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2660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理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伦理学复习.docx

《伦理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学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伦理学复习.docx

伦理学复习

导言

1.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道德现象

2.伦理学的名称起源

西方:

最早创设于公元前4世纪的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命名了“伦理学”这一学科。

三部著作:

《尼各马科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大伦理学》

中国:

早在先秦诸子百家时就已展开,以《论语》为标志,只是那时的研究并不是以伦理学学科的名义展开的。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对象:

道德现象

认为:

道德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以善恶、正当与不正当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观念品质、行为活动的总和。

4.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

5.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在伦理学中表现为两个方面:

(1)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

道义论、功利论。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同以往各种伦理学理论的根本区别。

(2)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等观点的对立。

6.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马恩创立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伦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具体的研究方法:

理性思辨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价值分析方法等。

 

第一章

一、中国伦理学思想传统

1.中国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阶段:

萌生于远古、发端于殷周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伦理思想传统萌生孕育和形成时期

秦汉至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演变、发展、日益系统化并逐渐走向衰败的时期。

近代时期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遭受批判和资产阶级伦理思想艰难孕育与曲折发展的时期。

2.儒家伦理思想

(1)先秦儒家伦理思想

代表人物:

孔、孟、荀

孔子认为:

“为仁”的方法是“忠恕”,“克己复礼为仁”

尽己之谓忠,忠道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推己之谓恕,恕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是仁的外在形式,仁是礼的实质内容。

(2)两汉经学伦理思想

汉代董仲舒以儒家伦理为核心,构建了一个以君臣、父子、夫妇三者为经,以仁、义、礼、智、信五者为纬的伦理理论体系。

(三纲五常)

3.道家和道教伦理思想

先秦道家伦理思想

(1)先秦道家伦理思想以老庄为代表,把道和德作为其伦理学说的最高范畴,提出道是万有的本原,德是事物的根据,并以尊道贵德为理论基点。

(2)老子提出“道法自然”

(3)《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第一本专门研究道和德的文献。

4.中国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除了连续性、绵延性外还有6个基本特征:

①家国同构基础上的忠孝伦理②公忠爱国的整体主义精神

③仁爱和谐的伦理情怀④以义制利的道德价值追求

⑤修身为本的尊道贵德传统⑥包容会通的伦理文化胸怀

二、西方伦理思想传统

1.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阶段

(1)古希腊时期

①苏格拉底: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

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

认为人有了知识就有道德,就会选择善行。

在人生问题上进一步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要求。

②柏拉图: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认为道德来源于一种客观精神的“善本体”。

在社会伦理观上,提出了“三等级、四立德”的思想对古希腊传统的"“四大德目”作了系统的归纳和论证。

③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

(2)中世纪时期

①早期教父哲学的代表是奥古斯丁,他反对善恶二元论

②教父哲学内部争论的核心是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问题,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经院哲学围绕这一课题展开了基督教神学论证。

③文艺复兴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复归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复兴世俗人文主义精神,其实质是以人道反对神教、以理性反对信仰、以世俗现实对抗天国来世。

(3)近代时期

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培根、格劳秀斯、霍布斯和洛克)

欧洲大陆唯理论的伦理学(笛卡儿、斯宾诺莎)

2.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派别

(1)自然主义伦理学

(2)快乐主义伦理学

(3)神道主义伦理学(4)理性主义伦理学

(5)情感主义伦理学

(6)功利主义伦理学:

强调以行为的功利或效用为道德评价乃至一般价值评价的唯一标准,同时又把功利或效用化为“快乐”、“幸福”,主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充分确保个体利益的基础上建立并充分扩大公共福利。

3.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特征:

(1)价值两分的张力结构

(2)神人二元的伦理互竞

(3)个人和权利优先(4)道义与目的两分。

第二章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1.历史条件

(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它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2)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不仅创造了资产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与大工业相联系的无产阶级。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和重大发现,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方法和认识上的重要依据。

2.理论来源

(1)法国唯物主义

(2)德国古典伦理学

(3)古希腊、古罗马的伦理思想(4)东方民族的伦理思想和道德生活

第三章

一、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1.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1)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

