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2806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docx

《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docx

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

【答案】B

【解析】

【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详解】

甲同学在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则乙同学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故选B。

2.某校于2018年3月13日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

【详解】

A.诵读声是由学生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诵读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于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音,故B错误;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故D正确.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噪声的,故B错;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

应选A。

4.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

【详解】

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

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C。

5.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A.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铃声能传递能量

C.铃声属于噪声D.铃声能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同学们开始答卷是因为听到的铃声,在这里铃声就是一种信息,同学们接收到了这种信息,故本题中主要是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应选D.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中,讲述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听声辨人主要是由于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掩耳盗铃”中的“掩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太空中没有空气,而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

D.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听声就能辨人是由于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7.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

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kHz到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是__________。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为_____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_____为什么?

_____

【答案】0.02207500m8700m不能月球表面是真空的,而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分析】

(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2)先算出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两者的距离;首先算出1分钟内潜艇B通过的距离,根据声波频率的变化分析出潜艇AB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计算出二者之间的距离。

(3)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无法使用声呐。

【详解】

(1)[1][2]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即0.02kHz到20kHz之间的声音。

(2)①[3]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②[4]1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

因为声波频率变低,所以潜艇B是远离声呐,现在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3)[5][6]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点睛】

本题综合性很强,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计算距离时,注意回声测距需要计算单程的长度。

8.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电话,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它是受什么启发吗?

是传声筒。

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

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如图1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

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

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

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

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

如图4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f、波长λ和波速v。

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

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其单位为秒。

显然,f=

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

这三者的关系是v=λf。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

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对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

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

当温度为22℃时,空气中声速为334.8m/s,水中声速为1440m/s,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

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

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

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

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

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

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__________振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的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______)

A.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B.水杯琴

C.天坛回音壁D.超声波医学检查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波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使用电磁波

(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频率增大,波速变大B.频率不变,波速变小

C.频率不变,波长变长D.波速变小,波长变长

【答案】空气AAD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空气振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2]A.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然后能听到更清晰的声音,这与“传声筒”原理是相同的,选项A符合题意;

B.水杯琴表明液体振动可以发出声音,与“传声筒”原理是不同的,B项不合题意;

C.天坛回音壁,是指回声,利用了声音的反射,与“传声筒”原理是不同的,C项不合题意;

D.超声波医学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与“传声筒”原理是不同的,D项不合题意;

(3)[3]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说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A正确;

B.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当温度为22℃时,空气中声速为334.8m/s,水中声速为1440m/s,钢铁中声速为5000m/s,所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一定是340m/s,B错误;

C.声波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错误;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是用无线电进行的,即是使用电磁波来完成的,D正确;

(4)[4]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声速变大,但是频率是不变的,根据

可知,波长是变大的,故选C。

9.我国一艘潜艇在执行任务时在水面下某处静止不动,声呐系统发现在正前方3.8km处有一艘不明潜艇匀速驶来。

声呐系统立刻再次发出超声波,经过5.0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

声呐系统接收到声波后立刻向不明潜艇发射直线运动的鱼雷,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鱼雷的平均速度是80m/s。

求:

(1)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

(2)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

【答案】

(1)20m/s;

(2)37s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不明潜艇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据我方潜艇的距离为

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为

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20m/s。

(2)鱼雷与不明潜艇相向而行,其相对速度为

20m/s+80m/s=100m/s

从第二次超声波接触到不明潜艇,至第二次超声波返回我方潜艇,不明潜艇前进的距离为

发射鱼雷时两艇的相对距离为

3750m-50m=3700m

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

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37s。

答:

(1)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20m/s;

(2)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37s。

1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

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

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

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

________。

理由是______。

【答案】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声音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声音响度会逐渐增大。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3][4]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5]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把音叉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明显振动;

[6][7]小丽同学先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若乒乓球振动,则能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刚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敲击音叉,若乒乓球振动,则分不清是因为人敲击使球振动,还是音叉引起球的振动。

所以小刚的操作不合理。

1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

(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

________.

【答案】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空气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

真空不能传声.

12.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和_____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如图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_点.

【答案】长度ab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和张力有关,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到的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两者的粗细和张力相同,所以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应该控制他们的长度和张力相同,满足该条件的是a和b两弦线.

(2)按住AC两点比较,按住A点时弦较短,所以发出的音调较高的是按住A,发出的音调较低的是按住C按住BC两点比较,按住B点时弦较粗,所以发出的音调较高的是按住C,发出的音调较低的是按住B,所以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点.

1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使钢尺振动的_______不同,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就不同;若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尺,钢尺振动的___________不同,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就不同。

【答案】幅度响度频率音调

【解析】

【分析】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详解】

[1][2]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

[3][4]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14.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_____(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有关.

【答案】发声体在振动把音叉的振动放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空气能传声乙一高频率

【解析】

【分析】

【详解】

(1)声音由振动产生,为了表示发声体的振动,采用放大法,所以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音叉的振动是不容易直接看到的,而乒乓球的跳动很容易看到,所以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就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右边音叉的振动能通过空气传递到左边的音叉,即空气能传声;

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是乙图,因为声波不能从右边传递到左边,而敲击甲图的音叉是仍然能够振动的,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

(3)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即保证振幅相同,而两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可以比较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比较两种情况,第一次钢尺伸出短,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高,这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15.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如图所示:

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声音_____;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______的结论 。

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写出一种)

【答案】逐渐减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上方的固体传声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传递声音的介质变少,所以将会发现声音逐渐变小;

[2]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

[3]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声音通过上方的固体传声,或空气抽不干净。

二、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6.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

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2℃

B.由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过程用时20min

C.乙图中,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少

D.乙图中,烧杯中盐冰水混合物中水会变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甲图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故A错误;

B.由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过程用时

20min-10min=10min

故B错误;

C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而盐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熔化,烧杯中盐冰水混合物中水会变多,故C错误,D正确。

17.柴油机和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的四个冲程完全相同的冲程是(  )

A.吸气、压缩B.压缩、排气

C.吸气、压缩、排气D.排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

吸气冲程中,汽油机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柴油机吸入的只有空气,所以吸气冲程不同;柴油机属于压燃式点火,所以在压缩冲程中,柴油机比汽油机压缩程度高,所以压缩冲程不同;汽油机气缸顶部有个火花塞,柴油机气缸顶部有个喷油嘴,柴油机采用压燃式点火,汽油机采用点燃式点火,所以做功冲程不同;排气冲程只是将废气排出,所以柴油机和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的四个冲程完全相同的冲程是排气冲程;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故选D。

 

18.当水烧开时,我们会看到水蒸气将壶盖项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___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若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