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有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5023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有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有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有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2有答案

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36分)

一、选择或按要求填空,完成第1~10题。

1.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第

(1)~(5)题。

(12分)

①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走吗?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

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

②这段时光不好挨。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bōnòng)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

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③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zhànkāi)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④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yīwēi)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huāngliáng)。

(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4分)

bōnòngzhànkāiyīwēihuāngliáng

(2)下面是“挨”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读音和解释,“这段时光不好挨”一句中“挨”的读音是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

(填序号)。

(2分)

(3)“母”字的第三笔是(  )。

(2分)

A.竖折B.横折钩C.横D.点

(4)“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下列最能表现“我”因即将出行而心中充满兴奋与期待的一项是(  )(2分)

A.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B.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

C.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

          

D.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

(5)前面四段文字选自《那个星期天》,从全文表达情感的方式来看,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四个事例来表现“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将焦急的心情融入对具体事例的叙述中。

B.作者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

C.作者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明媚”“渐渐暗下去”“消逝”等,表现了“我”从兴奋到失望再到兴奋的心情变化。

D.课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男孩儿的心理变化过程。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正月(zhēng)侵袭(xí)处境(chù)挪移(nuó)

B.间断(jiàn)晃动(huàng)暂时(zàn)丑恶(è)

C.彻底(chè)分外(fēn)凹陷(āo)埋头(mái)

D.单调(diào)剥削(xuē)徘徊(huí)彼此(bǐ)

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寂寞 洪亮 忧伤 司空见惯

B.严峻 消逝 书籍 见微知著

C.沉郁 清脆 残暴 心平气和

D.哀思 耽搁 唯恐 不可思意

4.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在括号内。

(4分)

漫:

A.淹没。

B.到处都是;满;遍。

C.广阔;长。

D.不受约束;随便。

(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

(  )

(2)山坡上,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

(  )

(3)我漫无目的地穿行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

(  )

(4)这场雨太大了,积水已经漫过了台阶。

(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B.我们要下决心改掉那些不好的坏习惯。

C.读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文章,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D.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6.在“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中,诗人把什么事物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竹子B.梅花C.石灰D.荷花

7.这段时间,哥哥经常把没用完的本子、笔丢弃不用,还说:

“有新的就不用旧的了。

”你觉得用下面哪句话来劝诫他最合适?

(  )(2分)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8.结合本学期学过的课文想一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分)

A.在《北京的春节》中,老舍先生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重要日子抓住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进行详写,其他日子则用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B.《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给我们提供了梗概的范例,梗概是对作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了解作品梗概是把握名著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C.在《匆匆》第4自然段中,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D.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我们要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准确严谨,并借助相关阅读资料进一步领会写文章不要怕被别人批评的思想内涵。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分)

(1)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2)燕子去了,________________;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到“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时,我想到了在古诗中以“明月”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还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第二部分 阅读·感悟(34分)

二、阅读材料,完成第11~13题。

(8分)

阳光社区“图书漂流”活动宣传海报

进入4月,世界读书日将至,让我们赶紧行动起来!

曾经翻阅完的旧书,会闲置在你家的哪个角落呢?

与其让它沉寂,不如给它新的生命。

来参加阳光社区“图书漂流”活动吧!

为自己的旧书找个好去处,为自己的阅读找到新源泉。

以书会友,让知识连着我和你。

11.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3分)

(1)本次“图书漂流”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

(  )

(2)4月23日当天,图书馆不接受图书捐赠。

(  )

(3)世界读书日之后,这次“图书漂流”活动便结束了。

(  )

12.在“图书漂流”活动期间,小亮想捐赠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这三本书来换取图书馆制作的捐赠纪念卡,这样做可以吗?

请结合上面的阅读材料说明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以上材料说一说这次“图书漂流”活动的意义有哪些。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第14~17题。

(12分)

为什么说森林是“地球之肺”

①森林是大自然的卫士,是生态平衡的支柱。

它能维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还能净化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因此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②森林是氧气的“天然制造厂”。

在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氧气是由森林中的绿色植物产生的。

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这对全球生物的生存与气候的稳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人测算过,一株胸径33厘米的栗树有11万片叶子,其表面积为340平方米,一座森林有成千上万棵树,树叶的面积就非常巨大了。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要吸收4000亿吨的二氧化碳,释放2000亿吨的氧气。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了森林,人类和各种动物都无法生存下去。

③森林对大气有很强的净化作用。

森林中的植物能净化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气体。

二氧化硫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毒气体,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硫,并将它转化为树木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

氟化氢也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许多种树木都能吸收大气中的氟化氢,每公顷银桦树能吸收11.8千克的氟,每公顷桑树能吸收4.3千克的氟,每公顷垂柳能吸收3.9千克的氟。

④森林还被人们比作“天然的吸尘器”。

假如把1亩森林的叶片全部展开,可铺满75亩的地面。

由于一些叶片上细毛多,一些叶片还能分泌黏液和油脂,因此森林能拦截、过滤、吸附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

