.2倍;进口棉花2.5万吨,价值3967万美元,增长14.2%和42.7%。
此外,进口美国产的食用植物油、橘子、橙、苹果等农产品的数量也呈不同程度的增长。
随着美国部分尖端技术产品对中国出口的逐步解禁,广东自美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呈现出较快发展态势,1至5月进口12亿美元,增长47.7%,其中进口航空航天技术产品4.9亿美元,增长2.5倍;进口电脑集成制造技术产品、电子技术产品、光电技术产品的增幅均超过两成。
1-5月,广东对新欧盟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9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2%。
其中,对原欧盟15国出口中除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4国有所上升之外,对其余11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5月1日欧盟东扩,广东服装对新入盟10国出口也呈大幅下降。
虽然5月广东服装因不能及时获得配额许可证而难以进入新入盟10国,但去年以来欧盟对我国服装出口设置的贸易壁垒则是造成广东服装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
欧盟生态标准等技术壁垒不断加剧使广东服装出口受阻。
受欧盟《关于禁止使用偶氮染料指令》草案正式实施的影响,1-5月广东对欧盟出口皮革手套和皮革服装分别为3465万和171万美元,下降幅度高达69.1%和61.2%。
《欧盟通用产品安全指令》生效,也阻碍了部分广东织物制服装对欧盟的出口。
此外,由于欧盟服装纺织行业担心,一旦今年年底对中国服装和纺织品出口配额全部取消,中国输欧服装和纺织品会迅猛增加。
今年初,欧盟服装和纺织品行业想利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文件中的两项“特保”规定,实施较美国更为严厉的限制措施。
如果中国产品出口增长过快,对进口国的相应产业产生影响,进口国可采取单方面措施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
4、1-5月份山东省外经贸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山东口岸外贸进出口运输总体态势良好,外贸货物和国际集装箱运量增速较快,口岸接卸及铁路疏运更为顺畅。
同时,出口货运量首次负增长,煤炭、水泥、非金属矿分别下降34.4%、19.19%、12.74%。
1-5月份,山东全省港口吞吐量11428.74万吨,同比增长21.53%。
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累计完成7474.78%万吨,同比增长25.73%。
其中进口完成5504.34万吨。
同比增长42.02%;出口完成1970.44万吨,首次出现负增长,减少4.78%。
国际集装箱累计完成22021万个标准箱,同比增长17.03%。
四、1-5月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分析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16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49%,其中,进口589.9亿美元,增长39.9%,占全国外贸进口的比重达到27.3%,出口572.6亿美元,增长60.4%,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为27.6%。
前五个月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比全国外贸进口增速低1.2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则高出全国外贸出口增速26.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量(215.6亿美元)占外贸出口增量(519.8亿美元)的41.5%,直接拉动外贸出口增长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拉动了全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
前5个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1、当月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进口平稳增长
5月份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237.1亿美元,增长43.7%,比4月份回落3.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116.2亿美元,增长48.1%,比3月份下降7.6个百分点;进口120.9亿美元,增长39.7%,比4月份下降0.7个百分点。
5月份高新技术产品逆差4.7亿美元(比上月下降4亿美元),前五个月累计逆差17.3亿美元。
1-5月,出口退税率保持17%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9.1亿美元,增长100%,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15.6%,其中笔记本电脑出口65.7亿美元,增长1.1倍,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亮点。
2、计算机和通信类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材料、航空航天类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前五个月,IT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计算机类、通信技术类和电子技术类产品分别出口295亿美元、176.1亿美元和66.5亿美元,分别增长54.9%、69.2%和65.9%。
光电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类产品虽然出口额不大,但增长加快,出口额分别为10.5亿美元和5.5亿美元,增长95.9%和50.2%。
材料类、航空航天类和生命科学类产品出口分别增长95.8%、41.0%和24.9%。
生物技术类产品出口增速最慢,仅为1.5%。
