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论文汽车车身造型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5656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构造论文汽车车身造型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汽车构造论文汽车车身造型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汽车构造论文汽车车身造型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汽车构造论文汽车车身造型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汽车构造论文汽车车身造型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构造论文汽车车身造型设计论文.docx

《汽车构造论文汽车车身造型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构造论文汽车车身造型设计论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构造论文汽车车身造型设计论文.docx

汽车构造论文汽车车身造型设计论文

汽车构造论文

汽车车身造型设计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推动了运输业的发展,汽车开始普遍走入人们的生活,汽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其个性的造型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好的造型设计还能更好的发挥汽车的性能。

汽车车身造型设计是汽车车身设计的开始,也是整个汽车设计的开始,好的汽车造型设计也是塑造一个汽车自主品牌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详细阐述介绍现代汽车车身造型的选择,从工业设计角度出发对“中式汽车”进行造型分析。

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演变中提取“中式汽车”的设计特征,以便我们在设计汽车车身造型时有所参考并合理想象,从而设计出理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车型

关键词:

汽车造型、造型分析、中式汽车、造型设计

 

摘要…………………………………………………………………………………01

引言…………………………………………………………………………………03

第一章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史及演变趋势………………………………………………05

第二章车身造型设计………………………………………………………………13

2.1车身的美学应用…………………………………………………………13

2.2空气动力学应用…………………………………………………………18

第三章造型设计的手法和技巧……………………………………………………24

3.1采用重复形样线条………………………………………………………24

3.2采用有组织的线条………………………………………………………25

第四章中国文化对汽车造型设计的影响…………………………………………26

5.1谐音”“借用”“引申”等的应用……………………………………………26

5.2在造型中表现民族风格和时代感………………………………………………28

结论…………………………………………………………………………………29

参考文献……………………………………………………………………………29

 

引言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首先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它的外型,外型是否讨人喜欢直接关系到这款车子甚至制造商的命运。

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

汽车造型设计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造型设计的总和。

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

汽车造型的目的是以其的美去吸引和打动观者,使其产生拥有这种车的欲望。

汽车造型设计虽然是车身设计的最初步骤,是整车设计最初阶段的一项综合构思,但却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

汽车的造型已成为汽车产品竞争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汽车车身造型设计属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范畴,它有别于工程技术设计的“硬设计”,其目的是使汽车能尽量完美地体现它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充分满足人们实用和审美两方面的需求,属于设计中的“软设计”。

在国外,汽车造型设计被各厂商作为占领市场、打开销路的竞争手段。

为了适应市场,汽车的造型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

但是。

如果把历史作为纵坐标、把国家作为横坐标,就会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文化在汽车造型中有着不同的艺术价值取向。

无论哪个车型,都有深深的民族烙印,体现强烈的民族色彩。

我国的汽车要想赶上世界一流水平,除了技术的因素外,在汽车造型设计方面也要特别重视。

我国的汽车艺术形象应表达出当代的社会精神面貌,反映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以人民的气质,艺术形象应为广大人民所理解和喜爱。

设计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智慧性劳动,是产品设计附加值的重要内涵。

其中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观念、美学、造型艺术观念都是我们进行汽车造型设计的基础和灵感来源。

汽车造型主要涉及科学和艺术两大方面。

设计师需要懂得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

同时,设计师更需要有高雅的艺术品味和丰富的艺术知识,如造型的视觉规律原理、绘画、雕塑、图案学、色彩学等等。

另外,汽车作为一种商品,设计师还要考虑成本和顾客的心理需求。

设计师在精通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作更富魅力的汽车形体。

这就要求汽车造型设计师应该掌握技能:

1.富于创造性;2.卓越的实施表现力;3.较宽的知识面;4.良好的合作精神

中国第一家汽车设计公司于1999年由同济大学汽车系的雷雨成等几名教授创建.目的就是象国外的设计公司一样为中国人开发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给中国人争一口气。

