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速录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5758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速录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速录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速录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速录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速录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速录稿.docx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速录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速录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速录稿.docx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速录稿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

(速录稿)

今天下午第二个报告,我们请到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他报告的题目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方式研究》

韩民:

各位校长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做交流,分享我们这些非常粗浅的研究。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今年上半年鲁部长就说过让我们发展中心参与这样的研究,我们还有其他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最近开始启动职业教育体系规划,所以我们最近才刚刚启动这个研究不久,而这个题目是非常大的题目,目前只是非常初步的一些,过去虽然有过一些研究,结合过去的研究,结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给大家做一点介绍,更多的是讨论。

很多问题目前还需要深入研究,并不是有明确的思路或者结论。

因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非常宏大的题目。

体系可以理解成很大的概念,几乎无所不包,很多职业教育的问题都可以放在里面。

目前我们这个研究主要是想从制度体系,特别是学校制度体系,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的衔接关系,以及怎么去实现这样一种更加顺畅的衔接关系,从这样的角度可能就相对窄一些。

考虑职业教育体系,这里面有几个因素,首先对于影响职业教育体系的因素要很好的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要深入的思考。

我们谈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边界都有不同的理解,开过若干次的讨论会,各个层面的讨论会,对于这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的理解都不一样。

我个人觉得恐怕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是要依据国家的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纲要》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我也参加了《纲要》起草,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我也是在这部分,这一段文字的表述我都参与了,所以要很好地理解《纲要》。

有两个要点我们要关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论这个体系有多大,它都是我们终身教育体系里面的一个,终身教育体系是涵概社会上各级各类教育的,涵概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无固定形式教育。

职业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纲要》贯穿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终身教育的思想自60年代联合国倡导以来越来越成为,特别是21世纪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乃至推动整个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纲要》里也强调,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强调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纲要》对体系有一段文字表述,这一段表述是《纲要》的总论部分,这部分是袁振国他们牵头做的,他们对怎么表述终身教育体系进行了很多讨论。

几个核心词,把终身教育体系的概念做了一个大概的描述,强调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互衔接。

协调、沟通、衔接是谈终身教育体系,我们讨论职业教育体系的时候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在有关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方面,第一次明确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这里面对体系也有几个描述,适应经济发展市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各级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这也是我们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候的根本理念。

这是从理念上或者政策目标上考虑体系建设的参照依据。

这里面谈到和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的关系。

我们现在要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因为我们目前已经有一个体系,可能是不太完善的体系,这个体系不能适应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进行调整。

这里面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会影响职业教育体系,从经济结构也好、产业结构也好,可能有三个重要影响,一是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重要的是,比如产业结构的升级,比如现在我们也处在产业升级的历史上比较快速的阶段,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正在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从过去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关系的一些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实际上是影响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职业教育在工业化社会当中,首先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层次。

发达国家逐渐向高等教育层次转移,职业教育重心的转移有两个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主要体现在整个社会的从业人员当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产业的就业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业人员当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实际上是对人的服务,是服务业,所以它对人的要求,人的知识能力要求、技能要求和工业化社会就有不同,这是一个重要因素,是影响中等职业教育转向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

国际上可以看到很多案例,美国的职业教育基本是在高中阶段,一方面它是12年的义务教育,它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是适应它的产业结构的,美国的第三产业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发展最早的国家,它的第三产业已经占到90%的程度,它的结构适应它的需求。

2000年世界银行曾经对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建议报告,其中有一个报告引起了国内职业教育界的巨大反响。

世界银行关于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报告谈到,中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应当逐步走向衰落,中国应当尽快发展高中后的职业教育。

那时候王明达同志在部里管职业教育,当时他们非常反感,正是大力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的时候,当时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当时中国还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可能更多是从经济结构来看,更多需要中等职业教育。

他们觉得很奇怪,世界银行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报告。

后来我们经过分析觉得,其实是因为世界银行里面的这些研究人员大多是美国人,依据美国的经验而来。

反过来也说明职业教育体系和产业结构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另外就是职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变化更多地是影响职业结构,职业结构又来影响职业教育体系。

