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286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学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幼儿心理学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幼儿心理学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幼儿心理学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幼儿心理学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学学习资料.docx

《幼儿心理学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学学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心理学学习资料.docx

幼儿心理学学习资料

1,发展:

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

2,儿童发展:

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它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0-18岁)

3,儿童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表现的特点:

a)身心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

b)身心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主动性发展

c)认知机能从认知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现象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e)由一个自然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文化人发展

4,儿童发展在个体发展中的特点:

发展的基础性,发展的递进性,发展的易感性

5,儿童发展的四个领域: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文化性发展

6,影响人类发展因素:

人类的发展在遵循生物规律基础上,也受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影响,并遵循人类的历史文化规律

7,我国儿童发展阶段划分标准:

①新生儿期(出生到一个月)②乳儿期(1岁内)③婴儿期(1-3岁)④幼儿期(4-6岁)⑤儿童期(6-12)⑥少年期(12,13-14,15)⑦青年期(14,15-17,18)⑧成年期(18岁以后)

8,划分依据:

年龄特征

9,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指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①它与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但不是由年龄决定②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特征既相对稳定又可以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而决定③儿童发展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使其在年龄特征上也存在不平衡性

10,儿童发展科学的演变特点:

①研究日益系统规范②儿童发展研究的范围在扩展③儿童发展各领域的研究越来越精细化④儿童发展理论由学派纷争走向发展理论的微型化⑤儿童发展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方法论趋向整合

11,当代儿童发展研究的新趋向①儿童发展研究多层次,多领域的整合趋向②儿童发展研究理论形态的两级趋向③儿童发展研究方法论的统整趋向④儿童发展研究的实践转向⑤儿童发展研究的文化转向

12,儿童发展研究具体方法:

观察法(自然,实验室),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文化比较法

儿童发展基础

名词解释

1,遗传素质:

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2,神经元:

神经组织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又分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冲动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结构,有传递信息和分析整合的作用。

4,大脑发育表现:

脑重量的增加,大脑皮层的发育,脑电活动与脑电波的变化,脑反射活动增加

5,神经可塑性表现:

宏观脑结构的功能重组,细胞层次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的基因与分子机制

6,影响神经可塑性因素:

①神经突触的倒U形变化。

(出生时突触连接数目是成人1/10,3岁时是成人2倍,14岁时与成人相同)②丰富的环境刺激(每次新的体验,使突触连接数目增加,突触密度越大,经验越丰富,突出筛选,优化)③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促进神经突触形成,有利于大脑与行为的双向建构)

7,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基因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度,感官经验的统合);非生物因素(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社会文化,家庭环境)

8,动作发展规律:

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分化;由有意到无意

9,身体发展次序:

头部—颈部—躯干—四肢

10,身体发育的体现:

身高体重的变化,骨骼肌肉的生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

11,胎教:

通过调整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对胎儿进行训练和教育

儿童感知觉,注意的发展

1儿童感觉发展:

在出生前,孩子的感觉器官已经很完善了,但这不意味着感觉已经正式形成。

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是建立在生理发展基础上的身心结合的过程,随着经验的丰富而完善

2,儿童视觉发展:

新生儿的视觉远不如他们的嗅觉和味觉那么灵敏,甚至可以说非常不成熟。

视觉适应包括暗适应和明适应。

视敏度:

指分辨物体细节的轮廓的能力,新生儿眼睛聚焦能力不强,视敏度低,婴儿的视力随着年龄增大而迅速发展,在出生后头几个月里,视觉系统成熟得很快,到6个月时,视敏度大约20/100,到2岁时,接近成人水平。

3,儿童听觉发展:

新生儿不仅能听见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音高,音响和声音的持续时间。

新生儿对人说话比较敏感。

婴儿对母亲声音有特殊反应。

儿童14-19岁听力最好

4,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①逐渐促进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智能的成熟②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③有助于婴儿产生安全感④促进消化,增强体重

5,儿童知觉发展:

首先是感觉发展的专门化与单一化,然后进步到多感觉通道信息特征的整合分化。

可见,多感觉通道刺激的整合式儿童知觉发展的必要阶段,也是思维发展的基础

6,儿童图形知觉的发展:

小班(辨别圆形,方形,三角形)中班(拼合三角形,拼合圆形)大班(认识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圆柱形)

对儿童来说,形状配对最容易,命名最难。

婴儿就有深度知觉

7,儿童社会知觉发展:

婴儿面孔偏好可以说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与生俱来的社会性

8,教师如何判断幼儿是否集中注意的重要线索①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屏息凝视)②无关运动的停止③呼吸运动的变化④面部表情紧张,锁眉咬牙,四肢紧张,双拳紧握等

10,儿童注意的发展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维护者,是高质量认知活动的捍卫者;注意是对儿童心理活动的发展有功能性意义

11,影响儿童注意发展的因素:

儿童自身的状态(是否吃饱了,睡醒了,尿湿了,不舒服等);与营养状态有关(缺锌,碘,铅中毒等)

12,*影响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①注意的对象生动形象,具体鲜明②学习活动游戏化,避免枯燥单调的方式③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鼓励儿童参与④保持幼儿良好的身体状态⑤注意对象,任务过于简单都不利于注意力集中⑥无关刺激的干扰容易引起儿童的分心

