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764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docx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docx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

3、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涉及词汇、写作以及思想内容等各个方面。

5、学习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即大量运用了排比,节奏鲜明,气势磅礴,说理缜密,富有感染力。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和有关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讨论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荀子错天思人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人通过一定努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味地迷信上天、屈从于命运不可取。

2、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重点

1、主要是讲授选文第1段、第4段、第5段及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把握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2、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启示意义。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

小人错其在己者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星队、木鸣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楛耕伤稼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其说甚尔,其灾甚惨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学情分析

1、高二学段的学生对古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借助于课下注释可以基本理解本文的大体意思。

但还需要继续在古文词汇和句式方面的学习和积累。

2、在必修二模块,学生学习了《劝学》,对荀子和他的文章风格有所了解,学习本文应该有一定的亲切感。

特别是对论说文的写法感兴趣,有学习的愿望。

3、高二段的学生无论是在历史学科或是政治学科,对荀子的哲学观点是有所了解的,对于天与人的关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教学准备

要在一节课上完成荀子的学习,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必不可少。

所谓凡事预则立,学生准备情况有时决定上课的效果。

为此,我建议布置以下几个预习内容:

1、复习背诵《劝学》。

2、让学生课前结合导学案预习课文。

3、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重点自学第1段、第4段、第5段及最后一段,疏通文义,概括内容。

4、勾画出自己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由《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性善论是谁的观点?

(生答:

孟子)。

教师补充: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被尊称为亚圣,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是。

但小他59岁的荀子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恶的。

说明:

通过比较学生既能复习和巩固第二单元关于孟子的常识,又能了解荀子的思想与孟子的区别,另外也明确了二人的生活年代。

(二)作家作品

1、乱世哲人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着名思想家。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

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称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

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

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

晚年从事教学和着述。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

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

《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苟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

(三)课文研习

1、通读全文(给学生留15分钟时间粗读全文,思考问题)

(1)本文荀子的主要观点是错天思人?

还是错人思天?

明确:

错天思人

(2)本文的标题中有两个字是词类活用,请找出来。

明确:

大: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物:

名词的意动用法。

(3)解题

明确:

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

2、交流与合作(各学习小组分别找出本组对应的段落中的文言现象并派一人将讨论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展示结果如下:

第一段:

治乱天邪(治:

安定;乱:

混乱)

禹以治,桀以乱(治乱:

使动用法)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状语后置)

大王荒之(太)

文王康之(形容词使动)

此之谓也(宾语前置)

第二段: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通汹)

地有常数矣(古今异义)

君子道其常(名作动,遵循)

礼义之不愆兮(愆,名作动,违背;宾语前置)

第三段:

非知也/知虑明(通智)

小人错其在己者(通措)

是以日进也/是以日退也(名作状)

一也(数作动,一样)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古今异义;悬)

第四段:

星队(通坠)

物之罕至者也(定语后置)

怪之(形容词意动)

风雨之不时(古今异义)

怪星之党见(傥现)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尝)

第五段:

物之已至者(定语后置)

人祆则可畏也(妖)

枯耘失岁(楛)

田稼恶(秽)

夫是之谓人祆(宾语前置)

本事不理(古今异义)

勉力不时(古今异义)

其说甚尔(迩)

则日切瑳而不舍也(磋)

第六段:

雩而雨(名作动,下雨)

第七段: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于礼义(状语后置)

则光晖不赫(辉)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使动;名作动)

第八段:

大天而思之(形容词意动)

孰与物畜而制之(名作状)

因物而多之(形容词使动)

孰与骋能而化之(动词使动)

思物而物之(名词使动)

3、理解选文内容(设置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训练阅读文本,把握文段大意,总结阅读文本,提炼大意的方法)

第一段:

朗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明确:

排比,对比,设问,引用。

(2)荀子认为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有决定作用吗?

明确:

治乱,天邪?

治乱非天也。

治乱,时邪?

