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三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生成氢气质量越小,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由图中信息可知,生成氢气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锌、铁、镁,因此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Mg<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硫酸质量越大,因此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
Mg>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生成氢气质量越大,反应后形成溶液质量质量越小,因此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Mg<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等质量不同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
成正比。
7.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合理的是()
A.
镁带燃烧B.
木炭完全燃烧
C.
双氧水D.
等量锌铁与足量盐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燃烧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氧化镁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镁完全燃烧后,氧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故A正确;
B、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的质量减少为零,故B不正确;
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可知:
65份的锌和盐酸反应生成2份的氢气,56份的铁和盐酸反应生成2份的氢气,等量锌、铁与足量盐酸反应,最终铁生成氢气的质量较多,锌的活动性比铁强,锌反应先结束,图像应有交点,故D不正确。
故选A。
8.观察实验图象,得到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CaO
B.
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
向硝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冷却至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又逐渐增大至恢复原样,符合题意;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与稀硫酸反应:
,铁与稀硫酸反应: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铁,不符合题意;
C、向硝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同时,氢氧化钡也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由于硫酸钡不溶于硝酸,故一开始就产生沉淀,不符合题意;
D、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是不会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
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
C.
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
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溶液应由酸性变为碱性,pH逐渐变大,图像不符,错误。
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刚开始盐酸不足,金属过量,产生氢气质量相同图像应该重合,图像不符,错误。
C、二氧化锰只能改变反应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氧气多少,生成氧气质量应相等,图像不符,错误。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镁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根据质量守恒反应的镁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生成氧化镁质量,图像符合,正确。
故选:
D。
10.下列图象中有关的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为mg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金属,则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为mg时,pH<7,所得溶液显酸性,该选项错误;
B、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金属,甲、乙能和稀盐酸反应,丙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则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该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错误;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a、b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c仍然是饱和溶液,该选项错误。
故选:
B。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B.
表示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在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C.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
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高锰酸钾逐渐被消耗,则不会再生成氧气,所以曲线应该到后期为一条横线。
A错误;
B、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图中的M点对应的溶液pH<7,则溶液显酸性,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有生成的氯化钠,还应该含有过量的稀盐酸。
B错误;
C、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铁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时,由于金属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
当向等质量的铁和锌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则铁和锌全部反应。
根据方程式: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则相同质量的金属过量的稀硫酸,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
C正确;
D、恒温下蒸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由于温度不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变,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变化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
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B.
向硫酸中加水,溶液pH的变化
C.
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D.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设加入金属质量为m,镁生成的氢气质量为x,铝生成氢气质量为y,
,x=
,y=
x小于y,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铝的大于镁的,当金属没有完全反应时,硫酸完全消耗,产生的氢气质量等于硫酸中氢离子的质量,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选项A正确;
B、硫酸显酸性,pH小于7,加入水后,溶液稀释,溶液pH有所增大,但是无限稀释后,溶液的仍然为硫酸,所以pH无限接近与7,但是不会超过7,选项B错误;
C、饱和食盐水的中不断加入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保持不变,选项C错误;
D、溶液为硫酸铜质量,所以开始时溶液质量不为零,选项D错误。
故选A。
【点睛】
酸性或碱性溶液无限稀释后,溶液本身的酸碱性不会发生改变。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以下是两个常见的工业流程,
流程一:
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生产流程如下:
(1)加入过量的A物质,该A物质为______。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操作a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写出流程图中的固体成分的化学式____,B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
流程二:
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SO3中Ca、S、O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
(2)已知原料NaOH的价格为2.9元/kg.而Ca(OH)2的价格为0.36元/kg.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质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铁过滤漏斗引流Fe和CuH2SO45:
4:
6双碱法中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处理等量SO2,氢氧化钙用量更少且价格便宜,所以双碱法成本更低
【解析】流程一:
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所所加试剂是过量的铁,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反应后得到是固体铜和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过滤可将难溶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应过滤,过滤用到的仪器有:
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将铜和铁的混合物中的铁除掉,得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应加入的试剂B为稀硫酸,因为.Fe+H2SO4=FeSO4+H2↑,而铜和酸不反应;流程二:
(1)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CaSO3中Ca、S、O元素的质量比是40:
32:
3×16=5:
4:
6;
(2)Na2SO3+Ca(OH)2=CaSO3↓+2NaOH,2NaOH+SO2==Na2SO3+H2O;因此用双碱法(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联合使用)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处理等量SO2,氢氧化钙用量更少且价格便宜,所以双碱法成本更低。
14.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在海水、盐湖和盐矿中广泛存在。
(1)如图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2)含氯元素的物质大多具有消毒杀菌功能。
如:
a醋酸氯己定[C22H34Cl2N10O2]b氯化钠c二氧化氯[ClO2]d.次氯酸钠[NaClO]等。
①醋酸氯己定属于__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1个醋酸氯己定分子由______个原子构成。
②b、d物质溶于水都能解离出钠离子,但阴离子不同。
写出d中阴离子符号______。
(3)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其生产流程如图:
①X、Y都是气体单质,Y具有可燃性。
步骤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实现步骤Ⅱ的操作方法是______、过滤。
③步骤Ⅲ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2NaOH+X=NaClO+NaCl+H2O.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水和______。
④制取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
Ca(ClO)2]的原理与步骤Ⅲ相似,将气体X通入石灰乳(主要成分熟石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⑤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二者混用易产生危险
b反应前后离子种类不变
c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反应中氯元素全部变成了有毒气体
【答案】7三有机70ClO-2NaCl+2H2O
2NaOH+H2↑+Cl2↑蒸发结晶氯化钠、氯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ac
【解析】
【分析】
【详解】
(1)如图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故填:
7;三。
(2)①醋酸氯己定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1个醋酸氯己定分子由:
22+34+2+10+2=70个原子构成,故填:
有机;70。
②d中阴离子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次氯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ClO-,故填:
ClO-。
(3)①X、Y都是气体单质,Y具有可燃性,即Y是氢气,X是氯气,步骤I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故填:
2NaCl+2H2O
2NaOH+H2↑+Cl2↑。
②实现步骤Ⅱ的操作方法是蒸发结晶、过滤,故填:
蒸发结晶。
③由2NaOH+X=NaClO+NaCl+H2O可知,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2个,氢原子都是2个,反应后氯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X中,则X是氯气,因此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水和氯化钠、氯气,故填:
氯化钠、氯气。
④将气体氯气通入石灰乳(主要成分熟石灰)中,氢氧化钙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⑤a.二者混用产生有毒气体氯气,易产生危险,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离子种类改变,例如反应前有次氯酸根,反应后没有次氯酸根,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例如反应前氯元素化合价是-1、+1,反应后是0、-1,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中氯元素部分变成了有毒气体,部分变成了氯化钠中的氯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
ac。
15.侯德榜制碱法的原理是:
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有晶体析出,经过滤、洗涤、焙烧得纯碱.此过程可以表示为:
①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②煅烧碳酸氢钠后,得到纯碱。
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示意图:
[查阅资料]I.氨化的饱和食盐水;即是指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Ⅱ.NaHCO3低温时溶解度很小;III在通常状况下,NH3极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
(1)请你填写出括号中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煅烧炉中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
(3)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人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向母液中通入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把母液冷却至10°C以下的目的是________。
(5)侯氏制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答案】NH4Cl
增大碳酸氢钠的产率(或得到更多的碳酸氢钠)增大溶液中NH4+的浓度得到更多的氯化铵晶体(或析出更多的氯化铵晶体)CO2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1个氮原子、1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尚缺的1个氯原子、1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存在于括号中,所以其中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H4Cl,故填NH4Cl。
(2)由图可知,煅烧炉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2NaHCO3
Na2CO3+H2O+CO2↑。
(3)氨气极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能够使更多的二氧化碳参加反应,得到更多的碳酸氢钠,故填增大碳酸氢钠的产率(或得到更多的碳酸氢钠)。
(4)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在溶液中发生解离产生NH4+,即向母液中通入氨气可以增大溶液中NH4+的浓度,故填:
增大溶液中NH4+的浓度;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碳酸氢钠大,所以把母液冷却至10°C以下可以析出更多的氯化铵晶体,故填:
得到更多的氯化铵晶体(或析出更多的氯化铵晶体)。
(5)由流程图可知,生产开始时有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生产的末端有二氧化碳生成,生成的二氧化碳又可以继续参加反应,所以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16.某化工厂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
物质
KCl
K2SO4
NH4Cl
(NH4)2SO4
溶解度/g(20℃)
34.2
11.1
37.2
75.4
(1)生产上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除可综合利用CO2外,还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3)写出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反应Ⅲ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最好用下列_______(填序号),选择该试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BaCl2溶液b.饱和NH4Cl溶液c.冷水d.饱和K2SO4溶液
【答案】增大CaCO3接触面积,加快后续实验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CaCO3(NH4)2SO4+2KCl===2NH4Cl+K2SO4↓略d洗涤时可防止K2SO4晶体溶解
【解析】
(1)将CaCO3研成粉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2)观察上述流程,发现二氧化碳和碳酸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故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2和CaCO3;
(3)由于反应Ⅲ加入氯化钾生成氯化铵和硫酸钾,所以M为硫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4)2SO4+2KCl=2NH4Cl+K2SO4↓;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Ⅲ中虽没有不溶物,但常温下K2SO4的溶解度小,在生成物中会以沉淀的形式出现,故反应可以进行;
(4)a、由于BaCl2与K2SO4反应,所以不能用BaCl2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
b、常温下K2SO4的溶解度小,但不意味着不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