从主要产品来看,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移动通讯设备、显示器、集成电路等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猛,分别达到77.9亿美元、75.9亿美元、57.5亿美元和39亿美元,分别增长86.3%、82.2%、72.9%和85.4%,均高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整体增幅;其中,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和手机分别增长1.1倍、1.1倍和1倍。
此外,高端彩电出口增长迅猛,其中液晶彩电出口88.8万台(去年同期46.6万台),出口额1.62亿美元(去年同期0.29亿美元);等离子彩电出口2.71万台(去年同期35台),出口额由7.4万美元增长到4830万美元。
从进口来看,电子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类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较快,分别进口277.5亿美元和64.5亿美元,分别增长56.9%和51.6%。
特别是集成电路产品进口达到213.1亿美元,增长64.5%,占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36.13%。
另外,进口额不大但增速较快的产品有液晶大屏幕彩电和其他移动通信设备,分别增长2.8倍和5.9倍。
3、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增长强劲,进口则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
1-5月,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出口499.2亿美元,增长65.9%,占比87.2%,比2003年底增加了2个百分点,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出口370.3亿美元,增长72.8%,占64.7%;私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13.0亿美元,增长83.2%,占比2.27%;集体企业出口9.3亿美元,增长44.4%,占比1.63%,所占份额继续下降。
国有企业出口增长相对较慢,出口51.0亿美元,增长16.9%,占比8.9%,比2003年底降低1.5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进口446.6亿美元,增长52.9%,占比75.7%,比2003年底提高了3.7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进口增长仅为2.9%,占比18.7%,比2003年底下降4个百分点。
私营企业进口保持快速增长,累计进口23.7亿美元,增长52.3%,占比4.0%,比上月略有下降。
4、美国、欧盟和香港仍是主要出口市场;台湾地区、东盟和日本是主要逆差来源地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美国、欧盟等传统重点市场,对巴西、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5月,美国继续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最大出口市场,出口132.7亿美元,增长67.4%,占比23.2%。
5月1日欧盟东扩后仍为我高新技术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出口欧盟130.7亿美元,增长69.8%,占比22.8%。
向香港地区出口累计123.2亿美元,增长43.4%,占比21.5%。
日本和东盟占第四、五位,对其出口分别60.1、46.4亿美元,分别增长41.9%、63.1%。
对以上五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6.1%。
另外,对韩国出口出现快速增长势头,前五个月出口达到23.7亿美元,增长144.9%。
与此同时,对拉美、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得到进一步开拓。
向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出口分别增长了85.4%、71.9%。
从进口来看,日本为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来源地,进口112.6亿美元,增长31.2%;东盟、台湾地区、韩国和欧盟分别位居第二、三、四、五位,进口分别为109.1亿美元、90.4亿美元、63.5亿美元、63.2亿美元,分别增长51.3%、47.2%、50.5%和42.3%。
香港、美国和欧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最大顺差来源地,1-5月份顺差分别为108.6亿美元、75.1亿美元和67.5亿美元;台湾地区、东盟、日本和韩国是主要逆差来源地,逆差分别为76.8亿美元、62.8亿美元、52.5亿美元和39.8亿美元。
5、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增势强劲,科技兴贸重点城市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拉动作用日益显著
前五个月,东部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64.3亿美元,增长60.6%,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达到98.6%;中部地区出口3.35亿美元,增长10.7%,占比0.59%;西部地区出口4.94亿美元,增长34.7%,占比0.86%。
从主要省份来看,广东1-5月份累计出口226.6亿美元,增长41.0%,占比39.6%,仍然高居第一位;列出口第二位的江苏累计出口117.4亿美元,增长70.7%;上海累计出口106.3亿美元,增长104.2%,名列出口第三位;浙江、福建和天津增速都在75%以上。
从20个“科技兴贸”重点城市来看,前五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6.8亿美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67.6%;进口440.6亿美元,所占比重为74.7%。
深圳、上海和苏州在科技兴贸重点城市中分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