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2636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

《中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

中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5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4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4

2、主要法规和政策6

二、行业发展现状8

1、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水平9

2、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区域分布9

3、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方式10

三、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10

1、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呈现高速发展态势10

(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发展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结果10

(2)投资政策体制较为稳定11

(3)智能交通管理需求不断上升11

2、集成指挥平台系统普及率显著增长12

四、智能交通行业与上下游行业间的关系13

1、上游产业的影响13

2、下游产业发展的影响14

五、行业竞争格局14

1、行业的主要参与者14

(1)产品供应商14

(2)子系统提供商15

(3)系统集成商15

①具有完整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施工能力的全国性系统集成商16

②具有系统设计、施工能力的系统集成商16

③地方性系统集成商16

(4)信息服务运营商17

2、行业竞争格局17

六、行业进入壁垒18

1、资质壁垒19

2、经验壁垒19

3、技术壁垒20

4、资金壁垒21

5、人才壁垒21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2

1、有利因素22

(1)软件行业的政策支持22

(2)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交通拥堵现象日渐严重23

(3)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安全形势严峻24

(4)技术的不断进步26

2、不利因素26

(1)政策因素26

(2)行业标准规范滞后27

(3)行业公司整体实力参差不齐27

八、行业风险27

1、技术替代风险27

2、行业竞争风险28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信息技术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工业行业和信息化产业的监督管理,其职责包括:

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公安部负责依法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和处理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公路治安秩序,组织、指导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工作,组织城市道路交通,参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规划,指导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指挥和疏堵工作,指导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实施公路交通应急管理。

拟订道路交通管理的技术标准,指导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交通运输部负责规划协调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指导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和管理,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公路、水路、民航等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指导城乡客运及有关设施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承担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责任,负责中央管理水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船舶及相关水上设施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依法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指导地方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承担公路、水路建设市场监管责任;指导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指导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监测分析运行情况,开展相关统计工作,发布有关信息。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是由智能交通领域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参加,经民政部批准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性的非营利社会组织。

其业务主管单位为国家科学技术部。

其宗旨是:

在政府的领导下,面向企业,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促进企业间的横向联系与合作;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资源整合,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交通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依法维护行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为我国智能交通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具体从事全国性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工作,负责智能运输系统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其主要工作范围包括:

地面交通和运输领域的先进交通管理系统、先进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先进公共运输系统、电子收费与支付系统、货运车辆和车队管理系统、智能公路及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交通专用短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技术和设备标准化。

此外,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行业主要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与规范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安防系统工程质量检验实施细则(试行稿)》、《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等。

2、主要法规和政策

智能交通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为鼓励智能交通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财政部、科技部和各地方政府连续颁布了重要的政策性文件。

二、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道路运输带来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逐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分支,主要由交通管理者使用,能对道路系统中的交通状况、交通事故、气象状况和交通环境进行实时监视,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交通进行控制。

1、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水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地政府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日益重视,部分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城市之间建设水平差距较大,整体建设水平并不高,在系统规模、城市覆盖率、设备数量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2~2014年,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年投资金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累计投资达2255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962%。

2、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区域分布

地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水平主要由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水平、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服务需求等因素决定。

基于以上因素,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管理整体发展水平由东部至中部到西部,由南方至北方依次降低。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的发展已呈现全国范围扩散趋势。

3、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方式

现阶段,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由各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门、道路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要求和交通管理规划开展。

限于资金、技术等各项因素,大多城市主要采用建设单个基础应用系统或建设系统的一部分以满足现实需求,并在后续建设中逐渐按需投入资金建设其他基础应用系统或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扩建。

三、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1、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未来几年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发展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仍处于基础建设高投入、快速建设阶段,交通管理部门在该阶段注重的仍是扩展管理的空间范围。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亦将快速成长。

(2)投资政策体制较为稳定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的资金来源也不同,但主要以各地财政出资为主,资金来源较为稳定。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报告中显示: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投资额从2012年的622亿增长到2014年的890亿,预计未来2年我国智能交通系统行业的投入将达到4,610亿元,2014年-2016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21%。

(3)智能交通管理需求不断上升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整理,截至2012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0,93309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为8,94301万辆,载货汽车保有量1,89475万辆。

中国已快速进入汽车社会。

截至2013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137亿辆,是2003年的57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快速进入千家万户,近十年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

而2013年更是同比增加1,651万辆,增长了137%,我国已快速进入汽车社会。

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使得智能交通系统投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增强。

2、集成指挥平台系统普及率显著增长

尽管各地陆续开发了应用于不同业务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交通管理部门的办公效率,有效地促进了交通管理工作的正规化、科学化建设。

但目前交通管理仍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由于各地已建设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由不同厂家不同时期基于不同的技术路线开发而成的,数据采集、存取方式不同,相互之间比较独立,导致各个已经建设的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信息沟通不畅,数据整合共享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现实业务需求和智能交通管理发展的需要,集成指挥平台系统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集成指挥平台系统是充分发挥各独立基础应用系统效力的组织枢纽,它可以把异构的各类交通管理基础应用系统,诸如交通电视监视系统、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事件检测系统、交通违法行为监测系统、警用车辆定位系统、交通设施管理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发布系统、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等通过标准的接口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各个基础应用系统“互通、互联、互操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于2010年5月发布的《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445—2010),省(自治区)、市公安交通指挥系统资源配置中均应包括集成指挥平台系统。

