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8693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x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x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选择题

1.(2016·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主要是以商品输出为主,不符合材料中的“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签订后增开了通商口岸的数量,列强侵华依然是以商品输出为主,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实现了以华制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条约出现以前,列强已经开始了资本侵略,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知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而甲午战后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列强侵略由此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5)李鸿章再次致电丁汝昌称:

“速带六船来(大)沽,面商往旅(顺)拼战、渡兵运粮接济;成败利纯,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

即刻起碇,勿迟误。

”此材料表明李鸿章对此战的态度是(  )

A.备战迎敌        B.妥协求和       C.退让保船       D.消极避战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材料“速带六船来(大)沽,面商往旅(顺)拼战、渡兵运粮接济;成败利纯,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

即刻起碇,勿迟误。

”可知李鸿章对于部属的要求甚为急促,对待战争持积极态度,故A项正确;妥协求和不符合材料题意,故B项错误;退让保船不符合材料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可知李鸿章积极部署战争,而非消极被动挨打,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6·河北石家庄高三复习质检一·28)1894年《申报》写到:

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

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

该认识(  )

A.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B.高度评价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C.反映了中国舆论界虚骄自大的心态    D.力求坚定民众抗日信心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对日本发动战争的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日本急需对外扩大市场,发展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且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申报》的报道“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说明了当时的舆论界对世界形势缺乏了解,盲目自大的心态,故C项正确;坚定民众抗日信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6·河北百校联盟高三大联考一·8)19世纪末,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

此时,他可能(  )

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商货的关税②参观英人在重庆开设的工厂

③在各国“势力范围”内自由贸易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馆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其中就包括按协定税率交纳关税,故①正确;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故②正确;从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开始,几乎全部神圣国土都被肢解为列强的“势力范围”,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故③正确;1901年,中国与英德法美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5.(2016·安徽部分示范高中高三9月联考·10)恩格斯曾指出:

“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

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

”据此,恩格斯认为(  )

A.战争是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唯一机会

B.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

C.中国的自闭和崩溃状态必然导致战争失利

D.战争必然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和对外开放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材料中“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说明是甲午中日战争。

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是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中国仍然是部分开放,故B项错误;材料中分析是战争的影响,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引起民族危机,中国开始寻求变革政治体系的运动,故D项正确。

_

【答案】D

6.(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6)面对《马关条约》的赔款,日本外交大臣井上馨直言:

“在这笔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所以,想到现在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这一赔款(  )

A.改变了日本财政拮据的现状                B.有利于加速日本资本的积累

C.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D.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题干中并未体现出《马关条约》的赔款改变了日本财政拮据的现状,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这句话,可知这一赔款加速了日本资本的积累,故B项正确;《马关条约》的赔款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马关条约》的赔款与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答案】B

7.(2016·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5)《(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

材料中的“战”(  )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根据材料中1898年这个时间可以推断出此战应该是甲午中日战争,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应该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矿设厂,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故B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洋人的傀儡,故C项错误;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_

【答案】B

8.(2016·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10月联考·26)“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资本输出开始逐渐成为西方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南京条约》的签订时仍然以商品输出为主,故A项错误;《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资本输出开始逐渐成为西方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故B项正确;《北京条约》的签订时资本输出已经成为西方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时资本输出已经成为西方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B

9.(2016·广东惠州二模·29)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

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

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

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

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对中国后20年的影响,没有体现洋务运动的破产的问题,故A项错误;“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自1895年算起……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说明了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和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不符合史实,故C.D项错误。

【答案】B

10.(2016·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3)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

“新约规定,天旋地转”。

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黄遵宪信中的“新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是指允许列强在华建立工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没有这一内容,故A.B项错误;《马关条约》规定日本有在华设厂的权利,故C项正确;D项也没有材料中这一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C

11.(2015·河北沧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3)《俄国新闻报》说:

要紧紧抓住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

这里所说的“解决”主要是指(  )

A.严厉惩治日本    B.参与瓜分中国     C.稳定中国秩序    D.策动联军侵华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根据材料中“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得出主要是针对中国,不是惩治日本,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因此帝国主义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B项正确;列强的主要目的是侵略中国,不是稳定中国的秩序,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1900年,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名发起的,故D项错误。

【答案】B

12.(2016·四川内江三模·26)谭嗣同在《有感一章》中写道: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该诗的写作背景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马关条约》签定后,中国失去了大片土地,维新派痛心疾首,才有谭嗣同此诗,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定时,谭嗣同早已牺牲,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时,谭嗣同已经被杀,故C项错误;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时间更不对,故D项错误。

【答案】A

13.(2016·北京西城高三期末·18)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源于日语的新词汇,如服务、组织、纪律、原则、方针、政策、抽象、商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

这一现象反映了(  )

