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防火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09996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缆防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电缆防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电缆防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电缆防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电缆防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缆防火试题.docx

《电缆防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防火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缆防火试题.docx

电缆防火试题

电缆防火试题

一、填空:

〔原53题现62题〕

1、集团公司制定电缆防火标准规定了发电厂电缆防火的原那么和标准,适用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系统。

2、阻燃性是指在特定试验条件的高温、时间的火焰作用下,使物体材质被烧着后,当撤去火源能自熄的特性。

3、耐火性是指在特定高温、时间的火焰作用下,可保持物体材质结构根本不受破坏的特性。

4、阻燃电缆是指在特定试验条件的火焰温度、时间作用下,使被烧着的电缆撤去火源能迅速自熄的特性。

5、耐火电缆是指在特定高温、时间内的火焰作用下,电缆仍能维持供电运行的特性。

6、直埋敷设是指电缆无敷设构筑物而直接埋在地下,或底部充沙埋设的电缆。

7、阻火包是指用于阻火封堵又易作用的膨胀型柔性枕袋状阻火材料。

8、自粘性防火包带是指缠绕在电缆或电缆接头处,阻止电缆因火灾而延燃。

9、防火涂料是指涂刷在电缆外护套上,阻止电缆因火灾而延燃。

10、耐燃槽盒是指代替金属桥架中的钢制槽盒,但具有一定的难燃性能。

11、耐火隔板是指具有耐火性能的板材,对通道或孔洞可作耐火分隔。

12、防火堵料是指用于电缆敷设的孔洞封堵,并能有效分隔火焰的延燃。

13、耐火极限是指在特定试验条件下,规定的火焰温度、供火时间的最大极限值。

14、电缆管理和电缆防火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分清层次,抓住可能造成大面积电缆烧损、全厂停电、主设备严重损坏等关键环节。

15、电缆管理和电缆防火工作既要从根本上防止电缆火灾事故的发生,也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治理,有效防止由于电缆火灾造成的重大事故并控制电缆火灾事故的扩大。

16、做好电缆沟、道、竖井的防火隔断,做好电缆孔洞封堵的动态管理,防止因电缆延燃造成大面积电缆烧损。

17、电缆沟、道的防火隔断要配合使用防火门。

18、防火门要做到平时敞开通风,发生电缆火灾能够自动关闭。

19、使用小绳和弹簧或闭门器配合时,必须涉与到防火门两侧的电缆。

20、突然停电后可能造成主设备损坏的重要辅助设备动力电缆,如:

汽轮机润滑油泵、密封油泵、盘车等设备的动力电缆,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且其运行和备用设备电缆应分沟敷设。

21、突然停电后可能造成主要公用系统停止运行的设备,如输煤系统、循环水、化学制水系统等,多台上述设备的动力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个电缆沟内;如布置在同一通道中,应对局部主电源回路的电缆采取防火措施,防止这些设备的电缆发生火灾后造成全厂停电。

22、升压站的母线保护电缆、系统稳定装置、线路保护等电缆,不得与动力电缆同沟敷设,防止因动力电缆火灾影响保护电缆造成全厂停电。

23、各台机组、各条母线控制保护装置的相关电缆禁止集中布置在同一桥架或电缆沟道,防止因电缆火灾造成所有机组或母线停运。

24、电缆的防火涉与技术管理、防火管理多个环节,应从设计、安装、运行、维护、检修全过程着手,全面、全过程抓好电缆的防火工作。

25、规X电缆的日常管理,建立完整的电缆台帐和清册,开展定期检查和绝缘试验,加强对温度和缺陷趋势的分析,与时处理存在的缺陷隐患。

26、加强对异动电缆的校核、审批,电缆接头的施工质量和电缆的预防性试验管理,防止因电缆本身故障引发的电缆火灾事故。

27、落实充油设备与防爆门附近电缆的隔断、封堵、阻燃措施,加强输煤、制粉等场所电缆的清扫,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防止因外部原因引发的电缆火灾事故。

28、积极采用感温电缆、电缆接头温度监控装置、红外测温与成像等手段,采用阻燃电缆、阻燃涂料等新材料,不断提高防X电缆火灾的能力。

29、严格落实封、堵、涂、隔、包、水喷雾等措施,防止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的电缆火灾事故以与延燃造成事故的扩大。

30、采用灭火弹、烟雾报警等设施,做到火灾隐患早发现、早消除,将危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31、使用灭火弹要与防火隔断有效配合,确保保护X围的有效性。

32、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应分层敷设,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并应进展耐火分隔。

