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联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137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5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联考地理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联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联考地理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联考地理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联考地理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高一地理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10页,2.包含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三部分。

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3.满分100分。

考试结束后,4.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5.答题前,6.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7.、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8.作答选择题与判断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9.号涂黑。

如需改动,10.请用橡皮擦干净后,11.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综合题,12.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13.定位置,14.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15.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16.并请加黑加粗,17.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图1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未考虑海拔等因素),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地方时为12:

00时,北京时间为

A.12:

00B.13:

00

C.14:

00D.16:

00

2.由图中信息推断,此日最可能是

A.夏至

B.冬至

C.春分D.秋分

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正确表示2012年元旦,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下列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地球再次回到①处历时365天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D.海南岛上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

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②为外力作用

B.③④为变质作用

C.⑤⑥为冷却凝固作用

D.⑦⑧为重熔再生作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B.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C.沉积岩的典型代表有玄武岩,具有层理构造

D.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形成地壳的物质循环

图4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D.③-②-④

8.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图5为“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所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B.10~20盛

行东北风,湿润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10.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中位置时

A.印度半岛吹西南风B.欧洲西海岸高温少雨

C.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D.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季风

图6为“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读图完成11-12题。

11.a、b、c、d四箭头所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大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风力,乙地大于甲地

B.气压,丁地大于甲地

C.气温,丙地高于乙地

D.大气逆辐射,丙地强于丁地

图7为“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8中,表示①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

A.a B.b

C.cD.d

14.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洋流①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B.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

 C.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②③海域之间

 D.洋流④对欧洲西部气候的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图9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碳流动环节是

A.①③     B.②③C.①④D.②④

16.此图可以说明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B.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C.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

D.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不会跨越圈层界限

图10为“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关系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据图分析①自然带的名称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高山草原(草甸)带

18.自然带沿a方向更替,其形成的基础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大气环流

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完整、理论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强调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图11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关系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图示虚线箭头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不和谐,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A.资源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0.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注重环境保护②提倡节能减排  ③合理利用资源④遵循自然规律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大自然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2008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突然降临。

据此完成21-23题。

21.下列关于地震与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属于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

B.人类至今无法监测地震与雪灾

C.雪灾比地震更易引起滑坡、泥石流

D.雪灾属于天气系统变化引起的气象灾害

22.汶川特大地震对人类与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A.人员伤亡   B.气候特征改变

C.生态破坏   D.财产损失   

23.图12是雪灾中的一幅照片,此图主要说明雪灾影响了

 A.农业生产    B.交通运输

C.电力设施    D.工程建设

图13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

成24-25题。

24.关于图示地区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山地为背斜构造      B.丙处峡谷景观明显

C.②地有可能找到石油      D.③处岩石内部张力大

25.若在图中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变幅减小B.河口滩涂增速变快

C.一定会造成库区周围土地盐碱化D.下游湖泊面积不断萎缩

图14是“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6-28题。

26.由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位于

A.c区      B.d区

C.a区      D.b区

27.从a-b-c-d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8.影响f自然带呈狭长形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图15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图完成29—30题。

29.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

④   B.③   C.②   D.①

30.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的箭头是

A.②   

B.①   C.④   D.③

(二)双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探测器飞越小行星探测,圆满完成使命。

据此完成31-32题。

31.在“嫦娥二号”探月

过程中,尚未发现生物。

地球上之所以出现生命现象,其主要原因有

A.地球上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C.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D.地球上四季分明

3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嫦娥二号”的有

A.地月系B.河外星系

C.太阳系D.星系

图16中abcd四点间存在环流,根据下表提供的四点气压数值,完成33-35题。

[来源:

学|科|网]

33.若abcd四点间形成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c处气流流向a处

B.a处气压低于b处,所以b处气流流向a处

C.b处气压低于d处,所以b处气温高于d处

D.c处气压高于d处,所以d处气温高于c处

34.关于abcd四点间存在的环流,判断正确的有

A.若该环流表示中纬环流,则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则d为郊区

C.若该环流发生在白天沿海地区,则c为海洋

D.若该环流发生在夜晚山谷地区,则d为山坡

35.abcd四点间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A.垂直方向气压差异B.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C.近地面温度差异D.近地面风向差异

