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0151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1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六年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六年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六年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六年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教案.docx

《六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教案.docx

六年级教案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10年9月1日

教师

王小毅

班级

六年级

科目

信息

学生知识现状

掌握制作网页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素材,装饰美化自己的网页。

掌握博客的开通,写日志以及管理自己的博客

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

正确理解机器人的概念,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的关系。

掌握基本的机器人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简单的算法与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知识,人是机器人是依靠程序来工作的。

本学期教材重点和难点

机器人的概念,动手制作模型小电器,了解算法与步骤的概念,掌握程序的相关知识

提高质量的重点措施

1、多播放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兴趣。

2、以“任务”驱动方式为主,通过“任务”提出、讲解和上机操作,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提倡小组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

备注

教学进度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班级

六年级

科目

信息技术

任课教师

王小毅

周次

课题

课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的故事

自制电风扇

能识别颜色的机器人

用齿轮传递动力

传动大家族

会跑的机器人

步骤与算法

流程图

机器人与程序

机器人走各种图形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教学进度安排表

课题

1.认识机器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课时

情感

态度

体验机器人世界的神秘

知识

技能

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概念

过程

方法

师: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谈话法

生:

观察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机器人的概念

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讲解,机器人有关知识——举例说明机器人的形态、种类、功能

际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计算机教具,资料剪贴

学生

课本笔相关资料

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效果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变形金刚”和“奥特曼”是我们科幻世界里的机器人朋友,从今天开始,我要带领大家来认识一下我们身边的机器人

二、讲授新课

1、机器人就在身边

其实,机器人并不遥远,也不神秘,很多机器人就在我们身边默默地工作着:

*说一说我们身边还有那些机器人……

2、总结机器人的概念

机器人实际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只要他具备了人的一种或几种与人相似的本领,我们就管它叫机器人

机器人的本领:

★能看见东西,听到声音

★有灵活的“手”和“脚”

★遇到问题时会动脑筋想一想

3、欣赏机器人表演的图片(可以网络搜索更多的图片)

三、教师引导与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机器人的基本概念以及机器人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学生机器人,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和它成为好朋友。

四、课堂小结;

学生对有关机器人的知识很感兴趣

大多数学生能够说出生活中的其他机器人,只是重复的较多,,学生对机器人的概念能够够很快掌握。

课题

2、机器人的故事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课时

情感

态度

听机器人的故事,感受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知识

技能

了解有关机器人知识以及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

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任务驱动法

生:

观察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机器人的发展进程

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讲解学生观摩引导学生提出质疑,解决问题

交流看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计算机,剪贴资料

学生

课本笔相关资料

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效果与反思

一、导课

今天,我们给大家讲一讲机器人大家族的历史吧!

二、讲授新课

A、发展历程1、中国古代机器人

2、现代机器人

B、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工业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

军用机器人

娱乐机器人

C、说一说未来的机器人会是什么样子?

能为我们做什么事?

三、教师引导与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机器人发展的故事,认识到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收集有关机器人的信息。

四、全课总结

学生对古代机器人的故事很感兴趣,还能提出疑问,如“木牛流马”是怎样行走的

能够说出机器人的种类及其作用

 

课题

3、自制电风扇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课时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制作习惯

知识

技能

了解电风扇的工作原理,制作一个电风扇

过程

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任务驱动法

生:

观察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电风扇电路的连接

材料的收集,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让学生收集关于电风扇、风车的资料,参观交流作品、教师讲解制作要领,学生练习制作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计算机,

学生

课本笔相关资料

 

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效果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想自己制作一个玩具风扇吗?

让我们一起动手吧!

二、新授

1、材料准备,

请同学们把准备的材料拿出来

1)、电池也是一种出能装置,能为风扇提供动力

2)、电机

2、连接电池盒

1)安装电池盒

2)连接玄奥风扇和电源

3)制作风扇

3、制作扇叶

4总装用倒置的纸杯为风扇作一个底座

将实验记录填入下表:

选转方向

风向(向前)向后

第一次

第二次

三、教师引导与总结

本节课我们制作了一件玩具风扇,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我们基本都能解决,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四、全课总结

 

学生对制作很感兴趣

 

通过执着可以看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

 

存在问题学生的扇叶制作对称不太好

 

课题

4、用皮带传递动力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课时

情感

态度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热爱科学的思想。

知识

技能

使学生了解皮带传动的原理和方式

过程

方法

师: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谈话法

生:

观察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1、皮带传动的原理和方式。

2、制作皮带传动的简单装置

教学设计思路

教具演示皮带传递动力的过程,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分析讲解皮带传动的原理,——课堂练习、——总结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

