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学》教学方案计划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6868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医学》教学方案计划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急救医学》教学方案计划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急救医学》教学方案计划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急救医学》教学方案计划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急救医学》教学方案计划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救医学》教学方案计划大纲.docx

《《急救医学》教学方案计划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医学》教学方案计划大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救医学》教学方案计划大纲.docx

《急救医学》教学方案计划大纲

《急诊与灾难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eofEmergency

编写日期:

2015-09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10030137

2.课程性质/类别:

专业限选课/考试课目

3.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

4.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

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大纲通过急诊医学概论讲述,使学生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掌握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熟悉急诊医学的现状,了解急诊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

本大纲包含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急诊基本技能,如气管内插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熟悉常用洗胃液的种类及用途,以及心肺脑复苏基本理论和操作步骤的进展。

增加了危重病患者监测等在急救诊断和治疗上与急诊有关的知识点,重点讲述休克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熟悉休克致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急救和支持措施及其病理生理。

三、教学安排建议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主要内容

⑴急诊医学发展史

⑵急诊工作特点

⑶急诊医学的范畴

①院前急救

②复苏学

③危重病医学

④灾难医学

⑤创伤学

⑥毒理学和急性中毒

⑦急诊医疗管理学

⑷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①院前急救

②医院急诊室和急诊科

2.基本要求

⑴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

⑵掌握现代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

⑶了解急诊工作特点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4学时)

1.教学内容

(1)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2)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

(3)心肺复苏术(初期复苏方法、要领、有效指标和后期复苏方法、步骤)。

(4)脑缺氧病理生理,脑复苏疗效评价。

(5)脑复苏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重点内容为降温和渗透疗法及维持血压问题)。

2.基本要求

(1)掌握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和心肺脑复苏具体方法、步骤、操作要领及有效指标。

(2)熟悉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缺氧脑损害的病理生理及脑复苏的疗效评价。

3.实习内容

(1)观看复苏录相。

(2)在模型上做复苏操作。

第三章休克(2学时)

1.教学内容:

(1)休克的概念、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治疗中强调补容时,补什么?

怎样补?

补多少?

(2)低血容量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3)感染性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4)过敏性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2.基本要求

(1)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2)掌握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诊断和治疗。

(3)熟悉休克的概念、休克分类、休克的病理生理及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病因。

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学时)

1.教学内容

⑴MODS概念及病因,诱发因素.

⑵MODS的发病机制:

缺血—再灌注损伤假说;炎症失控假说;胃肠道假说;两次打击和双项预激假说;应激基因假说.

⑶发生MODS时各脏器,系统(心脏,呼吸,脑,肝,胃肠道,凝血)功能障碍的判断.*

⑷MODS的诊断依据:

SIRS的诊断标准;器官功能障碍的评分标准.

⑸MODS监护:

氧供需平衡监测的原理和意义;胃肠黏膜内pH监测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⑹MODS早期防治的具体措施:

早期复苏;控制感染;循环支持;呼吸支持.

2.基本要求

⑴掌握MODS的概念,理解MODS的病因及诱发因素.

⑵了解MODS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诊断,监护.

⑶理解MODS的防治.

第五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自学)

第六章急性中毒(4学时)

1.课程内容

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①立即终止毒物的吸收

②清除毒物、减少毒物吸收

③应用特效解毒剂

④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⑤支持、对症治疗

⑴常见急性中毒的急诊处理

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酸脂类理化性质及中毒机理;诊断要点;急救措施:

阻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特效解毒剂的选用。

②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急诊处理:

中毒机理;临床表现;急诊处理

③一氧化碳中毒的急诊处理:

中毒机理;临床表现;急诊处理

2.基本要求

⑴掌握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⑵掌握有机磷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的诊断要点和治疗

⑶了解清除消化道中毒物的常用方法

3.自学内容:

⑴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氮类杀虫药中毒

⑵急性灭鼠剂中毒

⑶百草枯中毒

⑷镇静催眠药中毒

⑸急性酒精中毒

⑹工业毒物中毒

⑺麻醉性镇痛药过量

⑻摇头丸过量

第七章环境因素所致病症(2学时)

1.教学内容:

(1)淹溺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2)电击伤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3)中暑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2.基本要求

(1)掌握淹溺、电击伤、中暑临床表现和治疗。

(2)熟悉淹溺、电击伤、中暑发病机理。

(3)了解电击伤病因和中暑的病因及鉴别诊断。

3.自学内容:

(1)强酸、强碱损伤

(2)毒蛇咬伤

(3)动物咬伤

⑷节肢动物螫伤

第八章创伤急救(2学时)

1.教学内容:

(1) 多发伤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

(2)多发伤、多处伤、复合伤、联合伤的概念。

2.基本要求

(1)掌握多发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

(2)掌握多发伤、多处伤、复合伤、联合伤的概念。

(3)熟悉多发伤的病理生理。

第九章灾害事故急救(自学)

第十章发热(自学)

第十一章,心悸(自学)

急诊症状的鉴别与急救处理(4学时):

第十二章意识障碍,第十三章呼吸困难,第十四章急性疼痛

1.教学内容

(1)呼吸困难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昏迷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急性腹痛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处理原则、老年人及儿童腹痛特点。

(4)急性胸痛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

2.基本要求

(1)掌握呼吸困难、昏迷鉴别诊断与急救处理。

(2)掌握急性腹痛、急性胸痛的病因及诊断。

(3)熟悉呼吸困难、昏迷病因及发病机理。

(4)熟悉急性胸腹痛的发病机制。

第十五章出血(自学)

第十六章呕吐与腹泻(自学)

第十七章少尿与无尿(自学)

第十八章抽搐(自学)

第十九章精神行为异常(自学)

第二十章急诊危重症监护(2个学时、见习2个学时)

1..教学内容

(1)ICU的基本功能和收治对象.

(2)ICU的设置与管理:

ICU的模式和规模,人员编制;ICU的装备(监测设备和治疗设备).

(3)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心率监测的临床意义;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的优缺点,适应征及临床意义;中心静脉压(CVP)的概念,正常值,影响因素以及CVP监测的适应征,并发征和注意事项.*

(4)心电图的监测的临床意义;常用心电图监测仪的种类以及心电导联的连接及其选择.

⑸呼吸监测:

潮气量,肺活量,肺泡通气量,功能残气量,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生理无效腔的定义和监测意义.

⑹动脉血气和酸碱平衡的监测:

血液气体分析参数(pH,PaCO2,PaO2,SaO2,CaO2,BE)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酸碱失衡的判断方法.

2.基本要求

(1)了解ICU的形成过程及对于现代医学的作用.

(2)掌握ICU的基本功能.

(3)理解ICU的收治对象.

(4)理解血流动力学,心电图,呼吸,动脉血气和酸碱平衡的监测意义.

第二十一章急诊基本操作技术(理论学习2个学时,观看视频4个学时)

1.教学内容

⑴手法开放气道的方法,咽导管插管方法,环甲膜穿刺切开术及喷射通气的应用.*

⑵气管插管的适应症,禁忌征;操作方法及并发症;气管导管拔管的指征和可能的并发征.*

⑶气管切开法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术后管理和术后并发征.

⑷,氧气疗法的适应症和给氧方法.

⑸呼吸机的主要适应症,禁忌征;呼吸机的分类.

⑹呼吸机机械通气模式(IPPV,A/C,SIMV,CPAP,PEEP和PSV)的选择及呼吸参数(潮气量,压力,呼吸频率,吸/呼比值,氧难度)的调节.*

⑺使用呼吸机的注意事项和并发征;呼吸机撤离的主要指征.

⑻各种外伤急救技术的操作方法: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骨折固定的原则.特殊伤的包扎方法.

⑼中心静脉插管(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的主要方法和并发症.桡动脉及股动脉穿刺插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0)电击除颤和电复律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及电复律的并发症.*

(11)腰穿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并发症;胸穿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基本要求

⑴理解手法开放气道,手法清理气道,咽插管,环甲膜穿剌的操作方法.

⑵掌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适应症.

⑶理解氧气疗法的适应症和方法.

⑷掌握应用呼吸机的适应症.

⑸理解呼吸机的分类和通气方式,呼吸机的调节和呼吸机使用不当的并发症.

⑹掌握外伤急救技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⑺了解动,静脉穿剌置管的方法.

⑻理解电击除颤和电复律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及电复律的并发症.

⑼理解腰椎穿剌术,胸腔穿剌术的操作方法和并发症.

3.实习内容

(1)观看操作录相。

(2)临床实习。

四、课程考核

1.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1)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确定考核范围和考核要求,不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课程的重点内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

掌握占70%;熟悉占20%;了解占10%。

⑶试题将合理安排难度结构,将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分数比例一般为:

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⑷本课程考试时间为80分钟,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

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

2.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为了使考试要求更具体化和标准化,使学生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考试命题范围更加明确,比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规定能力层次要求。

各层次的含义是:

掌握:

掌握有关名词、概念、知识含义,并能正确表达。

熟悉:

在掌握基础上,熟悉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步骤与方法,以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

了解:

在熟悉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内容。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

建议课程需完成《诊断学》教学后授课,个别章节由相关学科进行详细讲解。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教材:

《急诊与灾难医学》,沈洪、刘中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参考书:

[1]吴在德等编.《外科学》.第六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沈洪等编.《急诊医学》,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3]赵剡等主编..《急诊内科诊治流程》,第一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