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原创精选专题21文言文阅读1.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原创精选专题21文言文阅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原创精选专题21文言文阅读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原创精选专题21文言文阅读1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原创精选
专题2.1文言文阅读
(1)
第一卷
评卷人
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
幼走马击剑,好兵略。
举万历七年武乡试。
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
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
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
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
明年再出,亦有功。
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
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
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
倭据东番。
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
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
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
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
四十四年,倭犯福建。
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
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
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
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
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
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
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
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
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
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
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倭"指倭寇。
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有容热爱军事。
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
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有计谋。
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沈有容爱护百姓。
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
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
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高隆之,字延兴,洛阳人也。
为阉人徐成养子。
少时,以赁升为事。
后有参定功,神武命为弟,仍云渤海情人。
初,行台于晖引为郎中,与神武相结托。
后从起兵于山东,累迁并州刺史。
入为尚书右仆射。
又领营构大将,以十万夫彻洛阳宫殿,运于邺。
构营之制,皆委隆之。
又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水碾皑,并有利于时。
魏自孝昌之后,天下多难。
朝贵多假常侍以取貂蝉之饰。
隆之自表解侍中,并陈诸假侍中服者,请亦罢之。
诏皆如表。
自军国多事,冒名窃官者,不可胜数。
隆之奏请检括,旬日获五万余人。
而群小蕹嚣,隆之惧而止。
诏监起居事,进位司徒。
武定中,除尚书令。
文襄作宰,风俗肃清。
隆之时有受纳,文襄于尚书省大加责让。
齐受禅,进爵为王。
寻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
隆之性好小巧,至于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
时论非之。
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日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先是,文襄委任崔暹、崔季舒等。
及文襄崩,隆之启文宣,并欲害之,不见许。
文宣以隆之旧齿,委以政事。
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
“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
”文宣以其任既久,知有冤狱,便宜申涤,何过要名,非大臣义。
天保五年,禁止尚书省。
又帝未登庸日,隆之意常侮帝。
帝将受禅,大臣咸言未可,隆之又在其中。
帝深衔之,令壮士筑百余拳,放出。
因从驾,死于路中。
竞不得谥。
(节选自《北史卷·高隆之传》)
1.下列对文中加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日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B.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日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C.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日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D.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日/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
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领",兼任,兼职,可以指兼任高级或低级的官职。
如"王子唏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
""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
C."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时得名,前身为"尚书台"。
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D."崩",是帝王之死的讳称,也叫驾崩。
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天塌下来"来比喻,由周代开始帝王的死就被称为"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隆之是宦官徐成的养子,有参与定策的功勋,北齐神武帝把他当作弟弟,而他自己却依旧声称自己是渤海惰人。
B.在主抓邺城的建设工程时,高隆之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增设水碾等水利设施,这些举措对当时的百姓很是有利。
C.连年军国多事,官场有很多冒名窃取官位的人,高隆之奏请进行排查,结果十天就查出了五万多人,毫不畏惧群小的叫嚣反对。
D.齐宣文帝时,因种种原因,高隆之受到崔暹等人的诋毁。
高隆之时常在心里轻视皇帝,并反对皇帝受禅,因此,皇帝十分痛恨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隆之性好小巧,至于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
时论非之。
(2)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
