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5453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2019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1.(2017届陕师大二模)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

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而且从患病死亡的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

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

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

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解析:

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而且从患病死亡的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答案:

C

2.如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B.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

C.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成的

D.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

解析:

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是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图中的实验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四组实验的处理方法不同并相互对照,A正确;a、d两组小鼠是由于感染了S型活细菌后患败血症死亡的,B错误;d组小鼠体内出现的S型活细菌是由R型活细菌转化而来的,C错误;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答案:

A

3.(2018届广东肇庆一检)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B.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

C.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来培养HIV,并检测子代的放射性,可证明HIV是RNA病毒

解析:

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正确;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片段可以转移到R型菌中,并与R型菌中DNA重组,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B正确;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是合成RNA的原料,HIV病毒是逆转录病毒,营寄生生活,在宿主细胞逆转录形成DNA,后转录形成的mRNA也具有放射性,因此不能证明HIV是RNA病毒,D错误。

答案:

D

4.(2017届郑州质检)关于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完成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内,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B.R型菌转化后出现荚膜,反对者认为可能是突变所致,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D.艾弗里无法使DNA与蛋白质完全分开,故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内,仍能作为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A正确;R型菌转化后出现荚膜,发生了性状改变,反对者认为可能是突变所致,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所以科学家又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一步证明,C正确;艾弗里无法使DNA与蛋白质完全分开,故无法说明DNA肯定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

D

5.(2017届福建质检)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

已知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

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  )

A.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

B.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

C.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

D.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

解析:

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该实验证明细菌中的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而且抗青霉素的S型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

因此,该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对艾弗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答案:

A

6.(2018届江苏启东联考)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B.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保温时间过长所以上清液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

解析:

噬菌体进入细菌的只有DNA,所以侵染过程中以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A正确;DNA的特征元素是P,蛋白质外壳的特征元素是S,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来确定是何种物质进入细菌内,B正确;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所以上清液中出现大量的放射性,C错误;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得到2n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只有2个DNA含有32P,因此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D正确。

答案:

C

7.(2017届南昌模拟)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沉淀物b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D.①过程中与35S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解析:

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由于没有对照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沉淀物b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搅拌充分,几乎没有放射性,搅拌不充分,具有放射性;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但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放射性,上清液放射性没有变化;①过程中与35S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大肠杆菌应是没有标记的。

答案:

C

8.(2017届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为了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5S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C.细菌裂解释放的T2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标记的DNA,检测不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D.用同位素35S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少量出现在试管的下层,可能是侵染时间过短所致

解析:

由于T2噬菌体的成分只有DNA和蛋白质,没有RNA,所以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完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若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会使少量放射性出现在试管下层。

答案:

C

9.(2017届武汉调研)在用35S和32P分别标记的噬菌体探究遗传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的实验中,先将大肠杆菌和不同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后立即离心,并测定放射性(Ⅰ);再将大肠杆菌和不同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离心,并测定放射性(Ⅱ),则下列有关放射性分布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若放射性为35S,则Ⅰ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Ⅱ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若放射性为35S,则Ⅰ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Ⅱ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C.若放射性为32P,则Ⅰ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Ⅱ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D.若放射性为32P,则Ⅰ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Ⅱ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解析:

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可知,35S标记在蛋白质外壳上,32P标记在DNA分子上;若混合后立即离心,亲代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因此,亲代的蛋白质外壳(35S)和DNA(32P)均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离心,则蛋白质外壳(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DNA(32P)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综合上述分析,若放射性为35S,则无论是Ⅰ还是Ⅱ,均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放射性为32P,则Ⅰ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Ⅱ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答案:

C

10.(2018届河南省中原名校三检)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设计思路一致

B.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C.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D.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解析: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的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A错误;只有噬菌体侵染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错误;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小鼠、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答案:

D

11.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  )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

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

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

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解析:

由于TMV放在水和苯酚中振荡后,其组成成分RNA和蛋白质能分开,所以可判断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TMV的蛋白质能进入烟草细胞中,但不能使正常烟草感染病毒;图中接种RNA的正常烟草感染病毒,说明侵入烟草细胞的RNA指导合成了自身的蛋白质;RNA是TMV的遗传物质,没有体现它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

A

12.(2017届安徽省黄山一检)下列有关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在小鼠体内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分别提取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通过R型细菌的体外培养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蔡斯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艾弗里和赫尔希、蔡斯的实验思路都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

解析: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A错误;艾弗里通过提纯、分离S型细菌的蛋白质、DNA、多糖等物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选项中没有指明是分成两组,C错误;艾弗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是相同的,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D正确。

答案:

D

13.(2017届邯郸一模)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为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如看到________(答特征)的菌落,说明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

(2)为了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还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

(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被32P标记的DNA,表明DNA具有________性,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4)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找到两条链都被32P标记的DNA分子。

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找到两条链都是31P的DNA分子。

(5)艾弗里的细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共同设计思路都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解析:

(1)S型细菌有荚膜,所以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

(2)艾弗里利用酶的专一性,将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混合,用以进一步确认DNA是否是遗传物质。

(3)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之一是在亲子代之间是否具有连续性。

(4)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式复制,因此,不能在子代中找到两条链都被32P标记的DNA分子;若复制2次以上,就能找到两条链都是31P的DNA分子。

(5)细菌体外转化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共同设计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所起的作用。

答案:

(1)表面光滑 

(2)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 

(3)连续 (4)不能 能 (5)DNA和蛋白质分开

14.(2018届山东实验中学模拟)按照图示1→2→3→4进行实验,本实验验证了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

(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

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________中,少量位于________中。

(4)一般病毒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

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________(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进行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时需要紧扣“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再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应用。

(1)由图可知,本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2)由于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故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

因此,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几乎不能检测到32P。

(3)朊病毒的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

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朊病毒的蛋白质中含有35S;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由于朊病毒的蛋白质是侵染因子,因此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沉淀物中,少量位于上清液中。

(4)一般病毒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

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核酸,利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原料)进行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1)同位素标记法 

(2)几乎不能 几乎不能 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故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 (3)沉淀物 上清液 (4)核酸 核苷酸和氨基酸(原料) 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15.(2017届湖北武汉三中模拟)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二、材料用具:

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水解酶,RNA水解酶

实验材料选用活鸡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步骤:

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取等量的活鸡胚分成A、B、C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向A组注射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再分别向B、C两组活鸡胚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三步:

分别从培养后的活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四、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A组的样品检测中有禽流感病毒。

给B组活鸡胚注射的物质是___________,若样品检测无禽流感病毒产生,则_______是遗传物质。

给C组活鸡胚注射的物质是___________,若样品检测无禽流感病毒产生,则_______是遗传物质。

解析:

①病毒没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寄主细胞中进行繁殖因此培养禽流感病毒时,不是将病毒直接接种到培养基上,而是活鸡胚为培养基;

②禽流感病毒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核酸可能是DNA或RNA,因此实验过程中可设计两组实验,即A组和B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向A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适量的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与DNA酶;向B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与RNA酶。

若A组活鸡胚中有禽流感病毒产生,B组中没有禽流感病毒产生,则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若A组活鸡胚中无禽流感病毒产生,B组中有禽流感病毒产生,则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专门寄生在活鸟类细胞中的病毒;用活鸡胚做实验材料比其他活的鸟类成体或胚胎更方便、更经济

把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三组,编号A、B、C。

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其中B组和C组的核酸提取液

核酸提取物+DNA水解酶 DNA

核酸提取物+RNA水解酶 R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