(2)劳动分工与协作促使道德不断成熟与发展

2.道德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需要的产物

(1)道德是人的道德,人需要道德

(2)道德是社会关系的道德,社会交往需要道德

3.道德是人类自觉意识的结晶

意识是道德发生的思想认识前提(首先···其次···再次···由此···92页)

劳动、社会关系和自觉意识三者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解起源问题的基本视角。

二、道德的历史演变

1.原始社会时期

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成为原始社会道德关系和原始人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的基本特征。

(1)平等互助的原始共同体道德

(2)单纯质朴的道德形式及其绝对的道德权威

(3)超脱于蒙昧的道德与野蛮并存

2.奴隶社会道德

(1)人类完整意义上的道德形态开始形成

相比于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标志着人类完整意义上的道德开始形成并开始发挥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奴隶社会后期形成了专门研究人类社会道德的伦理学。

(2)奴隶主阶级道德成为主要社会道德

(3)道德进步与道德堕落并存

3.封建社会道德

(1)封建社会道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关系

(2)确立了内容更加系统、结构更加严密的道德规范体系

(3)具有表面的正当性与实质的虚伪性

(4)农民阶级表达了一定程度的道德自觉

 

4.资本主义社会道德

(1)人际关系的商品化和拜金主义的蔓延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成为适用于一切领域的万能法则,由此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商品化和拜金主义的蔓延

(2)以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道德

(3)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抽象性和虚伪性

(4)无产阶级道德开始形成并在实践中发展

5.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1)共产主义道德的内涵(105---106页)

(2)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107---108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道德(108页)

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1.道德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在阶级社会,一般说来,处于上升期的阶级所代表的道德往往是进步的、反映历史发展要求的,而衰落阶级所代表的道德往往是落后的、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同时,道德发展又有继承性,后一种形态的道德总是在继承前一种形态道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道德随社会发展变化)。

2.道德在善恶矛盾的辩证运动中发展

★★恶在一定意义上也能推动道德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112页

3.道德在批判继承中发展

 

第四章

一、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观的基本共识:

道德是一种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实践精神。

1.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一般本质)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方式(特殊本质)

★★道德这一调节方式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他律性与自律性相结合

(2)规范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3)持久性与广泛性相一致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深层本质)

二、道德结构p124-127

1.社会道德结构

(1)道德意识

(2)道德准则(3)道德活动

2.个体道德结构

(1)个体道德意识

(2)个体道德行为

★★(3)个体道德品质:

品质与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三、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道德的主要功能

(1)调节功能

(2)认识功能(1.2)是最基本的功能

(3)激励功能(4)导向功能

2.道德的社会作用

反对两种观点:

“道德万能论”、“道德无用论”

(1)道德对经济的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其一…其二…其三…其四…132---133页)

(2)道德对政治的作用:

(首先…其次…)

(3)道德对精神文化也有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

一、道德原则的界定及其依据

1.道德原则的历史形态

(1)平等互助是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则

(2)维护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绝对不平等和对国家的忠诚是奴隶社会的道德原则

(3)维护封建宗法等级伦理关系是封建社会的道德原则

(4)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

(5)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

2.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构架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体人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最主要的道德关系。

那么,它们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141----142页)

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调整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与集体的道德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144页)

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

1.人权是人道主义概念的核心与基础。

所谓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而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

人权包括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两种。

2.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1)保护人的基本权利

(2)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3)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4)保障人的利益的实现(5)同反人道的现象作斗争

四、社会主义公正原则

1.公正原则的要义:

公正包含公平和正义两方面的含义。

公平是相对于偏私而言的,正义是相对于邪恶而言的。

公正的一般含义是使相关者得其所应得,或各得其所,它要求公平合理和伸张正义。

2.公正原则是一种合理调节人际间利益或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的标准和尺度。

公正原则的调节方式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权益分配,这种分配方式有三项基本要求:

平等分配、利益对等和利益补差

3.社会公正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权利平等

权利平等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2)机会均等(教育、找工作)

机会均等强调的是起点的平等。

(3)制度公正

制度公正意指规则程序的平等,与机会均等相比,制度公正要求的是过程的平等。

(4)分配公平

这里的分配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上的公平。

要避免两种极端:

平均主义、贫富悬殊。

4.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依据

(1)历史依据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公正原则

(2)现实依据

确立社会主义的公正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要求

(3)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公正原则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第六章

