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2606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11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集.docx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集.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集.docx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集

始业教育:

怎样学好语文?

(一)  重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落实。

(二)  重视阅读和写作。

(略)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  培养良好的习惯。

1书写规范的习惯:

要求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在此基础上力求更美观。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简明古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

(解决预习或课外阅读时遇到的困难,懂得许多文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3广泛阅读的习惯,同时注重积累和运用。

●        要求每周写至少一篇读书笔记(格式要求:

分标题、文体、作者、出处、好词好句、内容提要、感想或点评等方面来写)

●        关于写感受:

采用“引——议——联——结”的模式写,力求从多角度分析思考。

4朗读背诵的习惯。

宋代朱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除课后要求背诵的语段外,又如:

精彩语段、文言文、古典诗词、名人名言等)

5经常练笔的习惯。

生活中学会用心观察、思考、感悟,自己有了意思、情感能随时、及时动手写出来。

(思考生活: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

6反复修改文章的习惯。

托尔斯泰:

“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永远摈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

(从文题、开头、结尾、语言、结构等方面)

7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如课前查找有关资料,积累生字词等(课后读读写写的字词,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预习中不认识或字形、字音模糊的字词。

8学会多听多说等。

(四)注重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2、《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掌握P10中的生词及课文中不懂的字词,初步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意义。

3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并能够较顺畅的进行复述。

4让学生积极参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和思维活动,感受在困难面前不屈不躁,一步一个脚印来沉着应对的心理,在思考和体会中得到启发。

5通过多角度的、创新性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初步形成善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2理解文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意义。

3针对这篇课文,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并试着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安排:

两课时

预习作业:

P10注音并解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以自行解决为主;2复述课文,培养整体感知能力;3注意文章中的心理描写及其详略安排;4体会文章中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在整体感知中体会深刻的人生哲理,领会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学习文章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先介绍这篇课文的教学安排:

第一节课基本分析完这篇课文主要的知识点,第二节课安排简单的辩论。

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把这首诗念一下。

走一步,再走一步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同学们,这首诗歌为一位双目失明的残疾人所写,他道出了在黑暗中与困难做斗争的深刻感受。

失去了视觉,生活也就失去了色彩,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但是这首诗的主人并没有在眼前的黑暗中消沉下去,他仍然在坚强的生活着。

虽然他的生活中没有了阳光,但是阳光却永远存在他的心里。

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有了路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是的,我们都是生活中之人,谁能没有困难,谁能不遇到困难?

比如父母亲突然下岗了,家中的经济陷入了困境;再比如,你想在考试中拿下第一名,但是却苦于连最简单的一道作业题都做错。

在困难面前,我们常常感到的是困惑和失望,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的面对困难,从困惑和失望中走出来呢?

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朗读这篇课文,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等一下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复述比较完美。

(约7分钟)

二、解决生字词(课件,并与检查课前预习相结合)(2分钟)

训诫(jiè)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

啜泣(chuò)着眼(zhuó)纳罕(nà)(hǎn)

解释:

训诫嶙峋纳罕小心翼翼啜泣

三、复述课文(5分钟)

提示:

起因、经过和结果

或者提问:

(启用课件)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美国,费城。

时间——57年前7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

共有几个孩子——5个。

他们一起在这闷热天里做了一件什么事——爬悬崖。

(谁能描述一下这个悬崖?

爬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我”被困在崖壁上,进退两难。

后来又是如何摆脱困境的呢?

——杰克找来了父亲,并在父亲的指导下,通过每次移动的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得到了什么启发——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达的地方。

总结:

复述课文,就是要让你描述一下故事的情节,就像你在向别人介绍你看过的一部电影或者一集电视连续剧一样。

其中有几个原则是要把握住的,那就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有哪些人参与、他们在一起发生什么事,这件事又是如何发展下去的,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

只要将这几点交代清楚了,听的人也就基本上了解了其中的情节,如果你能将这几点贯穿得再连贯些、流畅些,那就更加的完美。

过渡:

在这件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哪一部分最精彩,最扣人心弦?