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造型设计有很大进步,对比例和一些设计亮点的把握已见功底,但还远未进入全球主流设计。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探索这个领域从而制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

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精英大赛获奖车辆

 

第一章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史及演变趋势

从汽车的诞生发展到现在,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审美观和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汽车车身造型由最初的马车型、箱型,到后来的流线型、甲壳虫型、船型,发展到现在的楔形及各种流线型。

随着人们对汽车动力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型要求的提高,使得汽车技术,特别是机械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及电子学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这也大大促进了汽车造型的发展;另外,不同的国家、民族以及汽车制造厂家对汽车造型也会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对于不同时期的汽车造型及各自的特点加以叙述。

技术开发时代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1844-1929)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如图2-1)。

德国另一为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也同时造出了一辆用1.1马力汽油发动机作动力的四轮汽车(如图2-2),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汽车。

他们俩被公认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的发明者。

1886年1月29日也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图2-1奔驰1号图2-2戴姆勒1号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批汽车制造公司,除戴姆勒和奔驰各自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外,还有美国的福特公司、英国的罗尔斯罗伊公司、法国的标致和雪铁龙公司、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等。

当时的汽车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造型。

因此,当时人们把汽车称为无马的“马车”。

向生产型发展

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马车型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不同于马车型的汽车,其外形特点很像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称这类车为“箱型汽车”。

中国人引进后与中国的轿子相比,的确有异曲同工的味道,因此,“轿车”的名字由此而生。

早期的箱型汽车以美国的福特的T型车(如图2-3)最为著名,这种车以其结构紧凑、坚固耐用、容易驾驶、价格低廉而受到欢迎,年产量达到30万辆,在美国车坛上风靡一时。

图2-31915年美国产福特T型汽车

流线型的诞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车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箱型汽车是不够理想的,因为它的阻力大,大大妨碍了汽车前进的速度。

193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气流牌小客车,首先采用了流线型的车身外形。

1936年福特公司在“气流”的基础上,加以精练,并吸收商品学要素,研制成功林肯·和风牌流线型小客车。

流线型车身的大量生产是从德国的“大众”开始的。

1933年德国的独裁者希特勒要求波尔舍(1875-1951)设计一种大众化的汽车,波尔舍博士设计了一种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如图2-4)。

波尔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外形的长处,成为同类车中之王,甲壳虫也成为该车的代名词。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甲壳虫型汽车直到1949年才真正大批量生产,并开始畅销世界各地,同时以一种车型累计生产超过二千万辆的记录而著称于世。

图2-4甲壳虫型汽车

适用型的发展

二战时期发展起来的军用吉普车代表了这一时期汽车的发展主流,以适用性为主,主要车型为箱型。

军用吉普车是美国对现代战争的奉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适应战争需要,美国陆军大尉罗伯特·哈马依特开始潜心研制一种小型军用越野车。

1940年由美国威利斯—沃朗德公司生产了第一辆军用小吉普。

尽管这以前德国人也有军用越野车,但不叫“吉普”。

1942年,威利斯公司与福特公司合作,制成了新一代“福特G503GPW型”,发动机容量为2200CC的吉普车。

到了1944年,威利斯公司又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民用吉普车,被誉为“多用途车”,英文为GeneralPurposeCar,缩写为“GP”。

由于“GP”的读音与美国的一位漫画家施格于1937年底创作的一幅漫画中的形象“吉普”(一种神通广大的空想小动物,飞行时能发出“吉普!

吉普!