二、判断题:

请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涂黑。

(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36.剧烈的太阳活动会干扰甚至中断无线电长波通讯。

37.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38.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

39.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40.对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潮。

三、综合题:

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41.图17为“世界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若某日A点和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则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_______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规律是。

(2)图中ABCDE点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3)从“国庆节”到我国的“春节”,A点的昼夜状况是,变化规律是。

(4)若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在A、B之间,全球的热带范围可能(扩大或缩小),寒带范围可能(扩大或缩小)。

(5)若A点某日昼夜平分,且时刻为14:

00,在图中用阴影画出这一时刻夜半球的范围。

42.图18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从地貌类型看,丙为。

(2)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作用形成,丙、丁处由作用形成。

(3)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处,请说明理由。

(4)

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其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

(5)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环节水量明显增多(填序号)。

43.2012年距马可波罗第一次东行抵达中国已有746年,马可波罗的东行之旅大大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图19为“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D处自然带名称是,C处气候类型为,对应图20中的图,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2)图21中①②③分别是沿东行线路依次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观,该线路对应图15中的

(C-E-D或A-B-C),这种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3)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方式,B处土地不断退化,导致该地、等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特征。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料一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于2012年指出:

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高温的发生频率可能增加10倍,由此会更多地出现强降水,热带气旋的风速也会大大增加。

材料二新华网马尼拉2012年12月16日电:

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16日下午发布最新灾情通报,该国因台风“宝霞”死亡的人数已升至1000多人。

材料三图22中甲为“宝霞移动路径示意图”,乙为“气压变化过程示意图”

(1)形成台风“宝霞”的天气系统类型是,此时我国台湾南部沿海的风向主要是。

(2)乙图中A、B、C、D四条曲线,能表示“宝霞”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

A.AB.BC.CD.D

(3)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在图23中完成下列问题:

Ⅰ.洪涝、特大暴雨、台风、全球气候变暖与A、B、C、D四个方框的正确对应是

A,B,C,D

Ⅱ.在最右侧方框中填写出针对上述灾害所采取的主要防御措施。

(4)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你有哪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1.试题分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三类题型,请按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评分。

在综合题中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相

近的,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本题所分配的分数。

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以拼音表达,可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5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A

D

D

B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C

D

B

C

A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B

C

A

D

B

C

A

D

(二)双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AB

BD

BD

AC

BC

二、判断题:

共5分。

题号

36

37

38

39

40

答案

×

×

×

×

三、综合题:

共40分。

41.共9分[来源:

Zxxk.Com]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2分

15°N(1分)从15°N向南北两侧递减(1分)

(2)

1分

C>A=B>D=E(1分)

(3

2分

昼短夜长(1分)昼先变短再变长(1分)

(4)

2分

扩大(1分)扩大(1分)

(5)

2分

((2分)

42.共9分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2分

向斜(1分) 冲积扇(1分)

(2)

2分

内力(1分)流水沉积(1分)

(3)

2分

甲处(1分) 背斜岩层因受张力,结构稳定,不易坍塌(1分)

(4)

2分

海陆间水循环(1分)   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1分)

(5)

1分

④(1分)

43.共10分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4分

热带雨林带(1分)温带季风气候(1分)甲(1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分)

(2)

3分

A-B-C(1分)从沿海到内陆(1分)水分(1分)[来源:

学+科+网Z+X+X+K]

(3)

3分

气候、水文、植被(任答两点,2分)整体性(1分)

44.共12分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2分

热带气旋(1分)东北风(偏北风)(1分)

(2)

1分

A(1分)

(3)

7分

Ⅰ.台风(1分)特大暴雨(1分)洪涝(1分)全球变暖(1分)

Ⅱ.①加强气象监测,提高预警预报的能力;②加固沿海堤坝;③营建海防林;④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任答三点,3分)

(4)

2分

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面积植树造林等。

(任答两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