一、道德规范的内涵

道德规范是道德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是社会对人们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道德规范是人们选择行为的依据,同时也是人们判断行为是否道德的标准。

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1.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20字方针: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2013年颁布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出24字方针:

国家: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爱国”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个人与国家整体之间的道德关系。

“爱国”作为公民应当遵守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对公民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

(1)要求公民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

(2)要求公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4.(明礼、诚信、团结…………也要看看)

第七章

1.善恶是道德范畴的一对核心范畴

2.善恶的含义:

(1)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行为、品质、人格以及个人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的最一般概念,是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的最一般依据。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行为、品质的善恶性质并不是它们本身具有的,而是相对于一定主体而言的,是由一定的主体作出的价值判断。

(这里的主体是指一定的社会)。

3.良心的含义:

(1)通常也被称做好心、善心,是指人们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义务感、责任感、荣辱感的有机统一的道德情感,能对行为及其动机作出道德评价的能力,以及对人们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产生道德调控作用等诸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从义务方面来理解良心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良心是社会的客观道德义务的反映,是经过道德规范从他律向自律转化后,在道德主体的内心深处,以自律准则(内心的道德法则)的形式积淀下来的人的道德自制能力。

5.良心的作用:

(1)它能使人们倾向于善的动机和正当的行为,特别是能强烈地扼制恶的动机和不正当的行为,形成一种扬善抑恶的自我道德调控机制。

(2)对于人的道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6.幸福

(1)定义:

幸福是一个关于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基本道德范畴,它是指人们在劳动和创造的社会实践中,实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和理想时而产生的满足状态和愉悦体验。

(2)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幸福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统一。

第二,幸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第三,幸福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

第八章

1.道德心理的特征:

(1)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2)道德心理内含道德理性

(3)具有道德价值意义(4)具有独特的结构

2.道德情感作为情感的高级形式,具有不同于一般情感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道德情感是理性内容和非理性形式的统一。

其次,道德情感是自我体验与他人互感的统一。

再次,道德情感也是时代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3.四种基本的道德情感:

义务感、耻辱感、荣誉感、幸福感

第九章

1.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

它一方面表现为具体客体具有的功能属性,另一方面表现为主体对客体功能属性的需要和意义规定。

2.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3.道德选择有两个先决条件:

(1)客观上存在着多种行为方案或行动路径,这是进行道德选择的前提,

(2)行为主体必须具有行为选择的能力,这是进行道德选择的基础。

4.道德自由往往表现为两种形式:

外在社会自由、内在意志自由。

5.道德冲突

(1)含义:

道德冲突是道德选择的一种特殊处境,是指人在道德行为选择中,面临着因道德境遇的复杂变化和主体自身的价值观、价值层次以及行为选择方式等变异变化,所发生的善恶矛盾以及善与善之间不可兼得的矛盾。

(2)可分为三类:

对抗性的道德冲突,即相互对立的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

同一道德价值体系内不同道德要求在特定处境中的冲突

选择方式上的冲突,即目的与手段的道德冲突。

6.对于道德冲突类型的解决方式(254---255页)

7.道德评价的标准:

善与恶

8.关于道德评价的根据问题,有动机论与效果论之争。

9.马克思主义认为,进行科学的道德评价,应正确认识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把动机与效果辩证地结合起来。

强调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要求把道德评价的根据看做一个系统。

10.道德评价的类型:

社会道德评价、自我道德评价

11.道德评价的手段:

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人们的内心信仰

第十章

1.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1)引导正确性原则

坚持正确引导、正面教育,是道德教育必须遵循的第一原则。

(2)可接受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实践性原则

2.实施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

(1)家庭是道德教育的出发地

(2)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3)社会是道德教育的大平台

第十一章

1.道德修养的含义:

道德修养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个体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准则及其道德要求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以完善人格德行的自我陶冶、自我培育和自我完善的实践过程。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社会实践是道德修养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途径。

3.慎独自律作为一种具体的道德修养方法,既是对中国传统道德修养方法的批判继承,也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需要坚持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p303

第十二章

1.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

3.家庭美德的内涵:

主要包括: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庭?

(333页)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应以正确的社会主义家庭观为指导,建立起家庭内部的良好沟通机制与到的协调机制;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庭还应运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调节家庭关系;

(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庭还应当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