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726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6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运动生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运动生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运动生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运动生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教案.docx

《运动生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教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生理教案.docx

运动生理教案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理论课教案

课程:

运动生理学

系、年级、班:

教研室:

基础理论

任课教师:

范洪伟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运动生理学课次:

任课教师:

范洪伟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及神经、体液对机体的调节

2、了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历史与研究现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手段

重点:

1.兴奋性、适应性

神经、体液对机体调节

难点:

1.生命活动的反馈调节

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

、复旧导新、基本内容、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课小结……..)

一、课堂常规

1、教师点名,检查记录学生出勤情况

2、讲述前言提出运动生理课的上课纪律、对学生要求、考试方式

二、授课内容

绪论

第一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运动生理学: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机能调节

(一)机体的基本生理物征

1、新陈代谢:

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

两个过程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在两个过程中同时进行第三节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方法

1客观分析与科学实验两种方法

2科学实验法分为动物实验法和人体实验法

时间

安排

5分

80分

(二)运动生理学的历史与研究现状

1历史:

运动生理学是20世纪发展的一门年轻的学科

2起源开劳动生理学

希尔为运动生理学之父

1962年伯格斯特龙发明肌肉活检技术

1962年伯格斯特龙发明肌肉活检技术

1954年北体培养首批运动生理学研究生

1958年国家体科所成立

3研究热点

(1)最大摄氧量(VO2max)的研究:

(2)对氧债学说的再认识:

(3)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4)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

(5)个体乳酸阈:

代替无氧阈

(6)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结构及代谢的影响:

(7)肌纤维类型(8)心脏功能影响(9)运动与控制体重

(10)运动与免疫机能

第四节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趋势

1微观水平研究不断深入

2宏观水平研究:

如机能评定

3研究方法:

核磁共振酶的测定

4:

应用性研究:

指导运动训练及比赛

5:

研究领域:

生理、生化、力学、心理、医学等

三、本次课小结

5分

课后小结

1、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2、学生上课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举例说明神经及体液调节的特点

通过绪论的学习谈一谈对运动生理学的认识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运动生理学课次:

任课教师:

范洪伟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肌肉的结构特点

2掌握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3为指导运动训练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掌握骨骼肌的微细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手段

重点:

1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3骨骼肌的微细结构

难点:

1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讲  授  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

复旧导新、基本内容、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课小结……..)

时间

安排

一、课堂常规

复旧导新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2)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

二、授课内容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第一节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

1生物电(bioelectricity):

生物体的带电现象

2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

活细脑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息电位相对恒定,据测定,哺乳类动物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约为70-9OmV(毫伏)。

若以细胞膜外电位为零,细胞膜内电位则为-70--9OmV

3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

离子学说

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4静息电位产生的过程

(二)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

1定义:

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时,细胞膜在膜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而可逆倒转的波动电位

2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10分

75分

本次课基本内容

时间

安排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钠离子通透性升高-内流造成去极化反极化-膜内外膜外负-当电场力=向内渗透力时-钠离子不内流-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升高-钾离子外流出现复极化-静息电位的水平

3动作电位的传递(coduction)

有髓鞘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无髓鞘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处的接头前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开放,Ca++从细胞外液进入轴突末梢,促使轴浆中含有乙酰胆碱的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移动。

当突触小泡到达接头前膜后,突触小泡膜与接头前膜融合进而破裂,将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

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后和接头后膜上的特异性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接头后膜上的Na+、K+通道开放,使Na+内流、K+外流,结果使接头后膜处的膜电位幅度减小,即去极化。

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极电位(end-platepotential)。

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肌细胞的阈电位)时,可引发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使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

第二节肌纤维的结构

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成人肌纤维直径约60微米(μm),长度为数毫米到数十厘米。

每条肌纤维外面包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肌内膜。

许多肌纤维排列成束(即肌束),表面被肌束膜包绕。

许多肌束聚集在一起构成一块肌肉,外面包以结缔组织膜,称为肌外膜。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sarcomere)

每个肌细胞含有数百至数千条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的直径约14微米,纵贯肌细胞全长。

