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免疫.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3529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免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微生物免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微生物免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微生物免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微生物免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免疫.docx

《微生物免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免疫.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免疫.docx

微生物免疫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1.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1)一)微生物的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用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和。

二)微生物的分类: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2)一)1、细菌的形态:

球形、杆形、螺旋形。

2.测量单位:

微米

3.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二)1.细胞壁的区别:

第6页表

区别要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肽聚糖组成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肽聚糖层数可多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细胞壁干重50%-80%占细胞壁干重5%-10%

强度较坚韧,三维立体结构较疏松,二维平面结构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青霉素、溶菌酶敏感不敏感

2.意义:

G+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

3.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

结构功能

荚膜:

1.抗吞噬2具有致病性3具有免疫性

鞭毛:

1.运动能力2.免疫原性鉴别

菌毛:

1.普通菌毛:

粘附作用,致病性数量多2、性菌毛:

传递遗传信息,1-4根

芽孢:

是细菌休眠状态,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芽孢又可以发育成菌体。

抵抗力强耐热高压蒸气的标准

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2.温度3.酸碱度4.适宜的气体

四)细菌合成的代谢产物:

1、对人体有害的:

热源质、毒素、侵袭性酶、

2、有利的:

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3色素细菌素鉴别

(3)一)1、消毒:

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2、灭菌: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3、无菌:

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4、无菌操作:

防止或抑制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灭菌操作或无菌技术

二)1、正常菌群:

在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外界相通的腔到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这些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称正常菌群。

2、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状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把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3、医院获得性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

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三)物理灭菌的方法:

(一)热力学灭菌法1.干热法:

焚烧、干烤、烧灼

2.湿热法:

间歇灭菌法、煮沸法、流通蒸合灭菌法、巴士消毒法。

高压蒸气灭菌

(二)辐射的杀菌法:

1.紫外线:

空气物体表面

2.电离辐射:

用于不耐热的医用塑料、注射器、导管、食品的消毒

3.滤过除菌发:

血清、抗毒素、抗生素的不耐热的。

4.干燥与低温:

保存细菌

四)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用途

1)重金属盐类:

皮肤、手术部位消毒

2)氧化剂:

皮肤、粘膜、水果消毒3)醇类:

皮肤、体温计消毒

4)醛类:

物体表面消毒5)酚类:

地面、器具表面的消毒6)表面活性剂:

术前洗手7)酸碱类:

空气消毒8)烷化剂:

手术器械、一次性灭菌消毒

9)染料类:

浅表创伤消毒

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影响因素: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状态

3)环境因素

(4)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的毒力:

1)

(1)侵袭力:

1、荚膜:

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

2、粘附素:

普通菌毛

3、侵袭性酶

(2)毒素:

内毒素、外毒素

2)细菌的数量

3)侵入门户

 

内外毒素的区别书上表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存在部位

化学成份

稳定性

免疫原性

毒性作用

G+菌和部分G-菌

在细菌细胞内合成并分泌至菌体外,少数菌裂解后释出。

蛋白质

不稳定,60-80℃30min被破坏

强,剌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可脱毒形成类毒素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症状。

G-菌

细胞壁成分,菌体裂解后出。

脂多糖

稳定,160℃2-4h才被破坏

弱,能剌激机体产生抗体,保护作用弱,经甲醛处理不能形成类毒素

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二)细菌的感染类型:

1、来源不同分类:

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

2、症状不同分类:

潜伏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感染

3、范围:

1)局部感染2)全身感染:

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菌血症(解释名词)

 

2、免疫学基础

(1)

一)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保护性反应。

二)免疫功能:

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表)

(2)

一)抗原的概念:

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并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二)性能:

免疫原性:

、抗原性:

三)抗原特异性:

指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免疫效应物质,且只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

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异种抗原、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超抗原。

(3)

一)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二)结构:

基本结构:

两条重链,两条轻链组成二硫键。

辅助结构:

J链、分泌片

三)功能:

VL1VH:

特异性结合抗原

CH1:

免疫球蛋白遗传标志的所在段

CH2:

补体结合的位点

CH3:

与细胞上FC受体相结合

铰链区:

灵活的伸展,使得免疫球蛋白更好地与抗原结合。

四)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的主要特性:

1)IgG:

特点:

单体、75%、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功能:

1、激活补体2、中和毒素和病毒

3、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4、引起超敏反应和免疫性疾病

2)IgM:

特点:

五聚体、10%、人体内最早产生免疫球蛋白分子量最大血管内抗感染

功能:

1、激活补体2、中和毒素和病毒

3)IgA:

特点:

1.两种类型:

血清型、分泌型2、10%-20%3.粘膜表面、初乳

功能:

阻止病原体粘附到易感细胞表面上

4)IgE:

特点:

单体、0.001%

功能:

1、介导I型超敏反应2、寄生虫感染

5)IgD:

特点:

单体、0.2%-0.25%

功能:

推测与B细胞分化成熟有关

五)多克隆抗体:

由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可与不同表位结合,且免疫球蛋白类别各异。

六)单体克隆:

指一个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抗原决定基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

(4)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二)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区别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表面标志物:

TCR、CD4+、CD8+

表面标志物:

SMIg

分类:

CD4、CD8

分类:

CD5+亚群、CD5-亚群

 ⊙ 三)NK细胞的特性:

在无特异性抗体和效应TC细胞形成之前,即可有效地杀伤带病毒的靶细胞,发挥早期抗病毒感染作用。

ADCC

⊙四)巨噬细胞的作用:

吞噬功能提呈抗原分泌与调节功能抗肿瘤

(5)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

是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潜伏期

抗体的量

抗体为主

持续时间

效价

首次应答

IgM

再次应答

IgG

意义1预防疾病如乙肝疫苗的注射2分析、辅助诊断疾病

⊙四)体液免疫的效应特点:

主要通过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来发挥免疫应答。

中和作用调理作用ADCC作用

细胞免疫的效应特点:

通过T细胞免疫应答机体及时地清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作用抗胞内感染抗肿瘤移植排斥反应

(6)

一)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1)屏障结构2)吞噬细胞3)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三部分组成

二)非特异性免疫在抗感染中的作用:

是生来就有,可以遗传;人人都有,无个体差异,故有称为固有性免疫;对病原卫生物广泛抵抗,无特异性

三)特异性免疫在抗感染中的作用:

1.体液免疫的作用:

1)是通过抗体来清除病原微生物2)即可发挥直接抗感染作用3)主要对细胞外生长的病原菌起作用。

2.细胞免疫抗感染的作用:

1)通过效应细胞发挥作用2)产生免疫效应缓慢3)主要针对细胞内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发挥作用

3.临床免疫

(1)一)超敏反应的概念:

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二)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见笔记第四章,画图)

致敏阶段发敏阶段(重点青霉素过敏)

 

三)常见的疾病:

1.过敏性休克2.过敏性胃肠炎

3.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4.荨麻疹

四)防止原则:

1.查明过敏原,避开变应原2.询问过敏史家族史3皮试

4.脱敏疗法——少量多次(仅用于抗毒素过敏)(只是暂时性)5.药物首选肾上腺素其他见书52页

⊙五)1.I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见笔记第四章,画图)

 

1)常见疾病:

1、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3、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4、会导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甲亢

2.II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P54页)

2)1、常见病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2、血清病

4、类风湿性关节炎5、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2.IV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见笔记第四章,画图)

 

3)常见疾病:

1、移植的排斥反应2、接触性皮炎3、传染性超敏反应(结核菌素试验)

(2)

一)人工主动免疫:

输入的物质(抗原)是活疫苗、死疫苗、类毒素

特点是:

免疫力产生的时间慢,持续时间长,主要用于预防

二)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的物质(抗体)是血清、抗毒素、免疫球蛋白制剂

特点:

免疫力产生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用于紧急的预防及治疗。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2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物质抗原抗体

免疫力出现时间慢立刻

维持时间长短

作用预防紧急预防治疗

(书P63表)

4.常见病原菌

(1)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

1)主要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菌体为球形,无芽孢,典型排列,呈葡萄串样,革兰氏阳性菌

2.培养特性:

培养条件无特殊,普通平板—菌落团凸起,有色菌落,

血平板—有部分溶血环

3.抵抗力,较强

2)致病物质:

1、凝固酶(鉴别有无致病性的指标)2、溶血毒素3、杀白细胞素4、肠毒素

5、表皮剥脱毒素6、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

3)所致疾病1、化脓性炎症,局部感染的特点(见P68页第3行)2、食物中毒

3、假膜性肠炎(菌群失调引起)4、其他(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毒性综合症)

4)了解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2.标本检查

防治原则:

1.注意个人卫生2.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3.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4.合理使用抗生素,药敏实验。

