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442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docx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docx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作者评论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运动的历史影响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2.(2012·珠海模拟)“欧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航海和发现会比战争和重炮给世界带来更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

新的时代……遵照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的‘摩登时代’将来临。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A.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大量用于航海

B.航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C.发现是指美洲等地区的被发现

D.新的思考方式是指以人为中心思考问题

3.《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2012·扬州高一检测)15世纪末,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

1500年以后,(西欧地区)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

这种现象()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5.(2012·南通模拟)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6.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

右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

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A.金银、玉米、烟草等B.枪支、玻璃等

C.黄金、象牙等D.茶叶、丝绸、瓷器等

7.(2012·沈阳模拟)下面表格反映了1820—1875年,西欧国家进出口关税率的变化,1875年英国税率最有可能是()

A.30%~35%B.13%~18%C.4%~7%D.0

8.1882年,洛克菲勒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

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

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

这说明()

①生产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石油能源在19世纪晚期影响巨大

④垄断势力开始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

是谁创造了世界?

学生回答:

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

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10.(2012·滨州高一检测)污染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的城市特征。

这一时期城市的污染源可能来自()

①工厂②马车③火车④汽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1.“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这个角度来看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C.使中国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推动了中国向现代化社会的过渡

12.19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

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

这类企业最有可能是()

A.在华外商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洋务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3.徐润是近代中国有名的买办,曾创办同文书局,影印过大量的中国古代典籍和西学图书,广为发行,并与买办唐廷枢一起成功经营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

下列对近代中国买办阶层的历史影响论述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的买办是西方侵略者的帮凶

B.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

C.避免了中国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D.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

14.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5.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观察下图,判断该企业

是()

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C.开平煤矿D.安庆内军械所

16.(2012·广州模拟)下图是某一时期的某民族工业商标图,反映的主题应

是()

A.实业救国B.民主共和C.崇洋媚外D.民主科学

17.(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民国初年,山东济南“各方铺户所列奢侈品一类,实远不若南方之多”“首饰铺玻璃匣中所陈设者,大抵皆为南方三十年前之古旧银器”,手帕“亦皆南方三十年前通行之物”。

这说明()

A.当时南方奢侈之风远不如山东盛行

B.辛亥革命对山东社会发展没有影响

C.当时山东还没有出现近代民族工业

D.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18.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导向B.外部环境有利

C.实业家自强不息D.自然经济解体

19.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

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

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

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

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

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②官僚资本压制③日本的经济掠夺④国民政府内战政

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21.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

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22.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仪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A.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B.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3.(2012·广州模拟)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24.《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于1904年在芜湖创办。

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

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启迪民众④传播新知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5.《东方杂志》登载《参观济南电灯公司记》一文报道:

“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济南)西关外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直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

”这则材料说明()

A.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济南城市的近代化

B.济南城市的发展得益于商埠的设立

C.济南城市的近代化表现在商埠的兴盛上

D.济南城市的近代化是当时最发达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工业革命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说:

“我只能推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动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了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这一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

”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新兴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

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三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以下几类:

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

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的“钥匙”是什么。

分析英国被称为“小店主的国家”的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6分)

27.“风云浙商”在当今媒体频频出现。

近代民族企业家里,“宁波帮”曾经叱咤风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

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

……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宁波道台已批示慈溪县的仁乾及其他华商商号,准其建立一个火柴厂制造火柴。

他们准备暂时雇佣日本工匠……这是一个新创举,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今后也可分得一份利润。

这工厂将设于偏僻的处所,不至于使城市中人觉得讨厌或影响健康。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

”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阻力?

(3分)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浙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

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吗?

为什么?

(6分)

28.服饰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

它的变化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常服:

……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户各织金盘龙一。

……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

违例……治以重罪。

——《明史·舆服志》

材料二早在1852年匈牙利政治家弗朗西斯·帕尔斯在美国游历时,曾这样感叹,人们的服装毫无个性,表现不出不同的社会等级,而在东欧,外国人立刻可以从不同的衣着看出一个个古老的各种不同的职业和习惯。

美国的“衣服民主”是其服饰上的一大特点,20世纪的美国人可能是穿着最讲究,穿着最相似的工业民族,缝纫机的大量使用以及生产的批量化,是造成这一特色的物质原因。

——《世界全史百卷本·世界近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材料三1912年10月3日,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的《服制》规定:

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常礼服两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裤用西式长裤。

常礼服两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

——严昌洪著《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四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

……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解放服和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

——R·麦克法奈尔费正清编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衣着民主”的原因。

(10分)

(2)材料三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四“列宁装”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倾向是什么?

