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据与巴塞尔协议081119.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5300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数据与巴塞尔协议0811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关数据与巴塞尔协议0811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关数据与巴塞尔协议0811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关数据与巴塞尔协议0811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关数据与巴塞尔协议0811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数据与巴塞尔协议081119.docx

《有关数据与巴塞尔协议0811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数据与巴塞尔协议081119.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数据与巴塞尔协议081119.docx

有关数据与巴塞尔协议081119

一、《从“数据线”起跑冲刺新资本协议》潘竤《金融时报》2007年10月

(一)自1999年以来,各银行开展数据大集中;

(二)埃森哲公司调研发现,重要基础数据的缺失会成为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最大瓶颈,包括了在进行风险权重计算、建立评级模型等方面的数据需求;

(三)目前,国内银行对经济资本的有效配置刚刚起步;

(四)西方银行为新资本协议达标,都积累了很长时间很高质量的历史数据:

1、S&P的CompuStat数据系统,从1962年开始收集美国、加拿大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目前有2万多个公司的历史数据,而且保持每月更新;

2、美国Equifax,Ex-pefian/TRW和TransUnion等三家信用报告服务机构,建有覆盖全国范围的数据库,包含超过1.7亿个人信用记录,每年能提供5亿份以上的信用报告;

3、穆迪联合北美15家银行收集了从1989年开始的信贷客户数据3万多个,并基于此开发评级系统RiskCalc;

4、欧洲多数国家以立法形式要求本国银行将客户信息登录入中央信用注册系统和中央财务数据系统,数据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收集,并开发出信用评估系统;

(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数据的要求:

1、银行应有效保存当前和历史数据:

国际清算银行(BIS,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要求银行保存一个操作损失事件、金融基础数据、信用损失以及各种其他细粒度数据的综合数据库,以便获取衡量风险加权资产的方法和进行回溯测试(backtesting)和压力测试(stresstest);

2、复杂的分析工具对数据系统的要求:

3、协调一致的流程:

银行需要来源于前台、后台和风险领域的不同系统的各类数据,也需要使风险数据和会计数据保持同步,因此,每个应用系统都需要紧密配合;

4、满足内部和外部要求的报告:

系统和数据能够即使提供业务信息。

(六)在实施新资本协议过程中,会面临的数据问题有:

1、数据定义不清晰,以致某些数据无法被正确分析和评估;

2、数据构架的定义不完善,满足协议的数据可能来自不同业务部门或流程,数据架构定义不完善会增加评级模型建模、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和报表数据抽取的难度;

3、数据不一致或不可用,同一数据定义的不一致,或者无法找到协议所需要的数据;

4、数据的整合方法(聚类和匹配)和关系是否科学

(见《数据问题是巴塞尔ⅱ实施难点》蔡臻欣《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0月)

(七)国内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数据问题:

1、数据建模时兼顾协议与银行的具体要求:

适当采用成熟的数据模型(如逻辑数据模型,LDM)作为基础,针对银行现状进行定制;

2、进行数据差距分析:

完成建模后,银行依据模型提供的数据实体和数据元素,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确定现有数据的质量,是否存在数据缺失,是否需要进行数据改善等,银行需要深入到数据字段一级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提供详细的差距分析报告;

3、数据模型和差距分析对银行业务流程修正的推动作用:

数据差距分析可以从数据层面对银行风险管理相关业务流程梳理,帮助银行提高综合管理的预测能力,然后重新设计前段流程,保证整个业务流程中收集和处理必要的数据。

(八)采用新资本协议的前提条件

银行具有全面的数据结构,并在业务职能,如风险管理、金融和业务领域之间进行集成,并且可以适当地采集、存储和分析数据。

 

二、《从数据起步做好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前期准备》牛茜《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一)新资本协议银行是指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含港澳等)设有业务活跃的经营性机构、国际业务占相当比重的应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大型商业银行。

(二)新资本协议对数据的具体要求

1、信用风险管理的数据要求

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来计量信用风险,要求涵盖所有业务,包括表内业务(对公贷款、零售贷款和银行卡透支)、表外业务(用款支出不确定的交易和衍生产品)。

