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表格题型 懂做完这些题去考试应该就能拿到这类型的满分了最全最新的题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2272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表格题型 懂做完这些题去考试应该就能拿到这类型的满分了最全最新的题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表格题型 懂做完这些题去考试应该就能拿到这类型的满分了最全最新的题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表格题型 懂做完这些题去考试应该就能拿到这类型的满分了最全最新的题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表格题型 懂做完这些题去考试应该就能拿到这类型的满分了最全最新的题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表格题型 懂做完这些题去考试应该就能拿到这类型的满分了最全最新的题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表格题型 懂做完这些题去考试应该就能拿到这类型的满分了最全最新的题型.docx

《公务员考试表格题型 懂做完这些题去考试应该就能拿到这类型的满分了最全最新的题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表格题型 懂做完这些题去考试应该就能拿到这类型的满分了最全最新的题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表格题型 懂做完这些题去考试应该就能拿到这类型的满分了最全最新的题型.docx

公务员考试表格题型懂做完这些题去考试应该就能拿到这类型的满分了最全最新的题型

  1.从表1中可以看出,公民获取政策信息的主渠道有三个,按照选择人数多少依次是(   )。

  A.国内电视、国内报纸、互联网         B.国内报纸、国内电视、互联网

  C.互联网、国内电视、国内报纸         D.国内报纸、互联网、国内电视

  2.从以上三大渠道获取政策信息的人数合计占总人数的比例是(   )。

  A.91.03%         B.90.88%         C.90.97        D.91.3%

  3.如果样本人数相等,则选择“国内报纸“、”会议文件“作为接受政策信息第一渠道的男性公民人数分别是女性公民人数的(   )。

  A.1.2倍、2.2倍                     B.1.3倍、1.5倍

  C.3.7倍、1.3倍                     D.1.3倍、2.2倍

  4.以上数据能说明的是(   )。

  A.男、女公民在选择接受政策信息的渠道方面没有明显不同的偏好

  B.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国内报纸”、“各种会议及文件”获取政策信息

  C.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国内杂志”、“互联网”获取政策信息

  D.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外国或港澳台媒体获取政策信息

  

(二)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相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

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有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利益”、“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基于公民权利”、“出于公民责任心”。

六项备选答案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其同政治制度的关系。

在选项中,“出于公民责任心”行“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共有1974人次对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做出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1169人次,女性公民805人次,统计结见表2。

  5.女性公民在“公民责任、公民权利、公共利益”三个高选择率项上选择人次占女性总选择人次的(   )。

  A.71.1%        B.77.5%        C.74.9%        D.75.1%

  6.从表2看出,在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两个选项上,女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男性;在公民责任、公共利益两个选项上,男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女性。

这说明

  A.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感性化

  B.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理性化

  C.与男性相比,女性参与动机呈现出高公共性的特征

  D.社会性别与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频次问题

  7.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

  A.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B.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C.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不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D.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引发更多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

  8.表2数字显示(   )。

  A.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公心、出于有利于他人

  B.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C.从主流来说,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机是可靠的

  D.出于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个人从众行为的选择占有不小的比例

  (三)本问卷设计了“在过去的两年中,您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次数是多少”的问题,旨在考察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频次,了解社会性别对参与次数的影响。

该问题为单项选择问题,备选答案有六项:

零次、1~2次、3次、4次、5次、6次以上。

共有1383人进行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835人,女性公民548人。

答案选择情况见表3。

  9.通过表3能够得出的最恰当结抡是(   )。

  A.不同性别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有差异

  B.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具有影响

  C.不同性别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有显著差异,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具有重要影响

  D.不同性别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不具有重要影响

  10.对女性公民参与人数随着参与次数的增多所产生的递减速度较慢现象的原因,不能的解释是(   )。

  A.女性公民独立的政策诉求更加明晰,实现自身政治价值的理念日益强化,分外珍惜与政策制定的机会

  B.大多数女性公民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保护自己的权利,不轻易放弃表达政策诉求的努力