因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类城市目前和未来都存在建设集成指挥平台系统的需求。

四、智能交通行业与上下游行业间的关系

本行业为软件开发行业,其上游行业是电子元器件行业和计算机、网络设备行业等信息技术产业,下游行业为交通领域等对智能技术、信息化建设有需求的行业。

1、上游产业的影响

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主要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来实施,从而使本行业的产品方案随之变化。

因此,包括显示技术、存储技术、信息识别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的网络服务设备、终端设备都将积极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国内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处于高度竞争状态,产品普遍供大于求。

具备影响力的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可以凭借市场影响力通过不断筛选、更新和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选择出优质的上游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以控制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

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电子类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总体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对本行业司发展比较有利。

2、下游产业发展的影响

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拉动作用。

交通行业属于国家长期重点发展的行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且信息化建设需求市场空间很大。

本行业与下游行业联系紧密、相互依赖程度较高。

下游市场需求成为本行业快速成长的保证;本行业提供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成为下游行业内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

五、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按照主要业务领域的不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的参与企业可以分为产品供应商、子系统提供商、系统集成商、信息服务运营商四种类型。

(1)产品供应商

产品供应商是指具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相关产品的生产与后续服务能力的企业,其最主要的业务为销售成型产品,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安装、调试、维护等服务,其产品多用于交通信号控制类、非现场执法类系统中,一般而言,产品供应商主要依托于系统集成商的集成项目。

由于国内市场起步相对较晚,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期,部分国外企业凭借先发优势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但受限于国内外交通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巨大差别,加之经营成本的压力和对中国市场的熟悉程度不够,国外厂商的相关产品难以在我国推广使用,因此在智能交通管理领域,目前国外企业已经基本退出了竞争,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国内企业。

但就目前而言,中国智能交通行业企业几乎全部扮演着产品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的角色。

(2)子系统提供商

智能交通系统由众多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是根据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而开发来实现相应功能的系统。

子系统提供商主要专注于单独子系统的研发和生产。

目前在全国有众多的子系统提供商,但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其业务范围局限于当地。

(3)系统集成商

系统集成商是指具有国家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并将其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是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的主体。

按照企业能力和规模不同,可将系统集成商分为三个类型:

具有完整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施工能力的全国性系统集成商;具有系统设计、施工能力的系统集成商;地方性系统集成商。

①具有完整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施工能力的全国性系统集成商

该类系统集成商一般指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软件企业认定资质、并拥有较大规模的软件或硬件研发、生产队伍,拥有较为完善的子公司网络与售后网点,具有至少一项的自主研发的核心软件或系统产品的企业。

全国性系统集成商一般进入行业较早,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项目建设的能力,并且由于其具有软件产品自行研发能力,在技术上具有前瞻性,对于制定行业技术规则拥有一定话语权。

目前全国性系统集成商数量较少,但占据行业主要份额。

②具有系统设计、施工能力的系统集成商

该类系统集成商一般指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或安全防范企业认定资质、拥有一定系统集成能力,但不具备核心软件或硬件研发能力,能够跨省或行政区域进行项目建设的企业。

该类集成商数量所占比例较大。

由于该类集成商一般缺乏智能交通管理行业的核心技术或产品,在其承建的项目中,关键设备与核心软件、基础应用系统往往来自于外购,或者联合承建,利润空间有限。

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规范,该类系统集成商的市场空间呈缩小趋势。

③地方性系统集成商

地方性系统集成商一般指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或安全防范企业认定资质、拥有一定系统集成能力,但不具备核心软件或关键硬件研发生产能力,其业务主要限于当地省(区、市)的企业。

该类企业数量上比例最大,但没有能力承接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项目。

由于该类提供商具有灵活性与多元性特点,预计未来仍有一定存在空间。

(4)信息服务运营商

交通信息服务运营商,是指对交通的某一方面或综合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挖掘,为大众提供所需要的出行信息,为路径规划、路径选择、停车等提供指导。

交通信息服务运营商,一般是系统集成商在项目积累和交通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对交通资源进行进一步挖掘,进而为大众提供交通服务。

交通信息服务运营商要求资金、项目经验、对行业的了解和市场对其的认可度都比较高。

2、行业竞争格局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状况不同,各地客户对智能交通产品及服务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加之由于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制定工作尚未完成,全国统一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差异化竞争较为激烈,市场集中度较低。

从本世纪初开始到现在,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经历了从一窝蜂蜂拥而入到恶性竞争,再到趋于理性并形成一种逐渐稳定的态势,形成了各地市场相对独立的局面。

从沿海省份到内地西部省份,从一线城市到二线、三线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各有特点,智能交通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呈现出“市场集中度较低,没有市场绝对领先的企业”的特点。