在我们国家,我们分析社会的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化的时候往往忽视一点对职业结构的分析往往比较薄弱。

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研究的主题是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我对他们产业结构怎么影响职业结构,职业结构怎么反过来影响职业教育的结构做了一些研究。

最后的结论是职业结构是影响职业教育体系的非常大的因素。

第三,技能的变化。

即便在同样的专业领域里,同样的职业岗位上,随着技术的发展,技能本身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对于职业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结构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比如说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也跑过很多企业,东芝、丰田、日立这样的大公司,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我都跑过,研究他们的职业技能在这几十年里发生的变化,和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但是我们这个领域的研究也相对薄弱,所以我们在研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时候必须对这些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这是我想强调的观点。

比如说从职业结构来说,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职业结构的变化。

可以看国际劳工组织,他们60年代开始就提出了国际上的职业分类标准,对全世界的职业进行研究,然后进行分类,提出标准,1968年提出,1988年修订了一次,2008年又修订了一次,从修订中可以看出来职业结构的变化,比如说1968年-1988年这20年,1988年修订职业分类标准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左边是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分类标准,这是1988年的版本。

1968年大概是九个职业类型,1988年的时候增加了新的职业阶层,就是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员阶层中增加了技术员及准专业人员的层次。

描述这个职业层次的特点时候,就和我们描述高职职业层次岗位的特点是相似的,而且把这些不同职业层次和联合国教科文的国际教育标准的若干教育层次做了归类分析,它说技术员及准专业人员层次大体需要高中后三年的教育和培训来获得他所需要的技能。

这就是所说我们的高技能人才。

它最大的变化是在这个地方。

原来上面是专业技术人员,然后是职员和一般工人。

随着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变化,产生了新的职业层次就是技术员和准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员是制造业,准专业技术人员是第三产业里面,从事基层的服务工作和管理。

这个层次实际上就是高职的层次。

可以和我们国家的职业分类做一个比较。

国际上的标准分类对应我们国家的职业分类,我们是没有这个层次的,所以我们制定职业分类的时候没有吸收他们的概念。

这是对高职发展的非常重要影响因素,说明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发展、职业结构发展还没有稳定的、清晰地职业层次。

我们研究过美国、日本,在美国和日本这样的职业层次有很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这些资格有明确的岗位能力、知识技能要求,而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层次。

说明我们的职业分化还没有分化很好。

另外一个角度说,现在高职培养的人才带有很大的可替代性,一方面上了本科人降低点要求,我可以做高职人做的工作。

高中阶段毕业的人,稍微努努力也可以替代他。

这是我们国家职业教育高职从社会需求角度来说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

反过来说,后面的职业体系的构建,或者它的变化本身,肯定要有社会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和需求作为支撑。

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的结构来看大体可以这样的图来表示。

自下往上可以分成若干的层次,过去比如说技工我们有八级,但是现在可能有不一样。

每一个类型的技能岗位都包含两大因素,一种智力型的,还有一种动手的技能。

图中这个线的斜度可能在不同的职业领域有不同,可能不是这样的截然划分的曲线,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有技能、有知识,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类型,结构比例是不一样的,但是考虑的时候要包括这些东西。

所以这些对我们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课程体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来在考虑职业教育体系衔接关系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衔接至少包括两个领域的衔接,一个是知识的领域,更多地体现了我们学历的角度。

第二个是技能,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资格来反映。

现在中职进入高职的时候,我们在考虑课程衔接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因素要考虑。

我听说有一些中职毕业升入高职以后,有一些培训在中职中已经学过的,所以在考虑是不是认定中职的学分,就可以免去技能考试的这部分内容,这是从积极角度来说。

反过来说,高职提供的技能教育并不比中等职业学校高,是不是这样的问题,他可能所提供的是知识层面的基础教育,从这些方面从知识的这一块他可能比他高,或者他高的是学历,但技能呢?

有没有提升?

