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校高考冲刺仿真模拟卷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4518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名校高考冲刺仿真模拟卷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重点名校高考冲刺仿真模拟卷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重点名校高考冲刺仿真模拟卷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重点名校高考冲刺仿真模拟卷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重点名校高考冲刺仿真模拟卷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名校高考冲刺仿真模拟卷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docx

《重点名校高考冲刺仿真模拟卷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名校高考冲刺仿真模拟卷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名校高考冲刺仿真模拟卷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docx

重点名校高考冲刺仿真模拟卷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诚挚/耸峙 佝偻/抖擞 卷轴/卷土重来

  B.挑剔/孝悌 妖娆/缭绕 铜臭/臭名昭著

  C.灼热/茁壮 偕同/揩油 背负/背道而驰

  D.赡养/潸然 向隅/寓所 隐秘/秘而不宣

2.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乡愁”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

诗人诺瓦利斯说过:

“哲学就是一种怀着乡

愁寻找家园的冲动。

”毋庸讳言,随着农耕时代的渐渐逝去,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

一些城镇尤其是古城镇历经数百年风雨飘摇,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的在匆匆忙忙开发

旅游;更有的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而实施“推倒重来”之策。

殊不知,被任何新建筑新景

观唤起的一时兴奋,终弥补不了城镇应有的“乡愁”的失去。

  A.毋庸讳言  B.尤其   C.风雨飘摇   D.殊不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日,一名女乘客晕倒在公交车内,司机当机立断,和4名热心乘客一起将患者

送到医院,患者很快转危为安,司机和乘客的爱心之举赢来了网友一片点赞。

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

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侃”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

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

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

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4.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机也更明确

②学前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积累感性的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智能上的

提高

③才有利于提高智能,也有助于进入小学后系统地学习其他知识

④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并未发展出足够的抽象性、概念性思维

⑤所以只有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获取渗透性、经验性的知识和技能

⑥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在游戏中积累零散经验越丰富,在上小学后学习的效果就越

 A.①④⑥⑤②③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⑥②①⑤③ D.⑥⑤④③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陈轸者,游说之士。

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

今楚不加善于秦□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

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

”王谓陈轸曰:

“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

”轸曰:

“然。

”王曰:

“仪之言果信矣。

”轸曰:

“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

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

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王□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

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轸遂至秦。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

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

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

陈轸适至秦,惠王曰:

“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

”陈轸对曰:

“王闻夫越人庄舄乎?

”王曰:

“不闻。

”曰:

“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

楚王曰:

‘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

’中谢对曰:

‘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

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

’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

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

”惠王曰:

“善。

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馀,□寡人计之。

”陈轸对曰:

“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于王者乎?

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

‘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

臣主与王何异也?

”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恶:

厌恶B.仪之言果信矣信:

真实

C.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售:

嫁出去D.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须:

等待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今楚不加善于秦□善轸者

②王□其言为然

③惠王未能□之决

A.①而②于③为B.①因②以③与

C.①而②以③为D.①因②于③与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B.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C.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D.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和陈轸之间存在矛盾,当得知陈轸想要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时,张仪劝秦惠王不要

听从陈轸的话。

B.张仪在秦惠王前说陈轸打算离开秦国,投靠楚国。

秦惠文王一听,立刻找来陈轸,问

是否有这回事。

C.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并不畏惧,通过一番言说,终于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

待他。

D.陈轸用卞庄子刺虎的故事让秦惠王明白:

韩魏相争,就像是两头老虎打架,他们两败

俱伤时才是秦国出兵的最佳时机。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⑴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4分)

②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

(3分)

⑵陈轸是个“游说之士”,能言善辩,请指出两点他辩说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宋]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②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②顾藉:

顾念。

⑴请对首联中的“拥”字进行赏析。

(3分)

⑵请结合全诗,分析“倦鹊”这个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⑴有志与力,,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⑵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⑷千骑拥高牙,,。

(柳永《望海潮》)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许倬云

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

然而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

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

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

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

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可言宣。

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而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宗

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

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

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

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

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治调理下手。

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

这些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

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

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

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

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

《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

“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

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

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

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

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

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已的反应。

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动作。

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

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选自《观世变》,有改动)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B.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宗,代表了中国人注

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C.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D.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

惯。

E.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13.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盼“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14.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

(4分)

15.请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

考方式有哪几个特点。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有3个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母亲与莫扎特(肖复兴)

①这似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题目,母亲目不识丁,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曾有过一位什么莫扎特。

记得那一年我刚把音响搬回家时,她蹑手蹑脚走过来,奇怪地望了望这庞然大物,问我这是什么物体?