”的长叫声)的声音很相似,又因为美国士兵对这种多用途小车十分喜爱,深信它会像“吉普”一样神通广大,战无不胜,因此“吉普车”的名字就在全美传开,直至风靡全世界。

最初研制成功的吉普车,时速65英里,行程300英里,载重0.25吨,发动机71马力,是一种小型军用越野车。

主要用于输送步兵营所装备的轻武器,也可作通讯、侦察和指挥车使用。

当时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给它的命名是“M38型”,如图2-5所示。

今天,伴随科技日益进步,吉普车的样式、性能等都比过去有了长足的发展。

图2-5M38型军用吉普车

产业化时代

美国福特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49年推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福特V8型汽车,如图2-6所示。

这种车改变了以往汽车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溶于一体,大灯和散热器罩也形成一个平滑的面,车室位于车的中部,整个造型很像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型汽车"。

这种车是设计者首次把人体工程学应用在汽车的设计上。

强调以人为主体的设计思想。

船型汽车不论从外形上还是从性能上来看都优于流线型汽车,并且还较好地解决了流线型汽车对横风不稳定的问题。

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不论是美国还是欧亚大陆,不管是大型车或者是中、小型车都采用了船型车身,从而使船型造型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一种车型。

图2-6福特V8

减少公害时代

船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阶梯状,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把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倾斜的极限即成为斜背式。

由于斜背式汽车的背部像鱼的脊背,所以这类车称为“鱼型汽车”。

195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别克牌轿车开创了鱼型汽车的时代。

与流线型汽车相比,鱼型汽车的背部和地面的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气流也比较平顺,涡流阻力也较小。

另外鱼型汽车基本上保留了船型汽车的长处,车室宽大,视野开阔,舒适性良好。

最初的鱼型车是美国1952年生产的别克牌小客车,如图2-7所示。

196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顺风牌采用了鱼型造型,自顺风牌以后,世界各国逐渐生产鱼型汽车

图2-71952年别克小客车

由于鱼型车后窗玻璃倾斜太甚,面积增加两倍,强度下降,产生结构上的缺陷。

鱼型车还有一个潜在的重大缺点,就是对横风的不稳定性。

鱼型车发动机前置,车身重心相对前移,一般来讲横风的风压中心和车身重心接近。

但由于鱼型车的造型关系,在高速时会产生一种升力,使车轮附着力减小,从而抵挡不住横风的吹袭,发生偏离的危险。

鱼型车的这一缺点,人们想了许多方法加以克服,例如人们在鱼型车的尾部安上一只翘翘的“鸭尾”,以克服一部分扬力,这便是“鱼型鸭尾”式车型。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鱼型汽车的升力问题,人们设想了种种方案,最后终于找到了一种模型的设计方法。

就是将车身整体向前下方倾斜,车身后部像刀切一样平直,这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

第一次按楔形设计的汽车是1963年的司蒂倍克·阿本提,这辆汽车在汽车外形设计专家中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1968年,通用公司的奥兹莫比尔·托罗纳多改进和发展了楔形汽车。

楔形造型得以在赛车上广泛应用,如20世纪80年代的意大利法拉利跑车(图2-8),就是典型的楔形造型。

楔形造型对于目前所考虑到的高速汽车来说,无论是从其造型的简练、动感方面,还是从其对空气动力学的体现方面,都比较符合现代人们的主观要求,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速度的快捷感。

图2-820世纪80年代的法拉利跑车

未来汽车

汽车发展到鱼型,关于空气阻力的问题就已经基本解决了,楔型继承了这一成果,并有效地克服了鱼型车的升力问题,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楔型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的车身造型。

未来汽车的造型必然是在楔型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例如,把前窗玻璃和发动机罩进一步前倾,尾部去掉阶梯状,成为真正的楔型。

车窗玻璃和车身侧面齐平,形成一个平面,后视镜等将通过合理的造型,以取得最低的风阻力,或者由车内的电视屏幕来代替。

总之,未来汽车的造型将更为平滑、流畅。

  

