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江西省届高三十四校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8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湖南省江西省届高三十四校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历史湖南省江西省届高三十四校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历史湖南省江西省届高三十四校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历史湖南省江西省届高三十四校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历史湖南省江西省届高三十四校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湖南省江西省届高三十四校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湖南省江西省届高三十四校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湖南省江西省届高三十四校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湖南省江西省届高三十四校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湖南省江西省届高三十四校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江西省2018届高三十四校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时量:

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周王和诸侯的关系一方面是君臣,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契约关系。

因此周王对于诸侯

A.可依据分封制管理

B.可以随时剥夺其封地

C.拥有完全的支配权

D.不能干涉他们的事情

【答案】A

【解析】周王和诸侯的关系一方面是君臣,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契约关系,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有规则限制的,具体来说这一规则就是分封制的规则,所以周王对诸侯之间既有权利又有义务,所以周王就可以依据分封制的规定进行管理,故选A;只有诸侯不遵守分封制的规则时,周王才有权力剥夺其封地,故B错在了“随时”,排除B;由于双方具有君臣关系,还具有“契约关系”,所以C错在了“完全”,故排除C;由于双方有“君臣关系”,故D错误。

点睛:

“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

这一题需要准确理解“一方面是君臣,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契约关系”,BCD都属于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故不符合题意。

2.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A.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

B.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

C.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

D.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

【答案】B

【解析】A属于法家的主张,故排除;C中的“追求平等”属于墨家的主张,但墨家不维护地主利益,故C的说法不符合题意;D属于儒家思想主张,故排除;儒、墨、道、法四家学说都有关于治理国家的主张,也都希望实现自己阶层的人生理想,故B属于其共同之处。

3.汉景帝说: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据此可知汉景帝时期

A.官僚贵族思想保守,没有经济头脑

B.商品经济水平低,商品货币关系落后

C.普通百姓家庭拥有大量黄金珠玉

D.人地矛盾较突出,粮食严重短缺

【答案】B

【解析】汉景帝的主张是“黄金珠玉”“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说明实际的粮食和丝麻制品最有价值,这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产品或者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低,故选B;当时的现实情况是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所以不是思想保守,故排除A;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人地矛盾在当时还不突出,因为当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期的经济恢复发展时期,故排除D。

4.读表,下列相关作者的叙述最可靠的是

内容

出处

说明

“(太子李)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畋猎”

钦定的《高祖、太宗实录》

钦定指唐太宗审定

早在晋阳起兵之初,李渊就许诺要立世民为太子,只是被世民坚决推辞了。

到了武德四年(621年)高祖再次私下许诺立世民为太子

依据《资治通鉴》整理

北宋司马光主编

(李建成、李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不预谋,建立已来,又无功德,常自怀忧,相齐为恶”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旧唐书》,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撰

李渊起兵前夕,李建成驻防河东军事要地,“倾财赈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欢心,无不至者”

依据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整理

温大雅,隋末唐初大臣,参与了反隋建唐过程

A.《高祖、太宗实录》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李世民是李建成的兄弟,对李建成更加了解

B.《旧唐书》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五代距唐不远,刘昫、张昭远与李氏兄弟没有利益关系

C.《资治通鉴》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司马光是大学者,是著名的史学家,治史态度严谨

D.温大雅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他是亲历者,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

【答案】D

【解析】按照一般理解,李世民是通过发动政变的方式来继承皇位的,所以他钦定的史书会有为他辩护的成分,故排除A;《旧唐书》由于是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撰,也不是唐代当时的时间,故可靠性差些,故排除B;北宋时期的司马光不是李世民同时代的人,且其编著的《资治通鉴》很可能是借鉴了唐代的官方史书,故C也有可能不可靠;温大雅作为隋末唐初大臣,参与了反隋建唐过程。

可以说是亲历者,而且他作为当时的大臣,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故最有可能是可靠的,所以选D。

点睛:

在判断一个历史事实前,至少得先看看史料的可信程度、来源以及作者的立场,否则单纯拿着一条史料就轻易下结论,这就太不明智了。

梁启超曾经这样来分析和判断史料的真伪:

1、对于同一历史事实,几部史料的记载相互矛盾的,以离史迹最先最近者为可信。

2、灵活运用反证辨伪。

鉴别史料的误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举出一例反证。

3、以年代为准多多收集旁证。

旁证肯定会收集到很多,这些史料可以进行联系、排比、相互印证,在不断地梳理之下,真相会逐渐浮现出来。

4、有些常识性的史料很可能是错误的。

比如一提起长城,很多人都说是秦始皇修的,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确切。

所以一遇到所谓的常识,必然要先怀疑。

这些可以给我们判断史料的真伪提供一些借鉴。

5.表为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据此可知,影响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时间

公元前220年

公元2年(西汉)

220--265年

280年(晋)

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

人口数

估计2000万人

5959万人

767万人(三国相加)

1616万人

4844万人

A.经济发展的状况B.国家的人口政策

C.国家的统一与否D.农民负担的轻重

【答案】A

【解析】公元前220年是秦朝刚刚统一,当时经济发展状况不如公元2年的西汉,故公元2年的西汉人数远远多于公元前220年;220--265年是国家分裂时期,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当时人口数量相对较少;280年西晋实现了短期统一,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所以人口数量有所增加;740年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经济发达,所以人数也大大增加;综上所述,主要原因应该是经济发展,故选A;其它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点睛:

读数据图表需要注意:

(1)注意数据图表和具体事项的名称;

(2)准确把握数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格尤其要注意横纵栏间的数据大小变化);(3)关注表格或图形的题头或说明以及出处与注释,还要注意分类栏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题头之间的关系。

这一题的关键是将每一个时间节点与前一个进行比较得出其变化及原因即可。

6.北宋时期的官制有一些重要特点,如重复设官(三司使、通判等)、官职分离(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与官名不符)。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行政效率

C.分散官员权力

D.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所述史实重复设官和官职分离,使得官员权力分散,实际上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终结果也会加强君主专制,故选D;AC都可以归结为D,B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ABC。

7.初立国,即下令:

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曾令户部移文天下,课百姓种植桑枣,每里百户,种植枣桑秧苗二亩,违者谪戍边。

这些政策

A.推动了家庭手工业兴起

B.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信息是说明朝政府从立国开始就鼓励百姓种植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种植数量多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故选C;A错在了“兴起”,家庭手工业应该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汉武帝之后,不应该是明朝,故排除B;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D也不符合题目所述时间,排除D。

点睛:

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

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板块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

这一题根据时间就可以将ABD排除,可以大大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8.明清时期,对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史书记载不详,甚至连他们是什么地方的人都语焉不详。

这说明

A.小说的文学地位比较低

B.两部小说内容与历史无关

C.小说在当时流传不广泛

D.当时人们没有著作权意识

【答案】A

【解析】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关于历史题材的,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盛行的文学体裁,故C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但是人们是否有著作权意识与史书没有记载小说的作者没什么关系,故排除D;史书一般是记载史学家认为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之所以史书记载不详,甚至连他们是什么地方的人都语焉不详,说明当时重农抑商政策下,为市民服务的小说地位不高,所以小说的作者当然也不被重视了,故选B。

9.表为中国生丝销售量估计表(单位:

万担)

时间

总销售量

出口量(占总情售量%)

生丝内销

绸内销折生丝

内销总量(占总销售量%)

1840年前

6.40

0.90(14.06)

0.44

5.06

5.50(85.94)

1894年

16.02

8.23(51.94)

2.21

5.49

7.70(48.06)

据表可知

A.外国对中国资本输出增长快

B.我国农产品商品化比例提高

C.我国已经发展成外向型经济

D.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B

【解析】题干表格中的生丝总销量在1894年比1840年前提高了很多,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都有较大增长,所以说明我国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到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故排除A;题干中仅仅有生丝的销售情况,而且既有内销也有外销,单纯据此没法得出C的结论,故排除C;生丝属于工业原料,生丝销售量的提高不能反映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故排除D。

点睛:

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

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

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

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

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

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10.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更名为国民革命军,初期国民革命军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领导,党代表及政治部的设立

A.使国民革命军主要是受中共领导

B.是学习美英等国军队建设的结果

C.有利于提高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力

D.使国民革命军成为工农革命武装

【答案】C

【解析】党代表及政治部的设立是出于对军队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领导的需要,当时中国处于国民革命时期,政治教育就是要教育军队中的军人要反帝反封建,明确斗争的对象和目标,这对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是有积极作用的,故选C;ABD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1.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

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

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

红军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