33、同一回路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电缆,宜布置在不同层次,并应进展耐火分隔。

34、电缆在同侧多层支架上的排列,应按上下压动力电缆、强电控制电缆、弱电控制电缆顺序,宜分层由上而下。

35、对公用性重要回路、火电厂双辅机系统的厂用供电电缆,宜分开布置在两侧支架上,条件困难时可布置在不同层次支架上。

36、在同一通道中,不得将非难燃电缆与难燃电缆混合敷设。

37、防止因电缆本身故障或由外界原因造成电缆引燃,沿电缆延燃而使火灾事故的扩大,应按工程、部位的重要性,火灾机率的X围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电缆防火措施。

36、发电厂主厂房内与厂区输煤、辅助车间等的重点部位可按机组容量与地区负荷的重要性对电缆分别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37、靠近高压电流、电压互感器等含油设备的电缆沟,应使该区段沟盖板密封。

38、电缆大型排管、地下埋管或直埋式电缆,应在排管两端封堵,或在引出局部以金属管接件密封等防火措施。

39、电缆通过易燃、易爆、高温与其它有火灾危险的区域,电缆较密集时可敷设在难燃或耐火槽盒内,对少量电缆可采用自粘性防火包带、防火涂料或难燃保护管保护。

40、电缆隧道的阻火墙厚度不宜小于240mm。

阻火墙两侧不小于1.5m的电缆宜缠绕自粘性防火包带、涂刷防火涂料或采用防火隔板分隔。

41、在一个区段内全部使用难燃或耐火槽盒,其宽度不宜大于1000mm,并应在槽盒中设置专用接地线。

42、电缆隧道和电缆沟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电缆隧道还应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43、电缆进入柜、屏、台、箱等的孔洞宜采用有机和无机防火堵料相互结合填充,有机堵料宜在电缆周围充填并适当预留,洞口两侧的非耐燃或难燃型电缆宜采用自粘性防火包带或刷防火涂料。

44、在楼板竖井孔处的阻火封堵、阻火隔层应能承受巡视人员的荷载。

45、阻火墙的构成,宜采用阻火包、矿棉块等软质材料或防火堵料、耐火隔板等便于增添或更换电缆时不致损伤其他电缆的方式,且在可能经受积水浸泡或鼠害作用下具有稳固性。

46、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与终端接头处应加强防护〔包括接头处相邻的电缆〕,接头处缠包自粘性防火包带或刷防火涂料,并用专用难燃或耐火接头盒将其封闭。

47、电缆中间接头和重要或处于运行条件不利环境的终端头,应采用远方温度监控装置,防止因过热老化引起的电缆接头爆破事故。

48、做好接头的密封和机械保护,防止接头内渗入水分、潮气、污秽和外力造成电缆接头损坏。

49、加强对电缆头的检查和预防性试验工作。

在全面统计的根底上,加强对电缆头的定期检查和问题分析,与早发现和解决电缆接头存在的隐患、缺陷。

50、宜在电缆隧道内电缆交叉口与电缆密集段、电缆夹层以与有中间接头的部位,悬挂灭火弹。

51、在电缆竖井、电缆隧道内电缆交叉密集处,可装设感温电缆对电缆

温度进展在线监测。

52、在电缆隧道入口处应配备移动式灭火器。

为防止灭火中人员中毒、窒息,应同时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53、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定期对电缆进展成像检查。

54、对具有备用电源的重要设备,应将其运行电缆和备用电缆分沟敷设,确保重要设备火灾情况下供电的可靠性。

55、重要电缆,如:

失灵保护、汽轮机润滑油泵、盘车等,采取单独敷设措施,防止因其电缆着火造成事故的扩大和设备的损坏。

56、容易引起机组停机或开关跳闸的电缆采用明敷时,应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耐火、阻燃电缆。

57、主厂房内易积水、油、灰的部位不宜采用电缆沟。

58、对易积灰易受油喷的桥架应采取防止灰、油喷入的措施。

59、电缆在架空桥架内敷设时,架空桥架的通道应防止通过高温、易爆、易燃、有害气体的地段。

60、锅炉房应采取取电缆防火措施的部位:

磨煤机附件、煤仓间的皮带层、制粉系统的泄压阀〔防爆门〕。

61、电缆沟阻火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50mm。

62、大型竖井〔指人能通行的竖井〕的防火分隔可采用防火隔板、阻火包、有机和无机防火堵料封堵,中间通道可采用防火隔板。

二、单项选择:

