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护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2283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8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折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骨折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骨折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骨折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骨折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折护理.docx

《骨折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护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折护理.docx

骨折护理

各类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位的摆放

1.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

另外,因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

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如车祸或高处跌落致伤。

因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者,称之为疲劳骨折。

股骨颈骨折后体位要求:

①骨折整复后,要求病人被动体位,且时间较长

②老年病人耐受力差。

护理措施如下:

(1)老年病人因皮下脂肪较薄,长时间以同一姿势卧床难免不适,因此应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硬板床上褥子应厚些,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同时可协助病人适当半坐位,避免时间过长,以减轻不适。

(2)抬高患肢,以利消肿止痛。

(3)病人应保持下肢外展中立位(内收型骨折外展20°~30°;同时将下肢抬高20°~25°,在下肢之间放置海面软枕保持膝关节屈伸10°到15°,踝关键保持背伸90°,忌侧卧、盘腿、内收、外旋,以防鳞纹钉移位,造成不良后果。

患者使用便器时,切忌屈髋应将骨盆整个托起,防止内固定移位。

 

(4)必要时穿丁字鞋,两腿之间放一枕头,以防患肢外旋、内收。

(5)可向病人讲解股骨颈的生理解剖位置,说明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和非正确体位会出现的不良后果,以取得病人积极合作。

2.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指除粗隆下及髁部包括髁上部分以外的股骨干部的骨折,亦即大粗隆下6cm与膝关节上8~12cm之间的骨折。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适用于:

1.牵引疗法不成功。

2.软组织嵌入。

3.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探查修复同时予以整复内固定。

4.畸形愈合或骨不连。

5.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转移瘤,体质虚弱,闭合法髓内针固定,损伤小,更适合。

6.多段骨折或同一肢体多处骨折,如病情许可,可选用。

股骨干骨折肢体体位摆放:

注意保持患肢的屈肘90度,前臂中立位,掌心贴腹放置。

股骨干骨折常用牵引方法:

悬吊牵引法:

用于4-5岁以内儿童。

将二下肢用皮肤牵引向上悬吊,重量约1-2公斤,要保持臀部离开床面,利用体重作对抗牵引。

3~4周经X线照片有骨痂形成后,去掉牵引,开始在床上活动患肢,5-6周后负重。

对儿童股骨干骨折要求对线良好,对位要求达功复位即可,不强求解剖复位。

如成角不超过10°重叠不超过2厘米,以后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在牵引时,除保持臀部离开床面外,并应注意观察足部的血液循环及包扎的松紧程度,及时调整,以防足趾缺血坏死。

动滑车皮肤牵引法:

(罗索氏Russell牵引法):

适用于5岁至12岁儿童。

在膝下放软枕使膝部屈曲,用宽布带在腘部向上牵引,同时小腿行皮肤牵引,使两个方向的合力与股骨干纵轴成一直线,合力的牵引力为牵引重力的二倍。

有时亦可将患肢放在托马氏夹板及Pearson氏连接架上,进行滑动牵引。

牵引前可行手法复位,或利用牵引复位。

平衡牵引法:

用于青少年及成人股骨干骨折。

在胫骨结节处穿针,如有伤口可在股骨髁部穿针(克氏针或斯氏针)。

患肢安放在托马氏夹架上,作平衡牵引,有复位及固定两种作用。

可先手法复位小夹板维持,然后,用维持重量持续牵引(维持重量为体重1/2),或直接用牵引复位(复位重量为体重1/7)复位后改为维持重量。

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决定肢体位置:

上1/3骨折应屈髋40-50°,外展约20°,适当屈曲膝关节;中1/3骨折屈髋屈膝约20°,并按成角情况调整外展角度;下1/3骨折时,膝部屈曲约60-80°,以便松弛,纠正远侧骨端向后移位。

