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药用价值研究综述李科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482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芦荟药用价值研究综述李科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芦荟药用价值研究综述李科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芦荟药用价值研究综述李科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芦荟药用价值研究综述李科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芦荟药用价值研究综述李科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芦荟药用价值研究综述李科容.docx

《芦荟药用价值研究综述李科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芦荟药用价值研究综述李科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芦荟药用价值研究综述李科容.docx

芦荟药用价值研究综述李科容

 

毕业论文

 

题目:

芦荟药用价值的研究综述

专业:

生物制药技术

班级:

08制药一班

姓名:

李科容

指导老师:

万刘静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前言………………………………………………………………………………2

一、芦荟的简介…………………………………………………………………2

二、芦荟的药用历史……………………………………………………………3

三、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5

四、芦荟的主要功效……………………………………………………………6

五、芦荟多糖药理作用研究……………………………………………………7

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0

致谢词……………………………………………………………………………11

 

芦荟药用价值的研究综述

学生:

李科容指导老师:

万刘静

摘要主要概述了芦荟的分布、形态特征、药用历史、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重点阐述了芦荟的药用历史和功效,还特别对芦荟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使人们更深入了解芦荟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为加速开发芦荟的药用新产品和保健品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芦荟;药用历史;药用价值;化学成分;芦荟多糖。

前言

芦荟(Aloe)[1],系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

叶簇生,呈莲座状或生于颈顶,叶长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

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花呈桔红色、黄色或带赤色斑点,花被的基部连合成筒状。

果实蒴果,种子多数。

芦荟起源并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很多历史记载和植物学家认为,芦荟出现在非洲干燥温暖的气候中,属于热带植物,随着文化的交流,芦荟的种植遍及全球,在美洲大陆、澳大利亚、亚洲、欧洲等地都有种植。

芦荟是一种古老的药用植物,我国古代医书《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均记载着芦荟特殊的药用功效。

芦荟作为民间用药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芦荟就有“急救医生”、“植物医生”、“万应良药”、“家庭医生”、“天然美容师”等美称。

由于它有抗炎、杀菌、促进伤口愈合、抗糖尿病、抗氧化和防癌等作用,已经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

所以本文主要概述了芦荟的分布、形态特征、药用历史、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重点阐述了芦荟的药用历史和功效,还特别对芦荟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使人们更深入了解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为加速开发芦荟的药用新产品和保健品提供理论参考。

一、芦荟的简介

1芦荟的命名由来

芦荟,为阿拉伯语alloch演变而来,是一种民间药草,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芦”其中文意为黑的意思,而“荟”是聚集的意思。

芦荟叶子切口滴落的液汁呈黄褐色,遇空气氧化就变成黑色,又凝为一体,所以称作“芦荟”。

2药用芦荟的种类

芦荟品种间的形状和性质差异很大。

有的像高大的乔木,高达20米左右,如高背芦荟;有的很矮小,高度仅有3厘米,如珍珠芦荟。

尤其是叶形的大小、叶重、叶肉及其有效成分变化差异更大,这种差异性的具体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季节或地域的变化是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据文献报道,百合科芦荟属植物有300多种,加上变种有500多种,但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品种不多,最常见的研究报道较多的药用芦荟有以下三种:

库拉索芦荟:

也称巴巴多斯芦荟、翠叶芦荟、番拉芦荟(AloeveraMill.),市场上称之为美国芦荟。

株体高,叶片大而肥厚,含叶肉多,幼株表皮有白色斑点,成株后斑点消退,是国内外大规模种植和应用的品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中华芦荟:

也称中国芦荟、斑纹芦荟、元江芦荟,是库拉索芦荟的变种。

叶片上布白色的斑点,叶片分生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与库拉索芦荟相比,株体较小,叶片较薄,株体老化速度快,在华南地区有大规模种植,也有零星的野生植株,它既可入药又可食用,我国科研人员对此品种研究较多。

好望角芦荟,又称开普芦荟,这是一个大型品种群,高度达6米,茎杆木质化,叶30-50片,簇生茎顶,叶子大而坚硬,带有尖刺,叶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

无侧枝、兹药与兹柱外露,用种子繁殖。

开普芦荟是中药新芦荟干块的原料,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各国药典都有载列。

需要指出的是,百合科中有不少植物是传统的中草药,具有滋润补虚,清热解毒等多种药理功能。

芦荟作为百合科中的一个属种,具有生命力强,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有良好的产业开发利用前景。

3芦荟的生长分布

芦荟的资源分布:

1、库拉索芦荟,原产非洲北部地区,目前于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广泛栽培;中国亦有栽培。