我不知道,我们需要很好地研究,但在这个因素我们要考虑知识的衔接和技能的衔接。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我们怎么去考虑。

把刚才谈到的来总结一下,就是把它落实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有这样几点,这是我仓促中总结的,可能有更丰富的内容,但是至少有这么几点是包含的。

一个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包括正规教育全日制教育、非正规教育(非全日制教育),或者组织化程度不像正规教育那么强的,非固定形式教育的,就是在工作场所发生的一种学徒制的,在工作场所的一种技能的积累,是非固定形式的学习。

我昨天从上海回来,上个星期在上海召开了工作场所学习国际研讨会,全世界来了一百多位外国学者来讨论,在工作场所的学习。

工作场所里的学习是一种无固定形式的学习,但是这种形式的学习是现代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各位的学校都有实训实习,实训实习本身就是工作场所的学习,是培养人才形成职业技能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是需要几块教育综合发挥作用,有效地沟通衔接起来,这是我想强调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具有开放性。

不是一个封闭的,自我完善的,而是和其他的教学体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体系是有关系的,比如说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可以看到他们的不同教育阶段,都有很多和职业教育有关的,比如说职业启蒙教育或者生涯学习。

所以普通教育并不是和职业教育完全隔离的,但是在我们国家应试制度下有一个弱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完全没有关系。

实际上它们之间应该有密切关联,这是开放性的一个重要特点。

有些地方发展综合高中,综合高中应该和普通高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现在成功的不多,但是这是一个方向,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的一个途径。

还有职前和职后,现代社会知识不断发展,也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不需要学习了。

联合国教科文有一些专家做了大致分析和统计,人一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其中80%左右是在离开学校教育以后,是在他的生活、生产中掌握,一定意义上有说明了走上社会以后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现代职业教育是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衔接。

我们考虑中职和高职或者以后的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思路。

一种是直通车,从学校到学校;另一种是学习、实践、工作,再学习、再工作,这种夹心饼干式的人才培养可能更有效。

和刚才说到的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是有关联的,比如说在技能角度来说,它比较多的可能是在职场,在工作岗位上更有助于技能的形成。

这里面说明高技能人才,高技能的形成,是不是完全可以由学校来完成。

有些东西可能是需要在实践当中积累的。

所以很多职业资格里面都有工作年限的要求,有些技能是要在工作岗位上一点点积累的。

所以“直通车式”的衔接也是一种衔接方式,但并不是唯一方式,有很多方式。

特别是对于技能的要求,越是技能型人才,可能越需要学习、实践反复的过程。

而对于在第三产业里面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可能现在比较适合于在学校培养。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沟通衔接。

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在座各位都是高职院校还有中职院校,这些都是学历教育,是以学校为主的教育。

还有一种是以职场为主的教育,比如说学校外的职业培训,有些并不是学历教育,这种岗位培训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更好地衔接沟通起来,现在我国要做到这一点也有体制上的障碍。

教育部的职能更多是负责学校教育,职业培训更多是劳动部管,这时候就会遇到体制上的障碍。

从比较理想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来看,应该是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更好地结合起来的体制。

具体从各级职业教育的衔接关系来看,可能有一种“直通车式”的,一种是需要换乘的,中间需要实践,还有“夹心饼干”式的学习,交替进行的。

在职业教育体系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资格,资格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职业资格、学历资格。

我们高职院校强调双证书,资格证书有两类,一类是学历资格、一类是职业资格。

现在我们国家这两个体系是相互分离的,没有太多的关联。

我们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我们看一下现在国际上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很多国家都在改变这样一种学历资格、职业资格各是各的状态,把这两种资格更好地衔接起来,建立学历资格、职业资格沟通衔接的新型国家资格体系。

欧盟就叫做“终身学习的国家资格框架”。

实际是用人的能力衔接沟通,无论是学历资格还是职业资格,高度抽象化以后,反映的是人的核心能力。

这种核心能力是什么?