每条肌原纤维的全长都由暗带(A带)和明带(I带)呈交替规则排列,在显微镜下呈现有规律的横纹排列,故骨骼肌也称横纹肌。

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

实际上由于粗肌丝的存在而形成了A带。

细肌丝连接于Z线,纵贯I带全长,并伸入A带部位,与粗肌丝交错对插。

(二)肌管系统

肌原纤维间有两种不同的小管系统,即横小管系统和纵小管系统。

这些肌管系统是骨骼肌兴奋引起收缩耦联过程的形态学基础。

横小管系统(transversetabularsystem,又称T-system)是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伸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纵小管系统(Longitudinaltubularsystem)即肌质网(sarcoplasmicreticulum)系统

(三)肌丝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占肌肉干重的75%-80%,与收缩机制有关的蛋白质占肌肉蛋白质的50%-60%。

肌细胞收缩的物质基础是粗、细蛋白质肌丝。

(一)粗肌丝

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myosin,又称肌凝蛋白)组成。

一条粗肌丝中约有200个肌球蛋白分子。

每个肌球蛋白分子呈双头长杆状。

许多肌球蛋白的杆状部分集束构成粗肌丝的主干,其头部向外突出,形成横桥(cross-bridge),如图l-5A所示。

横桥部具有ATP(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可分解ATP而获得能量,用于横桥的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头部可与组肌丝上的肌动蛋白呈可逆结合。

5分

本次课基本内容

时间

安排

二)细肌丝

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actin,又称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又称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troponin,又称原宁蛋白)组成。

1.肌动蛋白

肌动蛋白单体呈球状(称G-肌动蛋白)。

许多G-肌动蛋白单体以双螺旋聚合成纤维状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构成细肌丝的主干。

2.原肌球蛋白

原肌球蛋白也呈双螺旋状,位于F-肌动蛋白的双螺旋沟中并与其松散结合。

在安静状态下,原肌球蛋白分子位于肌动蛋白的活性位点之上,阻碍横桥与肌动蛋自结合。

每个原肌球蛋白分子大约掩盖7个活性位点。

3.肌钙蛋白

三、本次课小结

5分

课后小结

1、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2、学生上课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区分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

参照运动解剖书复习肌纤维的结构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运动生理学课次:

任课教师:

范洪伟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骨骼肌的特性

2掌握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3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手段

重点:

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难点:

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

考勤、复旧导新、基本内容、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课小结……..)

时间

安排

一、课堂常规

1、教师点名,检查记录学生出勤情况

2、复旧导新肌纤维的结构

3、宣布本次课主要教学内容

二、授课内容

第三节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一)肌丝滑行学说(sliding-filamenttheory)。

肌肉收缩时A带的长度不变而I带的H区变窄

(二)肌纤维收缩的分子机制

当运动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使肌细胞膜产生兴奋。

之后,肌质网向肌浆中释放Ca++(肌质网中的Ca++浓度远远大于肌浆中的Ca++浓度),肌浆中的Ca++浓度瞬时升高。

肌钙蛋白亚单位C与Ca++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进而导致原肌球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原肌球蛋白滑入F-肌动蛋白双螺旋沟的深部,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暴露。

一旦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一旦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暴露,粗肌丝上的横桥即与之结合。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后会产生两种作用:

D激活了横桥上的ATP酶,使ATP迅速分解产生能量,供横桥摆动之用;0激发横桥的摆动,拉动细肌丝向A带中央移动。

然后,横桥自动与肌动蛋白上的活性位点分离,并与新的活性位点结合,横桥再次摆动,拖动细肌丝又向A带中央前进一步。

如此,横桥头部前后往复地运动,一步一步地在细肌丝上“行走”,拖动细肌丝A带中央滑行。

5分

10分

70分

本次课基本内容

时间

安排

(三)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tioncoupling)

1兴奋-收缩耦联

详细介绍三联管系统

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1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系统传导肌细胞内部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3肌质网对钙离子的再回收

第四节骨骼肌特性

(一)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伸展性:

可拉长

弹性:

肌肉的长度拉长后可恢复

粘滞性:

各分子间的摩擦力

(二)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

1刺激必须有一定的强度

2刺激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3刺激强度有一定的变化速度

三、本次课小结

5分

课后小结

1、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2、学生上课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3、布置课外作业

分析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运动生理学课次:

任课教师:

范洪伟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本次课的目的、任务

1了解运动单位

2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3掌握不同肌纤维的特征及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4指导运动训练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手段

重点:

1.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2运动单位的定义及动员

3不同类型肌纤维的特征

4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难点:

1对运动单位的理解

2.不同类型肌纤维的特征

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

考勤、复旧导新、基本内容、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课小结……..)