未来汽车还有向一车多用的趋势发展,为了使一车多用,人们设想了一种组合式汽车。

这种车有一个车头部分(主要装有动力系统),既可独立使用,也可以和不同的车箱连接,成为小货车、旅游车、冷藏车以及赛车等,根据需要随时更换。

在未来的汽车世界里还会出现一种叫做“空中公共汽车”的车辆,它具有陆空两用的优点,既可以和普通公共汽车一样在陆上行驶,也可以开进特殊的飞机上,作空中旅行,减少了乘客上下飞机的麻烦,如图2-9所示为瑞士Rinspeed公司展出的RinspeedSplash水陆空三栖汽车。

  

图2-9RinspeedSplash水陆空三栖汽车

不仅如此,电脑被广泛地运用在汽车上,也将是未来汽车的重要标志。

将来的汽车装上电脑指挥系统。

可以把驾驶员的意志和外界行驶条件结合起来转化成电信号,然后集中输送到微处理器,经过分析计算后,向车辆的各个部分发出指令。

使汽车更为安全可靠。

甚至可以出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

  

将来还会出现更多造型奇特、性能卓越的汽车。

例如,履带式气垫车,用充气的橡胶履带来代替汽车的轮子,可以在泥泞道路或沼泽地自由行走。

无轮步行式汽车,是仿照动物行走的特征制造的,装有四条腿,下坑洼、涉泥泞都非常灵活。

总之未来汽车比我们现在想象要丰富得多。

 

第二章车身造型设计

2.1美学的应用

人的美感,是一种精神活动。

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接受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无数刺激,并且学会把各种感觉联系起来,形成对外部世界的信号系统。

这种与外界的联系,在人脑子里构成一定的概念和情趣,表现一定的反射。

当某种形象重复再现时,就会激起这种概念和情趣,导致兴奋或愉快。

人的审美态度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由于人的社会经历不同,因而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见解也各有所异。

但并非人类对客观事物没有审美标准。

由于每个人都生在活在社会之中,这种因人而异的审美个性又必然寓于社会的共性之中,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表现为一定的倾向性和一致性。

因此对于特定时代和社会环境及特定的人群,总会存在共同的审美标准。

人们对汽车造型的审美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这些规律虽然有其多方面的因果关系,但从造型艺术的观点来看仍可以做出归纳。

1)整体统一

1.整体感

艺术作品中如果随便把各个局部毫无联系地凑合到一起,这个作品的效果不可能获得整体感。

例如某一房间内的陈设都是精制的,但其各件物品的造型之间没有联系,而是凑合在一起,就不可能获得整体感。

整体感的产生是由于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呼应,从而组成整体。

这样才可能反映出一定的主题和它的构思内容,才可以产生艺术感染力。

整体包括局部,,局部又表现整体。

整体与局部相辅相成,不可脱节。

表现整体感要避免.[1]。

各个局部平均对待,一律突出表现,形成多中心或互相竞争局面,造成模糊紊乱的感觉。

过分表现某个局部,喧宾夺主。

对可能干扰主题的局部或应该省略删去的部分不肯删节,造成多余和繁琐。

汽车造型的整体感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共同趋势。

从原始汽车造型复杂繁琐的形式发展到现代化的汽车造型,固然是由于汽车各部分机构本身性能结构的进展所致,例如大曲面复盖件,曲面玻璃,附件灯具的新结构等等,但把这些新的部件有机地结合成为整体仍须通过造型设计。

虽然轿车的功能并无根本的区别,但汽车各部分以及其整体的形状变化很大。

而其最重要的可以概括说是造型的整体化与流线型化。

汽车的基本结构布局到所有附件都延续连贯,而它们的造型则从原来无机地堆积组合发展成为有机地结合成整体。

明显地看出翼子板、车灯、保险杠、顶盖和车窗都组合在一个整体之中。

2.整体中的统一与变化

整体统一并不是要求千篇一律.如果没有变化也就无所谓统一了。

正如单调音响和平淡的造型不可能表现明确的主题,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在汽车造型中正是由于汽车各部分功能与形状的差异,存在许多重复、对比、呼应等等的形式才可以有机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统一整体,表现出一定的主题。