〔原37题现41题〕

1、集团公司制定电缆防火标准规定了发电厂电缆防火的〔A〕。

A、原那么B、标准C、原那么和标准

2、阻燃性是指〔A〕

A、在特定试验条件的高温、时间的火焰作用下,使物体材质被烧着后,当撤去火源能自熄的特性。

B、在特定高温、时间的火焰作用下,可保持物体材质结构根本不受破坏的特性。

C、在特定试验条件的高温的火焰作用下,使物体材质被烧着后,当撤去火源能自熄的特性。

3、耐火性是指〔B〕

A、在特定试验条件的高温、时间的火焰作用下,使物体材质被烧着后,当撤去火源能自熄的特性。

B、在特定高温、时间的火焰作用下,可保持物体材质结构根本不受破坏的特性。

C、在特定试验条件的高温的火焰作用下,使物体材质被烧着后,当撤去火源能自熄的特性。

4、电缆沟、道的防火隔断要配合使用〔B〕。

A、防火墙B、防火门C、防火墩

5、升压站的母线保护电缆、系统稳定装置、线路保护等电缆,〔B〕与动力电缆同沟敷设。

A、可以B、不得C、经总工程师批准,可以

6、加强对异动电缆的校核、审批,电缆接头的施工质量和电缆的预防性试验管理,防止〔A〕电缆火灾事故。

A、因电缆本身故障引发的B、因外部原因引发C、因外部原因和电缆本身故障引发的

7、落实充油设备与防爆门附近电缆的隔断、封堵、阻燃措施,加强输煤、制粉等场所电缆的清扫,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防止〔B〕的电缆火灾事故。

A、因电缆本身故障引发的B、因外部原因引发C、因外部原因和电缆本身故障引发的

8、电缆着火后,容易引起电网系统振荡与系统瓦解等重大恶性事故的电缆,〔B〕实施耐火防护和选用耐火、阻燃电缆。

A、应B、必须C、宜

9、电缆着火后,容易引起机组停机或开关跳闸的电缆采用明敷时,〔A〕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耐火、阻燃电缆。

A、应B、必须C、宜

10、容量为300MW与以上机组的主厂房、输煤、燃油与其它易燃易爆场所〔C〕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耐火、阻燃电缆。

A、应B、必须C、宜

11、单机容量为200MW与以上时,主厂房到网络控制室或主控制楼的每条电缆隧道或沟道所容纳的电缆回路〔A〕。

A、不应超过1台机组的电缆B、不宜超过2台机组的电缆C、不宜超过3台机组的电缆

12、单机容量为100MW、125MW时,主厂房到网络控制室或主控制楼的每条电缆隧道或沟道所容纳的电缆回路〔B〕。

A、不应超过1台机组的电缆B、不宜超过2台机组的电缆C、不宜超过3台机组的电缆

13、单机容量为100MW以下时,主厂房到网络控制室或主控制楼的每条电缆隧道或沟道所容纳的电缆回路〔C〕。

A、不应超过1台机组的电缆B、不宜超过2台机组的电缆C、不宜超过3台机组的电缆

14、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应〔A〕敷设,并应进展耐火分隔。

A、分层B、同层C、混合

15、同一回路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电缆,宜布置〔B〕,并应进展耐火分隔。

A、在同一层次B、在不同层次C、混放

16、同侧多层支架上的排列,应按〔C〕,宜分层由上而下。

A、弱电控制电缆、上下压动力电缆、强电控制电缆顺序

B、强电控制电缆、弱电控制电缆、上下压动力电缆顺序

C、上下压动力电缆、强电控制电缆、弱电控制电缆顺序

17、当电缆明敷时,在电缆接头两侧各〔B〕长的区段,以与沿该电缆并行敷设的其他电缆同一长度X围内,应采用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措施。