  C.在参与人数递减时,使得递减现象也处于低组织化状态,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群体参与行为的递减现象

  D.低组织化状态对女性公民参与人数的递减速度起到了一种缓冲作用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及解析】

  1.【解析】答案为A。

从表中可知公民获取政策信息的三个主渠道依次是国内电视、国内报纸、互联网。

  2.【解析】答案为C。

三大主渠道获取政策信息的人数合计占总人数的比例=(536+363+159+80+66+55)/1384×100%=90.97%。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3.【解析】答案为D。

如果样本人数相等,则选择“国内报纸”作为第一渠道的男性公民是女性公民人数的19%/14.6≈1.3倍,选择“会议文件”作为第一渠道的男性公民是女性公民人数的2.9%/1.3%≈2.2倍,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4.【解析】答案为B。

从表格中比例两栏可知,男性从“国内报纸”和“各种会议及文件”中获取政策信息的比例大于女性的比例。

  5.【解析】答案为A。

女性公民在“公民责任、公民权利、公共利益”上的选择人次占女性总选择人次的比例为×100%≈71.1%。

  6.【解析】答案为A。

女性凭个人利益和个人兴趣参与制定政策的比例高于男性,说明女性比男性更感性。

同时,男性以公民责任和公共利益为动机参与制定政策的比例高于女性,说明男性更加理性。

所以本题应选A。

  7.【解析】答案为C。

B、D项是一个意思,可知B、D理解正确。

如果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毫无关系的话,公民就不会有参政的积极性;反之,只有两者的关系越紧密,公民的参政热情才会高,A项理解也是正确的。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8.【解析】答案为D。

出于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从众行为的选择占比例为13%+9%+3.1%=25.1%,所以正确答案为D。

  9.【解析】答案为C。

从图中的比例不难看出。

我们看到在零次制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方面,女性公民远远高于男性公民(81.9%>66.9%)。

男性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方面比例都高于女性公民,因此说明不同性别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有显著差异,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正确答案为C。

  10.【解析】答案为C。

女性公民参与人数随着参与次数的增多所产生的递减速度较慢现象,这个现象是对女性公民的肯定,而我们看到AB都是对女性公民的肯定,所以AB正确;而C说“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群体参与行为的递减现象”,与事实不符,所以C错误;D的“缓冲作用”也能说明递减速度较慢现象,所以D正确。

所以正确答案为C。

表:

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

消费类型 

城市家庭

农村家庭

金额(元)

比例(%)

金额(元)

比例(%)

住房

1865.9

6.6

484.7

2.8

食品

9790.2

34.5

5751.0

33.3

衣着

1957.6

6.9

1171.7

6.8

医疗

2670.9

9.4

2141.6

12.4

交通

1425.0

5.0

1107.0

6.4

通讯

1482.9

5.2

965.8

5.6

教育

3170.5

11.2

2069.2

12.0

文化、娱乐、游泳

717.8

2.5

180.3

1.0

电费、水费等日常开销

1935.3

6.8

926.9

5.4

家用电器、家具

1010.7

3.6

567.3

3.3

日用品

467.7

1.7

313.7

1.8

人情往来

1849.1

6.5

1605.7

9.3

合计

28343.7

100

17285.0

100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可以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状况,但在调查中发现了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比中低和中等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消费率明显偏低。

   

  1.由“表:

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分析得出,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差异和问题主要是(   )。

  A.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差异较大,消费结构差异明显

  B.教育、医疗等发展型消费呈刚性特点

  C.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D.家庭消费率总体偏低,消费率随收入提高而边际递减

  2.上述文字资料主要显示(   )。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越高,家庭生活水平就越低

  B.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越低,家庭生活水平就越高

  C.低收入家庭的食品支出数额较低,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也较低

  D.城市低收入家庭食品支出数额高于中等收入家庭食品支出数额

  3.调查发现,城市低收入家庭平均食品支出数额为4898.8元,占消费总支出14321元的比例为(   )。

  A.24.2%       B.28.2%        C.34.2%       D.38.2%

  4.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低收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主要是因为(   )。

