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3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2461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4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3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 3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 3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 3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中政治 3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3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 3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3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 3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36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3.6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课标解读

本标准要求学生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及其意义,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明确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华民族文化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落实策略

1.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主题为出发点,以理解基本观点、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落脚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

2.坚持启发式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手段,关注过程,实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方式一: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短片:

《中华世纪坛序》和朗诵《华夏文明之歌》,配一组从古代至近代的文物、古董的图片。

(板书标题)

【导语】一组从远古到近代文物古董组成的精美画轴,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华文化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大气磅礴的朗诵,和着说唱历史的放歌,为我们描绘了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画面。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华文化呢?

这就是我们第六课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方式二:

图片导入

展示图片。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的体育盛会,而且也是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盛会。

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方式三:

话题导入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经典文化,长期以来一直被我们传颂的四大发明……但是,近代的中国落后了,中华文化衰微了。

为了中华文化的振兴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教学地位分析

本课时既是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的逻辑延伸和具体化,又是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逻辑起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考查时通常会以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为背景材料,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相结合。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1.①阅读教材P62-63“古代辉煌的历程”,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2.①阅读教材P64-65“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3.①阅读教材P65-66“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完成知识3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步骤3:

师生互动完成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互动方式可以利用探究问题由浅入深地实施。

注②⇓

步骤7:

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

根据时间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

⇐步骤6:

处理“课外生活感悟”,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掌握,最好交由学生自主处理,参照探究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

注③⇐步骤5: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题组训练”1、2、3,巩固探究成果。

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

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1和2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

⇐步骤4:

教师通过“疑误指津”进行释疑解惑或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①:

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

建议教师除已有“题组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注③:

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找一些体现本知识的事例加以说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历程。

2.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3.理解汉字和史书典籍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4.理解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意义。

重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难点:

感悟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巨大的凝聚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古代辉煌的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2.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

4.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5.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012年11月,经过5年的收集、整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完成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族民歌的文字记录和谱曲工作,这一藏区独特的民间艺术从此结束了千百年来只能以口相传的历史。

(1)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

(3)文字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标志。

(×)

(4)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公元1840年,中国历史上演了一场极具讽刺性的一幕:

英国人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的指引下,远渡重洋,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武装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让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在运用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印刷的条约上签字,就这样,中华文化已在不知不觉中衰微了。

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华文化为什么在近代走向衰微?

【提示】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提示一】 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湮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它虽历经沧桑,但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提示二】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和“嫦娥二号”卫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高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并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的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的未来。

【提示三】 

(1)①在政治上:

欧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

②在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

③在思想上:

文艺复兴后产生了启蒙运动,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④在文化上:

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

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与扩张,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①清朝统治者残酷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②中国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③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

④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

⑤西学大量传入中国,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3)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微,国家衰落是文化衰微的决定性因素。

②文化衰微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不利于国家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问题导思】

2013年1月底,以数字动漫为创作形式呈现贵州水族民间传说的作品《水书》制作完成。

《水书》通过水族人民奋力保护“水书”的传说,弘扬水族文字,让孩子们懂得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

水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

据考,甲骨文之前,水族古文字就已存在。

用其书写的文字被称为“水书”,记载了水族古代文化信息,至今,水语仍在水族地区广泛应用。

1.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 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甲骨文之前,水族古文字就已存在,“水书”记载了水族古代文化信息,至今,水语仍在水族地区广泛应用,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结合材料,谈谈水语、水书对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

【提示】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水族文字为书写水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水书”记载

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3.在一次汉字书写规范的调查中,143名大学生完全写对10个词语的只有12个人,提笔忘字的学生比例高达80%。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 ①必须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使汉字进一步发扬光大。

②开拓创新,进一步丰富汉字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③推动汉字文化走出去,让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

准确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汉字的出现是中国文化从“史前时期”走向“有史时期”的界碑。

在汉字产生以前,汉民族曾经历一个相当长的仅用口语进行交流的时期。

有了汉字,汉民族才有书面的历史记录,从此进入“有史时期”。

其次,汉字记录了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媒介,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说中国文化灿烂辉煌,从流传下来的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籍就足以证明,而这种功劳,是应该归属于汉字的。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便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如《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它们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传承了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中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民族的语言、艺术、传统习俗,如音乐、舞蹈、戏曲、祭祀、婚丧礼仪、中医药技术和陶瓷制造,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题组训练】

1.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

“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

”这说明(  )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解析】 A、B夸大了汉字的作用,排除;C非材料主旨所强调的内容,不选。

【答案】 D

2.截至2013年4月,我国已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

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 ③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

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文献古籍属于史书典籍,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①正确。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特别是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属于知识性错误。

古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③正确。

古籍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功能,保护古籍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④正确。

【答案】 D

3.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

“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

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

这说明(  )

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 ②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由材料可知,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故①④入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错误。