②是冥冥中的命运,把母亲和莫扎特连在一起,我知道这样说对谁也讲不清,我只有对自己一遍遍倾诉。

③两年前的夏天,

我常去两个地方消遣:

一是月坛邮票市场,一是灯市口唱片公司。

抱着邮票回家,邮票不会说话,任你摆弄,任你和那些古今中外的哲人或动物相会就是了,母亲只是悄悄坐在床头看我摆弄,看腻了,便倒下睡着了,微微打着鼾。

唱片不是邮票,买回来不是看的是要听的,而且,常觉得音量太小难听出效果,便把音量放大,震得满屋摇摇晃晃;又常在夜深人静时听,觉得乐曲融合着沉郁的夜色才有韵味,才能把心融化……母亲常无法休息。

我几次对老人说:

“吵您睡觉吧?

”她总是摆摆手:

“不碍的,听你的!

”我问她:

“好听吗?

”她点着头:

“好听!

”其实,我知道,一切都是为了我。

在母亲的眼里,孩子的事再小也

总是大事。

她就是那么默默地坐在床头,陪我听到很晚。

在那些个无月多云或星稠云淡的夜晚,母亲并不关心那个大黑匣子中的贝多芬、巴赫或曼托瓦尼,母亲只关心一个人,那便是我。

④八月一天的黄昏,我又来到了灯市口,偶然间看到了一盘莫扎特《安魂曲》的激光唱片。

我拿了起来,犹豫了一下,买还是不买?

这是莫扎特一生最后一部未完成曲,拥有它是值得的。

但是,我还是把它放下了,我实在不喜欢莫扎特,我一直觉得他短短一生写的乐曲太多太滥太流畅,缺少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勃拉姆斯的挚情,更缺少贝多芬的深刻。

我知道这

是我的偏执,但在音乐面前喜欢与否,来不得半点虚伪。

⑤这天黄昏,我空手而归,母亲还好好的,正坐在厨房里帮我择新买的小白菜和嫩葱。

我问她:

“今晚您想吃点儿什么?

⑥她像以往一样说:

“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吧!

”几十年以来,她都是这样辛勤操劳,却从不为自己提一点点要求。

我炒菜,她像以往一样站在我旁边帮我打下手。

晚饭后我听音乐,她像以往一样坐在床头默默陪我一起听,一直听到很晚很晚……谁会想到,第二天她老人家竟会溘然长逝呢?

母亲依然如平日一样默默坐在床头,突然头一歪倒在床上,无疾而终,突然得让我的心一时无法承受。

⑦丧事过后,我想起那盘《安魂曲》,我无法不把它与

母亲联系在一起,人生哪有这样的巧合?

莫非莫扎特在启迪我母亲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灵魂需要安慰?

而我却疏忽了,只咀嚼个人的滋味!

我很后悔没有买。

如果买下让母亲临别最后一夜听听也好啊!

我甚至想,如果买下也许

能保佑母亲不会那样突然而去呢!

⑧我直感到对不住莫扎特,我直感到对不住母亲。

⑨不要执意追求什么深刻,平凡、美好,本身不就是一种深刻吗?

母亲太过平凡,但给予孩子最后一刻默默的爱,难道不也是一种深刻吗?

我看到梅纽因写过的一段话,说莫扎特的音乐“像一座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外面幽美宁静,里面却是火热的”!

母亲难道不也是这样的吗?

我没有理解莫扎特,也没有理解母亲。

⑩鬼使神差,我又来到灯市口,可惜,那盘唱片没有了。

16.品味第③段加点的词语,简析它们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分)

母亲只是悄悄坐在床头看我摆弄。

②她就是那么默默地坐在床头,陪我听到很晚。

17.阅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对母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分)

18.文章倒数第二段是否可以删去?