利用这个平台把它两个沟通衔接起来。

构建这样一个国家资格框架是非常必要的,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依据。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虽然有一些初步研究,总体来说还是一个空白,需要研究。

制定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纲要的时候,我们对国外的一些新的资格框架进行了研究,把这样一些内容写到《纲要》的草稿里,后来《纲要》出台时没有被采纳,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很多决策者没有理解这个问题的意义。

当时我们和劳动部讨论,你们提出终身教育体系,不就是这个东西呢。

其实它和终身教育体系有关系,但并不是这个体系本身,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劳动部特别担心用教育的学历资格框架规范它的职业资格的框架,这是一个误解。

其实建立这样一种新型的国家资格框架,一定意义是提高职业资格的地位。

非常遗憾没有写进《纲要》,但是这样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构建我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依据。

比如澳大利亚2000年全面实施新型国家资格框架,它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培训教育等等不同类型教育统一到一个体系中,这个框架具有弹性化、透明化特点,促进了职业教育、培训教育相互衔接,促进了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的相互补充。

(图)紫色是普通教育、中间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右边是高等教育,它建立了三类资格间的衔接沟通关系。

比如说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高级文凭可以相当副学士学位。

英国在这方面是比较早的国家,很多英联邦国家都有,它的框架是从入门级开始一共有八级,八级都有衔接沟通的对应,右边这一栏是学历资格,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八级,就可以和博士学历衔接,具有同等价值。

所以构建这样一种国家资格框架是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形成的,但是我们国家还是一个空白,我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时候,可能要对这样一个框架要进行认真地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可能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但是我们这个研究更多是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关系,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

现在有人总结从中职到高职的衔接大概有十几种模式,主要的模式是不是有以下几种:

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现在全国有若干所,教育部过去一直不认可,前不久我们在江苏常州开会,看了常州一个五一贯制的学校,这是一种形式,国外也有这样的,最早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就是这样类型的学校,主要是公办的,招初中生上五年,毕业以后相当于专科,日本说是短期大学的程度,副学士学位的学历,同时在一些职业领域获得职业资格,而且这个职业资格在社会上非常受欢迎,这些学校主要是在制造业或者工程领域培养技术员的层次,而且培养质量也很高。

几十年下来只有62所左右,60所左右是公办的,2所是民办的,这样的学校非常受社会欢迎,我问过既然这么受欢迎,为什么不多建这样的学校,他们回答建这样的学校投入很高,高质量是高投入保障的,而且他们学校都是选拔优秀学生进来,这样的院校是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的成功案例。

不知道在座有没有这样的院校,但是在常州看到的那个学校,他们还是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中职+高职。

就是中职毕业以后进入高职。

中职毕业以后先就业然后再进入高职学习,不是直接的衔接。

中职加上继续教育的方式,可能有电大或者其他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形式。

可能还有其他的模式,这是我罗列了以上四种衔接方式。

我个人觉得应当允许尝试多样的模式,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式,学校可以格局各地的情况和需求,包括一个学校也可以尝试多种模式,这样才能够培养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因为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在人才培养上有它的独到之处,有它的好处也可能有它的缺点,有了多种模式就可以相互弥补。

高职和高职以后的教育衔接。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专升本,专科和本科教育,从教育类型来说,其实类型是有差别的,尽管也有一些应用型本科,但是教育类型是不同的,专升本以后可能需要很好的研究,对于专科生的技能技术、能力的提高,到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进行很好的分析。

对于技能的培养是不是有效的模式,可能需要研究。

中国是学历社会,个人角度来说大家都希望获得更高学历,劳动力市场竞争可能更有利。

从技能培养来说,专升本到底是什么样的影响,可能需要一些研究。

是不是高职和高职以后的衔接方式再研究。

还有高职年限的延长,比如说四年制。

现在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变成四年制就是本科了。

这种说法可能需要很好的斟酌。

关键是本科教育和高职专科有没有区别。

变成四年制是四年制的高职还是四年制本科,这是需要很好研究的问题。

而且高职的年限到底是多少年合适?

