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课堂练习.docx
《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课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课堂练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课堂练习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最新考纲]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7.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
8.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胶体[学生用书P1]
1.(2017·高考全国卷Ⅰ,7,6分)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D.棉衬衣
解析:
选A。
尼龙绳是由尼龙切片制成的纤维丝经一系列加工制成的,它属于合成纤维,A项正确;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属于天然纤维,B项错误;羊绒衫的主要原料是羊毛,属于蛋白质,C项错误;棉衬衣的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属于天然纤维,D项错误。
2.(2017·高考全国卷Ⅱ,7,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
选C。
糖类化合物一般可用通式Cm(H2O)n表示,又称作碳水化合物,A项正确;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B项正确;蛋白质是由C、H、O、N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物质,C项错误;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D项正确。
3.(2017·高考北京卷)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解析:
选A。
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物,A项正确;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
[感悟高考]
1.题型:
选择题
2.考向: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胶体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
在选择题中主要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胶体知识融合于试题之中。
基本概念与其他部分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将会有所加强。
1.物质的组成关系整合
(1)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刚石、SiO2、金属单质等。
(2)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O2、NH3等。
(3)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Ba(OH)2、铵盐等。
2.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的判断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纯净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实质。
例如:
“冰和水的共存物”其实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又如“纯盐酸”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2)常见的混合物
①分散系;
②高分子化合物;
③其他特殊的混合物:
石油、石油的各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水玻璃、合金等。
(3)单质的判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单质时应严格对照定义,如由O2、O3组成的物质不属于单质,因为是混合物;而HD属于单质,因为它是纯净物,且只由氢元素组成。
(4)氧化物的分类
3.胶体考查的四个切入点
(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100nm)。
(2)胶体的物理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④布朗运动;⑤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
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物质的组成、分类中常见的理解误区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例如:
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例如:
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只有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属于单质。
(4)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能电离出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OH)Cl;盐的构成并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铵盐。
(5)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NH
;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阴离子,如AlO
、MnO
等。
(6)冰醋酸属于纯净物,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检测)《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
这里的“丹”是指( )
A.氯化物 B.合金
C.硫化物D.氧化物
解析:
选D。
在土釜中加热Hg,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氧化汞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故选D。
2.(2017·西安高三一模)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
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
A.CuSO4B.FeSO4·7H2O
C.KAl(SO4)2·12H2OD.Fe2(SO4)3·9H2O
解析:
选C。
根据实质性信息“白矾”,明矾也叫白矾,“烧令汁尽”意思就是固体本身带有结晶水,“其色如雪”意为烧后颜色如雪一样白,CuSO4不含结晶水,A项错误;FeSO4·7H2O、Fe2(SO4)3·9H2O烧后不可能“色如雪”,B、D项错误;经过信息提取及答案对比,C项正确。
3.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依据合理的是( )
①根据成盐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A.②④B.①②③
C.①③D.②③④
解析:
选B。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前者能完全电离,后者不能完全电离,④错误。
胶体的性质
4.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6·高考全国卷Ⅱ,13A)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可以制备Fe(OH)3胶体。
( )
(2)(2015·高考安徽卷)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 )
(3)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 )
(4)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
(5)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 )
(6)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
Al3++3H2O===Al(OH)3↓+3H+。
( )
(7)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加热促进了Fe3+水解。
( )
(8)将0.2mol·L-1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 )