2、好望角芦荟,分布非洲南部地区。

3、斑纹芦荟,芦荟原产于非洲热带干旱地区,现在芦荟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据调查,在印度和马来西亚一带、非洲大陆和热带地区都有野生芦荟分布。

在中国云南元江地区,也有野生状态的芦荟存在。

二、芦荟的药用历史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Nippur出土的约公元前2200年苏美文化时期所制造的泥版上,其中提到了芦荟的缓泻作用[2]。

其详细的医学研究则记载于公元前1550年左右埃及人(EbersPapyrus耶比鲁斯·巴比路斯)所写的医学书籍《莎草纸医学》中,在书中给出了芦荟与其他药物混合后治疗人体内外疾病的12种方法。

公元前400年,芦荟及其加工品传入亚洲,之后在印度种植应用。

“西方医学之父”希腊医生PedaniusDioscorides所著的《药物学》(DeMateriaMedica)中,对芦荟有了详细的说明。

公元前50年,芦荟作为缓泻剂在西方医学中应用。

在《圣经》中有5处地方提到了Aloe。

希腊、意大利、波斯、印度、非洲、南美洲、非律宾、加勒比等文化中都有对芦荟功效的记载,其良好的医用价值很快被这些国家认识并应用。

“二战”时,在日本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爆炸烧伤的居民使用芦荟之后,产生了没有留下疤痕的奇效,因此重新引起了对芦荟防治辐射烧伤作用的研究兴趣。

20世纪30年代,芦荟在治疗放射烧伤的病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在南太平洋比基尼岛的氢弹爆炸,造成受害地区以外居民与附近海域日本渔民的放射性灼伤,翠叶芦荟得到了又一次被认识的机会,芦荟防治放射烧伤的神奇效果极大推进了芦荟在医学应用中的研究,美国、英国和日本对芦荟进行了广泛地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回归大自然的影响下,诸多学者将目光锁定了芦荟。

芦荟产业逐步形成,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工业化生产及其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的制定、督促、检查等日臻完善。

公元8世纪前后,芦荟传入我国,隋末唐初甄权所著的《药性论》最早记载了芦荟,称其为卢会,是指现在药材店出售的芦荟干块,该书写过:

“卢会……杀小儿疳蛔,主吹鼻杀脑病,除鼻痒”。

当时用芦荟来杀蛔虫,治鼻炎。

疳是指小儿面黄肌瘦、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足、腹部膨胀的病症。

芦荟治疗这种病疗效明显,至今临床还有应用。

唐朝以后芦荟逐渐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中。

唐代诗人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在其医书《传言方》里收录了用芦荟治疗顽癣的经验,对芦荟效能颇加赞赏。

宋朝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出版的大型中草药文献《开宝本草》中也有记载:

“奴会……(主治)热风烦躁,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杀三虫及痔治瘘,解巴豆毒。

”奴会及芦荟,由此可见,当时对芦荟药用价值的认识已达到了相当透彻的程度。

明朝,杰出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总结前朝历代医学著作中关于药理和药效的作用,进一步做了更为详尽的研究和考证。

他在《本草纲目》木部三十四卷中写道:

“卢会,又名象胆,名义未详……卢会原在草部,药谱及图经所状,皆言木脂,而一统志云:

爪哇,三佛其诸国所出,乃草属,状如鳌尾,采之玉器捣成膏,与前说不同,何哉?

岂亦草质草形乎?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与入世带来的机遇,中国也开始了对芦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悄然掀起了一股芦荟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2年版)中收载:

芦荟用于热结便秘,痔疮,胃肠病,口内炎,小儿疳积,惊风,外治烧伤、烫伤、湿癣都有疗效,《中国药学大辞典》中有更详细的记载。

三、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

1糖类——芦荟中的糖类分为单糖和多糖,是芦荟中主要的一种化学成分。

单糖主要有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和果糖等。

单糖多作为蒽醌类化合物的配糖基形成苷。

而多糖是芦荟中主要的糖类化合物,并且也是芦荟中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芦荟中多糖的种类较多,主要存在于芦荟凝胶的粘液部分,通常也被称为粘多糖[3]。

2蒽醌类——芦荟叶皮内含丰富的黄色液汁,其主要成分为蒽醌类物质组成。

蒽醌类化合物有20多种,研究较多的成分有:

芦荟苷(又称为芦荟大黄素苷)、异芦荟苷、芦荟大黄素、芦荟苦素和芦荟大黄酚等。

芦荟苷的含量高,具有致泻作用,但不稳定,当被氧化后转化成芦荟大黄素,致泻作用也明显增加。

芦荟中蒽醌和蒽酮类物质有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3蛋白质和氨基酸——芦荟叶中所含蛋白质的总量约占总固体量的9%。

