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总复习 必修二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0949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总复习 必修二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理总复习 必修二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理总复习 必修二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理总复习 必修二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理总复习 必修二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总复习 必修二六.docx

《地理总复习 必修二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总复习 必修二六.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总复习 必修二六.docx

地理总复习必修二六

必修二(六)

第I卷(选择题)

1.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2.植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

C.再生功能D.生产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下列关于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库下游的泥沙沉积增加B.水库下游的水资源减少

C.库区变得温和湿润D.生物多样性增加

4.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下列哪个大陆的中纬度地区()

A.北美大陆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D.非洲大陆

5.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A.出生率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D.人口迁移

6.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时不会出现用地紧张的局面

B.③时人口达到峰值,之后会逐渐减少

C.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

D.⑤时人口总数达到最小值,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

7.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A.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B.死亡率的高低

C.自然增长率的高低D.出生率的高低

8.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D.人口素质

9.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防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

A.环境承载力B.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D.地球环境容量

10.下列区位中,地租较高的是( )

A.城市边缘、

B.城市中心 

C.市郊

D.城市中地势较高的地区

11.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功能区内只有一种功能B.工业区一般集中分布于城市中心地带

C.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功能区分化越明显D.一个城市只有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

读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各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相同B、甲等级城市服务功能最全

C、乙等级城市数量相对最少D、丙等级城市彼此相距最远

13.图中四城市比较,高等院校多集中于()

A、①B、②C、③D、④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

回答下列小题。

14.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15.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其中新增耕地2400万亩,为粮食持续丰收提供保障。

完成下列各题。

16.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工作是

A.改善农业水利条件B.培育良种

C.提高农业技术水平D.大力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17.今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应主要依靠

A.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粮食单产

C.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D.停止城市化进程

18.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②水利工程量大③单产低,商品率低④农场经营⑤科技水平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⑤

19.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场只种优质牧草

B.奶牛场都远离城市,避免噪音影响

C.农民收入非常稳定

D.深受市场和饲料供应的影响

20.图中制糖厂选址适宜接近

A.消费市场B.原料产地

C.能源基地D.科研院所

21.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

A.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B.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22.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B.铁矿石

C.水陆交通D.煤炭资源

23.荷兰郁金香种植业外销鲜花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A.航空运输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D.水路运输

24.下列地理现象按因果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

B.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城市

C.工业集聚→工业联系→工业城市→工业地域

D.工业地域→工业城市→工业联系→工业集聚

25.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

图为“某产业园生产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26.该工业园区产业链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27.该产业园实现了()

A.不同生产环节中能量循环利用

B.增加橡胶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C.缩短产业链,减少了能源消耗

D.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8.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压力大B.人口分布不均

C.经济技术水平低D.环保法规不完善

29.为了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逐步淘汰煤炭等高污染能源

B.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

C.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D.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

30.下图反映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

我国某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

①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少环境污染②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盐渍化现象

③增加就业机会④增加农民收入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31.(2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是北欧及周边区域图,该区域经济发达。

材料二:

表是图中A、B两地的月均温(℃)和月均降水(mm)对比表。

表:

A、B两地月均温与月均降水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地

均温

2.8

3.9

7

9.5

11

13

15.2

15.3

13

10

6.8

3.2

降水

111

118

106

102

100

97

95

99

102

104

113

116

B地

均温

-7

-5

-3

3

9.9

14.8

16.6

15.3

10

5.4

0.4

-4

降水

51

50

49

47

46

44

42

40

43

45

48

49

(1)根据材料二比较A、B两地气候差异,并说明原因。

(10分)

(2)图中C城有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辐射国内外。

分析C城成为挪威最大港口的条件。

(10分)

(3)说出图中人口相对稠密区的分布特点,并归纳其共同的自然区位优势。

(6分)

32.材料一杭州市区(不含萧山和余杭)1991~1999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1)根据材料一,简述杭州市区(不含萧山和余杭)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8分)