——在父亲的指导下,逐渐的摆脱恐惧,增加信心,一步一步慢慢爬下悬崖的过程。

四、分析摆脱困境过程中的心理描写及其详略安排(10分钟)

在摆脱困境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在父亲还没到来之前,“我”的心理状态如何(请找出课文中的字词回答):

“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直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噪泣”、“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这些精彩的词句生动地刻画了“我”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

其中有强烈的恐惧感,有深深的后悔。

为什么呢?

因为他深处险境,却没有战胜险境,征服悬崖的信心和勇气。

为什么他会这样,而别人不会呢?

课文的开头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提示:

“八年来我一直有病”。

可见,原因是他的体弱多病。

但是体弱多病就不需要坚强吗?

错了,生活是不允许软弱的,在困难面前人人都需要坚强,就像刚上课时提到的那首诗的主人,虽然双目失明,但却没有消沉,反而越发的坚强。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我”的心理状态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最初:

父亲来到悬崖底下,当他用安慰的口气要“我”下来时,我的反应如何——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这说明当时“我”的信心有没有——毫无信心)

接着:

听了父亲的指导,我的态度如何变化:

“我似乎能办得到”,“我顿时有了信心”。

(这说明了“我”当时的信心怎样——开始萌发)当这一点信心开始萌发之后,我便敢迈出第一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随后:

在迈出了第一步之后,我的心理又发生了何种变化呢?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这说明了他这时的心理状态是信心大增。

于是,在得到了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之后,我们看到文中的主人公又迈出了第二步、第三步,从眼前的每一小步做起,走一步,再走一步。

最后:

主人公慢慢地爬下了悬崖,一脚踩在了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这时他的心理状态怎样:

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为什么呢?

因为他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走出了软弱和恐惧,取得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巨大的成就。

或许这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从此找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找到了战胜困难,征服困难的方法,那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最后到达目标。

五、细节分析:

1(10分钟)为此,主人公啜泣了,这里的“啜泣”和前面的“啜泣”动机一样吗?

(不一样)请同学补充回答:

(要点如下:

表面都是哭泣,其实截然两样:

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也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

过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分角色来朗读一下主人公心理发生变化的过程,再体会一下他的两次啜泣。

从“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一个读父亲,一个读“我”,其他同学读剩下的部分。

)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感受主人公由软弱到战胜软弱的整个变化过程。

(读约5分钟)

六、讨论(8’)

从这部分中我们看到,从软弱到坚强,这是一个不寻常的经历。

生活中越不寻常的经历,越能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课文中哪一段提到了这种影响?

(最后一段)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1’)最后一段。

思考一下作者所学到的经验是什么?

给两分钟简短讨论,之后请五名左右的同学起来发表看法,要做笔记,以备作业之用。

题目:

“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中的“经验”指什么?

要点:

这“经验”可归纳成: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

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在学生发表完看法之后,略做评论。

七、作业:

1从作者所学到的这些经验中,你悟出了什么?

也可谈谈你对同学发言的看法。

(要求两百字以上,下节课交流。

2准备一个辩论题:

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你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又是为什么?

(要求先在纸上列出提纲。

3复习本节课提到的字词,下节课小测。

板书设计:

在父亲的指导下:

最初     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

继而     信心萌发(“这似乎能办得到”,“我顿时有了信心”。

随后     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     巨大成就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第一节课所讲的生字词。

(用小测的形式,以课下注释和P10的为主)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哲理,树立正确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从对文中几个人物的认识中,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即互帮互助,同甘苦共患难,真诚相待等)

教学重点:

1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深化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认识。

2启发学生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小测。

巩固字词掌握。

(5’)

二、回顾(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在爬悬崖过程中的一次遇险经历。

在他深处险境中,父亲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原则使他逐渐转变了心理状态,逐渐地增强了信心,最终战胜了软弱和胆小,征服了陡峭的悬崖。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经历,正是这一个不寻常的经历使他学到了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成为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也给了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三、说话练习(10’)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拿出昨天的作业。

注意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感悟。

主要的几个角度有:

1一步一个脚印的作风,不要好高务远,而要从实实在在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的朝着目标前进。

(踏实)

2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有耐心。

(耐心)

3在困难面前要有信心,要有征服困难的勇气。

(信心)

4在遭遇挫折中,要沉着应战,集中精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

四、辩论:

(20’)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又是为什么?