治乱非时也。

治乱,地邪?

治乱非地也。

可见荀子认为不起决定作用。

第二段:

默读第二段,思考本段主要讲什么内容?

明确:

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万物有常

第三段:

一学生朗读本段,大家思考下列问题

(1)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的原因?

明确:

君子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是以日进;小人错其在己,而慕其在天是以日退

第四段:

学生齐读本段,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主要陈述的对象是哪些?

(2)明确:

星队、木鸣

(3)对此国人的态度是?

(4)明确:

(5)这些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6)明确:

荀子说:

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7)荀子的态度是?

(8)明确: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过渡:

一个时代是否发生日食月食、是否风调雨顺、是否出现过扫帚星等,都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在于君上是否英明,政治是否清平。

因此,真正可怕的也不是发生日食月食、风雨不合时宜或者扫帚星出现等等,那是什么呢?

第五段:

集体朗读,思考问题

(1)本段主要陈述的对象是?

明确:

人祆

(2)何为人祆?

明确:

人祆即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

(3)那么,真正可怕的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又有哪些呢?

明确:

楛耕伤稼,枯耘失岁,政险失民,田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

夫是之谓人祆。

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祆:

夫是之谓人祆。

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

夫是之谓人祆。

(4)本段楛耕伤稼,枯耘失岁,政险失民,田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

夫是之谓人祆。

句中的冒号起什么作用?

明确:

总结上文

(5)对于人祆,荀子的态度是?

明确:

可畏也,而不可怪也。

(6)荀子认为,对天地间万物产生的种种怪现象,人们不必花费精力去研究,那么应该在哪些方面花工夫呢?

明确:

传曰:

‘万物之怪,书不说。

’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

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第六段:

默读本段,思考对于雩而雨类似的事荀子是怎样看待的?

明确:

天由天,非由人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

第七段:

全体女生朗读本段,大家共同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讲述的对象有哪些?

明确:

日月,水火,珠玉,礼义。

(2)本段最主要讲述的对象是个?

明确:

礼义

(3)重礼义与轻礼义分别有何效果?

明确:

重礼义可王可霸;轻礼义必危必亡。

第八段:

全体男生朗读本段,共同思考本段中荀子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补充:

这是最后的一个结论:

放弃了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

荀子的意思是说,在应当努力的地方,人必须努力。

如果沉溺于大天而思之从天而颂之望时而待之因物而多之思物而物之愿于物之所以生,那就是错人而思天;对于天天命时物等,人应该做到的是物畜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骋能而化之理物而勿失之以及有物之所以成,这些都是合乎万物实情、人应该做出的努力。

(四)鉴赏评价

(1)就说理文的文法略做点拨。

荀子文章以其说理的清晰,论辩的透辟,逻辑的周密,在先秦诸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

思想的深邃丰富,理论的系统严整,使其单篇行文缜密,论证严谨周密。

从学过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荀子之文思理严整,论证全面。

为说明观点,层层论述,首尾贯串,一气呵成。

本文就是典型的一篇。

(2)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大量排比手法的好处。

①回顾课文,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②谈谈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作者大量运用了排比,使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强烈的气势、明晰的层次以及条分缕析的缜密,同时更加富有抒情色彩和感染力。

(五)课堂小结

荀子启示我们,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比如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四时以及天地等,可是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

我们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可以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

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不能为所人欲为,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为,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导学案。

2、通过本文的学习以及对荀子其人及其思想的了解,以事在人为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体裁不限)

七、教学反思

《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虽然说理性很强,但选文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是文章层次清晰,内容充实,学生在理解文意上问题不大。

这个教学设计的实践使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古文学习的方法,所以在小组解决文言基础知识时都能讲的面面俱到。

对于文章的章法以及回答问题的技巧学生不是很熟练,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及教导中,完成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相关问题的回答。

总之,整堂课下来节奏有快有慢,有张有弛,较以前在宏观把握课堂节奏上有所进步。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