芦荟中的蛋白质一部分与糖结合成为糖蛋白,一部分以酶的形式存在。

有研究表明芦荟叶片中蛋白质的大致分布情况,从叶尖到叶基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

芦荟中氨基酸种类繁多,己经测定的有:

谷氨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精氨酸、撷氨酸、半肤氨酸、天冬酞胺、组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其中包括了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

4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芦荟中含有多种无机元素,至今己经发现的主要有:

钾、钠、锰、硅、铝、镁、钙、铁、钻、钦、镍和银等。

其中锌、铁、铜、锰、铬、相、钻、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镁、磷、钠、钾是人体必需的大量元素。

芦荟中还含有锗这种微量元素,尤其以有机锗最为宝贵,具有二十一世纪的“救世锗”的美称。

虽然矿物质元素的量很小,但在许多酶系统的功能发挥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芦荟的药用价值与其富含微量元素有直接的关系。

5有机酸——芦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丁二酸、肉桂酸和唬拍酸等。

另外还有少量的脂肪酸像肉豆范酸、棕搁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这些有机酸多以钾、钠、钙、镁等离子结合成盐的形式存在。

苹果酸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芦荟产品质量的标志的一个重要参数。

6其它成分——在芦荟中日本的Yagi还发现了抗肿瘤[4]的阿劳埃曼喃(aloemannan);邻木郁男发现了具有强力抗癌消炎作用的糖蛋白阿劳克汀A和B(alocutinA&B);曳野宏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可降低血糖的阿劳勃朗A和B(arboranA&B);添田百枝发现抗癌解毒的阿劳米嗦(alomicin)、抗菌的阿劳埃汀(aloetin)和可治疗烫伤和胃肠溃疡的阿劳埃乌罗辛(aloeulcin)三种成分,虽然没有搞清它们的结构,但其生理活性已经得到了证明。

芦荟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类化学成分以外,还含有一些未知的化学成分,随着对芦荟研究的深入将在芦荟中分离出更多种目前尚未发现的物质。

四、芦荟的主要功效

1缓泻作用——现代研究证明,发挥其泻下作用的有效成份主要是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能够促进大肠蠕动,发挥刺激性泻下作用,这种刺激泻下作用对便秘和痔疮有特殊疗效。

2抗炎作用——芦荟中含有一些抗炎作用的物质甾体类化合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和伤口的愈合,保持皮肤的活力和健康。

3杀菌抑菌作用——芦荟中的芦荟酊是抗菌性很强的物质,主要是抑制病源体的发育繁殖,具有直接杀菌作用,并且还产生不了对芦荟的耐药性菌,能有效地杀死因使用抗生素而产生的耐性菌。

4健胃整肠作用——芦荟中所含的蒽醌类衍生物特别是芦荟大黄素,在肠内通过胆汁作用变成大黄素,发挥刺激性泻下作用,主要作用部位是结肠,能够刺激结肠,增强蠕动致泻,对小肠则无副作用。

5降血糖作用——芦荟中所富含的多糖类成分阿罗勃郎,有着长期持续降低血糖作用的特长。

6解毒作用——芦荟中的阿劳埃汀、阿劳米嗦等成分具有分解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作用,还能解除生物体中外部侵入的毒素。

此外,一些抗生素作用使细菌死亡,但死亡细菌将内毒素释放于机体内,引起机体内毒素中毒。

7抗辐射作用——芦荟中的天然蒽醌或蒽的衍生物可显著减轻紫外辐射引起的损伤,恢复表皮细胞的活性。

目前,含有芦荟活性成分的美容护肤产品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8抗肿瘤作用——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芦荟多糖是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份。

从现有的毒理学研究资料分析,芦荟大黄素结构与大黄素相似,含有已知诱变剂1,8二羟基蒽醌结构,有致癌和肾损伤危险性。

而芦荟多糖比起蒽醌类物质更具安全性,较少有这样的危险性。

芦荟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在本文“芦荟多糖药理作用研究现状”的综述中另有详细论述。

9提高免疫力——芦荟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主要与其所含多糖的药理活性有关,在本文“芦荟多糖药理作用研究现状”的综述中另有详细论述。

10其他作用——芦荟胶还可降低Y射线照射引起的淋巴细胞减少、小肠和骨髓细胞的凋亡。

芦荟具有局部麻醉作用,涂抹于患处可以缓解深入皮肤以下的疼痛,包括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芦荟中的甾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具有抑制作用,可以镇痛、镇静和降血压,能预防和治疗宿醉、晕车、晕船。

