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580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资料.docx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资料.docx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资料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谁何时最先提出的?

答:

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发生的时期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答: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其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答: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

答: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活的灵魂是什么?

答:

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活的灵魂:

事实就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是什么?

答:

毛泽东思想:

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邓小平理论:

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平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三个代表: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什么?

答: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本质、核心是什么?

答: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

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要义:

发展核心: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分别写进党章的时间和会议。

答: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1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提出的时间、会议、人物。

答: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了他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力量概括: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巨大勇气。

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16.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现实基础、重要的借鉴是什么?

答:

根本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现实基础: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重要借鉴: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

1.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在全党重新确立的时间和会议?

答: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答: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基本内容是实事求是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

实事求是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含义?

答: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与时俱进:

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求真务实:

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5.创新的意义是什么?

答: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6.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什么?

答: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什么?

答:

解放思想

8.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答:

1978年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1992年年初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

9.理论创新服务于、落脚于什么创新?

答:

实践创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是什么?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3.中国革命分哪“两步走”?

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

必须反对的两种错误的倾向是什么?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即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一改变封建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坚持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截然割裂开来的“二次革命论”,中国两个革命阶段之间,绝不允许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时期。

另一种是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混为一谈的“一次革命论”,中国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实质、对象、动力、前途、领导权、指导思想是什么?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实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动力: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前途:

社会主义领导权:

无产阶级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6.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7.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不同点:

①领导力量: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无产阶级对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

9.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1.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土地革命道路是什么?

答: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是一条民主革命时期最彻底的、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必须处理好哪几方面的关系?

答:

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13.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答:

(1)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四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

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及其性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性质是什么?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

“一化三改”,“一化”即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人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成。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6.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方针、方法、步骤。

道路

方针

方法

步骤

农业

互助合作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团结其他中农

循序渐进

手工业

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2.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3.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

和平赎买

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7.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有哪些失误和偏差?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失误和偏差:

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于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

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基本是成功的有两个罕见的事实,还有失误和偏差,四过一留

8.神会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什么?

答: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有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据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9.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这一胜利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的面貌,鼓舞了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3)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答: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根本问题)是什么?

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答:

第一,把解放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5.十六大以来,党在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是什么?

6.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

发展生产力

7.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观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8.党如何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9.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答: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

10.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人才强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第六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我国的最大实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是不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必须经过初级阶段?

为什么?

答: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如何?

答: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有何重要意义?

答: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⑷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动摇。

意义:

实践证明:

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宝贵的经验”是什么?

答: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得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最可靠的保证”。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力面的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8.我国“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什么?

第三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是什么?

答: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9.“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0.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

答: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七讲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我国改革的性质、目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答:

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早时代前列。

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什么?

答:

改革开放式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5.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答:

“三个有利于”(92南巡提出):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6.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7.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原则是什么?

答: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8.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答: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国策。

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时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9.“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是什么?

答: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式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11.十七大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答:

对外开放和改革

12.对外开放的的格局是什么?

答: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