  A.为了保证教育和医疗等发展型消费而省吃俭用

  B.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支出数额较高

  C.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保险等消费数目较大

  D.城乡低收入家庭食品消费支出一直不高

  5.我国家庭的消费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其原因主要是(   )。

  A.与长期形成的勤俭持家传统有关

  B.与中国家庭文化和消费观念有关

  C.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

  D.消费品零售价格偏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直接读表可知A项为正确答案。

  2.C【解析】恩格尔系数实质上就是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该系数越高,家庭生活水平就越低。

但调查结果非完全如此,低收入家庭的食品支出数额较低,但同时其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也较低。

故C项为正确答案。

  3.C【解析】4898.8/14321×100%≈34.2%。

  4.A【解析】中国家庭普遍重视子女教育的观念以及在多数家庭医疗看病还需要自己付费的情况下,低收入家庭更多地依靠省吃俭用来保障这方面的支出,故而其恩格尔系数较低,但生活水平也较低。

  5.C【解析】中国家庭文化和消费观念会影响我国家庭消费率,但最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应对住房、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

C项为正确答案。

2012年公务员资料分析之表格资料强化训练(六)

来源:

中公教育     时间:

2012-03-21

 

加入收藏

电邮给朋友

打印文章

写信给编辑

1.1998年,流通中的现金约占货币和准货币的()

A.10.0%B.10.7%C.13.2%D.37.3%

2.从1997~2003年间,货币量相对上一年的绝对增量最大的年份是()

A.1999年B.2000年C.2002年D.2003年

3.占当年货币和准货币的比例最高的是()

A.2002年货币B.2003年货币C.2002年准货币D.2003年准货币

4.从1997至2003年间,增长最快的项目是()

A.流通中的现金B.货币C.货币和准货币D.活期存款

5.根据上表所列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并不是每一年,准货币都超过活期存款

B.2000年活期存款是流通中的现金的2.5倍以上

C.与1997年相比,2003年活期存款占货币量的比例有所增加

D.准货币在货币和准货币中的比例均高于货币在货币和准货币中的比例

1.B

中公解析:

所求的数据为1.12/10.45,这个值大于1.12/11.2=10%,小于1.12/10=11.2%。

介于这两个值之间的选项只有B选项。

2.D

中公解析:

表中第三列的数据逐年相减即可得到。

此题容易误将每年的货币与准货币总量进行相减,这样就会错。

另外,本题问的是“绝对增长量”,不是同比增长,这样的问题简化了计算。

3.D

中公解析:

解析一:

2002年货币:

2002年准货币=7.09:

11.41=1:

1.61,2003年货币:

2003年准货币=8.41:

13.71=1:

1.63,因此,2003年准货币的比例最大。

解这道时将所求的比例转化为当年货币与准货币的比例关系,哪种货币的比例最大,其百分比也最大。

解析二:

从表格中很容易看出,2002以及2003年的准货币量都比当年的货币量大,因此只需要看两年之间货币量所占比值小的那年,准货币量的百分比就一定最大。

2002年货币量百分比=7.09/18.50=38.3%,2003年货币量百分比=8.41/22.12=38.0%。

因此2003年的准货币量百分比最大。

4.D

中公解析:

所谓增长最快就是2003年的值/1997年的值最大的那个。

流通中的现金比值=1.97/1.02=1.93;货币比值=8.41/3.48=2.42;货币和准货币比值=22.12/9.10=2.43;活期存款比值=6.44/2.46=2.62。

因此活期存款增长最快。

此题注意,上述算出来的值并不是同比增长。

同比增长应该是(2002年的值-1997年的值)/1997年的值。

所以上面算出来的值正好比同比增长大了100%。

5.A

中公解析:

从表格中最后两列明显看出准货币始终多于活期存款,所以A说法不正确。

2001年、2002年全国高等学校各学科学生数(单位:

千人)

1.2002年的在校生中,工学学生所占的比例约是()。

A.15%B.20%C.34%D.40%

2.2002年与2001年相比,毕业生增长率最大的学科是()。

A.教育学B.经济学C.管理学D.医学

3.2002年与2001年相比,在校生增长率超过20%的学科有()。

A.3个B.8个C.10个D.11个

4.如果数据中的在校生不包括毕业生,那么2002年高校共约招了()。

A.50万人B.184万人C.318万人D.472万人

5.2002年,非新生的在校生占在校生比例最大的学科是()。

A.哲学B.历史学C.法学D.经济学

1.C

【中公解析】所占的比例=工学在校学生数/在校生总数%=(3085/9033)×100%=34.15%。

2.A

【中公解析】教育学增长率=〔(79.8-52.6)/52.6〕×100%=51.8%。

经济学增长率=〔(65.9-57.3)/57.3〕×100%=1.5%,管理学增长率=〔(193.2-139.9)/139.9〕×100%=38.1%,医学=〔(79.5-62.6)/62.6〕×100%=26.7%,故选A项。

3.B

【中公解析】本题计算方法同上题,但不必算出最终结果。

4.C

【中公解析】2001年在校生为7190.8千人,也就是一、二、三年级的总数,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到了2002年就成了毕业生,所以2001年三年级的学生有1337.2千人,一、二年级的学生就共有7190.8-1337.2=5853.6(千人),2001年一、二年级的学生到2002年就成为二、三年级的学生,而2002年在校生(即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总和)共9033.5千人,所以2002年的一年级生也就是新生人数为9033.5-5853.6=3179.9(千人),换算为万人,是318万人。

5.B

【中公解析】各学科2001年在校生除以2002年在校生,所得比值最大者即是答案。

 

某工厂生产的400支灯泡使用寿命统计

1.使用寿命在400~499小时的灯泡有多少支?

()。

A.14B.46C.76D.62

2.使用寿命在700~799小时的灯泡比800~899小时的灯泡多多少支?

()。

A.68B.62C.6D.10

3.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上的灯泡有多少支?

()。

A.22B.6C.28D.48

4.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下的灯泡有多少支?

()。

A.220B.280C.372D.370

5.使用寿命在300小时以下的灯泡有多少支?

()。

A.14B.0C.12D.无法确定

1.B

【中公解析】从该统计表直接可以看出,使用寿命在400~499小时的灯泡有46支。

所以,正确答案为B。

2.C

【中公解析】从统计表可以得出:

使用寿命在700~799小时的灯泡为68支,使用寿命在800~899小时的灯泡为62支。

所以,它们之间相差68-62=6(支)。

故正确答案为C。

3.C

【中公解析】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使用寿命在1000~1099小时的灯泡为22支,使用寿命在1100~1199小时的灯泡为6支。

所以,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上的灯泡为:

22+6=28(支)。

故正确答案为C。

4.C

【中公解析】由123题可以得知:

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上的灯泡为28支;所以,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下的灯泡数目为:

400-28=372(支)。

正确答案为C。

5.B

【中公解析】从统计图表可以看出:

使用寿命在300~1199小时的灯泡数目为:

14+46+58+76+68+62+48+22+6=400,而工厂共生产400支灯泡,所以,没有使用寿命在300小时以下的灯泡。

故正确答案为B。

根据下表回答第1~5题。

1.合计产量最多的年份是()。

A.1954  B.1966  C.1977  D.1978

2.1978年的薪柴比1966年的央木产量()。

A.减少了不到30万立方米

B.增加了30多万立方米

C.增加了20多万立方米

D.减少了约50万立方米

3.1977年产量比1954年产量有所增加的是()。

A.薪柴和央木B.马尾松和杉木

C.央木和薪柴D.央木和杉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79年薪柴产量为58.3立方米