(9)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 )
(10)处理废水时可加入明矾作为混凝剂,以吸附水中的杂质。
( )
(11)“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2017·湖北第四次联考)生产、生活中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现象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造成的
B.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消毒
C.在香蕉箱中放入浸有KMnO4溶液的硅藻土可延长其保鲜期
D.由于碘单质受热易升华,所以炒菜时加碘盐最后放
解析:
选C。
“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与胶体无关,A项错误;明矾能净水但不能给水消毒,B项错误;KMnO4可将成熟水果释放出的催熟剂——乙烯氧化,从而延长水果的保鲜期,C项正确;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不是碘单质,D项错误。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学生用书P3]
1.(2016·高考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解析:
选B。
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是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发生了化学变化;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是因为硅胶疏松多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是因为二氧化硫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是利用高级脂肪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碱性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2015·高考北京卷)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解析:
选C。
A.火药爆炸时的化学反应为2KNO3+S+3C
K2S+N2↑+3CO2↑;B.粮食酿酒的过程是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发酵转化为酒精,涉及的化学反应有(C6H10O5)n+nH2O
nC6H12O6,C6H12O6
2C2H5OH+2CO2↑;C.转轮排字不涉及化学反应;D.铁的冶炼是将铁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高炉炼铁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Fe2O3+3CO
2Fe+3CO2。
[感悟高考]
1.题型:
选择题
2.考向:
对于物质性质与变化的考查,近几年高考题倾向于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入点,考查化学知识。
所以要求学生要积累工业生产的常见名称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弄明白它们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1.认识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表现为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溶液的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全面认识物质变化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
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都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3.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变化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①蒸馏
②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①显色反应 ②颜色反应
③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①分解 ②电解 ③水解
④裂解
十四化
①熔化
②汽化
③液化
④升华
①氧化 ②风化 ③钝化
④催化 ⑤皂化 ⑥歧化
⑦硝化 ⑧酯化 ⑨裂化
⑩油脂的硬化
注意:
①化学变化: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
②物理变化:
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
③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2017·石家庄二模)《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对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解析:
选A。
A项,“紫烟”是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远望如紫色的烟雾,不是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错误;B项,金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通常以单质形式存在,可通过淘漉等物理方法得到,正确;C项,爆竹的燃放是指火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而爆炸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燃烧豆萁将豆子煮熟,主要涉及的能量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正确。
2.(2017·泰安一模)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解析:
选B。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涉及了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A项不正确;雾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玉”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但玉的硬度并不是很大,C项不正确;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项错误。
3.(2017·合肥高三调研)化学与生活、能源、材料等密切相关。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用米汤能直接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
B.醋酸除水垢、纯碱去油污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C.煤的气化、液化和石油的分馏都为物理变化
D.碳纤维、有机玻璃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解析:
选B。
食盐中的碘元素不以单质碘的形式存在,而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故用米汤不能直接检验出食盐中是否含有碘,A项错误。
醋酸除水垢是由于醋酸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纯碱去油污是由于碳酸钠水解呈碱性,而碱性条件下油污能发生水解反应,故二者都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正确。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C项错误。
碳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其属于无机物,D项错误。
化学用语[学生用书P4]
1.[2017·高考全国卷Ⅲ,28
(1)]画出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2017·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P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aCl2的电子式:
D.明矾的化学式:
Al2(SO4)3
解析:
选A。