时间

安排

一、课堂常规

1、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2、教师点名,检查记录学生出勤情况

3、复旧导新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4、宣布本次课主要教学内容

二、授课内容

第五节骨骼肌的收缩

(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向心收缩(concentriccontraction):

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为向心收缩

等长收缩(isometriccontraction):

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变,称为等长收缩

离心收缩(eccentriccontraction):

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等动收缩(isokineticcontraction):

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间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

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5分

10分

70分

本次课基本内容

时间

安排

力量:

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比向心收缩大50%,比等长大25%

代谢:

离心收缩时所消耗的能量低于向心收缩

肌肉的酸疼:

,肌肉酸疼程度与肌肉的收缩形式有关显示的是诱发肌肉酸疼的实验结果。

男女受试者各用杠铃完成两组力竭的屈肘运动。

在离心收缩时只是主动地放下杠铃,而在向心收缩时只是主动地举起杠铃,在等长收缩时保持杠铃不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收缩,肌肉酸疼均在练习后的1-2天才明显出现。

肌肉离心收缩引起的肌肉酸疼最显著,等长收缩次之,向心收缩最不明显

(二)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

1绝对力量:

某一块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

2相对力量:

肌肉单位横断面积所具的的肌力

3力量—速度曲线:

当负荷较小时肌肉收缩速度加快,当负荷大时速度减慢。

4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

在相同负荷时力量越大速度越快

5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指人体单位理间内所做的功

(三)运动单位的动员

定义(motorunit,):

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为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募集(motorunitinvolvement):

参与运动单位的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

第六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一)肌纤维类型的划分:

快肌

白肌

Ⅱa

快缩红

FG

Ⅱb

快缩白

FOG

慢肌

红肌

慢缩红

SO

(二)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

1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快肌纤维的直径较慢肌纤维大,肌浆网也较慢肌纤维发达。

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丰富,线粒体多且体积大。

快肌纤维神经纤维粗,传导速度快。

2生理学特征

(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

(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

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

(3)肌纤维类型与疲劳

慢肌纤维抗疲劳性好

3代谢特征

慢肌纤维中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X)、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琥珀酸脱氢酶

5分

(SDH)等活性高快肌纤维中肌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高

(三)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

时间短、强度大的项目快肌纤维百分比较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高

(四)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1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2酶活性改变

三、本次课小结

5分

课后小结

1、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2、学生上课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3、布置课外作业

举运动中的实例来说明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查找资料说明肌电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运动生理学课次:

任课教师:

范洪伟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本次课的目的、任务

1了解力量素质的分类

2掌握影响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与训练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手段

重点:

1举例分析力量素质的分类

2影响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难点:

影响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讲授法

本次课基本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考勤、复旧导新、基本内容、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课小结……..)

时间

安排

一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

三讲授新课

第二章肌肉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与训练

(一)力量素质

1定义2分类

(二)影响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

2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3骨杠杆

4肌纤维中的百分比组成

5.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6.年龄与性别

7.体重

5分

5分

70分

本次课基本内容

时间

安排

(三)力量质的训练方法

动力性练习静力性练习

等动练习超等长练习

电刺激法

(四)发展肌肉力量的原则

1大负荷原则2有效运动负荷原则

3渐增负荷原则

4专门性原则

5负荷顺序原则

6合理训练间隔原则

(五)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

1训练的负荷2训练的次数

3训练的速度

四布置思考题

1影响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2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

五课小结

]

5分

5分

课后小结

教师总结

结合专项谈一谈如何增长肌肉的力量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运动生理学课次:

任课教师:

范洪伟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了解肺通气的结构机理

掌握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肺活量等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手段

重点:

肺容量及肺通气是中的相关概念

难点:

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

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

考勤、复旧导新、基本内容、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课小结……..)