两个等大的软木塞、皮筋、记号笔、木板、钉子、榔头

学生

课本笔相关资料

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效果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提供动力。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传递动力的方式--------用皮带传递动力。

二、讲授

一)、神奇的皮带。

教师讲解生活生产中皮带传动的应用和传动原理。

学生加以理解。

原理:

皮带之所以能够传递动力,是靠皮带与轮子间的摩擦。

有了摩擦力的帮助,皮带可以在农业、工业等领域大显神威。

二)、制作皮带传动装置。

1、准备材料:

两个等大的软木塞、皮筋、记号笔、木板、一大两小钉子、

三、练习

2、制作;

(1)用大钉子在每个软木塞中心钻一个孔。

(2)将皮筋套在两个软木塞上,将软木塞慢慢拉开,使皮筋绷紧到一定程度。

然后测量出两个木塞中心的距离,在木板上画一条与此距离等长的线段。

(3)把两根小些的钉子分别插在两个软木塞的小孔中,用锤子把钉子钉在刚才所画线段的两个端点上。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实践。

3、实验:

(1)把橡皮筋套在两个软木塞上。

(2)用记号笔在两个软木塞的顶上相互对应地画一条线,用手将一个软木塞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观察两个软木塞的转动方向。

(3)再把皮带绕在第二个软木塞上之前,先把橡皮带扭转一下,重复刚才的实验,两个软木塞的转动方向是不是一样呢?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生分小组实验,进行讨论。

学生发现:

皮带不仅能传递动力,还能改变从动轮的转动方向。

 

学生对皮带传递动力很感兴趣

 

学生能很快明白传递动力的秘密

 

课题

4、能识别颜色的机器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课时

情感

态度

通过学习,培养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机器人的兴趣。

知识

技能

1、学会利用“地面检测”模块检测颜色的灰度值;

2、学会利用判断分支结构识别颜色,并理解其中的算法;

3、通过学习能利用判断分支,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简单的程序;

过程

方法

教师引导,任务驱动法

生:

观察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对于判断分支算法的理解与运用;

判断语句、判断条件在程序中的表示;

教学设计思路

疑问导课,讲授新知识,演示操作,学生练习

教学准备

教师

诺宝编程软件

记录卡、导学卡、课件、“VJC15仿真版”软件

学生

课本笔相关资料

 

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效果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学习回顾,引入新知

1、回顾: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能让机器人做哪些事情?

(前进、后退、转弯、循环)

2、新知引入:

机器人非常忠诚、非常聪明,主人编写的程序,他都会义无返顾的去执行。

(全国爱眼日6月6日)今天咱们给聪明的机器人安装一双明亮的眼睛,让它能识别颜色,从功能上也来升升级好不好?

二、初识灰度、记录灰度值

1、怎么识别颜色的呢,你想不想知道?

2、教师对比演示,得出灰度值,简单介绍什么是灰度

3、谈话了解学生平时喜欢什么颜色,分别记录三种颜色的灰度值(任务卡:

什么颜色、第几行第几个、灰度值)

颜色

位置(第几行第几个)

灰度值

 

4、反馈任务卡

三、结合实例,利用灰度值,判断颜色

1、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播放本人看奥运足球赛的照片,最后停在手拿奥运门票照片,研究任务从老师手中的奥运门票开始,利用仿真机器人来制作一个检票过程。

打开仿真演示,我的票是1号检票口,演示通过,在2号检票口能否通过呢(不动)

 

2、检票程序成功了吗,怎么做到的?

生答:

识别颜色。

猜猜机器人识别颜色时怎么想?

当识别到红色时(前进),识别到灰色时(停止)?

3、生自学“导学卡”尝试操作(“检票”界面加载教师已准备的文件)

4、演示学生作品,“地面检测”模块变成了分支结构是怎么做的?

师演示难点:

判断条件中输入1号检票口颜色的灰度值。

理清程序思路:

板书

板书:

检测颜色并判断灰度值是否等于170(红色)

是否

前进停止

 

5、生再操作(上一步操作完成的学生尝试让机器人走的距离远些)

6、演示学生作品

7、如果我还有一张门票需走2号检票口,怎么操作?

一生演示。

四、结合实例,改变运动形态,进一步利用判断分支训练学生思维

1、走进体育场,这么多座位,哪个位置是我的呢?