芦荟中的异柠檬酸钙等具有强心、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硬化的动脉,降低胆固醇值的作用。

芦荟多糖和维生素,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增白作用,尤其对粉刺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五、芦荟多糖药理作用研究

1 免疫调节作用

芦荟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发现,木立芦荟多糖(APS)按100、200、400mg/kg给小鼠灌胃7d,可使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胸腺、脾脏重量明显增加,亦能明显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

另有报道,巴巴多斯芦荟多糖(AP)在2.5mg/kg与5mg/kg两个剂量下可使正常小鼠免疫器官脾脏增长至48.85±6.32和52.45±5.49,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胸腺增长至34.41±5.46和36.52±5.17,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AP还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增加的趋势与剂量明显相关。

以上报道表明二者均具有促进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2 抗肿瘤作用

芦荟多糖[5]具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据文献报道,口服AP可明显抑制S180小鼠实体瘤的生长,剂量50~100mg/kg时抑瘤率可达44.5%~50.4%,且可以明显延长H22小鼠的生存期,同等剂量效果优于黄芪多糖;中华芦荟全叶多糖提取物小剂量口服给药,对实体瘤(S180)的抑制率达49.2%。

此外,按100×10mg/(kg·d)给小鼠肉瘤(S180)腹腔注射从中华芦荟凝胶中提取的乙酰化葡甘聚糖,抑制率66.2%。

根据现有的研究,芦荟多糖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以下机制实现的:

①芦荟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促进T、B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活化的巨噬细胞具有细胞毒性,通过分泌、释放IL-1、TNF-α、IL-6和NO等效应分子,促进NK细胞和T细胞活化。

NK细胞通过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的作用;T细胞通过产生淋巴因子,增加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和LAK细胞的活化。

Tc细胞又可通过分泌穿孔素、粒酶和TNF等效应分子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②IL-2和TNF-α是宿主BRM(生物反应调节子)系统中两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王宗伟等研究发现中华芦荟多糖25mg/(kg·d)、50mg/(kg·d)、100mg/(kg·d)3个剂量可使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含量提高至2.46±1.13、3.54±1.52、3.32±1.6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低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105)中、高剂量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101);在以上中、低剂量时,H22小鼠血清TNF-α含量分别升高至2.42±1.57和2.04±1.06,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105),而高剂量组作用不明显。

以上数据提示,芦荟多糖可通过提高荷瘤小鼠血清L-2和TNF-α含量发挥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③红细胞作为一种免疫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及提高免疫方面的功效起着重要作用。

贾绍华等研究发现,荷瘤小鼠红细胞促淋巴细胞、红细胞促粒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能力与正常组相比下降,而库拉索芦荟多糖治疗组黏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在100mg/kg剂量下促进率可达(14.83±4.38)%和(21.86±2.80)%;在50mg/kg剂量下促进率为(16.69±6.11)%和(24.35±3.37)%,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提高均显著(P<0101)。

可见,芦荟多糖可显著提高S180小鼠红细胞对淋巴细胞、粒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从而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作用。

④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机体患肿瘤后肿瘤细胞膜上的Na+,K+-ATPase活性显著升高,这是肿瘤组织异常增生的物质基础之一。

研究发现,库拉索芦荟多糖和木立芦荟多糖各剂量组对S180小鼠肿瘤细胞膜Na+,K+-ATPase活性的异常增高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两者给药剂量为100mg/(kg·d)时,钠泵活性分别为0.068±0.013和0.064±0.012;剂量为50mg/(kg·d)时,钠泵活性分别为0.070±0.016和0.073±0.013以上两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活性降低均显(P<0101)。

可见,芦荟多糖通过这一作用改变了肿瘤细胞的物质、能量平衡,进而降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

3 抗突变作用

芦荟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

Kim等研究发现,木立芦荟多糖(APS)[6]能抑制幼鼠肝细胞对致癌物苯[并]芘的吸收,有效抑制B[α]P-DNA加合物的形成,表明其具有抗基因毒性和抗肿瘤发生的活性。

此外,董彩婷等研究发现,芦荟多糖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微核率(分别为17.6‰、21.8‰、31.4‰)和精子畸形率(分别为30.42‰、32.15‰、41.33‰)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P<01005)。

体外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在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为22.5%、14.8%、10.25%,与阳性对照组(丝裂霉素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101),且在低剂量组其作用最为明显,抑制率达到78.5%。