内部评级法的初级法和高级法要求的数据名称相同,包括四个关键指标:

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和期限M。

但实施不同的内部评级法要求其具备的数据内容不同:

初级法除PD需自行估计外,其他数据由监管当局确定,需要收集客户风险评级方面的数据;而高级法的所有数据均为银行自己的估计值,需要收集客户和债项评级方面的数据。

从样本容量看,不同的客户级中,违约客户的样本个数必须足够,一般认为一类别最少要有500个违约客户才对模型建立有义;数据质量问题是数据准工作中的难点,也是世界各国银行面临的共同问题。

数据的质量要求主要体现在数据的准确性、完整一致性和可比性上。

数据的历史观察期:

使用初级法的银行,无论银行采用内部数据来源、外部数据来源、汇集数据来源,或是三者的结合,至少有一数据源的历史观察期不得少于5年;使用高级法的银行。

银行应基于一个完整经济周期并且不得少于7年的数据来估计各项指标,零售型业务的最低历史观察期为5年。

至少要保留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的信息。

从信息范围上看,信用风险度量不但要有包括客户基本信息、财务信息、信贷记录等内部信息,还要综合考虑历史及当前的宏观数据、行业数据等外部信息,将其共同作为度量风险的预测变量。

(该段见《建立新数据管理体系支持新巴塞尔协议》于宗民《中国金融电脑》2007年第6期)

2、市场风险管理的数据要求

市场风险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

风险敏感度分析、波动性方法、VaR法(风险价值法)、压力测试和极值理论,其中VaR法是国际金融界使用的主要方法,其模型的建立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

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使用的VaR法模型必须达到下列最低标准:

VaR必须每日计算;必须使用统一的建模参数,即99%的单侧置信区间和10天的持有期;风险因子的波动性及其相关性,应至少根据一年内250天的数据进行估计;银行更新市场数据的频率应该至少每3个月一次,或根据市场要求进行更频繁的调整。

(“市场风险管理的数据要求”以下部分见《建立新数据管理体系支持新巴塞尔协议》于宗民《中国金融电脑》2007年第6期)

计量方法对信息的要求包括:

能够反映完整交易过程的信息、风险相关因子的信息以及人为定义的计量参数。

能够反映完整交易过程的信息这一要求在现实中的难度在于怎样原子化定义业务交易过程,以及怎样在两个业务交易过程中建立关联关系。

比如“贷新还旧”究竟是两个业务过程还是一个业务过程?

这是目前风险管理信息体系中信息不完整的重要表现之一。

风险相关因子的信息大致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产品价格及其期权波动性等几大类,前两类信息在现有银行信息体系中尚能找到,股票价格在某些银行信息体系中也能够找到,但是其余两类信息则无从查起,尤其是产品价格方面,在国内银行产品线尚未完全定义,产品定价尚在探索的情况下,产品价格信息自然无从谈起。

人为定义的计量参数是指头寸的变化空间等信息,因为这些信息是人为观察的结果,所以银行信息体系中并不包含这些信息,也没有提供相应的记录方法。

3、操作风险管理的数据要求

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管理框架,给定了3种在复杂性和风险敏感度方面渐次加强的方法计算操作风险资本,即基本指标法(指以单一的指标作为衡量银行整体操作风险的尺度,并以此为基础配置操作风险资本的方法,只涉及银行前三年总收入的平均值和一个外部监管机构指定的比例)、标准法(将银行业务经营活动分为若干业务线,每一个业务线,规定一个能充分体现该业务规模和风险特性的指标。

巴塞尔委员会建议银行设置8条业务线:

公司金融业务、交易和销售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支付与结算业务、代理托管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零售经纪业务)、高级计量法(商业银行通过内部操作风险计量系统计算监管资本要求,包括内部衡量法(IMA)、损失分布法(LDA)、极值理论法(EVT)、记分卡法(SCA)和混合法(MA)等)。

高级计量法下对数据的要求:

外部数据,银行的操作风险计量系统必须利用相关的外部数据,包含实际损失金额数据、发生损失事件的业务范围信息、损失事件的起因和情况等;内部数据,银行应按照新资本协议规定的标准跟踪收集、记录内部损失数据,用于计算监管资本的内部操作风险计量,必须基于对内部损失数据至少5年的观测,但银行如果是初次使用高级计量法,可以使用3年的历史数据。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建设情况和数据基础现状