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不做“人上人”,应做“人中人”

①在许德珩的成长过程中,他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家庭和教师经历的影响,二是社会的影响。

这两方面让他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推动者之一。

②1890年,许德珩出生于江西九江风景秀丽的庐山脚下。

少年时期,许德珩从家中看到梁启超、邹容、章太炎等人的进步书籍,受到改良、维新思想的影响。

通过中学老师的介绍,他加入了同盟会。

1915年,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

③许德珩入学第一学期,其父亲就突然病故了。

失去了生活来源,许德珩的学业无法继续。

这时,幸好得到蔡元培校长的帮助,给了许德珩一份翻译工作,每个月有10块大洋的薪酬。

对于那些富家子弟来说,10块大洋仅够他们应付一两天的开销,而许德珩却能每月省出其中的5块大洋寄给他母亲,自己只在校门外简陋的饭铺里用火烧、素面充饥。

④许德珩说,他当时所有的家当就是一条床单,睡觉时一半用来铺一半用来盖。

1919年5月3日深夜,北京大学西斋宿舍的窗户里仍跳跃着微弱的烛光。

烛光下,许德珩把他仅有的这床白色床单撕成一条一条,用来书写标语,为第二天的游行做准备。

⑤5月4日中午,全市3000多名大中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

大会宣读了许德珩起草的《北京学生天安门大会宣言》。

他在宣言中呐喊:

“山东亡,是中国亡矣!

我国同胞处其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

”集会后,他们列队来到东交民巷,准备向外国驻华使馆递交《陈词》。

但是,同学们被中外军警阻挡在使馆区以外,交涉了两个多小时,仍不准他们进入。

无奈,大家推举出许德珩等4名学生作为代表,才得以进入使馆区将《陈词》递交给美国使馆。

面对中国人不能进入中国土地的现实,同学们义愤填膺。

大家来到位于东单牌楼附近的交通总长曹汝霖家,用火柴点燃了曹汝霖卧室的罗帐,赵家楼随之燃起熊熊大火。

不久,大批警察和士兵蜂拥而至,许德珩与几名走在后面的同学被军警逮捕。

后来,经蔡元培等北京7所高等院校校长联名保释和孙中山、林长民等政治家呼吁,5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了32名被捕学生。

⑥1957年初夏的一个傍晚,全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回忆起往事,他的女婿邓稼先忍不住问,您当年在蔡校长的帮助下,好不容易还有两个月就能从北大毕业了,却去参与五四运动,就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吗?

许德珩脱口而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⑦其实,对于五四运动的结果,许德珩并不满意,他也从不以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自居。

1919年8月29日,他在致中国青年党创始人曾琦的信中这样写道:

“这回运动,好时机,好事业,未从根本上着手去做,致无多大的印象于社会,甚为咎心。

个人的学识不足,修养不到,以后当拼命从此处下手。

”半年后,许德珩登上博尔多斯号邮船,赴法勤工俭学。

在法国,他认识了后来相伴相知一世的妻子劳君展,两人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徐悲鸿、刘

半农、严济慈等34人到贺。

⑧1927年1月,经蔡元培推荐,许德珩结束了7年的旅欧勤工俭学,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讲授社会学和社会主义史。

因为课程受欢迎,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后学校不得不将他的课程安排在大礼堂讲授。

后来,受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的邀请,许德珩到黄埔军校兼任政治教官。

在广州发生国民党右派和军阀屠杀共产党人的政变之后,许德珩经香港来到武汉,继续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等学校传播社会主义知识。

⑨1931年夏,在阔别12年之后,许德珩回到母校担任社会学教授。

“九一八”事变后,他经常到各个大学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因此被当局逮捕,经宋庆龄、蔡元培等鼎力营救才被释放。

出狱后,许德珩更加积极地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并加入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一二·九”运动当天,许德珩和妻子走在游行学生的队伍中,与同学们一起迎着军警的大刀和高压水龙头昂首前进,身上的棉衣结了一层冰甲,同学们因此深受鼓舞。

⑩19

48年夏,北京大学在民主广场举行毕业生典

礼。

校长胡适发表讲话,劝大家要多研究点问题,少谈些主义,要自我奋斗,争取做人上人。

紧接着,许德珩也发表讲话。

他对同学们说:

“你们走入社会后首先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多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