2、打开仿真,学生看图讲解编程思路(找到颜色就停,找不到前进,与前面正好相反,师板书程序思路)

3、学生尝试操作(“座位”界面加载教师已准备的文件,学生把颜色更换为记录的3种颜色)

 

4、讨论遇到的问题:

走不远

5、比较两种解决方法:

增加“直行”模块速度、时间数值;添加“永远循环”模块。

最终确定增加一个“永远循环”模块。

6、演示学生作品

五、小结

 

学生对机器人识别颜色的功能比较感兴趣

 

对机器人从不同方面判断颜色的功能感到惊奇

 

通过对机器人改变运动形态的操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课题

5、用齿轮传递动力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课时

情感

态度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热爱科学的思想。

知识

技能

1、使学生了解齿轮传动的原理和方式。

过程

方法

讲述法,任务驱动法

生:

观察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1、皮带传动的原理和方式。

2、制作齿轮传动的简单装置

教学设计思路

讲授知识,演示操作,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计算机,推荐的博客地址

一块木板、一块硬纸板、一把剪刀、两根钉子。

学生

课本笔相关资料

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效果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用皮带传递动力。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传递动力的方式--------用齿轮传递动力。

二、新课

一)、揭开齿轮传递动力的奥秘

教师讲解生活生产中齿轮传动的应用和传动原理。

学生加以理解。

优点:

用齿轮传递动力的装置结实、节省空间,它可以使玩具电动车更漂亮、更精致,而且不容易坏。

二)、我让齿轮传动力

1、准备材料:

一块木板、一块硬纸板、一把剪刀、两根小钉子。

2、制作

(1)将两个齿轮的形状画在硬纸上,再用剪刀把齿轮剪下来。

(2)将剪下来的两个齿轮放在木板上,并且使它们的齿相互啮合。

(3)用钉子穿过每个齿轮的中心,把齿轮定在木板上,使两个齿轮能在木板上自由转动。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实践。

3、实验

(1)转动较大齿轮,看一看较小齿轮会朝什么方向转动,再数一数当大齿轮转动一圈时,小齿轮转动了多少圈。

这两个齿轮哪个是主动轮,哪个是从动轮?

(2)转动较小齿轮,再数一数当大齿轮转动一圈时,小齿轮转动了多少圈。

这两个齿轮哪个是主动轮,哪个是从动轮?

比较两次记录的值,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分小组实验,进行讨论。

完成下表:

试验

主动轮的齿数

从动轮的齿数

两个齿数的比值

大带小

小带大

教学小结:

学生对齿轮的构造很感兴趣,

 

对齿轮的基本用途能够掌握

课题

6.传动大家族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课时

情感

态度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热爱科学的思想。

知识

技能

1、使学生了解认识杆传动和链传动的原理和方式。

2、了解学生机器人的传动装置

过程

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生:

观察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了解杆传动和链传动的原理和方式。

了解学生机器人的传动装置。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网络机房

传动资料、网络教学

学生

课本笔相关资料

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效果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传动家族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传动?

教师讲解传动家族的知识,解释传动的定义。

二)、认识家族成员:

带传动:

齿传动:

杆传动:

借助杆来传递动力的,杆的使用方法不同,所传递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会不一样。

链传动:

借助链条来传递动力的,使用链传动,机器的震动会比使用杆传动要小。

自行车、汽车、摩托车都采用连传动。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传动的分类。

三)、传动比:

学生看书理解传动比的定义

主动轮的齿轮从动轮转过圈数

——————=————————

从动轮的齿轮主动轮转过圈数

主动轮的齿轮

传动比=——————

从动轮的齿轮

问题:

带传动的传动比应该怎样计算呢?

三、巩固练习

四)、学生机器人的传动

学生看书了解学生机器人的传动装置。

了解:

学生机器人通过电池将电流传送给小电机,小电机产生的动力推动齿轮和皮带转动,齿轮和皮带转动产生的能量传递到机器人的脚上,机器人就会走了。

小活动: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传动方式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判断各是哪种传动方式。

四、全课总结:

对传动家族的成员很感兴趣

能够说出传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对自行车链的传站展开讨论

 

掌握传动与机器人的关系

课题

7.会跑的机器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课时

情感

态度

通过使用开发软件让机器人动起来,认识到,机器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机器人只有在人的指令下才能工作,从而认识到机器是永远不可能代替人类的。

通过实现机器人走正方形,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知识

技能

1.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开发软件。

认识流程图。

熟悉模块的操作。

2.能使用开发软件让机器人动起来,并完成走正方形。

过程

方法

认识机器人开发软件仿真vjc1.5,并介绍其界面和使用方法。

分析机器人走正方形步骤,为今后让机器人做更复杂动作时做好基础

生:

观察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流程图的执行过程。

在机器人走正方形过程中,修改参数时掌握固定一个的方法,能很快调整到一个好的状态。

教学难点:

对于流程图的概念,学生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可能会有些同学不容易理解。

可以用简单的话去解释,尽量不要复杂话。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实践交流探讨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教室

安装机器人开发软件仿真版vjc1.5。

学生

课本笔相关资料

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效果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能力风暴机器人开发软件

图形化交互式C语言(简称VJC)是用于AS-MII的专用开发系统具有基于流程图的编程语言与交互式C语言。

目前的最新版本为VJC1.6,它由流程图编辑界面和JC代码编辑界面组成。

(二)学习VJC1.5仿真版

1、双击桌面上的VJC1.5仿真版,进入流程图界面

2、认识流程图编辑界面

菜单栏:

文件,编辑,视图,工具等等

工具栏:

有若干快捷按钮,使用起来很方便

模块库区:

可以用鼠标点击打开

流程图生城区:

模块库区的模块可以移入这个区域,连接生成流程图程序。

连接好的模块会成为一个整体,可以一起移动。

也可以断开模块之间的连接,删除或插入模块。

3、模块的基本操作

模块的新增、连接、插入、移动,结合让机器人前进倒退讲解。

注意:

模块没有连接上是没有效果的,拖动模块时,光标的顶点放在上方模块的红点处,单击鼠标,就连接上了。

连接后,上方模块的红点会消失。

4、仿真环境

做好的流程图程序,可以到该环境下进行仿真运行。

点击工具栏中的第四个按钮,进入仿真环境。

5、流程图

圆角矩形框端点符:

表示程序的开始和结束。

矩形框处理符:

表示各种运算或执行处理环节。

菱形框判断符:

表示判断,其中常注明判断的条件。

有向直线流线符:

表示控制的流向。

活动:

让机器人前行一段,然后原地转90度,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步、让机器人直走

 

第二步、让机器人转90度:

需要修改参数

注意:

我们会发现机器人转弯的角度不正确,那么就需要修改“转向”模块中的参数,进行反复调试,而且,在调试过程中,不要一次修改两个参数,可以固定一个参数,很快就能让机器人转一个标准的90度了。

试一试:

让机器人重复直行转弯四次,就可以走成一个正方行了

可以添加四次刚刚的两个模块,那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提示:

可以使用多次循环模块,然后把直行转弯两个模块放到循环中,修改循环次数,就可以让机器人走一个标准的正方行了。

五、总结

模块一定要连接上才有效。

设置模块的参数时,应该固定一个参数这样调整会很方便。

虽然大家对机器人很感兴趣,但是很多同学对于修改调整参数,只想拿来主义,这点以后还需要多次重申修改调整参数的重要性。

课题

8.步骤预算法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课时

情感

态度

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方法。

知识

技能

了解算法的定义

能把生活中的事例用算法来分解,说明。

过程

方法

教师讲解案例,学生讨论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生:

观察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算法与步骤的关系。

能比较出不同算法的优劣。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讲解案例,学生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

Flash课件

学生

课本笔相关资料

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效果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机器人究竟怎么思考呢?

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答案,引出算法的概念。

二、新授:

同学们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步骤。

现在我们在教室里,想一下我们从早上到学校的整个简单过程。

提问:

从家到学校的步骤?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①吃饭②买电视机③买菜等      

算法的定义:

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就称为算法。

例:

打球、做作业、歌曲的乐谱等。

算法实际上就是步骤,在计算机或机器人做事的步骤时,我们就要用“算法”这个词。

学生排序:

洗衣服、准备脸盆水桶等洗衣用品、晾晒衣服。

比较不同算法的优劣:

1,先穿衣服,然后依次刷牙、洗脸,泡方便面、最后吃饭;

2,先穿衣服,然后依次泡方便面、刷牙、洗脸、最后吃饭

哪一种算法更合理,更节省时间,为什么?

练一练:

1、说说过马路的算法;

2、洗衣服的详细算法;

三、巩固练习:

说说你对算法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

再次概括算法的概念:

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到达目标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通常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称为“算法”。

注,它不是数学中“计算方法”,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五、课后反思

学生对做事情的步骤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案例

课题

9.流程图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课时

情感

态度

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知识

技能

运用常识积累解析算法,学会编制简单的算法流程图。

学会用流程图来分析问题。

过程

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制作

例证分析,任务驱动,主题研究

生:

观察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流程图,学会用流程图来表示问题,为其编好程式打下基础。

分析问题,正确的画出流程图。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制作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计算机

学生

课本笔相关资料

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效果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算法与流程图有什么关系?

它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画流程图?

二、课堂教学

1、流程图的概念:

程序流程图也称程序框图,是由流程线把各种框连接起来,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常用的一种算法工具。

2、用简单的符号代替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