③说法不当,排除。

【答案】 C

【走进生活】

2013年3月13日,石家庄市第四届规范汉字书写艺术节启幕,该活动历时8个月,包括规范汉字书写作品展、书法教师培训、书法教师教育论文评选、书法教学优质课评选、规范汉字书写志愿者进校园等多项活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电脑打字进行文字沟通,于是经常出现提笔忘字或书写不规范等现象。

此次汉字书写节旨在营造社会重视汉字书写的人文环境,增强人们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知识对接】

材料信息

知识对接

汉字书写节,重视汉字书写

汉字的作用

增强人们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传统文化的继承

营造社会重视汉字书写的人文环境

文化对人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经常出现提笔忘字或书写不规范等现象

要弘扬中华文化

【感悟应用】

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

关于汉字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的记载工具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①错误,汉字虽是我国官方语言,但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答案】 B

2.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心,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

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

”这说明(  )

①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②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其自身特征,③④正确。

①②观点均错误,故选D项。

【答案】 D

3.结合材料说明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汉字书写?

【解析】 “如何正确认识”的解答,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

本题主要从原因和要求两个方面解答。

【答案】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和传承的标志和工具。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②面对电子时代对汉字的冲击,我们应予以重视并积极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促进汉文化和汉字的进一步发展,致力于文化的接续和弘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

1.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历史。

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 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 ⑤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解析】 ①说法错误,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萌动时期,不是形成时期,不选。

【答案】 D

2.孔子崇尚“述而不作”的原则,弟子曾参将孔子的主要言论集结编纂成《论语》,从而将孔子的思想形成文字。

如果不是他的弟子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广泛传播和发扬。

这说明(  )

A.孔子的言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会消亡

C.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发挥着巨大作用

D.儒家思想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 A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项说法不科学,如果不注意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也会消亡。

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答案】 C

3.中华世纪坛序中“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特征

B.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特征

C.神秘莫测、至高无上的特征

D.一脉相承、求同存异的特征

【解析】 抓住材料中的“千古”和“天地并存”等词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为B项。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A不选。

神秘莫测、至高无上、求同存异不是中华文化的特征,C、D不选。

【答案】 B

4.“一个民族,疏离了历史,自然就无希望,舍弃了文化,也就失去了灵魂。

”这句话告诉我们(  )

A.要继承传统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

B.只有回归历史,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C.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D.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解析】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把它发扬光大,故A项错误。

一味地回归历史,会导致封闭主义,反而不利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故B项排除。

D项错在“决定”。

【答案】 C

5.材料一 考古学家在6000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上发现了汉字的雏形。

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

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材料二 相传我国在夏商时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

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汉字对中华文化有什么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个重要见证的知识,第

(2)问只涉及汉字,用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 

(1)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汉字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一、选择题

1.孔子一生集古今之大成,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进程,并且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影响最深的古代文化之一。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至尊地位的时期是(  )

A.秦代        B.汉代

C.隋唐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

【解析】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答案】 B

2.隋唐时期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基础上,共同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科技成果,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中华文化史上,隋唐时期(  )

A.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B.具有划时代意义

C.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D.面临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解析】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故答案选C。

【答案】 C

3.中国古代建筑活动至少有七八千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

数千年来,虽经历多次社会进化、朝代更替、政权分合、民族融汇以及不同程度的外域文化影响,但不同时代的建筑却都能在传统基础上各出新意,博采众长,持续发展,逐步形成鲜明而稳定的共同特征。

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④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独特、艺术造型优美、艺术装饰丰富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中国古代建筑活动至少有七八千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①正确;“不同时代的建筑却都能在传统基础上各出新意,博采众长”,体现了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正确。

③混淆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和基本途径,观点错误。

④材料体现不出。

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

【答案】 A

4.2013年10月,2013·中国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举办。

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以洛阳古都所凝聚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以“河洛郎”南迁为途径,把这一优秀文化传播到海内外。

这说明(  )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文化具有继承性和传播性 ③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 ④中华文化的科学性越来越得到实践的证明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不能说优越,故③片面。

④项材料未涉及。

答案选A。

【答案】 A

5.汉字至今有6000多年历史,是世界所有文明中从未中断、历史最悠久的文字。

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仅有汉族使用汉字 ③汉字的正式文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的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⑤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

A.①⑤B.②④

C.①③D.③⑤

【解析】 本题考查对汉字的认识,②的说法错误;⑤是文字的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除了汉字外还有史书典籍,④说法错误。

①③是对汉字的正确认识。

【答案】 C

6.右图为刻于明朝初年、悬于黄山市西递慈善堂的“孝”字。

该字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便由人变猴的意蕴。

在我国,孝文化由来已久,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

可见(  )

A.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B.孝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汉字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

【解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见证于汉字和史学典籍,C项正确,A、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观点错误。

【答案】 C

7.《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件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

《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

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内涵丰富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存量丰富 ④中华民族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①④

【解析】 《尚书》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华文化内涵丰富,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