1、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建设情况

2、数据基础现状

自1999年以来,各银行开展数据大集中,各大银行已相继完成,但只是指所需的物理设备的建设完成,数据资源还没有开始真正进行整合和应用。

大多数商业银行仍未真正建立统一的符合新资本协议要求的风险管理体制,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实时反映全行的风险状况的风险管理数据,无法从不同的系统和平台获取符合内部评级法要求的数据并整合形成统一的风险数据视图。

总之,目前仍未达到新资本协议包括数据范围、数据质量和数据时间等方面的数据要求:

(1)数据范围。

由于原有业务管理要求与巴塞尔协议的差异,造成很多实施IRB所需要的业务数据未采集,比如信贷业务对应的抵押品价值管理动态变化信息缺乏,使得在计算产品组合的风险缓释时数据不完备。

(2)数据质量。

我国银行客户的台账信息准确度最高,但近几年通过多数银行不同系统的相互校验发现,连最基本的会计处理系统也不能提供百分之百准确的数据。

(3)数据时间。

各行基本业务处理系统数据大集中工程和新的管理系统开发建设均是在近几年完成的,大量的新系统标准下的数据存储时间不长,大多无法满足5年或者7年的时间要求。

信息精确程度不够:

客户信息不准确、财务信息不真实、信贷记录信息不完整。

(该段见《建立新数据管理体系支持新巴塞尔协议》于宗民《中国金融电脑》2007年第6期)

(四)加强数据管理

1、明确数据标准

2、加强数据处理

①数据收集

银行应对各部门原始数据进行广泛、及时的收集,并且从前台业务处理到后台报表、数据利用,进行统一管理;

②数据整合

数据整合就是将内外部以及各部门、各渠道的原始数据,通过标准化方式加以整理合并,形成可用于内部评级的数据库。

数据整合可以通过聚类和匹配完成。

聚类即是将源于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合并,形成完整的信息集合。

对于同一客户,不同的信息来源有时会出现重叠,而信息内容又存在严重不一致,此时需要通过记录匹配,加以核实,取消重复的信息。

③数据清洗

经过收集与整合的数据还可能存在不少缺陷,如数据遗漏、数据矛盾和数据错误等,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化的查找、纠正,这一过程称为数据清洗,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缺失值处理和重复处理。

④数据反欺诈

欺诈性数据大多出现在客户向银行提供的授信申请材料中,且粉饰财务报表的事件屡有发生。

所以,银行在内部评级系统设计中,还应设计专门的数据反欺诈系统和模型,以有效地识别和防范数据欺诈行为。

三、《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数据管理》王红昕《情报杂志》2006年第4期

(一)西方发达国家银行数据管理

1、数据库的美国模式

a.以市场化手段丰富数据库。

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用市场手段取得大量的信用数据。

b.完善的法律制度保证了数据库的真实性。

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和约束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房产、消费者资信调查、商账追收等行业收集和使用数据行为。

c.信用数据政府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促进了数据库的建立。

d.信用数据主体积极参与数据库的建立,促进了数据库的建立。

会定期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尽可能避免在信用局的报告中出现自己的负面信息。

2、数据库的欧洲模式

a.中央银行承担主要的监管职能;

b.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

c.商业银行必须向信用风险办公室或信用信息局提供所要求的信息。

(二)亚洲银行数据管理

亚洲银行普遍存在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问题。

就违约率PD而言,一方面数据的积累期限普遍太短,达不到新资本协议样本年限的要求;另一方面,亚洲地区经济的高波动性要求样本的年限更要高于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以熨平经济周期的影响,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需要较长周期的数据来消除这种极端变化前后的巨大差异。

(三)我国银行数据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银行过去对企事业单位的信贷数据、财务数据、违约记录、损失比例等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历史资料极度匮乏,且基础数据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和准确性,常常致使分析结果不成体系,不能支持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对相关参数进行的估计的要求,风险的评估还停留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和头寸匹配管理水平上,这些都直接制约着现代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