①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深刻②日本跃居世界一流强国

③留日教育有了一定发展④传统文化遭到彻底否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出现了大量的源于日语的新词汇,结合时间分析应是在甲午战后,故①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日本跃居世界一流国家,故②错误;受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留学日本的高潮,故③正确;传统文化遭到彻底否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4.(2016·四川德阳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陈独秀《说国家》:

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

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

A.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抗日救亡1937年,与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掀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但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可知由没有国家概念,到有国家意识,故C项正确;激化中日民族矛盾,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16.(2016·山东济南高三期末·5)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

“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倭允归还,大有利益。

现在和约已换,三国视事已了结。

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

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

著许景澄将此情形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  )

A.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         B.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

C.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           D.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光绪帝还希望三国共同干涉的范围扩大到即将落入日本囊中的台湾,故A项正确;清政府高层已经将俄国视为共同拒日的可靠盟友,但是并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故B项错误;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战争影响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_

【答案】A

17.(2016·北京西城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0)梁启超指出:

“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割香港岛,与材料中“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不符,故A项错误;割九龙,与材料中“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不符,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规定: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与材料中“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相符,故C项正确;与材料中“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18.(2016·河北百校联盟高三大联考一·9)有义和团揭帖写道:

“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将山。

”义和团这种狂热情绪主要来白于(  )

A.朴素的爱国热情                 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

C.知识分子的宣传                 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

【考点】义和团运动;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据材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将山”可知义和团希望打败并驱除列强,从而统一和巩固大清江山,故A项正确;材料中义和团反帝侵略,但未涉及反封建,即“扶清灭洋”,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存在局限,故B项错误;据材料“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属于农民运动,且带有相当宗教神秘色彩,故C项错误;材料中义和团反帝侵略,但未涉及反封建,即“扶清灭洋”,盲目信任清政府,反遭清政府勾结外国势力联合镇压,故D项错误。

【答案】A

19.(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7)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

“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

”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C.较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考点】义和团运动;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题干中“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

”体现出了义和团运动与多数民众反对帝国主义侵华的社会心理相符,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作用有限,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说明其不具备反封建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A

20.(2016·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5)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

“这义和团心思是很好的,却有几件大大的不好处,不操切实本领,靠着那邪术。

……所以撞着洋人,白白的送了性命。

……说到那围攻公使馆,烧毁天主堂,尤为无识”。

以下对这段言论理解错误的是(  )

A.肯定义和团的爱国精神                        B.反对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C.批判义和团的愚昧落后                        D.义和团助长了列强侵略

【考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从“这义和团心思是很好的”可知,陈天华认可义和团爱国精神,故A项正确,与题意不符;从“却有几件大大的不好处,不操切实本领,靠着那邪术”可知,陈天华否定义和团对待近代文明的盲目排斥行为,故B项正确,与题意不符;从“说到那围攻公使馆,烧毁天主堂,尤为无识”可知,陈天华批判义和团愚昧落后,故C项正确,与题意不符;义和团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故D项错误,与题意相符。

【答案】D

21.(2015·安徽安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以下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宣言和口号,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②“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A.③②①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考点】义和团运动;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国民革命;抗日战争

【解析】“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反映了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反映了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了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的时代潮流,“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反映了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面貌,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甲午战争后的抗日斗争、义和团运动、国民革命、全面抗日战争,故B项正确。

【答案】B

22.(2015·河北沧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4)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北京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

“北京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                  B.“东方雄狮的觉醒”

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

【考点】义和团运动;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00年6月初”和电报内容“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说明这一时期由于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清政府的支持,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故A项正确;“东方雄狮的觉醒”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东方雄狮的觉醒”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4.5亿两,中国的慷慨”是指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23.(2016·北京顺义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16)“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

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为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三元里人民勇敢抗击英军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勇敢抵抗八国联军                    D.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

【考点】义和团运动;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与材料中“拳民运动”无关,故A项错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发生在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与材料主旨不合,故B项错误;面对列强联合侵华企图瓜分中国的危机,山东、河北等地民众以义和拳为纽带自发抵御外国侵略,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故C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于抗战期间,与“拳民运动”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24.(2016·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9)王尔敏在《拳变时期的南省自保》中写道:

“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

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

”(立约互保指南省与列强立约和平相处)这说明(  )

A.清中央政府对东南互保运动的认可

B.东南督抚认清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C.中央集权在晚清时期遭到严重削弱

D.东南互保运动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基本肯定

【考点】义和团运动;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东南互保运动的免于义和团的进攻,并未涉及清政府对东南互保运动的态度,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东南督抚为维护自身统治而立约互保,并没有认清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仇洋杀教”东南各省纷纷立约自保,体现出中央政府对其统治的削弱,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后世史学家对东南互保运动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C

25.(2016·海南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7)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

这一看法(  )

A.否定了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作用        B.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

C.主要强调清政府在运动中的作用        D.忽视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

【考点】义和团运动;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

”可知肯定了农民的爱国主义,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可知学者既看到了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性也看到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故B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