牵引后24-48小时要进行床边X线照片,了解骨折对位情况,同时每日多次测量骨端肢体长度,并加以记录,以资参考。

要根据X线照片及测量情况,及时调整肢体位置,牵引重量和夹板。

要防止牵引不够或牵引过度。

在牵引时还应注意观察穿针部位有无感染,以及肢体保温,并教会病人锻炼躯体,上肢、患肢关节和肌肉的方法。

使用平衡牵引,病人较舒适,牵引期间能活动髋、膝和踝关节,擦澡和大小便较方法。

一般牵引4-6周,经X线照片有骨痂形成后,可改用髋人字石膏固定4-8周。

在牵引中可同时应用小夹板固定,纠正成角。

去除牵引后也可用小夹板外固定,但要经常复查以防骨折移位或成角。

 

3.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是较常见的损伤,以髌骨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淤斑以及膝部皮肤擦伤为主要表现的骨折。

髌骨骨折的发生年龄一般在2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

1。

髌骨骨折常见治疗方法:

1.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

(1)适应证

a.髌骨横行骨折;

b.能复位的髌骨粉碎性骨折。

(2)手术方法髌前横弧行切口,显露骨折线,自远折端骨折面,逆行穿出用两根直径1.5mm的克氏针固定骨折端,手伸入关节腔内,触髌骨关节面平整后,用钢丝环绕克氏针髌骨骨折是较常见的损伤,以髌骨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淤斑以及膝部皮肤擦伤为主要表现的骨折。

髌骨骨折的发生年龄一般在2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

1。

固定。

另一针用同样方法固定。

(3)术后处理不用外固定,术后第二天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多数骨折病例在术后2周能屈膝90°并下地行走。

2..髌骨上极或下级切除,股四头肌腱重新附丽术

(1)切除较小骨块或骨折粉碎部分,将髌韧带附丽于髌骨上段,或将股四头肌附丽于髌骨下段骨折。

(2)术后处理用多量敷料包扎,长腿石膏伸直位固定3周,去石膏后不负重练习关节活动。

6周后扶拐逐渐负重行走,并加强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

此法可保全髌骨作用,愈合快,股四头功能得以恢复,无骨折愈合及关节面不平滑问题。

3.髌骨全切除

适用于不能复位,不能部分切除的严重粉碎性骨折。

切除粉碎骨折块时,应尽量保护其骨膜及股四头肌腱膜。

切除后缝合撕裂的扩张部及关节囊,使其恢复到正常松紧度。

然后,将股四头肌腱下拉与髌腱缝合。

不能直接缝合者,可用股四头肌腱翻转修补缝合。

在股四头肌腱上做“V”形切口,把切下的腱瓣下翻,修补切除髌骨后新形成的缺损。

也可用股外侧肌及股四头肌腱的外侧部的肌腱瓣向下翻转修补切除髌骨处的缺损。

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练习膝伸屈活动。

【功能锻炼】

一、石膏固定患者的功能锻炼:

1、术后前6~8周:

(1)术后麻醉过后行:

踝泵运动、股四头肌锻炼。

(2)术后2-3天开始压膝练习。

(3)健侧及上肢肌力的练习。

(4)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逐步开始负重及平衡训练。

2、石膏去除后~伤后3个月:

(1)CPM被动运动,每次30分钟,一天两次。

(2)患者主动屈伸练习、坐卧抱膝运动。

(3)仰卧垂腿运动、坐位加压垂腿运动等。

(4)后期钩腿练习、前后、侧向跨步练习等。

 

4.全髋关节置换术

体位:

是平躺情况下患侧下肢的外展中立体位。

术后髋关节多需作下肢皮肤牵引,置于外展中和旋转位,用硬的三角形枕头,固定在两下肢之间,以避免病人在苏醒过程中发生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收、内旋,而造成髋关节脱位。

三角形枕头可固定5~14日,它的利用,特别有利于各非手术侧卧位,患肢膝关节和小腿下放置棉垫,以避免皮肤和神经干的不必要的压迫。

翻身活动时,一人轻度牵拉患肢,保持外展中立,顺延翻身向健侧方向,然后在两腿件垫枕,保持患肢中立位,切忌髋关节内收。

搬运病人及使用使盆时要特别注意,应将骨盆整个托起,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

如果病人发生剧烈的髋关节疼痛,肢体变得内旋或外旋位时,应立刻报告医生,进一步明确有无脱位的可能。

平卧时:

患侧下肢外展中立体位。

侧卧时:

一人轻度牵拉患肢,保持外展中立,然后在两腿间垫枕,顺延翻身向健侧方向,保持患肢中立位,切忌髋关节内收、内旋。

 

4.胫腓骨骨折

胫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

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

胫骨中下1/3处易于骨折。

胫骨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死。

胫骨中1/3骨折淤血潴留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内压力造成缺血性肌挛缩。

胫骨中下1/3骨折使滋养动脉断裂,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

胫腓骨骨折后体位摆放:

平卧,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10-20°。

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保持外展中立位。

胫腓骨骨折分期

★愈合期

(1)取平卧位,患侧下肢用软枕稍垫高以利于静脉回流;

(2)经骨科处理后3~4天在卧位下开始行保健体操,上肢肌力的练习,患肢髋、踝、趾的主动练习,患肢股四头肌肉的等长收缩;

(3)15天左右增加髋、膝、踝关节主动屈、伸和趾的等长收缩、髋部抗阻练习;(4)45天左右有外固定的患者可持双腋拐做三点式步行,患肢不着地;(5)可在足底沿纵轴进行扣击,每日2次,每次200下。

★恢复期

(1)去除外固定后,增加膝、踝关节的主动练习,于斜板床站立,15天后开始在扶持下做起坐练习、双足站立下做踮足尖、下蹲、练习;

(2)做患肢髋屈、伸、内收、外展和膝踝关节的屈伸抗阻练习;(3)30天后在扶杆站立位练习改为双下肢交替步行,增加踝内外翻的抗阻练习,以后扶腋拐做四点步行,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

 

6.颈椎骨折牵引

体位:

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避免过伸。

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

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

在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卧硬板床,压缩或移位较轻者,使用颌枕吊带在卧位复位牵引。

手术患者术后取平卧位,维持颈部中立位,肩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翻身时要一个人固定头部,一人搬动躯干,保持头、颈、肩一致性活动,防止颈椎错位。

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

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患者适应。

每次牵引近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情增加。

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

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可作不同的组合,一般牵引重量较大时持续时间较短,牵引重量较小时持续时间较长。

 

7.腰椎压缩性骨折

体位:

卧位和伤椎下垫枕患者住院后应平卧硬板床,去枕,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a。

同时根据骨折压缩的程度,在受伤椎体下垫适当软枕,垫枕时可先低,后逐渐加高,此法利用躯干重力和杠杆原理使脊柱保持稳定的背伸,循序渐进地复位,使压缩的椎体扩张,骨折的畸形得以矫正

B、患者必须坚持垫枕,疗程不少于6周。

护士应帮助指导患者定时进行轴线翻身,即肩部和髋部同时翻身,避免肢体扭曲,造成脊柱扭转。

翻身时嘱患者挺直腰背部,绷紧背肌,形成天然内固定夹板.

(1)复位期:

垫枕1~2周,鼓励患者练习主动挺腹,1日3次,每次5~10min。

(2)5点支撑法:

仰卧,用头部、双肘、双足跟5点支撑起全身,使背部腾空后伸,伤后1周左右进行。

(3)3点支撑法:

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患者仰卧,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及双足支撑,拱腰臀及背腾空离床,有利于腰背肌锻炼,伤后2~3周进行此项练习。

(4)4点支撑法:

仰卧,用双手,双足4点支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拱桥状,伤后3~4周进行。

(5)飞燕点水法:

患者俯卧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一枕头,颈后伸稍用力后抬起胸部离开床面,两上肢向后背伸,同时下肢尽量绷直后伸,

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作为支撑点,呈一弧形,形似飞燕点水,5~6周后练习。

 

8.骨盆骨折

1.对骨盆边缘性骨折,只需卧床休息。

髂前上棘骨折病人置于屈髋位;坐骨结节骨折置于伸髋位。

卧床休息3-4周即可。

2.对骨盆单环骨折有分离时,可用骨盆兜带悬吊牵引固定。

骨盆兜带用帆布制成,其宽度上抵髂骨翼,下达股骨大转子,悬吊重量以将臀部抬离床面为宜。

5-6周后换用石膏短裤固定。

骨盆牵引必须持续3周以上,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所以要防止并发症发生。

病人褥疮的发生。

吊带的宽度要适宜,牵引时必须双侧同时牵引,防止骨盆倾斜,肢体内收畸形。

指导病人进行功能练习,逐渐恢复肢体的功能,早日康复。

 

