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师考题多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720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9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工师考题多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政工师考题多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政工师考题多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政工师考题多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政工师考题多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工师考题多选.docx

《政工师考题多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工师考题多选.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工师考题多选.docx

政工师考题多选

马列主义

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BCD)。

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2、对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上作了一般性论证,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深入实证的剖析,科学地论证了(ABD)。

A.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B.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D.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观点;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两个决不会”的观点。

下面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

A.二者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B.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

C.后者指出,前者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D.把握这两个观点有利于人们坚定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

4、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ABC)。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C.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5、下面是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解中,正确的有(ABCD)。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6、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BD)。

A.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

D.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ABCD)。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8、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步(ABC)。

A.其基本趋势通过新旧社会的更替来表现B.其深刻根源和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C.表现在社会形态的内部发展中

9、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BC)。

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10、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ABC)。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C.国家开始消亡

11、社会主义民主是(ABCD)。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12、下列各条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形态共有规律的有(AC)。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BCD)。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1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BCD)。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C.城市和乡村的差别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15、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ABCD)。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1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C)。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17、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ABC)。

A.苏联模式B.南斯拉夫模式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8、“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B)。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1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ABC)。

A.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0、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ABD)。

A.杰出人物因其智慧、性格等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D.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

毛泽东思想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ABCD)。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BC)。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保护民族工商业C.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1955年夏季以后,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有(ABCD)。

A.要求过急B.工作过粗C.改变过快D.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4、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的党的优良作风是(ABC)。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C.自我批评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BCD)。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B.个体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6、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BC)。

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

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ABCD)。

A.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B.积极引导的方式C.逐步过渡的方式D.用和平的方法改造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ABCD)。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BC)。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

10、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BC)。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11、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AC)。

A.无产阶级C.地主大资产阶级

12、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ABCD)。

A.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结束B.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结束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

13、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ABCD)。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

C.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D.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有(ABCD)。

A.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B.革命的领导力量不同C.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D.革命的前途不同

1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实现的可能性中主观条件有(BD)。

B.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决策D.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1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它们之间的关系又被形象地称为“一体两翼”,其中“两翼”是指(BCD)。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BCD)。

B.衔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革命阶段C.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D.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18、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是(ABC)。

A.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B.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CD)。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毛泽东提出的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CD)。

C.古为今用D.洋为中用

邓小平理论

1、和平与发展(ABCD)。

A.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世界发展的潮流B.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C.是世界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D.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AB)。

A.生存权B.发展权

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ABCD)。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

4、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必须(ABCD)。

A.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维护世界的多样性D.树立新的安全观

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ABC)。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B.总体缓和、局部紧张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6、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

党的思想路线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BCD)。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ABCD)。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9、下列属于中国大陆目前民主党派的有(ABCD)。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B.中国民主同盟C.中国农工民主党D.中国致公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0、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BCD)。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11、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原则是(ABD)。

A.革命化B.现代化D.正规化

1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ABCD)。

A.是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B.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C.决不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D.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于世界人民

13、邓小平提出的处理党际关系的原则是(ABCD)。

A.独立自主B.完全平等C.互相尊重D.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14、共同富裕是(ABCD)。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B.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15、关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的正确理解有(ACD)。

A.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C.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D.是顺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6、台湾回归祖国后,可以享有的权利有(ABCD)。

A.独立的司法权B.行政管理权C.可以有自己的军队D.可以有自己的货币

17、科学技术(ABCD)。

A.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B.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C.作为潜在生产力,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发挥重要作用D.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18、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这两个开放不行”。

“两个开放”是指(AB)。

A.对外开放B.对内开放

19、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包括(ABC)。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0、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为(BCD)。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C.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D.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21、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在其发展中很好地发挥了“窗口”的作用。

这里的“窗口”指的是(ABCD)。

A.技术的窗口B.管理的窗口C.知识的窗口D.对外政策的窗口

2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ABCD)。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和方面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非按劳分配的个人收入有(ABCD)。

A.个体劳动所得B.利息收入、股息收入C.私营企业雇工的收入D.租金

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ABCD)。

A.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B.我国的政体C.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ABC)。

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

26、民族区域自治(ABCD)。

A.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C.以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为核心

D.是由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决定的

27、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BC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纠

28、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ABCD)。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

29、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ABCD)。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ABCD)。

A.核心是一个中国B.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D.首先在香港、澳门得到了成功实践

3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2、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在(BCD)。

B.缓解就业压力C.促进国际经济合作D.丰富商品市场

33、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的组成部分有(ABCD)。

A.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B.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C.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D.新产生的社会阶层

3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是(AB)。

A.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着力培养(ABCD)。

A.有理想的公民B.有道德的公民C.有文化的公民D.有纪律的公民

36、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AC)。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C.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

37、毛泽东指出: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争取一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意义有(ABCD)。

A.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

B.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C.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疆巩固

D.加强和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8、改革、发展、稳定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个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第一步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步也会进入困境,还可能全局受挫。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需要原则包括(ACD)。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9、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BCD)。

B.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C.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存在的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0、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AB)。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4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表现在(ABCD)。

A.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B.它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D.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

4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ABCD)。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B.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4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因为(ABCD)。

A.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B.双方已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C.各民主党派已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D.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了共产党领导

44、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D)。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D.坚持共同富裕

4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ABCD)。

A.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B.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D.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4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ABCD)。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7、邓小平指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BCD)。

A.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48、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的背景有(ABCD)。

A.十年内乱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B.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C.新科技革命推动国际经济快速发展D.我国经济、科技实力与国际差距进一步拉大

4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理论包括(ABC)。

A.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可能阻碍生产力发展B.社会主义社会也要解放生产力C.生产力水平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50、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有(ABCD)。

A.民主党派是参政党B.共产党是执政党C.民主党派不是反对党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都不能违反宪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ABC)。

A.全方位B.多层次C.宽领域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BCD)。

B.改革是动力C.发展是目的D.稳定是前提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ABC)。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C.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BCD)。

B.政治协商C.民主监督D.参政议政

5、依法治国的意义是(ABCD)。

A.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D.依法治国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中国已经建立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ABC)。

A.农村村民委员会B.城市居民委员会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7、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ABCD)。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和自然垄断的行业B.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C.支柱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D.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是(AB)。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改革开放

9、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ABC)。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股份制经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内容是(ABCD)。

A.现代企业制度B.市场体系、宏观经济调控体系C.个人收入分配制度D.社会保障制度

11、社会保障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是由多方面内容组成的,主要包括(ABCD)。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12、收入分配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有(ABC)。

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B.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C.管理和知识产权类要素参与分配

1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CD)。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4、要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BCD)。

B.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C.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D.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5、改革开放是(ABCD)。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C.一场新的伟大革命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非公有制经济是(AC)。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7、下列属于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是(ABCD)。

A.利润收入B.利息收入C.租金收入D.分红收入

18、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表述正确的是(ACD)。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C.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D.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19、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ABCD)。

A.改造落后生产力B.发展先进生产力C.提升传统生产力D.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20、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有(ABCD)。

A.资源配置市场化B.企业行为自主化C.经济关系法治化D.宏观调控间接化

21、非公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的作用有(ACD)。

A.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C.能够促进竞争,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D.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22、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有(ABCD)。

A.民主监督B.民主决策C.民主选举D.民主管理

23、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BD)。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ABD)。

A.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B.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25、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B)。

A.最高立法机关B.最高权力机关

2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ABC)。

A.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B.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ABCD)。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