“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玘字宣佩。
强毅沉断有父风,而文学不及。
闭门洁己,不妄交游,士友咸望风敬惮焉,故名重一方。
弱冠,州郡命,不就。
刺史初到,召为别驾从事,虚己备礼,方始应命。
累荐名宰府,举秀才,除议郎。
太安初,张昌别率封云攻徐州,石冰攻扬州,刺史陈徽出奔,冰遂略有扬土。
玘密欲讨冰,潜结前南平内史王矩,共推吴兴太守顾秘都督扬州九郡军事,及江东人士同起义兵,斩冰所置吴兴太守区山及诸长史。
冰遣其将羌毒领数万人距玘,玘临阵斩毒。
时右将军陈敏自广陵率众助玘,斩冰别率赵驡于芜湖,因与玘俱前攻冰于建康。
冰北走投封云,封云司马张统斩云、冰以降,徐、扬并平。
玘不言功赏,散众还家。
陈敏反于扬州,玘密遣使告镇东将军刘准,令发兵临江,己为内应,剪发为信。
准在寿春,遣督护衡彦率众而东。
玘与顾荣、甘卓等以兵攻敏,敏众奔溃,单马北走,获之于江乘界,斩之于建康,夷三族。
东海王越闻其名,召为参军。
诏补尚书郎、散骑郎,并不行。
元帝初镇江左,以玘为仓曹属。
初,吴兴人钱璯亦起义兵讨陈敏,越命为建武将军,使率其属会于京都。
璯至广陵,闻刘聪逼洛阳,畏懦不敢进。
帝促以军期璯乃谋反时王敦迁尚书当应征与璯俱西璯阴欲杀敦藉以举事敦闻之奔告帝。
璯遂杀度支校尉陈丰,焚烧邸阁,自号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劫孙皓子充,立为吴王,既而杀之。
来寇玘县。
帝遣将军郭逸、都尉宋典等讨之,并以兵少未敢前。
玘复率合乡里义众,与逸等俱进,讨璯,斩之,传首于建康。
帝以玘频兴义兵,勋诚并茂,乃以阳羡别为义兴郡,以彰其功焉。
(选自《晋书周玘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帝促以军期/璯乃谋反时/王敦迁尚书/当应征与璯俱西/璯阴欲杀敦/藉以举事敦闻之奔告帝/
B.帝促以军/期璯乃谋反/时王敦迁/尚书当应征与璯俱西/璯阴欲杀/敦藉以举事/敦闻之奔告帝/
C.帝促以军期璯乃谋反/时王敦迁尚书/当应征/与璯俱西/璯阴欲杀敦/藉以举事敦/闻之奔告帝/
D.帝促以军期/璯乃谋反/时王敦迁尚书/当应征与璯俱西/璯阴欲杀敦/藉以举事/敦闻之奔告帝/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壮年,所以叫做弱冠,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太守”本是战国至秦朝对郡守的尊称。
汉景帝时,郡守改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管治民、进贤、决讼等。
C.“参军”是“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的“参军”就是这个意思。
参军在古代还有当兵的意思。
D.“都督”是古代军事行政长官官名,最初是作为监督军队之官。
魏晋时发展成为中央或地方军事领导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玘慎对征召,不轻易受命。
他曾被州郡征召而没有就任;刺史征召他任别驾从事,因刺史谦逊虚心讲礼节,周玘才答应接受任命。
B.周玘战绩非凡,不邀功请赏。
他讨伐石冰,斩了石冰派遣的将领封云,平定了扬州。
但他不提请功受赏之事,而是遣散兵众回家。
C.周玘胸有韬略,秘计杀逆贼。
陈敏在扬州谋反,周玘秘密派人报告镇东将军刘准,让他出兵逼近长江,自己做内应,最终斩杀陈敏。
$
D.周玘临危出兵,再次立新功。
钱璯谋反,郭逸等因兵力太少而不敢上前讨伐,周玘再次联合乡里的义兵,和郭逸等一起杀了钱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闭门洁己,不妄交游,士友咸望风敬惮焉,故名重一方。
(2)帝以玘频兴义兵,勋诚并茂,乃以阳羡别为义兴郡,以彰其功焉。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虞喜传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
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
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
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
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
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
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
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
复下诏曰:
“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
”喜辞疾不赴。
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
会国有军事,不行。
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
“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
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
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疏奏,诏曰:
“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
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
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
”又不起。
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初毁主,内外博议不能决。
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
其见重如此。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
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
年七十六卒,无子。
(节选自《晋书虞喜传》)
1.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B.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C.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D.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2.下列对文中加框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以西为右,所以江西可以称江右。
B.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
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其中《三坟》指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三部书。
C.十乱,出自“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原指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
D.《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
传说是孔子所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喜年少时就树立德行,博览群书,为人称道。
同乡贺循说他高深莫测,太常华恒举荐他为贤良,內史何充也称赞他天资卓越。
B.虞喜贞纯朴实,治学勤勉。
他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至年老也不厌倦,他的勤奋也没有人比得上,可以与古代贤人媲美。
C.虞喜操守高洁,嫉恶如仇。
东晋的历任皇帝都曾要征召他委以重任,他都没有赴任,就是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
D.虞喜专心钻研经传,著书立说。
他撰写《安天论》《志林》,又解释了《毛诗略》和《孝经》,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当世。
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
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
(2)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沈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也。
炯少有隽才,为当时所重。