P的左上角标质量数,左下角标质子数,A项正确;F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B项错误;两个Cl-应放在Ca2+的两侧,C项错误;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D项错误。
3.(2016·高考上海卷)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
A.HBO2 B.H2BO3
C.H3BO3D.H2B4O7
解析:
选B。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所以其最高化合价是+3价,然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不可能是H2BO3,故选项B符合题意。
[感悟高考]
1.题型:
选择题(主)、填空题(次)
2.考向:
化学用语是化学的基本功,高考历来重视,2017年考纲明确将“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由了解提升为掌握,并加入了电子式的要求,该部分内容必须掌握扎实。
1.化学用语
(1)四种符号
①元素符号:
Al、S
②离子符号:
Al3+、S2-、SO
③同位素符号:
6C、
6C
④化合价符号:
2O3、H2
(2)七种图式
①化学式:
Na2O2、NH4Cl、SiO2
②分子式:
C2H4、NH3
③最简式(实验式):
CH2、CH2O
⑦原子结构示意图:
(3)两种模型
①比例模型,如甲烷的比例模型:
②球棍模型,如甲烷的球棍模型:
2.正确书写六种表示物质变化的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如2FeCl2+Cl2===2FeCl3。
(2)离子方程式,如2Fe2++Cl2===2Fe3++2Cl-。
(3)热化学方程式,如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4)电离方程式,如CH3COOHH++CH3COO-。
(5)电极反应式,如钢铁的吸氧腐蚀,负极:
2Fe-4e-===2Fe2+;正极:
O2+4e-+2H2O===4OH-。
(6)电解方程式,如2NaCl+2H2O
2NaOH+Cl2↑+H2↑。
3.化学用语使用的常见问题
(1)元素符号大小写不分,或元素符号相互混淆。
(2)电子式书写错误(最常见的错误)。
(3)离子的电荷符号漏写,结构简式漏写官能团,如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不能写成CH2CH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如
不能写成
(4)化学方程式漏写反应条件,或配平错误。
(5)不清楚反应原理,误用“↑”“↓”“”“===”“―→”符号。
(6)化学专有名词书写错误,如“铵盐”写成“氨盐”,“油脂”写成“油酯”,“酯化”写成“脂化”,“二肽”写成“二酞”,“苯”写成“笨”,“硝化”写成“消化”等。
化学用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氯化钠、二氧化硅的分子式分别是NaCl、SiO2。
( )
(2)丙烯的结构简式是C3H6。
( )
(3)乙醛的结构简式是CH3COH。
( )
(7)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
( )
(8)CO2分子的比例模型:
。
( )
(9)四氯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
( )
(10)水分子的比例模型:
。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2.按要求书写电子式
(1)—OH________________,OH-________________,
H3O+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
O
________________,NH
________________,
CH
________________。
(2)HClO________________,CCl4________________,
NH3________________,CO2________________,
CS2________________,COS________________,
HCHO________________,C2H4________________,
(CN)2________________,(SCN)2________________,
COCl2________________,N2H4________________,
N2H
________________。
(3)NaOH________________,NaHS________________,
Na3N________________,Mg3N2________________,
Na2S________________,NaH________________,
NH4H________________,NaCN________________,
NaSCN________________,NaBH4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2017·济南针对训练)下列化学用语使用科学规范的是( )
A.35Cl和37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均为
B.HCl的形成过程为
C.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D.草酸的电离过程为H2C2O42H++C2O
解析:
选A。
35Cl和37Cl的质子数都是17,原子结构示意图均为
,A项正确。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25(单独成册)]
1.谚语诗词中蕴含科学道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很高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分子在时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选D。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活动性很弱,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燃烧越旺;“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前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后者是物理变化。
2.下列根据事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SiO2不溶于水,而Na2O2溶于水得到NaOH,则SiO2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是碱性氧化物
B.NaHSO4溶液、Na2CO3溶液分别呈酸性、碱性,则NaHSO4属于酸,Na2CO3属于碱
C.HCl、NH3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则HCl、NH3均属于电解质
D.用一束光照射稀豆浆时产生丁达尔效应,则稀豆浆属于胶体
解析:
选D。
A.SiO2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故A错误;B.NaHSO4和Na2CO3都属于盐,故B错误;C.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NH3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D.稀豆浆属于胶体,用一束光照射稀豆浆时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3.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能是( )
①纯净物 ②混合物 ③非金属单质 ④化合物 ⑤酸
⑥碱 ⑦盐 ⑧氧化物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D.全部
解析:
选D。
H和Cl能组成氯化氢(属于化合物、纯净物);H、S和O能组成H2SO4(属于酸、化合物);He和Ne组成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由同位素
H和
H能组成氢气(属于非金属单质);Na和Cl能组成氯化钠(属于盐、纯净物、化合物);Na和O、H能组成氢氧化钠(属于碱、纯净物、化合物);Na和O能组成氧化钠(属于氧化物、纯净物、化合物),故选D。
4.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③根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④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水,SiO2是酸性氧化物
A.②③B.②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选B。
①根据酸分子在溶液中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①错误;②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③根据分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