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历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5141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历史.docx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历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历史.docx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历史

河南八市重点高中2016年11月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5.考试范围:

必修1、必修2。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掌握文化知识的“士”纷纷向国君当面游说或上书,若其主张合于国君的心意,取得信任,则直接被任命为大臣,即所谓“布衣卿相”。

这表明

A.废除血缘政治成为国君共识B.军功爵禄制度已经确立

C.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D.荐举选官制度开始出现

2.秦汉以来,历代政府对城市的管理制度,基本与乡村无异。

然而唐宋之际,国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专门针对城市的管理制度。

这是由于

A.城乡经济管理模式明显不同B.城市的经济特性日益凸显

C.政府财政收入倚重城市经济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速

3.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地方豪族迅速崛起。

南朝梁武帝曾下令在各州、郡、县分别设置州望、郡宗、乡豪等职,以举荐各地豪族子弟,并规定不管门第高低,出身如何,只要能通晓一部儒家经典,即可考试做官。

这一举措

A.使儒学重新取得统治地位B.使得传统的选官标准被废弃

C.兼顾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D.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4.唐玄宗开元年间曾下令禁止官吏经商,之后虽然唐廷禁令不断,可是京师内外,以至州县,官员们都在经商或放高利贷,甚至有的州县官吏以做买卖为副业。

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集权严重削弱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社会危机已经滋生

5.南宋初年,社会对麦类的需求量空前增加,促进小麦在南方的种植达到了高潮,出现了“竟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的局面。

此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B.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

C.北民南迁和民族融合D.百姓饮食习惯的变化

6.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明穆宗颁布法令:

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只)许用钱。

材料表明

A.白银货币化始自于民间B.白银成为当时社会普遍流通的货币

C.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D.政府以法律形式肯定白银货币合法

7.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每年都要举行迎神赛会,成为习俗。

一些以丝绸为主的市镇,祭祀蚕花娘娘;一些镇、村祭祀“刘皇”(刘猛将),因为他能驱蝗虫,保丰收;还有一些崇奉能治病、治水、出行保平安的神。

这些现象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民间信仰的功利化倾向

C.市民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D.农村封建迷信思想流行

8.康熙四十年,甘肃发生灾害,巡抚喀拜竟隐瞒不报。

恰逢康熙巡行边外,得他人禀报,乃将喀拜交九卿严察惩处。

九卿议定喀拜应降三级调用,后康熙传旨方改为革职。

这表明康熙时期

A.大臣专权影响到皇权统治B.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C.政府重视荒政以稳定社会D.地方吏治问题的严重

9.总理衙门成立以后,在对外交往中,“中国”与“蠢夷”的对称至少在正式场合下,很快被“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之类的对称取代了。

由此可知

A.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地位平等B.清政府放弃传统外交制度

C.政府开始重视发展对外贸易D.清政府对西方的了解加深

10.民国时期,在广东国人创办的火柴、陶器、中药、纱绸、火油、墨水等多个行业商标设计中,时常可以看到以地球命名或以地球构图的商标。

材料表明广东的这些行业

A.提倡扩大规模以实业救国B.由传统工业向近代工业转型

C.积极融人世界的经营理念D.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的西化

11.中华民国时期政权组织形式先后实行过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君主制、执政制、大元帅制、委员会制、五院制等各种政体,这些政体都

A.影响中国的政治民主化B.使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C.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深受西方民主制影响

12.五四运动中,不少青年女子,要求增进知识,接受教育。

如甘肃女青年邓春兰致信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阐明实行男女大学同校的意义,强烈要求大学解除女禁,招收女生。

这表明

A.男女平等已得到学界认同B.广大妇女的文化水平提高

C.妇女地位已得到根本改变D.封建伦理道德受到了冲击

13.据统计,20世纪初期从山东洋货人均消费结构看,几种主要洋货占的比重为:

棉织品占52%,煤油占5.2%,砂糖占5.2%,杂货占4。

4%,火柴占2.4%。

由此可见

A.民众消费方式多样化B.洋货传入影响了民众生活

C.民族工业的普遍萧条D.列强的经济侵略明显加速

14.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坛政党纷起,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涌现的大小党派有105个之多。

与民国初年的组党热潮相比,二者都

A.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B.以防止一党专政为宗旨

C.推动政体发生根本变化D.以时局重大变动为背景

15.下列是建国以来某一历史时期中央实施的农业政策。

这一历史时期应是

(1)“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

(3)充实农村劳动力:

2913万

(4)对农产品超征加价:

粮食20%,油料13%,生猪26%,禽蛋37%

(5)工业对农业支持

A.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时期

C.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时期

16.在雅典,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在公民大会上,公民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同商议城邦大事,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

这表明

A.雅典公民拥有绝对自由权B.公民大会行使立法权

C.雅典推崇法治、反对人治D.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

17.16世纪末,欧洲国家的商品价格已经上涨了两倍以上。

其中西班牙上涨的程度高达四倍多,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德国,一般也在两倍左右。

此现象

A.引起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化B.使英国成为殖民强国

C.导致西班牙丧失殖民优势D.使欧洲经济中心转移

18.美国1787年宪法在起草时有两个重要程序:

一是部分表决,即达成一项共识便记录下来,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草拟完全部法案再强行表决。

二是不全面规定,即对于争议很大的内容,尽管确有规定的必要,也暂时不规定,留待后面再对宪法补充。

这体现了宪法的

A.实用主义精神B.共和主义理念C.分权制衡原则D.中央集权特征

19.19世纪初期,欧文多次尝试创办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示范公社;圣西门则相信,社会整体逐渐转变成为以协作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是可能的;蒲鲁东设想的社会主义,没有政治权力,而是建立在以互利关系为基础的、小型合作社的协作之上。