二)链球菌:

1)主要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球形、链状排列

2.对营养要求高:

(培养特性)在血平板上

3.分类:

依溶血现象分,甲、乙、丙三类,A群有致病

4.抵抗力:

较弱,常用消毒剂、红霉素、青霉素及磺胺药物敏感,

(对青霉素很少产生耐药性)

2)致病物质:

能产生等多种外毒素和酶

1.脂磷壁酸2.M蛋白3、致热外毒素4、链球菌溶血素

5、透明质酸没6、链激酶7、链道酶

3)所致疾病:

1、

(1)乙型溶血性链球群-A球菌:

化脓性感染(特点P70第16行)链道酶、链激酶、透明质酸酶,引起的扩散化

(2)中毒性疾病:

猩红热

(3)超敏反应: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

2、草绿色链球菌:

亚急性细菌心内膜炎、龋齿

4)了解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2.标本检查

防治原则:

1.注意个人卫生2.及时治疗病人及带菌者3.首选药物青霉素

三)奈瑟菌

1)主要形态特点:

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肾行或豆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有荚膜和菌毛。

2)致病物质:

内毒素、荚膜、菌毛

脑膜炎奈瑟菌属呼吸道感染引起流脑

淋病奈瑟菌属

3)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新生儿可经产道感染

4)所致疾病:

、淋病

5)了解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生物学检查:

治疗原则:

隔离病人,加强卫生宣传。

治疗首选青霉素。

硝酸银敏感

(2)

一)埃希菌:

1、主要形态特点:

2、致病物质:

3、所致疾病:

肠外感染(泌尿系感染)肠内感染(腹泻)

4、防治原则:

5、(了解)卫生物学检查:

饮水的标准

二)沙门菌:

1、主要形态特点:

与革兰氏阴性菌相似

2、致病物质:

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

3、所致疾病:

伤寒和副伤寒(肠热症)

4、防止原则:

1、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2、三联疫苗或五联疫苗

3、氯霉素和头孢菌素

三)志贺菌:

1、主要形态特点:

无鞭毛

2、致病物质:

菌毛、内毒素、外毒素

3、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急性痢疾、慢性痢疾

4、防止原则:

1、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2、多价减毒活疫苗

3、诺佛沙星、氧氟沙星

5、(了解)卫生物学检查:

(3)⊙

一)霍乱弧菌:

1、主要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菌体短小、弯曲成弧状或逗点状,菌毛、单鞭毛、穿梭样或流星样、部分有荚膜

2)碱性环境:

不耐酸,黄色菌落,无盐中生长,G-

2、致病物质:

1)菌毛与鞭毛2)霍乱肠毒素

3、所致疾病:

1)、腹泻2)、霍乱(米泔样水便)

4、防止原则:

1)、预防为主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4)、治疗以补液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止,同事应用抗生素

5、(了解)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送检立刻送检

(4)破伤风梭菌:

1、主要形态特点:

G+细杆状、有周鞭毛、芽孢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2、致病条件:

厌氧伤口1.小深窄

2.伴异物泥土

3.伴需氧菌

4.伴坏死组织

 

3、致病物质:

破伤风痉挛毒素(外毒素)、N毒素

4、所致疾病:

、破伤风机理见P76倒数第1行

5、防止原则:

1)人工自动免疫:

类毒素(百白破三联疫苗)用于平时预防

2)正确处理伤口:

防止厌氧微环境行成

3)人工被动免疫:

抗毒素(紧急预防、特异性治疗)

(5)结核分枝杆菌(P79)

1、主要形态特点:

1)生物学性状:

细长略弯曲的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红色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生长速度缓慢,菌落粗糙似菜花

3)抵抗力:

四怕:

乙醇、湿热、紫外线、抗涝药,

四不怕:

干燥、酸、碱、青霉素

2:

结核分枝杆菌

3、致病物质:

脂质、蛋白质、荚膜

4、所致疾病:

结核结核菌素的方法结果及意义见P80倒数第8行

5、防止原则:

接种卡介苗(BCG)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5.病毒概述及常见病毒

(1)病毒:

1、形态:

1)多成球形或近似球形2)少数为杆状,丝状或子弹状

3)噬菌体呈蝌蚪状

2、结构:

核心、功能遗传变异的基础衣壳、功能1保护核心2具有致病性3具有免疫原性包膜功能1保护核衣壳2具有致病性3具有免疫原性

3、化学组成:

核心:

核酸,衣壳:

蛋白质,包膜:

蛋白质、类脂

4、感染方式:

水平传播、垂直传播

5、(了解)基本过程: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释放

感染类型: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

3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

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其作用无特异性,间接的通过产生抗病毒蛋白发挥作用,但只能抑制病毒作用而无杀灭病毒的作用。

干扰素也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2)流感病毒:

变异分型与流行关系流感病毒的变异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包括抗原性漂移小变异属量变抗原性转移大变异属质变

(3)甲肝的感染途径粪-口感染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丙肝的感染途径血液丁肝的感染途径血液戊肝的感染途径粪-口感染

2、乙肝病毒的核酸类型:

DNA

有核酸:

大球形颗粒,成熟的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有传染性

无核酸:

1)小球形颗粒:

过剩衣壳;

2)管形颗粒:

小球形颗粒串联而成;无传染性

3、抗原抗体系统:

表面抗原、表面抗体核心抗原、核心抗体e抗原E抗体

 

4、五项指标的意义:

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

HBsAg

HBeAg

抗-HBs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

+

-

-

-

-

HBV感染或无症状带菌者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

+

+

-

-

+

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性强,大三阳)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或慢性肝炎(小三阳)

-

-

+

+

+

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有一定免疫力

防止原则:

1、严格筛选供血人员,确保血源合格。

2、严格消毒医疗器械和病人排泄物,隔离病人。

防治医源性传播。

3、较强育龄妇女表面抗原的检测,阻断母婴传播。

4、对高危人群,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5、治疗用广谱抗病毒药。

(4)

1、HIV传播途径:

1)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2)输入带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受精、静脉药引者公用被污染的注射器等。

3)母婴垂直传播

防治原则:

1)建立HIV感染检测网络,了解和控制疾病流行和蔓延

2)宣传AIDS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知识,抵制不良行为。

3)加强血及血制品检测,确保输血、血制品的安全

4)加强国境检疫,防止从国外传入。

2、狂犬病的防治原则:

1)捕杀野犬,管好家犬,注射犬用疫苗

2)对咬伤的人和动物捕获、隔离观察,7-10不发病,认为无传染性,如发病,将动物杀死。

6.人体寄生虫

(1)1、人体寄生虫概念:

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低等病原生物。

2、宿主:

营寄生生活中受害的生物。

3、寄生虫生活史:

寄生虫是完成一代生长、长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

(2)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夺取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性与免疫损伤

⊙(3)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1)非特异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

(4)(了解)寄生虫流行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5)

一)1、似蚓蛔线虫的生活史:

1)感染期:

无中间宿主

2)感染阶段:

感染期虫卵

3)感染途径:

经口传播

4)成虫定居的部位:

小肠幼虫致病,引起肺部感染

2、致病性:

1)幼虫致病,引起肺部感染2)成虫致病:

夺取营养、损伤肠粘膜与钻孔习性,引起胆道蛔虫病、肠梗阻、阑尾炎、肠穿孔等

3、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2)加强粪便管理和无害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3)开展卫生宣传

二)(待定)1、钩虫的生活史:

1、感染期:

丝状幼虫2、感染阶段:

经皮肤传播

3感染部位:

钩虫定居小肠:

2、致病性:

1)钩蚴性皮炎2)肺部炎症

3、防治原则:

1)综合性防治,

2)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减少外界环境中的钩虫卵

3)加强个人防护,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1、日本裂体吸虫的生活史:

1)寄居部位:

肠系膜下腔系统和肝门静脉

2)中间宿主:

钉螺,终宿主:

人,保虫宿主:

3)感染阶段:

尾蚴

4)感染方式:

人与水疫接触、人喝入含有尾蚴的生水

2、致病性:

1)尾蚴性皮炎2)幼虫:

肺部炎症

3)成虫:

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

3、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2)治疗药物:

吡喹酮类3)消灭钉螺

4)加强粪便管理和个人人防护

四)1、链状带绦虫的生活史:

2、致病性:

囊尾蚴

3、防治原则:

1)驱:

服驱虫药2)管:

好厕所、猪圈

3)检:

加强猪肉的检测4)改:

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

(6)疟原虫的生活史:

1)在蚊体内发育2)在人体内发育

致病性:

红细胞内期

防治原则:

1.治疗现症病人、复发者和带虫者

2.治疗药物:

氯喹

3.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

4.大力开展预防服药和预防免疫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