B.1977年的央木产量比1954年的薪柴产量略少

C.马尾松产量逐年减少

D.央木产量逐年增加

5.1954年产量最大的是()。

A.薪柴  B.马尾松  C.央木  D.杉木

1.C

【中公解析】从合计来看,产量最多的就是1977年的438.7万平方米,故选C。

2.C

【中公解析】1978年的薪柴是77.4万立方米;1966年的央木是53.5万立方米,所以前者比后者增加了20多万立方米。

3.D

【中公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到,1977年和1954年相比,央木从29.1增到98;杉木从96增加到221.2;其他项目都是减少的,所以符合题意的就是央木和杉木,故答案为D。

4.B

【中公解析】选项A应为53.8万立方米;选项C马尾松1979年比1978年有所增加,并不是逐年减少;选项D央木也不是逐年增加,1978年比1977年有所减少。

所以只有B项说法正确。

5.A

【中公解析】1954年的各项中,薪柴是106.3万立方米;马尾松是35.9万立方米;央木是29.1万立方米;杉木是96万立方米。

所以薪柴最多。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数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多少?

A.34%B.32%C.30%D.35%

2.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的营业额及占500强营业总额的百分比比上年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

A.29344573.32B.55039068.20

C.11760020.22D.55039068.22

3.该表中属于欧洲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2000年比1999年减少了多少家?

A.7B.8C.4D.5

4.根据该表按营业额高低排序五国依次是:

A.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

B.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

C.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

D.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

5.根据该表按利润额高低排序五国依次是:

A.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

B.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

C.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

D.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

第一题答案:

A

中公解析:

本题需稍动一下脑筋,因为题中要求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数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多少,而统计表中没有直接给出数据,但是分析一下便可知道,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数是185家,1999年为179家,很明显增加了6家。

所以求其增长率即:

6除以179约为34%。

此题应注意要将计算结果至少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才可找到答案。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第二题答案:

D

中公解析:

完成该题只需认真看表,结果就一目了然。

营业额中对应美国的一格就是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的营业额。

要求占500强企业营业总额的百分比比上年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

只要将2000年的39.1与1999年的36.9作一对比,答案就清楚了:

39.1-36.9=2.2。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第三题答案:

B

中公解析:

首先,观察该表中属于欧洲的有三个国家,分别是法国、德国、英国。

2000年三国上榜企业数为37+34+33=104(家),1999年三国上榜企业数为37+37+38=112(家),所以答案为112-104=8(家)。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第四题答案:

B

中公解析:

该题只需认真观察营业额这一列,对五个国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营业额对号入座,进行比较排序,答案就出现了。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第五题答案:

D

中公解析:

该题做题方法同上题,也是只需认真观察利润额这一列,对五个国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利润额对号入座,进行比较排序,答案就出现了。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下列是×季度某公司产品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表,请回答表后1~5题。

 ×季度某公司产品计划完成情况

1.未完成计划的品种占()。

A.1/4B.1/3C.1/2D.全部完成

2.创产值最多的产品是()。

A.甲B.乙C.丙D.丁

3.计算产品计划完成程度的正确算法是()。

A.×100%B.×100%

C.×100%D.×100%

4.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甲产品完成了计划数的100%

B.乙产品完成了原计划的60%

C.丙产品完成了原计划的150%

D.丁产品完成了计划的200%

5.根据本季度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对下季度生产应实施()。

A.增加甲产品计划数,减少乙产品的生产计划

B.乙产品的计划不变,增加丙产品和甲产品的计划

C.增加丁产品计划,同时维持甲产品在原有水平,减少乙产品的生产计划

D.增加丁产品和丙产品的计划,乙产品维持原有水平,减少甲产品的计划

1.B

【中公解析】看图可知,计划完成的产品是甲、乙、丙三种产品,其中甲没有完成计划,占三种产品的三分之一。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2.A

【中公解析】由图表可知,创产值最多的产品是甲,故答案为A。

3.C

【中公解析】实际值(扣除超计划部分)÷计划值×100%,即×100%,故选C。

4.C

【中公解析】可分别计算:

A.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