他们的共同目的是

A.号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B.以暴力手段消除社会不公

C.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D.化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20.1900—1901年,欧美国家总人口中城市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为:

英国占77%,德国

56.1%,法国41%,美国39.7%。

这种状况

A.表明了产业结构更新加快城市化B.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C.导致了列强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D.加剧了城乡贫富分化的程度

21.1911年,英国通过新的议会法,严格限制上院的权力,并规定首相必须来自下院。

议会上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则日益淡化,逐渐成为“清谈馆”和“养老院”。

上院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B.传统议会制度开始瓦解

C.经济和阶级结构发生变化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2.美苏从1969年11月以后断断续续地进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

1972年5月尼克松访问苏联,两国领导人达成《反弹道导弹条约》和《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临时协定》。

这表明

A.美苏合作主宰世界B.美苏联合对付中国

C.美苏经济实力相当D.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23.据统计,二战后,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的冶金部,每年召开的大小会议达400次,下达的文件1.5万多种,其指标达18.6万个。

这说明前苏联的经济体制

A.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B.导致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

C.导致民族分离主义抬头D.国家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24.欧洲经济共同体自建立以来已经同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关系,在欧洲以外的81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所在地派驻了代表,向共同体派驻使团的国家达133个。

这表明西欧

A.对外政策保持一致B.一体化进程加快

C.统一市场已经形成D.国际影响力提高

第Ⅱ卷

本卷共4个小题,共52分。

25.(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905年前后,受日俄战争的影响,舆论界出现了一股主张宪政和地方自治的热潮。

在地方自治和宪政的声浪中,统治阶级中的部分开明人士也认识到实行宪政和地方自治的必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决定实行宪政,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不久,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章程》。

章程规定:

凡府厅州县官府所在地为城,其余市镇村屯集等地人口满5方以上者为镇,不满5万者为乡。

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

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

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

乡的地方自治执行机关很简单,只有乡董、乡佐各1名。

自治范围以学务、卫生、道路、农工商务、慈善事业、公共营业及自治经费为主。

章程还规定:

“不识文字者”不得为选民;居民内除素行公正、众望允孚者经议事会特别议决可为选民外,必须年纳正税或本地方公益捐二元以上才可充当选民。

女子“若有纳正税或公益捐较本地选民内纳捐最多之人所纳尤多者”也可为选民。

“地方官有申请督抚解散城镇乡议事会、城镇董事会及撤销自治职员之权”。

——摘编自高旺《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自治运动出现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自治运动。

(6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明清时期城市等级系列组合状况表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明清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改革之后的英国议会于1833年通过了一系列相对进步的法律。

其中,英国第一个有实效的工厂法就在这一年问世。

这项法律将在纺织厂劳动的童工工时限制在九小时之内,禁止雇佣九岁以下儿童,并且指派监察员强制实行以上措施。

国库每年还拔出两万英镑给教会团体兴办教育。

虽然数额不大,但它表明国家开始意识到对本国居民的就业和教育蜻况负有责任。

1834年,议会制订“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因此,这一“济贫法”的不人道之处显而易见,遭到不少人的抨击。

材料二1945年执政的工党政府立即着手工作,履行在战争期间许下的关于全面扩大社会公益服务的诺言。

从1945年到1948年的四年间,英国国会先后通过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工业伤害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和国民救助法等五大法案,由工党政府付诸实施,加上此前已颁行的国民住宅法、劳动交换法、职业训练法等,构成世界上堪称楷模的社会安全制度,号称对每一个国民从摇篮到坟墓均予以保障。

1948年,英国向世人宣布,它已建成“福利国家”。

——摘编自郭义贵《从济贫法到福利国家——论英国社会立法的进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立法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

(6分)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英国社会立法的认识。

(2分)

2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风起云涌。

与山西为邻的陕西,土地革命开展得十分迅速,逐步形成了陕甘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

当时统治山西的阎锡山也认为陕北红军和土地革命的兴起,“其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给共产党留下了可乘之机””以中国来说,最要紧的就是土地私有露下的大空隙。

我们有了这个空隙,为共党所乘”。

1935年9月18日,阎锡山召集山西沿黄河21县县长会议,提出了“土地村公有”的主张,并在讨论的基础上,于9月20日通过了《土地村公有办法大纲》,主要内容有:

“由村公所发行无利公债,收买全村土地为村公有”;“就田地之水旱肥瘠,以一人能耕之量为一份,划为若干份地,分给村籍农民耕种”;“农民之耕作年龄,定为18岁至58岁。

人民满18岁,即有向村公所呈领份地之权;至58岁,即应将原领之田,交还村公所”。

9月21日,阎锡山将其“土地村公有办法大纲”上报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

但蒋介石却以“多事考量,审慎周详”为托词,实际上搁置了起来。

——摘编自李茂盛《阎锡山大传》

(1)根据材料,分析阎锡山在山西提出“土地公有”主张的历史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阎锡山土地主张与当时中共土地措施的异同。

(9分)

历史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1、选择题(48分,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第Ⅱ卷(52分)

25题(13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自治运动出现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自治运动。

(6分)

26.(12分)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明清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7.(14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立法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

(6分)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英国社会立法的认识。

(2分)

28.(13分)

(1)根据材料,分析阎锡山在山西提出“土地公有”主张的历史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阎锡山土地主张与当时中共土地措施的异同。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