(1)重复:

在汽车造型中往往出现一定形体、线条的重复。

而正确地利用重复可以从中产生造型的呼应和一致,容易构成一定的主调形式。

但是简单的重复易于形成单调、呆板,因为简单的重复没有变化,我们希望的重复是有变化的重复。

有变化又有联系,既多样又统一。

例如在车身的一定曲线或曲面形式,或楞线,浮雕凹凸的形式往往是一种有变化的重复,由此产生和谐统一的感觉[2]。

(2)主调:

造型的主调相当于一切艺术作品的主题,主题就是其艺术思想内容的反映。

只有鲜明的主题,艺术作品才会有强烈的感染力,才可以激起人们的心理反应。

汽车造型效果给观看的人最明显的印象就是造型的主调,或曰基调。

为了突出主调的效果,在造型中可以采用重复的手法,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或者用夸张的手法。

而忌讳主次不分或形成两种均势的成分。

否则,不可能在造型效果上给人以明确的印象。

次要成分对主题只应起到烘托的作用。

(3)对比与协调:

为了显示一种主要的成分往往可以通过对比取得衬托的作用。

对比的双方失去一方,矛盾就不再存在。

可见对比在艺术技巧中的重要意义。

在造型中对比的使用不可过分强烈,否则可能产生冲突对抗的效果,反而破坏了主要方面。

在汽车造型中,例如车身前、中、后三段比例中,其中一段短小可能显得另外部分相对地长大,这就是对比起到地作用。

在处理局部造型时,往往可利用对比去衬托主要的成分,从而达到造型主调所需要的效果。

协调是对比的反面,协调来源于确切合适的对比,如果没有对比,只求协调就可能造成单调的一致性,无从形成主调与统一的效果。

在汽车造型中对比的艺术手法不只应用于形体上,而且色彩设计中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二、比例

人对比例的感觉来源于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物质形体所存在的数量关系。

如果使这些比例在艺术品中重复再现时,常常能使人易于接受和理解,反之与之相差悬殊的比例关系则使人感到生疏突然,较难适应。

但是在汽车设计中形成的比例概念多数是从汽车的性能、结构、制造工艺等要求经过总布置的安排而确定下来的。

如汽车外形的基本尺寸轴距、总长、总宽、总高、前悬、后悬的长度以及车本身中车窗与裙部高度,前、中、后三段长度等的比例。

事实上这些比例的形成与确定并非出自造型设计,而常常会在造型设计时发现某些从视觉上不合适的比例关系。

为了使汽车获得匀称的比例,造型设计师应与总布置设计师一起对上述基本尺寸进行适当调整,以形成各种比例关系的联系协调。

还应作出若干方案进行比较选择。

三、均衡与稳定

1.均衡量

造型艺术中的均衡是指艺术品各部分形象的分布情况的平衡感。

这种均衡感并不能从单纯的物体重量或体积直接产生的平衡而取得,而更重要的是从视觉感受的分量分布取得。

应当注意,均衡决不是主次不分,一律平等对待。

相反,在造型设计中应尽力避免如此。

恰当的对比也可以形成均衡感,因为对比使主题更显示其在全局上的主要作用,得到更好的均衡感。

2.稳定

造型设计中要求稳定感是为了使人产生不致倾倒的感觉,由此而感到安祥、轻松。

对于汽车,作为高速运动的物体的形象如果没有稳定感是难以令人接受的。

这一点和物理学的客观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只有稳定的物体才可能调整运动。

对称的造型是有助力于稳定感的形式之一,但在汽车造型中由于汽车结构、附件布置有时不可能全部对称。

事实上造型对于对称的追求只是相对的,有时由于产品结构上的局限而无法取得造型上的对称效果,则可采用浮雕、色彩或装饰上的手法形成视觉上的均衡感。

在汽车造型中有时过分的表现对称会导致呆板,所以胡很多车型上将水箱面罩上的标志或附件的布置有意形成一定的变化,但这以不破坏均衡而改善过分呆板的局面为限。

四.审美观点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而有常被人忽视的方面,就是人的精神因素——审美观点。