9.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非常常见,约占平时骨折的1/10。

多见于老年妇女,青壮年发生均为外伤暴力较大者。

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

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损

坏。

桡骨远端骨折的固定体位:

1.无移位骨折,可用功能位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4周。

2.移位型骨折,需闭合复位。

术后腕关节保持背伸20-30°,尺倾5-10°,术者沿前臂长轴方向牵拉患者手掌及拇指,使腕部尺偏,并使前臂旋前。

然后使腕关节掌曲,并同时在桡骨远骨折段上向掌侧及尺侧推压。

保持腕部在旋前及轻度掌屈尺偏位,应用前臂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4周,10~14天改为中立位4周。

离床活动时需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固定于胸前,保持中立位即拇指向上,要特别防止前臂旋转。

 

10.锁骨骨折

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惟一骨性支架。

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

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

锁骨骨折体位要求

仰卧位:

应去枕仰卧,肩胛区垫枕以使两肩后伸。

肩关节保持外展45°,前屈30°,内旋15°;肘关节保持屈曲90°。

半卧位及站立位:

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不低于心脏水平。

局部未加固定的病人,应嘱其不可随便更换卧位或下床活动。

锁骨骨折的固定:

8字形绷带固定法,是治疗锁骨骨折最经济的方法,它具有费用小,痛苦小的优点,且不会有第二次伤害。

但要求患者要不可乱动。

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骨折愈合的疗法,另外还有治疗:

一、对幼儿青枝骨折,仅三角巾悬吊。

有移位的,用8字绷带或双圈固定1~2周。

二、对青少年或成人,有重叠移位或成角畸形者,可采用手法复位,双圈或8字绷带固定。

三、切开复位内固定:

采用钢针和接骨板内固定。

 

11.胸椎骨折

胸腰椎骨折是指由于外力造成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的破坏。

这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

在青壮年患者中,高能量损伤是其主要致伤因素,如车祸,高处坠落伤等。

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存在骨质疏松,致伤因素多为低暴力损伤,如滑倒、跌倒等。

1.保持胸椎的稳定性:

患者回病房时,应由三人站同一侧平直地将病人抬至床上,去枕平卧

6h,护士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1次,翻身时头与躯干保持一致。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双下肢体感觉运动情况: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术后早期应及时检查病人的感觉功能运动及自主大小便功能,尤其是足趾和踝关节的运动及感觉功能。

3.保持引流管通畅:

保持胸腔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嘱其勿牵拉、压迫、扭曲,每2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

观察胸瓶内水柱波动情况,胸瓶每日更换1次。

密切观察胸瓶内引流液量及颜色并及时记录。

翻身时严防引流管拔出或脱落。

 4.在卧位和伤椎下垫枕病人住院后应平卧硬板床,去枕,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同时根据骨折压缩的程度,在受伤椎体下垫适当软枕,垫枕时可先低,后渐渐加高,此法利用躯干重力和杠杆原理使脊柱保持稳定的背伸,循序渐进地复位,使压缩的椎体扩张,骨折的畸形得以矫正。

5.指导康复训练:

对无截瘫病人术后第一日,即指导病人做直腿抬高锻炼,每日3次,每次30rain,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足趾的伸屈等活动。

截瘫病人穿矫正鞋以保持关节功能位预防足下垂,每日为病人做双下肢被动运动,每日3次,每次1小时,指导并鼓励病人做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

以增强腰肌力和脊柱稳定性。

术后4周开始先练习五点支柱锻炼,每日3—4次,每次2O一5O次,根据隋况逐渐增多,幅度逐渐加大,1—2周后可改为三点支撑法,坚持6个月一l2个月,中间无特殊情况不宜中断。

术后8周可在宽腰带或胸腰支具固定下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