切不可做什么人上人,而应该立志做人中人。

许德珩认为,学习五四青年,不要局限于了解当年谁放火烧了赵家楼,谁起草了《五四宣言》,而应该从五四青年的人生选择上得到启发。

在大浪淘沙的100年中,很多青年曾投入到各个历史时期的运动中并光耀一时,后来,其中一部分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得不激进了,甚至走向了反面。

只有那些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高于自己生命的青年,才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选自许进《不做“人上人”,应做“人中人”》,有删节

19.分析第6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分)

20.请分析传主的形象。

(5分)

21.胡适鼓励学生做“人上人”,许德珩却鼓励学生做“人中人”,请结合文本说说你认同

谁的观点。

(6分)

5、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材料,概括出杭州地铁禁食的两条理由(每条理由不超过18个字)。

(6分)

记者问:

《杭州地铁乘客守则》中,为什么明文规定列车内禁食?

杭州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回答:

如果有人在封闭的地铁车厢内吃韭菜包子、葱油饼、糖蒜等带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坐在旁边的你一定很不舒服吧?

万一不小心把油蹭到你身上,那更是“悲剧”了。

倘若食物残渣、水滴、牛奶、油性食品等洒落在地上,不但容易导致乘客滑倒,还极易引来蚊蝇、蟑螂和老鼠。

老鼠咬断电路就会造成通讯、信号中断,甚至引发火灾。

23.根据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数字与示例可不同)

示例: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开放,意在启迪我们:

学会坚强。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

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2000美元。

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

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

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

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

“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警察发现,把他抓进警察局。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9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7.D参看译文

8.A曲解词义,“听”乃“听凭”之意,即“听凭陈轸离开”,与前文“争宠”照应。

9.

(1)①如果陈轸不忠于他的君主,楚国又怎么会认为陈轸是忠臣呢?

忠于国君尚且被弃用,我陈轸不去楚国又到哪里去呢?

(“何以轸为”1分,“见弃”被动句1分,“何归”宾语前置1分,句意1分)

②陈轸在秦国逗留了一年,秦惠王终于让张仪做了宰相,而陈轸就投奔到楚国。

(“期年”1分,“相”1分,句意1分)

(2)①以退为进。

如面对张仪的诋毁,秦惠王的质疑,他先是肯定了张仪的说法,再进行辩解;

②善于打比方、引事例。

如韩魏互相攻打,陈轸用卞庄子刺虎的故事让秦惠王明白,等他们两败俱伤时才是秦国出兵的最佳时机。

(1点2分,2点3分。

举例只要合适即可。

【参考译文】

陈轸,是个游说的辩士。

跟张仪一起侍奉秦惠王,都受到敬重,因而互争宠幸。

张仪在秦王面前诋毁陈轸说:

“陈轸带着丰

厚的礼物轻便快捷地来往于秦国和楚国之间,本该替国家的外交事务出力。

现在楚国对秦国不友好而对陈轸很好的原因,就在于陈轸为自己打算多而替大王着想少。

况且陈轸想要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大王为什么不随他的便呢?

”秦惠王对陈轸说:

“我听说您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回事吗?

”陈轸说:

“有。

”秦惠王说:

“张仪的话果然是真的。

”陈轸说:

“不仅张仪知道这回事,而且路过的人都知道这回事。

从前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的君主便都争着要他做臣子;曾参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因而都希望要他做儿子。

所以被贩卖的奴仆、侍妾,不出里巷就卖掉了的,是好奴仆、好侍妾;被遗弃的妇女能嫁在本乡本土的,是好妇女。

如果陈轸不忠于他的君主,楚国又怎么会认为陈轸是忠臣呢?

忠于国君还要被弃用,我陈轸不到楚国去到哪里去呢?

”秦惠王认为陈轸的话是

 

对的,就友好地对侍他。

陈轸在秦国逗留了一年,秦惠王终于让张仪做了宰相,而陈轸就投奔到楚国。

楚国没有重用他,却派遣陈轸出使秦国。

陈轸于是到秦国去。

韩国与魏国相互攻打,打了整整一年。

秦惠王想劝救,向文武大臣询问。

有的说劝救有利,有的说劝救不利。

秦惠王一时之间下不了决定。

陈轸刚好到了秦国,秦惠王问他:

“你离开我,去了楚国,有思念寡人没有?

”陈轸回答说:

“大王听过越人庄舄吗?

”秦惠王说:

“没有。

”陈轸说:

“他在楚国当了大官,不久生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