目前国内涉足城市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包括产品供应商、子系统提供商、系统集成商、信息服务运营商。

大多数为产品制造商和子系统提供商,经营规模一般不大。

但随着市场进一步规范以及行业的整合,同时也在逐渐形成一批面向全国市场并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整个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市场资源也将逐步向该类企业集中。

随着交通数据和信息越来越被重视,开始出现信息服务运营商的趋势,但目前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和形成稳定的运营商梯队。

所以目前国内智能交通市场与产品供应商、子系统提供商、系统集成商、信息服务运营商相一致,形成不同层次的市场。

在中小型城市的小项目或子系统,以主要产品供应商提供产品、地方小集成公司之间的竞争。

在大型城市和中型城市的大项目,主要在专业的智能交通公司为主的集成商之间的竞争。

而从其他领域转过来的非智能交通专业公司,以智慧城市的名义囊括信息化系统,以集成为主,依赖智能交通专业公司进行分包。

在大型、综合的智能交通的整合和数据运营,还未形成竞争格局。

六、行业进入壁垒

与一般的软件开发行业不同,智能交通管理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对参与企业在资质、资金、技术、经验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融合多项技术的系统工程,不是多项技术和产品的简单堆砌和集成,需要熟悉交通专业的业务和掌握多种专业技术,需要具备智能交通行业丰富经验和整合经验,才能使其成为真正发挥作用而有效的智能交通项目。

1、资质壁垒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设计、建设和招标时,一般要求投标企业应具备的资质包括:

工信部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安防企业资质、智能建筑资质。

另外,多数情况下,客户还要求企业同时具备ISO9001质量认证和软件企业认证。

2、经验壁垒

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可见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先进性、产品性能稳定性、系统功能的适应性以及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对于智能交通系统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着直接影响。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建设和招投标,都需要企业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对智能交通管理相关的软硬件成熟度要求很高。

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在选择合作伙伴和产品时都会优先选择有知名度、产品品质优良、项目经验丰富的企业。

一般企业虽然具备软件开发能力,但是不熟悉智能交通管理业务,短时间内很难理解用户需求,开发的软硬件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较差,无法满足项目需求。

3、技术壁垒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相关软、硬件,是基于智能交通管理的业务需求、融合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众多先进技术而开发的,行业专业性很强,而且不同发展规模、不同地域的城市,其业务流程、交通需求并不完全相同,需要从业企业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对智能交通管理业务和各种相关技术的掌握和熟悉程度要求很高,一般的企业如果没有较长时间的人才、技术积累和沉淀,将不具备这种技术和业务分析、处理能力。

技术因素是约束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例如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必须遵循《GAT1146-2014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结构和功能》和《GA1049-2014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通信协议》,交通信号机必须遵循《GB25280-2010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交通违法监测记录系统须符合《GAT832-2014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和《GAT995-2012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须符合公安部最新规范《GAT496-2014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测速系统符合《GAT1133-2014-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要求。

4、资金壁垒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招标建设时,大部分项目由当地政府财政出资,一般情况下的项目首付款在项目总额0%~30%之间,设备到场及安装验收合格后支付至项目总额的70%~90%,该周期约为6~24月,部分项目的建设和付款周期更长,要求中标企业具有更多的资金以应对项目前期的资金垫付需求,对中标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大,企业须具备一定筹融资能力,才能够开展更多的业务和承担更多的项目。

随着近年来国内智能交通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种压力进一步加大。

而对于BT和PPP项目来说,资金规模更大,资金回笼周期更长。

智能交通项目为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需要通过政府严格的立项、审批和招投标流程才能得以实施。

5、人才壁垒

智能交通产业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2005年在中国才逐步兴起,专业性人才相对短缺。

而智能交通行业属于综合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系统工程范畴,需要熟悉交通专业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并掌握多种先进技术,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要求很高,只有拥有足够数量的ITS知识复合型人才,才能保证企业在智能交通领域具备持续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加之大部分人才都是从相近行业进入本行业后在实践中熟悉本行业,比较缺乏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都形成了较强的行业进入壁垒。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软件行业的政策支持

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国务院相继出台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税务总局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工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及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制订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公告》等,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扶持下,从市场、税收和研发经费等方面都加大了对软件企业的支持力度,更加注重扶植优秀企业和鼓励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及国际化发展,这为中国软件企业做大做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于2014年3月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强调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增强城市要害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部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按照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和完善政府引导,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2015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立足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统筹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着眼当前、惠及长远,将停车管理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适度满足居住区基本停车和从严控制出行停车,以停车产业化为导向,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收费价格、运营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有效缓解停车供给不足,加强运营管理,实现停车规范有序,改善城市环境。

(2)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交通拥堵现象日渐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与工业化互动中呈加速发展趋势。

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不到18%增加到2014年的5477%,年均增加1%。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部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城市化进程与交通行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现象日渐严重,必将促进智能交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3)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增速不断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12,67014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为10,56178万辆,载货汽车保有量2,01062万辆。

中国已快速进入汽车社会。

截至2014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14,59811万辆,是2005年的46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快速进入千家万户,近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