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15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_精品文档.doc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_精品文档.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_精品文档.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识点归纳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分封制内容:

(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目的:

巩固西周的统治

影响:

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西周的宗法制实质:

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

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郡县制: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

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4、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5、秦创皇帝制:

皇权至上

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演化进程

皇权

相权

秦始皇

汉武帝

隋唐

创皇帝制

外朝

三省六部制

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

废丞相

军机处

丞相权力大

内朝

三省长官都是丞相

权分六部

削弱丞相的外朝权力

分散丞相

权力

分割相权

内阁形成

皇权达到

顶峰

地方建制

东汉

唐朝

元朝

明朝

郡县制

州、郡、县

道、州、县

路、州、县

行省制度

废行省设三司

省、道、府、县

选官

制度

先秦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4、监察体制秦:

御史大夫两汉设刺史(地方)

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

6、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

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加强。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列强侵入与民族危机

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c.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d.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直接目的:

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3、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

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直接原因:

受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的

刺激。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需要抢夺更多的殖民地作为资本输出的场所

5、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开端。

(也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既相互勾结,又互相斗争)

6、瓜分中国的表现:

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影响: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

7、1899年9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背景:

A、当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时候,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B、美国当时的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C、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

内容:

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

实质:

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小米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影响:

列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新疆,成立汗国,自立为汗。

1871年,俄国强占伊犁地区。

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利用阿古柏侵略新疆的阴谋。

1880年,清政府再次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左宗棠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被遣往俄国交涉伊犁问题的曾纪泽在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1884年,清朝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4、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人物有:

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志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的全体官兵,管带林永升,“靖远”号管带叶祖珪。

5、黄海海战战争后,中日双方双方都有一定的损失,清政府的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由于李鸿章的“避战保舰”政策,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6、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

领导人:

邱逢甲、徐骧、刘永福等。

历史意义:

A、反映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B、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7、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的原因:

直接原因:

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根本原因: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懦弱无能。

8、义和团的口号经历了“反清灭洋”到“扫清灭洋”(反映中外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9、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从“围剿”“招抚”“联合列强绞杀”。

清政府态度的转变的目的是:

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10、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

1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

A、日本既定的侵华政策(根本原因)

B、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陷入极端困难的局面,为了摆脱危机(直接原因)

C、中国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趁之机。

12、日本的侵华史实: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上升);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开始全面侵华;八一三事变,上海失守;12月,南京失陷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打通津浦路。

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13、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A、屠杀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B、疯狂迫害占领区人民(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扶植傀儡政权)

C、进行经济掠夺(实行殖民统治,目的是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D、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目的是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斗志,实现其同化政策)

14、日本长驱直入的原因:

A、日本蓄谋已久,敌强我弱B、中国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1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A、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缺点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双方军事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D、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7、国民党组织了多次正面战场的战役:

八一三事变后组织了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徐州会战中,在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结果:

正面战场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原因:

一方面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另一方面是由于国民党执行了片面抗战路线(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1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

19、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20、敌后战场的抗战措施有:

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等。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延安。

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21、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正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22、同时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如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23,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底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24、中共七大

时间:

1945年,

地点:

延安

主要内容:

A、制定当时党的任务: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作用:

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的基础

25、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美国、苏联等国家先后参战,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正面战场,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26、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A、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B、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

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A阶级矛盾的激化(根本原因)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自然灾害严重D西方基督教的影响

2、进程: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定都天京后,分兵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失败(标志:

天京陷落)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