而人的这一因素是与他民族文化、国家历史、社会背景、生活环境及个人修养等成分密切相关的。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文明。

“中庸”和“和”的思想从古到今始终是我们的文化、艺术和设计思想的精髓。

儒家“中庸”的思想就是不管部分如何变化,由内到外、自始自终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它提供了一种整体、全局、综合看待事物的思想[3]。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古代这种系统的、整体的工艺观、设计思想在今天仍然适用。

这一思想反映了中国的造型艺术是一种整体艺术,它是各种艺术、技术的有机结合体。

这种思想体现在造型艺术上强调结构上要前后左右布局呈现均齐的势态,结构严谨、方正、井井有条、严肃、稳定的艺术效应。

尊礼文化的封建造型艺术重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和“重质轻饰”,这种延续下来的社会心理使中国人比较接受规整、严肃、稳定的汽车造型。

由于德国式汽车造型的设计严谨、功能之上等设计特点比较符合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使得德国产的大众系列车在中国比美国、意大利、韩国车好卖得多。

上图的“宝来”汽车其造型有方有圆,暗应国人天圆地方之说,其审美颇合我国人审美之情趣,更寓意一种和气生财的“中庸”之道。

号称中国第一辆驾驶者之车——宝来强调了驾驶的乐趣,强劲的动力内敛于稳重大气的外型之下,将运动型和公务型车的优点融合到了一起,也是体现了一种“中庸”之道。

道家“和”的思想反映了中国人的“天人和一”、“亲近自然”的情感与看待事物、创造事物的准则。

它反映在造型艺术上是要重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有机结合,老庄进一步提出了“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美”的思想。

这一思想明确强调了“道”的功能,人工活动不能破坏事物“朴素”的内在功能要求,造型的适用性居第一位,造型的人工装饰居第二位。

庄子美学讲究自然、恬淡、朴素,并认为美应以天地事物自然本性为榜样;表现在汽车造型上就是选择的材料要体现自然的本性、自然美,因此现在很多高档一点的汽车其内在都尽量多使用木制品或仿木头纹样的塑料制品,来提高人与车的亲近系数。

以上的这些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流传了几千年,潜移默化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

设计师也是这种无意识中的一员,不过是他比其他人能敏锐的观察、更好的表现出来而已

2.2空气动力学的应用

一、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空气阻力众所周知,车速越快阻力越大,空气阻力与汽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如果空气阻力占汽车行驶阻力的比率很大,会增加汽车燃油消耗量或严重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

据测试,一辆以每小时100公里速度行驶的汽车,发动机输出功率的百分之八十将被用来克服空气阻力,减少空气阻力就能有效地改善汽车的行驶经济性,因此轿车的设计师非常重视空气动力学。

在介绍轿车性能的文章上经常出现的“空气阻力系数”就是空气动力学的专用名词之一,也是衡量现代轿车性能的参数之一。

空气阻力系数汽车在行驶中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围绕着汽车重心同时产生纵向,侧向和垂直等三个方向的空气动力量,对高速行驶的汽车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纵向空气力量是最大的空气阻力,大约占整体空气阻力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它的系数值是由风洞测试得出来的,与汽车上的合成气流速度形成的动压力有密切关系。

当车身投影尺寸相同,车身外形的不同或车身表面处理的不同而造成空气动压值不同,其空气阻力系数也会不同。

由于空气阻力与空气阻力系数成正比关系,现代轿车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就必须要考虑降低空气阻力系数。

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轿车的空气阻力系数维持在0.4至0.6之间。

二、汽车外形的演变与空气动力学的关系

走近汽车,首先会被它的外貌吸引。

神采各异的面孔是怎样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