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计划上.docx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教学计划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上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
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
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因此选择跳过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先讲第二章《有理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
2.数轴;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
10.科学记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近似数
1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
2.代数式
3.整式
4.合并同类项;
5.去括号;
6.整式的加减
7.探索与表达规律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几何体”。
2、通过不同的途径认识常见的几何体。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
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形成用符号表示数或数量关系并获得、解释一般性结论的意识。
4、充分感受抽象、归纳等思想方法。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1、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3、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思想。
教学建议: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其中,动手操作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以后,它可以用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因此,学习之初,应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以后,则应鼓励学生先想象,再动手。
3.应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如开展正方体表面展开、棱柱模型制作等的教学。
4.关注对数学活动水平的考察。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搞好与前两学段的衔接,重视概念课教学;
2.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归纳,主动的学习;
3.充分利用数轴进行进行数形结合的教学;
4.把握教学要求:
把握重点,突出重点
5.注重联系实际
6.利用好选学内容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注意与小学知识的衔接:
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易方程等,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
本章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小时呢?
t小时呢”,这个问题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数到式过程,体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为下面继续学习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进行引导。
2.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本章除了引言部分以青藏铁路为背景提出三个问题引出了本章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外,在P54、P56的“思考”栏目中各给出四个实际问题,分别引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
另外,在本章的例题和习题中,也设计了大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无论是概念的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的,这些实际问题选材广泛,有的关于工农业生产,有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教科书的这种编写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体会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符号翻译能力:
从实际问题所隐含的数量关系看,基本上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如有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有单价和总价的关系,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以及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等等。
教科书选择具有这些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整式表示出来的过程,即是培养学生符号翻译能力过程!
此阶段也是学生从具体数量关系进入代数符号语言表示数量关系的开端。
这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实际问题的作用,结合实际问题学习单项式、多项式等概念以及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等,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列式表示数量关系的符号翻译能力,逐步让学生养成善于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4.重视数与式的类比教学: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本章充分注意了与数的运算相联系,类比着数的运算,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探求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和规律。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整式的目的在于:
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有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
尽管整式的运算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式的运算更具有一般性,数的运算只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
通过对数与式运算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特殊(具体)到一般(抽象),又由一般(抽象)到特殊(具体),在不断重复中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根据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5.抓好重点并分析易错点:
本章最终目的是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
而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它们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的教学:
(1)使学生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准确地掌握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
(2)明确合并同类项的含义是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这样多项式就得到了简化;(3)使学生明确“合并”是指同类项的系数的加减,把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系数,要保持同类项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而去括号中的符号的处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尤其是当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的情况,掌握去括号的关键是除了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依据,并进行一定的训练外,还可以从学生的错题中抽出易错点,展现出来让学生共同发现错处并纠正,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数学地位与作用: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侧重点是不同的。
小学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
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
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初一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开始,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后,就凸现出来。
因此,初一打好基础是关键,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必须。
教法指导:
一、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各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教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
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四、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学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的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转向侧重发展。
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评价可分几个方面进行:
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动手操作情况;小组讨论时的发言;书面测试;作业情况;以及同老师的谈话等等。
具体措施:
1.认真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服从教研组的统一安排,遵守好教研纪律,认真思考领悟教研时其他教师的观点方法,学习好教研的教学安排,更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2.认真备课:
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思想。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
3.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及时调整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认真学习。
4.上课精讲精练,把时间多留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注意学生听讲的情绪,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集中精力,在每堂课都发挥最高的效率。
5.作业:
按要求布置,全批全改。
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针对作业中的普遍问题及时加以整改纠正,及时教育督促个别作业不认真的学生,让学生发挥其应有的潜力。
6.注重优生培养和学困生的辅导。
优生多注重其细节与过程,指导他们自主的学习,合理利用好业余时间,要在保证学好基础知识,做好固定作业的前提下进行能力的拓宽训练;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多从思想上关注,激发其向上的动力,培养其兴趣,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力争改变其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
7.做好各次考试的分析,找准与其他班级的差别,查找教与学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及时纠正与弥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方向,并落实在日常工作教学中。
8.认真解读《中考说明》,做到初一与初四的真正接轨。
9.严格落实学校的“周周清”工作,保证学生学多少会多少。
学困生帮扶计划:
帮助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亲自走下讲台、走到身边、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追上队伍,在集体中一同健康快乐的成长。
1.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
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
3.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他们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
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他们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
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4.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
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所以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生,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
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5、在班级里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前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6、在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环境。
努力把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过程。
如试行“今日我当家”干部轮流制度,让每一个学生中的一些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
7、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
8、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使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9、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
根据每学期期末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学期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不予评价。
有进步的学生,期末要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以示鼓励。
课时安排:
时间
教学内容
周周清
出题人
作业
第一周
9.1—9.5
1、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
李华
课本习题
第二周
9.8—9.12
中秋节放假
1、数轴
2、绝对值
3、有理数的加法
1、会画数轴,会读点,描点
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
3、能利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江晓臻
《伴你学》
课本习题
第三周
9.15—9.19
1、有理数的减法
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蔡华伟
课本习题
《伴你学》
《配套练习》
第四周
9.22—9.26
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乘方
1、有理数的乘法计算
2、有理数的除法计算
3、有理数的乘方计算
宋志明
课本习题
《伴你学》
《配套练习》
第五周
9.29—10.3
十一假
十一假期
《伴你学》
《配套练习》
第六周
10.6—10.10
科学计数法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近似数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按要求取近似数
陈苏红
课本习题
《伴你学》
《配套练习》
第七周
10.113—10.18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展开与折叠
1、能对这些立体图形进行正确的识别和简单的分类
2、有效展开或折叠的图形
吕文艺
课本习题
《伴你学》
《配套练习》
第八周
10.21—10.25
截一个几何体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1、会画几何体的截面图形
2、会画小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三个方向看的形状图
江晓臻
课本习题
《伴你学》
《配套练习》
第九周
10.28—11.1
复习
试卷上的错题
蔡华伟
《伴你学》、试卷
第十周
11.4—11.8
复习
期中考试
试卷上的错题
宋志明
试卷
第十一周
11.11—11.15
用字母表示数
代数式
整式
1、能够根据题意列代数式
2、能准确区分单项式、多项式
陈苏红
课本习题
《伴你学》
《配套练习》
第十二周
11.18—11.22
合并同类项
去括号
能够去括号并找到同类项进行合并
吕文艺
课本习题
《伴你学》
《配套练习》
第十三周
11.25—11.29
整式的加减
探索与表达规律
整式的加减运算
江晓臻
课本习题
《伴你学》
《配套练习》
第十四周
12.2—12.6
等式与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解一元一次方程
李华
课本习题
《伴你学》
《配套练习》
第十五周
12.9—12.1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各类型应用题方程的列法
蔡华伟
课本习题
《伴你学》
《配套练习》
第十六周
12.16—12.20
一元一次方程+总复习
测试中的错题
宋志明
课本习题
《伴你学》
《配套练习》
第十七周
12.23—12.27
整式及其加减+总复习
测试中的错题
陈苏红
课本习题
试卷
第十八周
12.30—1.3
有理数及其运算+总复习
测试中的错题
吕文艺
课本习题
试卷
第十九周
1.6—1.10
丰富的图形世界+总复习
测试中的错题
江晓臻
课本习题
试卷
第二十周
1.13—1.17
总复习
期末考试
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