其可能机制是诱导脾脏和肝脏中的T淋巴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激活Tc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效应细胞,发挥其免疫监视作用,消除异常细胞,从而发挥其抗突变作用。

4 对肿瘤化疗的增效和减毒作用

据报道,中华芦荟多糖(AP)与环磷酰胺(CTX)合用可使CTX对小鼠肿瘤S180的抑瘤率分别由21.6%、36.4%和31.2%提高至37.2%、48.4%和36.7%,q值分别为1.427、1.127和1.068AP与氟脲嘧啶(FU)合用使FU的抑瘤率由20.8%、31.3%和25.2%分别提高到40.6%、36.4%和43.3%,q值均大于0.85,其中剂量为12.5~50.0mg/(kg·d)的q值均大于11251AP与阿霉素(ADM)合用使ADM的抑瘤率分别由43.3%、39.6%和31.0%提高为58.5%、50.2%和47.8%,q值也都在0.85以上。

AP单独给药抑瘤率均低于25%,而与CTX合用后,除个别批次外,其余各组均能使CTX的抑瘤率有所提高,表明其达到增效作用。

此外,芦荟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肝癌H22小鼠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异常改变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AP对肿瘤化疗具有增效和减毒的双重作用[7]。

5 抗衰老作用

孙乾[8]等研究发现,木立芦荟粗多糖100、200mg/kg·d给老年大鼠连续灌胃30d,能使大鼠血清丙二醛(MDA)降低至12.12±4.24和11.02±2.20,与老年大鼠对照组比较降低明显(P<0.05,P<0.01),同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至30.85±5.18和31.12±3.62(P<0.05),与青年大鼠活性接近.此外,在以上剂量下芦荟多糖还能使脑和肝组织脂褐质含量分别降至2.35±1.35和2.28±0.88(P<0.05,P<0.01)、10.06±2.19和9.57±1.86

(P<0.05)。

200mg/(kg·d)能明显增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对肝组织羟脯氨酸虽有降低作用,但与青年大鼠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另有报道,口服10mg/kg和50mg/kg巴巴多斯芦荟多糖均能显著降低内毒素化老龄大鼠和正常高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LPO的水平,且作用效果相当于公认的氧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E。

以上事实均表明芦荟多糖在清除氧自由基、延缓机体衰老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6 抗内毒素作用

王莉[9]等采用一次性静脉注射250μg/kg和连续7d每天一次腹腔注射50μg/kgK03肺炎杆菌内毒素(LPS),建立大鼠急性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研究巴巴多斯芦荟多糖(AP)对内毒素化大鼠肾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

结果发现,静脉注射AP25mg/kg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大鼠菊糖肾清除率的下降由30.13%恢复到21.36%;腹腔注射AP25mg/kg、10mg/kg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大鼠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升高分别降低至108.00±11.46和117.44±16.26(与LPS对照组比较P<0.01、P<0.05)、6.39±0.56和8.48±0.67(与LPS对照组比较P<0.01、P<0.05),说明AP对LPS所致大鼠肾功能衰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7 促造血作用 

Egger等研究了CARN750[主要成分Acemannan为β-(1,4)连接的乙酰化甘露聚糖]的促造血作用,结果表明,给小鼠皮下注射该药能显著增加脾细胞和外周血细胞数量。

通过IL-3反应集落形成单位的培养和高增殖活性集落形成细胞(HPP-CFC)的分析测定,表明该药对7Gy辐射造成的骨髓抑制小鼠脾细胞和骨髓中造血因子的数量均有提高作用,其最佳剂量为1mg/只。

连续多天给药对骨髓抑制小鼠的作用与最佳剂量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相当,甚至更好。

随着总细胞数的增加,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等绝对数目均显著增加。

结束语

芦荟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常用中药,从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都对芦荟的药用价值[10]给予肯定,由于芦荟药品,作为天然药物具有安全、有效、易用的突出特点,从而通过对芦荟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然后科研人员开发出更多药品。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们自我医疗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广大农村市场的开拓,以及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这种状况将得到改善。

我国芦荟药品市场将呈现更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必将给芦荟药品的开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的海南、云南、福建、广东等地有适合种植芦荟的天然条件,所以,我们可以立足国内,建立起芦荟种植基地,为芦荟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的芦荟原料来源。

优选适合与商业化栽培的优良芦荟品种,这对于芦荟产业化发展有战略性意义。

这样,我国的芦荟产业就将具有以下良好条件:

第一,有效成分含量高,使芦荟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提高产品的产出率。

第二,适应性强,便于扩大种植范围,发展集约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单位面积产量高,有利于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