(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数据管理框架

1、数据收集

主要包括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两类。

内部数据来源于银行的客户分析系统、财务会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国际结算系统、储蓄系统、卡系统、POS(PointofSales)系统等;外部数据主要源于手工输入的数据、政府或上级部门的文件、从Internet上下载的数据。

2、数据整合

3、数据清洗

4、数据挖掘

包括数据取样、探索、调整、模型化、评价和检验等过程,其工具主要有神经网络工具和模糊逻辑工具等。

5、建立数据仓库

数据库既包括所有的原始信息数据,也包括数据挖掘基础上,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进行评级测量的结果。

同时,业务流程和风险评估系统生成的数据记录和析结果都需要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存入银行数据仓库。

四、《商业银行应尽快着手采集数据》任晓《中国证券报》2008年5月

在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学术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尽管我国可以暂时不实施新协议,但是国内商业银行应尽快开展采集数据和建立模型工作,着手组织违约数据的采集和信贷回收记录等基础性的数据积累工作。

五、《新巴塞尔协议中的风险类型、计算方法和数据需求》申爱华《金融电子化》

(一)新巴塞尔协议与旧协议相比的明显变化:

1、由原协议仅有的最低资本要求扩展为由最低资本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市场约束共同构成的三大支柱;

2、在考虑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外,又引入了对操作风险所需的资本要求;

3、在信用风险的计算中提出了内部评级法,使得覆盖信用风险的资本金对风险的变化更加敏感。

(二)信用风险的主要计量方法

1、标准法

标准法中,外部评级占据核心地位,银行持有的各种不同的资产类型的债权(如主权国家、非中央政府公共部门实体、多边开发银行、证券公司、零售资产、银行、公司、居民房产抵押、商业房地产抵押、逾期贷款、高风险的债权以及表外项目),按照银行认定的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给出不同的权重对应关系。

新协议中,按资产是否有外部评级及外部评级结果给予一定的风险加权,以弥补原协议在风险资产权数规定上的不足。

2、内部评级法

新协议最主要的创新之一,就是提出了计算信用风险的IRB法。

IRB中,将债项按借款人的类型分为公司、国家、银行、零售、股权等五类。

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

(1)风险构成因素:

PD、LGD、EAD、M;(数据观察期、数据来源和内容——客户资料、财务数据、信贷记录、考虑历史及当前的航管数据、行业数据等)

(2)风险权重函数,将构成因素转化为银行计算风险权重资产的风险权重;

(3)最低资本要求,即采用IRB所需的法定资本量。

(三)市场风险的主要计量方法

1、标准法

通过计算资产组合面临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权风险以及商品风险得出。

巴塞尔协议下,汇率风险和股权风险的资本要求是8%,商品风险是15%。

不同国家的监管当局设计不同的监管模型来计算银行帐户和交易帐户头寸的最低资本要求,如分块法(BuildingBlockApproach)。

2、内部模型法

内部风险模型最主要的计算方法是计算风险暴露的VaR(ValueatRisk,在险价值)。

所谓VaR,就是在一定的持有期和一定的置信度区间内,一个投资组合最大的潜在损失是多少,是一种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来评价风险的方法。

VaR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数据模拟法、结构化蒙特卡洛法和压力测试。

(1)方差——协方差法

假定投资组合中各种风险因子的变化服从特定的分布,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估计该风险因子收益分析的参数值,然后求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反映了分布偏离均值程度的临界值,之后建立与风险损失的联系,推导VaR值。

(2)历史数据模拟法

采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数据,模拟未来。

(3)蒙特卡洛法

选定金融变量服从的随机过程及随机参数,然后利用假定的价格路径对所有变量进行模拟,得出投资组合的不同价值,最后利用模拟得到的不同的投资组合价值编制收益率的概率分布,测定投资组合得到在险价值。

(4)压力测试

前三种计算方法都不能反映市场突发事件情况下的损失程度,而压力测试可以作为VaR的补充。

它先主观假设一些极端事件发生,然后利用新情况对投资组合中的所有资产重新定价,得出该场景下投资组合的收益率。

(四)操作风险的主要计量方法(前面“二

(二)3”已描述)

1、基本指标法

2、标准法

3、高级计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