据科学家测算,每15亩的松林可消除36吨烟尘,每平方米榆树叶可滞留3.39吨粉尘。

当带有粉尘的气流经过森林地带时,由于茂密的枝叶减低了风速,空气中的大部分粉尘都会落下来。

一场大雨后,粉尘被淋洗到地面,树叶也被雨水洗干净,便又恢复了滞尘能力。

⑤森林是名副其实的“地球之肺”。

离开了森林,一切生物都将难以呼吸,难以生存。

14.这篇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说明森林是“地球之肺”的。

(3分)

15.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6.第②自然段“在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氧气是由森林中的绿色植物产生的”中加点的词“绝大多数”可以去掉吗?

请说明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了“离开了森林,一切生物都将难以呼吸,难以生存”这句话,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并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条保护森林的宣传标语。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第18~22题。

(14分)

种春风

①立春那天,我去邮局取款。

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他手中拿着一张报纸。

“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

”老人忽然对我说,“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

”“寄到哪里?

”我好奇地问。

“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

”他指着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说。

②原来文章说的是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突然去世,她跟着八十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大伯,这肯定是骗局,您不能信!

”“是真的!

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

你说,要是没有大难处,人家怎么会这么求咱呢?

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老人很固执。

③我打量着这位老人。

他身穿洗得褪了色的蓝布上衣,一条膝盖打了补丁的黑裤。

老人感慨地说:

“现在生活好了,小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古人都说要投桃报李,我也应该帮助别人。

”顿时,我心中一阵感动。

④为了保险,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但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老人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此非常感激。

⑤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他寄出的钱是300元!

我有些震惊,这些钱对我而言无所谓,不过是一篇小文的稿酬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

⑥老人说:

“下个月我还要寄,好让她们祖孙俩能过得更好。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有些湿润。

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

为自己买瓶香水能花上千儿八百,可是,对他人却越来越铁石心肠了。

⑦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两千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

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

“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

老人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被遗忘的东西。

⑧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温暖。

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风也悄悄来了。

我想起了一首老歌: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春风怎么可以种?

我一直不明白。

现在我终于知道了,春风是可以种的。

只要在心里播下爱的种子,它就会悄悄萌发,让你的心田吹拂起温暖的春风……(有删改)

1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2分)

投桃报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倾其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短文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5分)

情节内容(简单概括)

“我”的情感变化(使用文中的词语)

老人请求“我”帮他写地址

感动

“我”得知老人寄出的是每月的大部分退休金

隐隐不安

和老人告别后,“我”懂得春风是可以种的

20.第③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是对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1.你觉得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做到有理有据。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喜迎建党百年的活动中,同学们围绕着“拥有大爱,做时代新人”的主题,进行了讨论。

请你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大爱”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表达·交流(30分)

五、习作。

23.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例如: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再如:

惧怕、愤怒、难过、沮丧、忐忑不安、愧疚、追悔莫及……你有过这些感受吗?

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题目自拟。

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不少于450字。

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

一、1.

(1)拨弄 绽开 依偎 荒凉

(2)ái ② (3)D (4)A (5)C

2.B 3.D 4.

(1)C 

(2)B (3)D (4)A

5.C 6.C 7.D 8.D

9.

(1)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2)有再来的时候 有再青的时候 有再开的时候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0.示例: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第二部分

二、11.

(1)√ 

(2)× (3)×

12.不可以。

根据活动要求,捐赠的图书不包括教材、教辅类用书,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不符合捐赠图书的要求,所以小亮不能获得图书馆制作的捐赠纪念卡。

13.

(1)让闲置的旧书有新的用处;

(2)以书会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3)借此机会开展的捐书活动将长期有效,可以进一步扩大读书的影响。

三、14.森林是氧气的“天然制造厂” 森林对大气有很强的净化作用  森林还被人们比作“天然的吸尘器”

15.列数字 通过列举相关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森林是氧气的“天然制造厂”,从而使文章更清楚、更有说服力

16.不可以。

“绝大多数”表示数量多,但不是全部,原文的意思是除了森林,还有其他产生氧气的途径,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删掉后表达过于绝对,所以不能删去。

17.示例:

我想到了生活中的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等现象。

宣传标语: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18.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文中指老人小时候受人帮助,现在也要帮助别人。

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无私地奉献出来,文中指老人每月拿出500元退休金中的300元来帮助农村的祖孙俩。

19.好奇 老人小时候受人帮助,现在要投桃报李帮助别人 震惊 “我”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温暖

20.外貌 生活并不富裕,与后文他无私助人的高尚品格形成了对比

21.老人是一个节俭、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爱心的人。

他生活并不富裕,却能无私助人,而且每个月都要寄钱给祖孙俩,这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22.示例:

“大爱”就是在面对有困难的人时,我们要传递爱心,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他们,让他们也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第三部分

五、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