时间

安排

一、课堂常规

1、教师点名,检查记录学生出勤情况

2、复旧导新训练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3、宣布本次课主要教学内容

二、授课内容

第三章呼吸机能与运动

第一节呼吸运动与肺通气功能

(一)概述

1呼吸的定义:

人体与外界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

2呼吸过程:

外呼吸:

在肺部进行的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气体运输:

通过血液流动进行气体交换

内呼吸:

血液通过组织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二)肺通气的动力:

1呼吸运动:

胸腔节律性扩大或缩小

2呼吸肌:

腹肌、肋间内肌。

吸气肌:

肋间外肌、膈肌、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

5分

10分

70分

本次课基本内容

时间

安排

3平静呼吸:

吸气是主动的、呼吸运动是被动的。

用力呼吸:

呼气吸气都是主动的

4呼吸类型的分类

肋式呼吸、膈式呼吸、混合式呼吸

(三)肺通气阻力

1弹性阻力:

是指肺和胸廓的弹性回缩力2非弹性阻力:

气体流动与呼吸道之间的摩擦力(四)肺内压胸内压:

胸内负压

(五)肺的容量

1潮气量:

安静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又叫呼吸深度。

象潮水一样。

2补吸气量:

平静吸气之后再做最大吸气时,增补吸入的气量。

3补呼气量:

正常人900-1200ML

4肺活量:

在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力气时所呼出的气量。

5余气量:

用最大力量吸气后,肺内仍存留一部分气体。

女子1000ML男子1500ML男子比女子胸廓大。

6功能余量:

平静呼气且存留于肺泡内的气量。

意义:

防止每次吸气时新鲜空气进入肺泡后所引起的肺泡气体浓度过大的变化,从而缓冲肺泡气体分压。

7肺的通气量:

在呼吸过程中每分种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叫肺的通气量。

三、本次课小结

5分

课后小结

1、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2、学生上课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3、布置课外作业

复习呼吸系统结构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运动生理学课次:

任课教师:

范洪伟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了解气体交接的方式与动力

掌握气体运输氧气及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手段

重点:

1气体运输氧气与二氧化碳及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难点: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

考勤、复旧导新、基本内容、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课小结……..)

时间

安排

一、课堂常规

1、教师点名,检查记录学生出勤情况

2、复旧导新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及作用

3、宣布本次课主要教学内容

二、授课内容

原理及作用

三讲授新课

第四章呼吸机能与运动

第二节气体交换与运输

(一)气体交换

1气体交换的动力:

分压差

2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肺泡通气量

肺血流量

肺泡膜的扩散容量

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二)气体运输

5分

10分

70分

本次课基本内容

时间

安排

1氧的运输

小部分以物理溶解1。

5%大部分化学结合

氧容量:

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最大值

氧含量:

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实际结合的量

氧饱和度:

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

2氧贮存:

贮存于肌红蛋白中

氧利用率:

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释放氧量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

氧离曲线意义

“S”形氧离曲线的上段显示为当PO2在60-lOOmmHg时,曲线坡度不大,形式平坦,即使PO2从1OOmmHg降至8OmmHg时,血氧饱和度仅从98%降至96%。

这种特点对高原适应或有轻度呼吸机能不全的人均有好处.曲线下段显示出PO2在6OmmHg以下时,曲线逐渐变陡,意味着PO2下降,使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

PO2为40-lOmmHg时,曲线更陡,此时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大幅度下降。

释放出大量的O2,保证组织换气。

氧离曲线的因素是:

血液中PCO2升高、pH值降低、体温升高以及红细胞中糖酵解产物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的增多,都使Hb对O2的亲和力下降,氧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O2。

三、本次课小结

5分

课后小结

1、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2、学生上课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3、布置课外作业

氧离曲线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运动生理学课次:

任课教师:

范洪伟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了解气体交接的方式与动力和气体运输氧气的基础上

掌握二氧化碳及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及呼吸运动的调节

了解运动时合理呼吸方法

掌握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手段

重点:

二氧化碳运动中化学结合的过程

肺牵张反射

运动时神经体液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运动时合理呼吸方法

难点:

二氧化碳的动输

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

考勤、复旧导新、基本内容、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课小结……..)

时间

安排

一、课堂常规

1、教师点名,检查记录学生出勤情况

2、复旧导新氧离曲线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3、宣布本次课主要教学内容

二、授课内容

第三章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