活动安排:

先提问,并进行统计。

喜欢的人物一般会有三个:

父亲,“我”和杰利。

不喜欢的人物一般会有:

以上三个和其他四个孩子。

让学生各自陈述理由,围绕其中较有争议的几个人(一个或者两个)展开辩驳。

对于一个人,赞成的和不赞成的分成两大组坐开。

然后展开约6、7分钟的辩驳。

每边各请一位同学进行记录,最后由这两位同学来总结各自的理由。

教师点评:

(从如何做人的角度)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点评的关键:

父亲:

一般来讲有喜欢他的理由,但要注意一个问题,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下来,可为什么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

(对父亲这一形象可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辩论。

因为父亲深深地知道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

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不错,这样做虽然是有点冒险,但我认为父亲在表面的镇定底下一定也是捏了一把冷汗,他已经随时做好了冲上去的准备。

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

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自己只给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父亲的做法有一定的风险,但作为对孩子的教育,是很明智的。

“我”:

对于主人公,一般持肯定态度,虽然软弱,并且是有原因的,但是他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体弱多病的阴影。

这个人物一般没有多大争议。

杰利:

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即要分清他做的对的地方和他做得不太恰当的地方。

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看到“我”被困悬崖中,杰利为什么虽然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五、想象练习:

(5’)课后练习二,1: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先思考2分钟,再提问,可以相互补充。

适当做点评和指导,并以此为作业,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六、总结:

学完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是作者小时候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也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经验。

从中,我们懂得了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同时我们也看到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从而受用终身。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生活中悟到道理,并服务于生活,使自己收益。

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感悟对于写作也极重要,这篇课文记叙的虽然只是一次历险,立意却很高,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在这篇课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请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汪国真的一首诗(P10),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坚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是何等重要!

4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读准字音“迸、溅、挑逗、穗、绽、琼、伫、凝、傍、伶仃、虬、酿”;

理解“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等词语的语境义。

2、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品味文章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

品评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学习并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

品味词语及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的理解。

教学方法:

在多媒体辅助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

学习策略:

听读、朗读、圈画、自主研究、小组讨论、质疑交流、拓展延伸。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1、听音乐,看画面,说感受。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轻音乐响起。

问题:

用一个字形容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

(美)

美在何处?

任选一个角度,用一句话描述。

你觉得眼前的紫藤萝花像什么?

2、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小结:

不同的人对同一景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在女作家宗璞的眼里,这些紫藤萝花又像什么呢?

大屏幕出示:

紫藤萝瀑布

3、快速浏览课文,搜索信息:

为什么作者说紫藤萝花像瀑布?

讨论明确: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起终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她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4、师小结过渡:

面对着紫藤萝瀑布的勃勃生机,作者又将带给我们怎样与众不同的感受呢?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并思考:

大屏幕出示要求:

(四人小组可分工合作完成)

(1)标出自然段

(2)听准下列字音:

迸、溅、挑逗、穗、绽、琼、伫、凝、傍、伶仃、虬、酿

(3)圈画出下列词语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4)面对紫藤萝花,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可以从文中找一些关键词句。

(5)作者想通过紫藤萝花告诉我们什么?

(从文中找出句子)

2、小组交流,推选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明确:

(板书)

作者的感情变化:

看花——惊异(“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宁静喜悦(“它带走了这些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

忆花——遗憾(“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悟花——振奋(“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作者的感悟: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教师小结:

原来,作者写花不仅仅是为了花本身的好看,而是这一片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给了她一份惊异,蒙田说:

“哲学缘于惊异。

”从而又引起了作者心灵的震撼,引发了她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悟。

由景悟道,悟出人生之道,这便是作者的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自主朗读,品味语言:

要求:

从文中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小组学习,品评语言:

(1)小组内轮流朗读自己挑选的句段,并说说它好在哪里,作者由此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2)推选一位同学到班级交流。

3、品读全文,美点寻踪:

(1)点拨:

所谓美点,就是文章中自己认为写得最真切、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与有力的感染力的,或写得最含蓄而隽永的等等。

大屏幕出示教师示范:

1、美在用词:

“挑逗”贬义褒用,极富动感。

2、美在比喻:

“紫藤萝瀑布”写出了紫藤花开的恣肆风流,辉煌灿烂。

以最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最丰富的信息。

3、美在开头:

美在起笔突兀,出人意表,这样的开头往往能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自然,简洁,别致。

(2)小组合作,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小组长负责记录组员的发言。

(3)班级交流(实物投影仪):

◆      美在比喻,“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由帆而舱而引出花的河流,一连串的比喻,意境很广阔,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      美在拟人,“欢笑、挑逗、推着、挤着”等词语赋予了紫藤萝花人性,把花写活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蕴藏在心中的细微感受。

◆      美在结尾,含蓄的写出了作者难以自抑的真情。

◆      美在思想内容,花成了人生和事业的象征。

欢笑的花、忍俊不禁的笑容传达了生的喜悦,稀零的花串表达了作者失落惆怅的情绪。

◆      美在主题,作者通过紫藤萝花告诉我们,花和人都会遭遇不幸,但是人们要记取历史,扬起生命的风帆,并将个人的努力融入千万人的群体奋斗之中,才能组成“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

(4)小结:

美点寻踪的角度:

用词、修辞、借景抒情

四、质疑交流,拓展延伸

1、学生就课文在学习小组内互相提问,并向全班推荐:

✧       最有价值的一问:

✧       最有难度的一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      “蜂围蝶阵”这个词如何理解?

2)      “生死谜、手足情”指什么?

3)      忆花这一段有何作用?

4)      如何理解“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这句话?

2、教师向学生质疑:

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句话吗?

3、鼓励学生向作者质疑:

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评价课文的优劣。

4、看画面,运用联想与想象,口头作文:

《我喜欢花》(要求注意用词、修辞、借景抒情)

大屏幕出示一组花的画面

5、师点评后小结全文:

一树蓬勃旺盛、花开如瀑的紫藤萝感染了作者,给身心疲惫的作者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这是由花悟道。

其实,宗璞笔下写了许多种花,都从中体悟到了不同的人生哲理。

大屏幕出示:

《水仙辞》:

“人们读赞美水仙的淡薄,它的生命所需要不过是一盆清水。

其实那块茎里,已经积蓄足够的养料了。

人的灵魂所能积蓄的养料,其丰富有时是更难想象的罢。

《好一朵木槿花》(描写作者惊讶的发现在砖块钢筋地下伸出绿枝,开出花朵后的木槿花):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中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生活毕竟是轰轰烈烈的时候少,平平淡淡的时候多,如果你能从花的开落、雁的来去、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中感悟生活,那么,作文便不再是一桩苦差事,心灵也会因此而丰富,生命更会因此而有滋有味。

五、布置作业(大屏幕显示)

1、摘抄并背诵文中的精美句段;

2、在摘录本上摘抄一页关于各种花的描写。

附:

(1)写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

压在”作者的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

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

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2)作者简介:

宗璞,现代女作家。

原名冯钟璞。

原籍河南省唐河县。

1928年7月生于北京。

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

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

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

1981年调到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室。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写有《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等小说。

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会员。

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为会员。

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经澳中理事会、英中文化协会邀请,于1981、1984年访问澳大利亚与英国。

现列入1986年国际名人录和国际著名作家名人录。

主要作品有:

《弦上的梦》(1978年12月《人民文学》),《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宗璞小说散文选》(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丁香结》(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等。

其中《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童趣

一、教学步骤

1、导入。

听音乐《蜗牛与黄鹂鸟》,提问:

同学们,这首歌曲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那轻快的旋律正反映了同学们快乐而有趣的童年时光,因为童年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做游戏,养小动物等,你还能回忆起你童年最快乐最有趣的时刻吗?

什么游戏最令你念念不忘?

(学生自由谈)

是啊!

童年是最美好的。

但美好的一刻总是转瞬即逝,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将那一瞬间记载下来,定格在记忆的画面里?

这里就有一位清代的小商人,他小时候没有电动汽车、飞机、坦克,也没有小动物陪伴,但他却靠自己的丰富想象,照样度过了一个愉快有趣的童年。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才识之人——沈三白(沈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