侯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京师,以炯监郡。
京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遣使召炯,委以书记之任。
炯固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炯解衣将就戮,碍于路间桑树,乃更牵往他所,或遽救之,仅而获免。
子仙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
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僧辩素闻其名,于军中购得之,酧①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
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皆上表于江陵劝进,僧辩令炯制表,其文甚工,当时莫有逮者。
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
侯景平,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县侯,邑五百户。
僧辩为司徒,以炯为从事中郎。
梁元帝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
荆州陷,为西魏所虏,魏人甚礼之,授炯仪同三司。
炯以母老在东,恒思归国,恐魏人爱其文才而留之,恒闭门却扫,无所交游。
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
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
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高祖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中丞如故。
以母老表请归养,诏不许。
文帝嗣位,又表乞归。
诏答曰:
“寻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得所,并无废也。
”
初,高祖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用,欲宠贵之。
会王琳入寇大雷,留异拥据东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合徒众。
以疾卒于吴中,时年五十九。
文帝闻之,即日举哀,并遣吊祭,赠侍中,谥曰恭子。
【注】①酧:
同“酬”。
(节选自《陈书·沈炯传》,有删改)
1.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炯固辞以疾 固:
坚决
B.当时莫有逮者 逮:
匹敌
C.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 婴:
缠绕
D.魏人甚礼之 礼:
以礼相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荆州与国邻接
C.恐魏人爱其文才而留之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乃更牵往他所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3.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
B.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
C.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
D.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炯善写文章,文才斐然。
王僧辩打败宋子仙后悬赏重金寻找沈炯,后来王僧辩所需文书都出自沈炯之手。
B.沈炯一身正气,视死如归。
侯景之难时,他不受宋子仙高官的利诱和死亡的威胁,最终感动了宋子仙,得以保全性命。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诏,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按内容分为即位诏,遗诏等,按形式分为手诏、口诏等。
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恒闭门却扫,无所交游。
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
(2)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用,欲宠贵之。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张融字思光,吴郡吴人也。
融年弱冠,道士同郡陆修静以白鹭羽麈尾扇遗融,曰:
“此既异物,以奉异人。
”宋孝武闻融有早誉,解褐为新安王北中郎参军。
孝武起新安寺,傣佐多覯钱帛,融独觀百钱。
帝日:
“融殊贫,当序以佳禄。
”出为封溪令。
广越嶂险,獠賊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賊异之而不害也。
举秀才,对策中第,为尚书殿中郎,不就,为仪曹郎。
泰始五年,明帝取荆、郢、湘、雍四州射手,叛者斩亡身及家长者,家口没奚官。
元徽初,郢州射手有叛者,融议家人家长罪所不及,亡身刑五年。
辟太祖太傅椽,迁中书郎,非所好,乞为中散大夫,不许。
融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
随例同行,常稽迟不进。
太祖素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
“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即位后,手诏赐融衣日:
“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高帝出太极殿西室,融入问讯,弥时方登阶。
及就席,上曰:
“何乃迟为?
”对曰:
“自地升天,理不得速。
”时魏主至淮而退,帝问:
“何意忽来忽去。
”未有答者,融时下坐,抗声曰:
“以无道而来,见有道而去。
”公卿咸以为捷。
融与吏部尚书何戢善,往诣戢,误通尚书刘澄。
融下车入门,乃曰:
“非是。
”至户外,望澄,又曰:
“非是。
”既造席,视澄曰:
“都自非是。
”乃去。
其为异如此。
融假东出,世祖问融住在何处?
融答曰:
“臣陆处无屋,舟居非水。
”后日上以问融从兄绪,绪曰:
“融近东出,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上大笑。
建武四年,病卒。
年五十四。
(摘编自《南齐书》《南史》)
1.下列对文中加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B.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C.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D.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担任官职。
而解官、悬车、致仕、出宰等都指辞官退休在家。
C.年号是房间皇帝纪年的名号,采用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泰始即南朝宋时明帝的年号。
D.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礼记·曲礼》:
"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
A.张融见解独特,议政有方。
泰始五年,明帝挑选荆、郢、湘、雍四州的射手,面对朝廷对反叛人员的处罚规定,张融议政时提出自己独特的主张。
B.张融颇受赏识,深受器重。
他历经宋孝武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等几个时期,都受皇帝赏识,齐高帝即位以后,还亲自下诏书賜给他衣服、鞋子。
C.张融举止诡异,不同寻常。
他的坐姿与行走方式与众不同,跟着大家一块走,经常延迟处在后面,拜访好友时走错门,连连说着不对,到了席上还走掉了。
D.张融诙谐幽默,机敏善辩。
对于高帝的提问,他能够幽默风趣地进行解答,尤其在回答魏朝君主率军进到淮河又退回去的问题时,公卿都认为他才思敏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獠贼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贼异之而不害也。
(2)元徽初,郢州射手有叛者,融议家人家长罪所不及,亡身刑五年。
7、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
“安石何如人?
”对曰:
“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曰: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