(6分)

(3)综上所述,影响服装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由材料中“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君主国”等信息综合判断,作者评论的应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故选A项。

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材料主要描述了世界历史处于大变革时期,地理意义上新大陆的发现、人类世界领域内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将人从中世纪宗教中解放出来,是“人”的发现;因此B、C、D三项均是这一时代特征的体现;A项与题意不符。

3.【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亚洲、欧洲、美洲”“环球贸易航线”等信息可判断,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与新航路开辟有关。

A项与材料无关;B、D两项与材料不符。

故选C项。

4.【解析】选D。

从题目中的时间“1500年以后”可知该现象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引起了“价格革命”。

题干材料即是“价格革命”的反映。

5.【解析】选B。

根据关键信息“早期殖民主义”“非洲”可以判断是“黑奴贸易”造成的恶果。

故选B项。

6.【解析】选A。

③代表的是从美洲运到欧洲的物品。

新航路开辟以后,殖民者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等,非洲的黄金、象牙等,美洲的金银、玉米、烟草等运回欧洲,同时把枪支、玻璃等销往世界各地。

答案为A项。

7.【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表现在关税上应是尽量降低关税税率,甚至为零。

故选D项。

8.【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托拉斯作为垄断组织形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垄断资本家凭借实力逐渐控制国家的政治经济;但④与材料无关。

故选A项。

【规律方法】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资本与生产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2)直接原因: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为保证相互既得利益,大企业互相妥协联合起来。

(3)重要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由放任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变式备选】(2012·石家庄高一检测)美国在1893年之后出现了长达10年的大规模企业兼并浪潮。

仅1898年就有1208家公司被吞并,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使得工业股票可以上市交易,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

1900年美国制造业中雇佣人数在500—1000人之间的工厂有1063家,6000—8000人的工厂11家。

“企业兼并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股票交易市场的建立D.跨国公司的建立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结合题干中的时间和题目要求,不难做出判断。

A项是实质不是原因;C、D两项是现象也不是原因。

故选B项。

9.【解析】选C。

该笑话说明了在20世纪初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

因此它所体现的是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故答案应选择C项。

10.【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点。

两次工业革命后,工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火车(1814年)、汽车(1885年)等出现,推动英国经济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英国的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马车是传统的交通工具,一直存在,据此当时的城市污染源可能是工厂、火车、汽车等。

11.【解析】选C。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殖民国家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鸦片战争的爆发客观上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2.【解析】选C。

洋务官办军事企业虽然采用了西方的技术设备,但并没有采用西方的管理体制——董事会与厂长经理制,其管理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

13.【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的近代化。

从C项来看,避免了中国沦为附庸,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中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也是错误的,中国的买办阶级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排除;据材料所述买办徐润的作为的确起到了推动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B项。

14.【解析】选D。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排除A项;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是在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与原料有关的制造业的发展其相关背景是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5.【解析】选C。

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而与能源相关的企业是开平煤矿。

16.【解析】选A。

提取图片中的关键信息,从图片的信息“抗日牌”可以得出此时期的主题是“实业救国”。

17.【解析】选D。

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

结合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山东奢侈品销售规模不如南方,并且多为南方三十年前追求的奢侈物品,这说明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故选D项。

A项与材料意思相反,B、C两项与史实不符。

18.【解析】选A。

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致力于发展经济,从而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至于外部环境,和以前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排除B项,而C、D两项并没有发生变化,也排除。

19.【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有关内容。

①是发展历程的概括;②是发展对社会的进步作用;④是外国侵略对其的双重影响,①②④都正确。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等,③“始终”不正确。

20.【解析】选D。

①描述属于民营工业自身固有的不足,是内因。

②③④均为外部造成的不利于民营工业发展的因素。

故答案为D项。

21.【解析】选D。

材料中论述的情景与辛亥革命后剪辫子运动相违背,体现出旧势力思想观念的顽固与保守。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有关社会风俗的改革措施,对移风易俗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影响深远,虽有不少“士绅”掀起“复古会”,但并不是恢复旧有统治秩序,而是体现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曲折性。

2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称谓上的区别看出了地位的变化,民主观念的增强。

23.【解析】选C。

从一些社会生活中寻找历史的轨迹,本题的切入点是清末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展方向是多元的,饮食风气的这一趋势与通商口岸商品经济的发展相一致。

24.【解析】选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生活变迁。

开阔民众视野、引导民众关注国事、启迪民众,解放思想、传播新知识和新思想都是近代报刊的影响,故选D项。

25.【解析】选A。

材料主要论述了胶济铁路的修建和通车对济南城市近代化的影响,符合题意的是A项。

2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题,“钥匙”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原因包括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等;第

(2)题,依据材料不难得出;第(3)题,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分工复杂化,需要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1)“钥匙”:

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通过“商业革命”和“奴隶贸易”等多种手段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金);资产阶级革命后又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大量产品(货源);然后以商品为媒介,以武力为后盾打开世界市场(销售)。

所以,英国被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2)变化:

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3)伴随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27.【解析】本题以“宁波帮”为主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1)题,要依据材料中“报名者颇多”及1897年之前的中国社会状况来分析。

(2)题,要依据“雇佣日本工匠”“洋商……百计阻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第(3)题,要依据“轧花厂”“火柴厂”“缫丝纺纱各厂”来分析回答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三问。

答案:

(1)宁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甲午战争后,西方经济侵略的加深,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近代民族工业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主要障碍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本国封建势力和一些陋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工业起阻碍作用。

(3)主要分布在纺织、火柴等轻工业。

这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普遍现象。

原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因此只是在轻工业领域有所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工业为外国资本所垄断。

2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题,分析思想、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和革新;第

(2)题,袁世凯以法律形式对服制进行确定;第(3)题,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思想等方面回答。

答案:

(1)皇权专制。

美国是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没有社会等级传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使生产技术提高,服装生产批量化。

(2)袁世凯以法律条例的形式利用中西方服饰文化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3)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