13,儿童注意品质的特征:

①注意的集中性与持久性②注意的稳定性(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儿童注意稳定性较差,3岁3-5分钟,4岁10分钟,5-6岁15-20分钟)③注意的分配能力(同一时间里,注意指向多个不同对象,儿童的注意分配能力很差,很难在多种任务之间灵活转移,影响了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能力(有意识的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⑤注意的广度(即同一时间里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也称注意范围,幼儿的注意广度比较狭窄)

14.儿童注意力的培养原则:

①刺激丰富化原则(刺激组合为一个整体,避免刺激孤立,刺激适度丰富鲜明)②注意训练与注意发展匹配原则(低龄儿谈话语速要慢要柔,刺激物不能太快,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同年龄段注意时间不同,要因龄施教)③形式立体化原则(无论游戏,吃饭,作业时都可以进行,游戏“咬耳朵”)④空间渗透式原则(注意力的养成渗透在方方面面,所以孩子在游戏或独立作业时,家长应给予安静的空间避免打扰孩子)

15,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儿童记忆的发展

1,记忆:

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记忆,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2,再认:

是注意到当前刺激是过去曾经历过的刺激

3,回忆:

对已消失的刺激产生一个心理表征的过程

4,定向反射:

对新异刺激做出反应的倾向

5,习惯化:

当刺激多次出现后,主体就不会再产生这样的变化,或是反映下降,这种定向反应的消失或下降称为习惯化

6,条件反射:

指主体对条件刺激做出的反应

7,婴儿记忆的特征(分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①婴儿时期的记忆主要以无意识记为主②婴儿时期有记忆缺失现象

8,自信体记忆:

是一种特殊的情景记忆,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事件的记忆,具有不随意的特点

9,记忆策略在学步幼儿阶段1.5岁-2.3岁就已经产生了;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复述,组织,精细加工

10复述:

学前儿童就已经开始使用复述了,他们表现出的复述过程的持续性是有限的,年长儿童比较小儿童更多的进行复述。

11,记忆的准确性:

学前儿童的记忆准确性和详细程度均不如年长儿童和成人,并且他们还更容易受到暗示。

12,儿童的元记忆:

是元认知的一个方面,它具体指儿童关于记忆是什么,记忆过程是怎样的,以及什么因素影响记忆的效果等方面的知识

13,元记忆分为:

元记忆知识,元记忆自我监控,元记忆自我调节

14,儿童的记忆容量是很小的,影响因素:

神经系统的成熟度低,经验少

15,记忆保持:

是记忆者对信息进行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16,记忆恢复现象:

即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

17,记忆的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以往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18,影响遗忘的因素:

①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少②学习者对记忆任务的态度③记忆内容的性质,数量

19,*如何促进儿童有效的学习:

一,根据儿童记忆特点促进儿童学习

①因为他们是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所以应尽量选择形象直观,具体,生动,能引发孩子兴趣,吸引孩子注意的对象②对其有意识行为进行启发诱导(角色扮演)③避免让儿童单调的就材料进行记忆,而应当恰当的结合情境(表演,想象)④一次记忆的内容不应太多⑤适当教授一些记忆策略(联想,分类,组块)

二,①要及时及早的安排复习,早复习比晚复习效果好②经常性分散的复习③运用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复习方法④避免把内容,性质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学习,以减少记忆内容的相互干扰⑤学习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建立学习兴趣

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

1,想象: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无意想象:

指无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如做梦

3,有意想象:

指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如建筑是设计楼房)。

有意想象分为①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或如图画等非言语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如看红楼梦书会形成人物形象)②创造想象(是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的内容不仅新颖还具有开创性)

4,思维:

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等特征。

想象与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想象是一种形象性思维。

5,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主要是无意想象②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创造想象。

幼儿再造想象分四种类型:

经验性,情境性,愿望性和拟人性③不符合逻辑逐渐发展到符合逻辑

6,直观行动思维:

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思维

7,具体形象思维:

是以表象为材料的思维,它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形态,也是思维发展必经阶段

8,抽象逻辑思维:

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

9,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㈠0-3岁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此时思维基本上属于直观行动思维,此时的思维特点主要是直观行动性①产生了词的概括②存在显著地年龄特征3岁前儿童思维还处于思维的低级阶段,不仅标志着智慧活动的真正开始,还意味着人的意识的萌芽

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3-6岁)①思维的具体形象为主,表现在:

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不守恒性),自我中心(儿童之间抢玩具)②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学前期还不具备这种思维,但是4-5岁儿童已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幼儿后期具备了抽象逻辑萌芽,所以可以进行抽象逻辑)

10,概念: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的反映

11,实物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对实物概念的掌握,主要体现在跟自己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而且十分常见的一些实物方面,对这些实物概念的掌握,学前儿童往往从感知觉或实物的用途方面进行概括。

能概括出某些比较熟悉的事物的非常突出的特征,尤其是功能方面,但并没有完全掌握有关实物本质特征的概括。

12,数概念的发展:

儿童形成数的概念,经历了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四个阶段

计数能力的形成并不代表掌握了数概念,掌握概念是要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掌握数的本质属性是掌握数的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