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据书信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8009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条据书信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条据书信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条据书信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条据书信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条据书信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条据书信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docx

《条据书信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条据书信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条据书信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docx

条据书信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

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集序》欣赏王羲之的书法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行笔流畅,侧媚多姿,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亦不为过。

下面我们就来鉴赏一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

卫铄,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飞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

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与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其间作诗三十七首,结纂为《兰亭集》。

五十一岁的王羲之于酒酣之时,用蚕茧纸、鼠须笔趁兴疾书,为此作序,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兰亭》。

这篇传颂千古的名迹。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通篇遒媚飘逸,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

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等特点。

在章法(布白)、结构、用笔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高峰。

其特点分述如下:

天然的布白。

《兰亭序》布局的形式,是采取纵有行、横无列,行款紧凑,首尾呼应的方式。

《兰亭序》凡二十八行。

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偶有宽密。

如神龙本的通篇行距,前四行较疏,中幅较匀,末五行紧密。

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配合,错落有致。

保存了起草时随手书写的自然姿态,颇得天然潇洒之美。

多变的结构。

《兰亭序》的结构可说极尽变化之能事,它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对称,强调揖让,不求均匀,强调对比。

结体或修长或浑圆,突破隶书扁平方正的行貌。

特别是文中字有重复者,则转构别体,无一雷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二十个“之”字,写法个个不同,或平稳舒放,或藏锋收敛,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不一,尽态极妍。

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兰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辉煌的书艺殿堂。

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黄庭坚称扬说:

“《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

”《兰亭序》道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每一细部。

略剖其横画,则有露锋横、

带锋横、垂头横、下挑横、上挑横、并列横等,随手应变。

其竖画,则或悬针,或作玉筋,或坠露,或斜竖,或弧竖,或带钩,或曲头,或双杈出锋,或并列,各尽其妙。

其点,有斜点、出锋点、曲头点、平点、长点、带钩点、左右点、上下点、两点水、三点水、横三点、带右点等等。

其撇,有斜撇、直撇、短撇、平撇、长曲撇、弧撇、回锋撇、带钩撇、曲头撇、并列撇等等。

其挑,或短或长,其折,有横折、竖折、斜折。

其捺,有斜捺、平捺、回锋捺、带钩捺、长点捺、隼尾捺等。

其钩,则有竖钩、竖弯钩、斜钩、横钩、右弯钩、圆曲钩、横折钩、左平钩、回锋减钩。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

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毕现。

王羲之智慧之富足,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

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

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

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

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

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

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篇二:

《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鉴赏》

《王羲之〈兰亭集序〉鉴赏》

姓名:

王昊学号:

061410336

王羲之,字逸少,著名的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幼年时即跟随姨母卫夫人学书法。

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后人评曰: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代尊为“书圣”。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一次与好友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为雅集的诗集所作的序。

《兰亭集序》文与书俱佳,相得益彰,散淡洒脱,逸兴勃发,一片神机,堪称双璧,是内容与形式完美和谐的典范。

据传说,王羲之非常得意《兰亭集序》,却遗憾其中的几处涂抹痕迹,后又重写十余遍,却均不及原作,只好作罢。

然而不幸《兰亭集序》的真迹早已遗失,目前流传的都是古人的摹本。

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能从中一睹这“天下第一行书”的风采了。

在网络上观看唐代摹本“神龙本”的图片,不禁暗暗赞叹。

《兰亭集序》书法称绝于世,秀逸清朗,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尽现书写者的风神。

通篇笔墨清爽伶俐,雍容典雅;体态闲雅超逸;章法尤为绝伦,字与字之间点画毫无牵连,却又欹侧多姿,顾盼生情,一气呵成之痛快淋漓尽现其间。

整篇书法藏露锋结合,露锋不浮,藏锋不拙。

古人云:

“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波”;“有锋则耀其神,无锋则含其气。

”藏锋笔画圆劲、厚重,显得含蓄、内敛、稳重、不露声色,耐人寻味,其中藏锋字如和、九、夫等。

露锋笔画锋利、精神,显得爽快、放松,活泼而富有灵气,露锋字如岁、丑、亭等。

其次,字体笔划变化多样,以点为例,就可以分为启下点、承上点、竖点、长点等等,这些点各不相同,如字、亦、欣、次等。

《兰亭集序》没有着意安排的痕迹,每行十一、十二、十三字不等,十分自然,真正做到了笔意顾盼。

在处理字距的时候,形成行内字与字的呼应连贯,体现了连贯的气势。

在整幅作品中出现重复的字很少雷同。

以“之”字为例,二十个“之”字反复出现但并不雷同,作了相应的变化。

另外还有以、怀,感、于、其、不、觞、殊、亦、盛、畅、兴、足等重复字的字型变化。

除此之外,遇到几个连在一起偏旁相同的字,如“清流激湍”四字,其三点水结构就各不相同。

《兰亭集序》寥寥三百多字,每一字都圆转自如,让人叹为观止。

总之,《兰亭集序》笔笔精到,字字别意,浑然天成。

清新自然、格调高雅的王羲之书法,在平淡朴素、姿态天然之中流露出绵绵的魏晋风韵。

王羲之书风对后世影响极深,《兰亭集序》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并学习的,所以观看这幅作品对我们书法学习者有很大的益处。

通过对摹本的仔细观察研究,我们可以将书写者蕴含在书法中的技巧和感情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中,是自己的水平提高,也能将古人的文化精髓继续传承下去。

篇三:

《兰亭集序王羲之》

兰亭集序王羲之

原文

注释

译文

作者简介

文章赏析

《兰亭集序》的思想

创作背景

兰亭的下落

引和序

兰亭集序的情感

歌曲《兰亭序》

兰亭集序.图书

1.内容简介

2.图书目录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兰亭集序(lántíngjíxù)

原文

永和

(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

(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

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

此地有崇山峻

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释

1、永和:

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已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

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ài)稽:

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

山阴:

今浙江绍兴。

4、修禊(xì):

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

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

全到。

7、少长:

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

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

少长:

形容词做名词。

8、咸:

都。

9、崇山峻岭:

高峻的山岭。

10、修竹:

高高的竹子。

11、激湍:

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

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

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

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

列坐在曲水之旁。

列坐,排列而坐。

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

演奏音乐的盛况。

盛,盛大。

16、一觞一咏:

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

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

这一天。

19、惠风:

和风{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

20、品类之盛:

万物的繁多。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

用来。

22、骋:

奔驰。

23、极:

穷尽。

24、信:

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夫,引起下文的助词。

想与,相处、相交往。

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

从„„中取得。

27、悟言:

坦诚交谈。

《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亦通。

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因,依、随着。

寄,寄托。

所托,所爱好的事物。

放浪,放纵、无拘束。

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

各有各的爱好。

趣,通“取”。

舍,舍弃。

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

安静与躁动。

31、快然:

感到高兴和满足。

32、不知老之将至:

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语出《论语·述而》: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所之既倦:

(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

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35、感慨系之:

感慨随着产生。

系,附着。

36、向:

过去、以前。

37、陈迹:

旧迹。

38、以之兴怀:

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以,因。

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

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

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化,自然。

40、期:

至、及。

41、死生亦大矣:

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

判断句。

42、契:

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

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3、临文嗟悼:

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

临,面对。

44、喻:

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本来、当然。

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

虚诞,虚妄荒诞的话。

殇,未成年死去的人。

妄作,妄造、胡说。

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

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

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

虽,纵使。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

49、其致一也:

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

后世的读者。

51、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

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

列坐其次。

今义:

①次第较后;第二。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

②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

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

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

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

古义:

胸怀抱负。

如:

或取诸怀抱

今义:

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以为

古义:

把„„作为。

如: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

认为。

所以

古义:

①表凭借,用来。

如:

所以游目骋怀;

②„„的原因。

如:

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

古义:

形容时间短暂。

如:

俯仰一世

今义:

低头抬头

品类

古义:

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如:

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

物品的种类

【句式】

古汉语句式:

a)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

b)倒装句:

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

c)倒装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d)省略句:

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

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

“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一词多义】

(一)之

(1)动词,往,到达。

例:

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例:

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

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

例:

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例:

暮春之初。

(二)一

(1)一起。

例:

若合一契

(2)一样。

例:

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

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

一觞一咏【通假字】趣舍万殊“趣”通“取”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