(2)分析杭州城市化过程中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

(12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AD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植物、大气、土壤、水圈、岩石圈等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生的生产功能。

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

基础知识,难度较小。

3.C

【解析】

试题分析:

修建水库使得库区泥沙沉积,河流下游淤积减少,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库区形成人工湖泊,蒸发加强,地方气候变得温暖湿润,物种的构成改变或者某些物种消失。

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

这是课本上的一个活动题,内容比较简单。

4.C

【解析】

试题分析: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东向西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水分条件逐渐减少,因此形成由温带森林到温带草原再到温带荒漠的自然带变化规律,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

地域分异规律

5.C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增长率。

考点:

自然增长率

6.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②时自然增长率达到最高,人口急剧增长,此时可能带来用地紧张问题;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之后呈负增长,故③时人口达峰值,之后会逐渐减少;③-⑤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数量减少,④时人口减少幅度最大,⑤时自然增长率为零,人口不再减少,之后人口又将增加,此阶段可能有外来劳动力进入,劳动力不一定严重短缺。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

7.A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数量的大小,A对。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代表的是比重大小,不表示实际数量,B、C、D错。

考点:

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人口容量,否则会因人口迁入带来诸如:

人口压力大、资源紧张、社会治安差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考点:

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9.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课本知识,这是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C对。

环境人口容量又称资源承载力,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环境承载力是最大环境人口容量,不能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A、B错。

地球环境容量是地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D错。

考点: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区别,地球环境容量概念。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人口密度大,土地租金高,符合题意的为B项。

考点:

土地租金高低分布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个功能区内以一种功能为主,可以兼有其他功能,A错误;工业区一般布局于城市的边缘,B错误;一个城市的功能区可能有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仓储区等多种功能分区,D错误;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则功能分区越明显,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

点评:

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基本概况,注意城市功能分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不同的功能活动可以渗透在几个功能区之中。

对于此类知识性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试题还可结合具体的城市案例设计。

12.B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12.结合图及图例分析,甲级别最高,服务范围最大,功能最全,城市数目最少,相互间距离最远;丙级别最低,服务范围最小,数目最多,相互间距离最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不同;结合选项B正确。

13.高等院校一般分布于城市等级较高的地方,从①②③④所处位置可知,①所在地城市级别最高,有高等院校分布,A正确。

考点:

中心地理论应用;

14.D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14.大城市用地规模大,交通需求大,交通拥堵较严重。

大量家庭轿车的使用增加道路交通压力、加大交通拥堵的状况,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污染。

结合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的知识,可判断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家庭轿车的普及使部分人实现居住、工作场所分离,有利于降低中心区常住人口数量。

D正确。

15.结合上题分析,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加大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造成城市交通污染严重。

D正确。

考点:

城市交通与交通污染

16.A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16.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工作是改善农业水利条件,排灌结合,能抗旱也能防涝,A对。

培育良种、农业技术、开发耕地不能旱涝保收,B、C、D错。

17.随着城市建设占地,我国耕地面积可能减少,A错。

今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应主要依靠提高粮食单产,B对。

农业生产要减少化肥、农药使用,C错。

城市化进程不会停止,D错。

考点:

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措施。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水稻种植业具有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等特点。

考点: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19.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乳畜业的形成因素、分布特点的掌握情况。

乳畜业除种植优质牧草外,还种植精饲料作物,故A项错误。

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应位于大城市周围,故B项也错。

受市场和饲料的影响,农民收入并不稳定,故C项错误。

20.B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可知,制糖广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一般布局在原材料产地,图中甘蔗制糖厂,布局在甘蔗田附近,故选B。

考点:

该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21.A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甲原料所占成本最高,而甘蔗制糖属于原料指向型,所以对应甲;图乙技术所占比重最高,而微电子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所以对应乙;图丙劳动力所占比重最大,而制鞋属于劳动力指向型,所以对应丙;图丁市场所占比重最大,而啤酒属于市场指向型。

故选A。

考点:

工业的区位因素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山西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较强,降水少,水资源不足;而鲁尔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河流较多,水资源充足。

考点:

传统工业区

23.A

【解析】

试题分析: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水上运输运量大、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输送石油、天然气、水。

荷兰郁金香种植业外销鲜花主要依赖航空运输,所以本题A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24.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

有工业联系的某些企业,形成工业集聚布局而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地域不断发展而可能形成工业城市。

25.C

【解析】

试题分析:

传统农业阶段到工业化阶段,再到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经历了先协调,再不协调,再协调的变化,所以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人地关系的变化。

点评:

理解不同阶段的特点是判定协调与否的关键。

26.B

27.D

【解析】

试题分析:

26.该工业园区产业链通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节约了资源,因此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27.图中有些生产环节之间是能量循环,有些是物质的转移,因此A错误;图中显示,通过该产业链使得橡胶生产环节增加,延长了产业链,但不一定使橡胶产量增加,B错误、C错误;通过该产业链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考点:

可持续发展

28.AC

【解析】

试题分析:

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压力更大,所以更易引发环境问题;而人口分布不均、环保法规不完善与环境问题不是必然的联系。

考点: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点评:

人口压力是引发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29.A

【解析】

试题分析:

推进低碳经济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入量,因此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淘汰低能效工业都合理,B、C、D错。

但煤炭等高污染能源有的可能是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因此淘汰不太合适,A正确。

考点:

该题考查环境问题。

30.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图表示生态农业模式,图中粪便、沼液、沼渣等物质的流向说明这种模式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少了环境污染;蚯蚓养殖、蘑菇房、猪场等能吸纳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对水土流失和土地盐渍化没有影响。

考点:

生态农业

31.

(1)差异:

A地冬季气温比B地高,夏季气温比B地略低,(或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小)(2分);A地(各月)降水量比B地多(2分)。

成因:

A地距离大西洋比B地更近,海洋性更突出(2分);A地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B地位于西风背风坡(2分);且A地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比B地强(2分)。

(2)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水域开阔且深,有良好的航行与停泊条件(2分);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影响,终年不封冻(2分);陆域较开阔平坦,有良好筑港条件(2分);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成为港口发展的重要依托(2分);有公路、铁路等运输联系国内外,经济腹地广,同时可以实现海陆联运(2分)。

(3)南部沿海地区(2分)。

地处沿海平原,地势平坦(2分);气候温暖湿润,宜人居住(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表1“A、B两地月均温与月均降水资料”分析,冬季A地气温高于B地,夏季A地气温略低于B地,降水量A地多于B地。

影响气温因素有: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风带、地形、洋流等;从A、B位置观察,二者纬度位置相差不大,A位于大西洋沿岸,受海洋影响大;A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A地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B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少。

(2)港口建设需考虑港阔水深、避风、地形平坦、腹地条件、大城市为依托、基础设施等因素。

C位于海湾,风浪小;C所在地为因冰川侵蚀形成的峡湾,水域开阔且水深;从等高线分析,C城市地势较平坦,利于筑港;C城有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辐射国内外,经济腹地广;该区域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对交通需求量大;该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影响,水域终年不冻。

(3)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地形和气候。

从图中观察,人口相对稠密区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该区域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

考点:

影响气候差异因素;港口建设条件;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条件

32.

(1)特点:

耕地、园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

(4分)

原因:

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占用耕地、园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地,导致这些土地利用类型不断减少。

(4分)

(2)不利影响:

工业增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导致酸雨增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导致大气中悬浮颗粒增多;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加重。

(6分)

措施:

优化产业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强化机动车排放控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加强环保宣传等。

(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判断耕地、园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

这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占用耕地、园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地,导致耕地、园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

(2)杭州城市化过程,随着工业的增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导致酸雨增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导致大气中悬浮颗粒增多。

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加重。

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优化产业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强化机动车排放控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量。

加强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加强环保宣传等措施。

考点:

本题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