这也需要很好的研究。

全世界高职来说,从一年到四年各种各样都有,美国还有半年的。

半年到四年是不同的,这当中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它。

比如说四年制高职,我看过美国和日本的例子,日本的高职主要的是两年,70%多是两年制的高职,20%左右是三年制的,还有一些是一年制,只有很少比例是四年制的,四年的主要是医疗保健领域,比如说护士是四年制的领域,可能护理行业对于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便是四年仍然是护士,他成不了医生,这是培养内容的区别。

所以我们讨论是高职还是本科?

如果变成本科可能把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优势丧失掉。

所以有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四年制以后如何向上升?

现实当中也存在这样的需求。

今后专科的经过一定积累,达到同等学历。

澳大利亚的的特点就是职业教育里有研究生文凭。

我们国家将来可以不可以也这样。

专业学位可能是一种,但是到底是专业型还是技能型的?

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有人认为高职再往上升,就更多地融合到应用型本科教育了。

所以这些方面现在有很多不同的争论,现在也有研究职业教育的人认为,职业型的人才一直可以到博士,但是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有人认为律师、专业技术人员、教师传统的专门职业的这些人也是职业教育,广义来说是这样,但是这些毕竟和我们说的职业教育有所不同。

我的一个观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比较的时候是一个类型。

但是职业教育体系里考虑问题是有层次的,不能说这个职业没有层次,没有层次就不可能有体系。

本科以后阶段我们怎么考虑,包括理论上怎么考虑。

和专业技术人员是不是同一类人?

这可能决定了将来的培养模式和衔接时候要考虑的课程设置和其他的内容。

这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我们怎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个人认为我们需要很好地深入研究,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我们要把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尽可能达成共识,在这些基础上我们来构建我们的职业教育体系。

我不太赞成仓促之中就上马,最后很多事情不可持续,很多东西不科学。

关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命题提出来的很早,现在即便《纲要》里写职业教育体系也是有争议的。

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我认为是社会需求的反映。

当然社会需求有各种各样的,中国是学历主义的社会,对于学历的需求也是一种需求,但是这个需求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没有太大关联,但是需要充分的研究、充分的论证,尽可能在有分歧的地方达成共识。

现在我们把它作为一个规划来做,我们也做了一些基础性研究,收集了很多材料,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议,有很多不同看法。

我们还需要理论支撑,从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说。

各种人才的分类,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准专门职业或者半专业职业和专门职业的区别到底是什么,这都需要研究。

我们的目标是今后十年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前面启动建设之前应该好好研究,然后再起步。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先试点。

刚才谈到的五年一贯制的学校这是一种试点,有一些学校有一些经验。

《纲要》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是大力鼓励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鼓励地方和学校进行探索。

很多问题我们看不准,但可以试点,通过试点可能成功也失败,成功了我们复制。

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来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去尝试,一定意义上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另外要严谨有序。

教育部的一些领导很担心我们在推进职业教育体系的时候,将来会不会一窝蜂的升格,这些问题是需要很好地研究。

目前中国这样一个发展阶段需要什么样的结构?

现在职业教育的结构是什么?

应该说有一些客观规律。

我们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比如说高职或者今后就业的问题等其他问题。

我们是有历史经验的,90年代中期,我曾经参加过教育部制定新高职政策的调研,当时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当时我们很多建议没有被采纳,新高职政策是鼓励那些大学办高职,后来经过几年发展证明这样的模式不是成功的模式,本科不可能办好高职。

过去有这样的教训,所以很多问题要认真研究,通过试点比较稳步的推进,避免出现偏差。

过去我在日本读过学位,我做的博士论文是日本的高职研究。

我回国以后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主要是做综合政策研究,真正深入的关注高职领域就不多了,因为有这样的基础,也因为这样的原因,鲁部长这次让我们参与这个研究,确实这些年对高职的发展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并不深。

刚才说的这些只是仓促准备的,今后还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只是借这个机会把这个粗浅的想法和大家作汇报,一起分享,也是今后在研究过程期望和大家有更多的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