A、1~2mB、2~3mC、3~4m

18、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含有可能影响环境温升持续超〔C〕的供热管路。

A、15℃B、10℃C、5℃

19、与热力管道平行时,架空敷设的控制电缆与热力管路的距离,不小于〔A〕

A、0.5mB、1mC、1.5m

20、与热力管道平行时,架空敷设的动力电缆与热力管路的距离,不小于〔B〕

A、0.5mB、1mC、1.5m

21、与热力管道交叉时,架空敷设的控制电缆与热力管路的距离,不小于〔A〕

A、0.25mB、0.5mC、0.75m

22、与热力管道交叉时,架空敷设的动力电缆与热力管路的距离,不小于〔B〕

A、0.25mB、0.5mC、0.75m

23、电缆隧道的阻火墙厚度不宜小于〔C〕。

A、120mmB、180mmC、240mm

24、电缆沟阻火墙的厚度不宜小于〔B〕。

A、100mmB、150mmC、200mm

25、在一个区段内全部使用难燃或耐火槽盒,其宽度不宜大于〔A〕。

A、1000mmB、1500mmC、2000mm

26、控制室、继电保护室和开关场电缆夹层的竖井或墙洞与盘柜底部开孔处应采用电缆防火堵料或填料等材料封堵。

其防火封堵组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B〕。

A、0.5hB、1hC、1.5h

27、凡穿越楼板的电缆孔、洞的封堵厚度不应小于〔A〕,宜与楼板厚度齐平。

A、100mmB、150mmC、200mm

28、电缆隧道的防火墙上应采用〔A〕防火门。

A、甲级B、乙级C、丙级

29、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发电机出线室、电缆夹层、电缆竖井隔墙上的门应采用〔c〕防火门。

A、甲级B、乙级C、丙级

30、防止窜烧方式,可在阻火墙紧靠两侧不少于〔B〕区段所有电缆上施加防火涂料、包带,或设置防火挡板等。

A、0.5米B、1米C、1.5米

31、阻火墙、阻火隔层和封堵的构成方式,均应满足按等效工程条件试验下标准试验的耐火极限不低于〔B〕。

A、0.5hB、1hC、1.5h

32、阻火墙、阻火隔层和封堵的构成方式,均应满足按等效工程条件试验下标准试验耐火温度不低于〔C〕。

A、500℃B、800℃C、1000℃

33、直埋电缆输电线路的敷设位置图,比例宜为〔B〕。

A、1:

100B、1:

500C、1:

1000

34、地下管线密集的地段,电线路敷设位置图的比例不应小于〔A〕。

A、1:

100B、1:

500C、1:

1000

35、在管线稀少,地形简单的地段,电线路敷设位置图的比例可为〔C〕。

A、1:

100B、1:

500C、1:

1000

36、敷设在土中、隧道中以与沿桥梁架设的电缆,每〔C〕至少检查一次。

A、一个月B、两个月C、三个月

37、电缆沟、隧道、电缆竖井、电缆架与电缆线段等的巡查,至少每〔C〕一次。

A、一个月B、两个月C、三个月

38、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含有可能影响环境温升持续超〔A〕的供热管路。

A、5℃B、10℃C、15℃D、20℃

39、电缆坚井的长度大于7m时,每隔〔C〕应设置阻火分隔。

A、3mB、5mC、7mD、9m

40、靠近高压电流、电压互感器等含油设备的电缆沟,应使该区段〔A〕。

A、沟盖板密封B、沟盖板齐全C打开一定数量的沟盖板。

41、发电厂的电缆夹层、控制室、电缆隧道的交叉密集处、电缆竖井与屋内配电装置处应设置〔C〕和移动式灭火器具。

A、沙箱B、自动喷水装置C、火灾探测报警装置

三、多项选择:

〔23题现34题〕

1、集团公司制定电缆防火标准的目的〔A、B、C、D〕

A、进一步规X集团公司所属各发电厂对电缆防火的管理。

B、防止或减少电缆火灾事故的发生。

C、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在有效预防电缆火灾。

D、一旦发生火灾亦能有效地遏制因电缆延燃而扩大事故X围。

2、电缆管理和电缆防火工作必须抓住可能造成〔A、B、C〕等关键环节。

A、大面积电缆烧损

B、全厂停电

C、主设备严重损坏

D、机组非计停。

3、电缆的防火涉与技术管理、防火管理多个环节,应从〔ABCD〕全过程着手,全面、全过程抓好电缆的防火工作。

A、设计、安装B、运行C、维护D、检修

4、加强对异动电缆〔ABC〕的管理,防止因电缆本身故障引发的电缆火灾事故。

A、校核、审批B、电缆接头的施工质量C、电缆的预防性试验D、日常清扫

5、落实充油设备与防爆门附近电缆的〔ABD〕措施,加强输煤、制粉等场所电缆的清扫,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防止因外部原因引发的电缆火灾事故。

A、隔断B、封堵C、分层布置D、阻燃

6、规X电缆的日常管理,应从〔ABCD〕等方面入手。

A、建立完整的电缆台帐和清册

B、开展定期检查和绝缘试验

C、加强对温度和缺陷趋势的分析

D、与时处理存在的缺陷隐患。

7、在建或已建发电企业,在〔BCD〕等选用阻燃电缆。

A、发电机的保护、控制、动力与电源电缆

B、容量为300MW与以上机组的主厂房、输煤、燃油与其它易燃易爆场所设备保护、控制与动力电缆。

C、事故保安电源系统保护、控制与动力电缆。

D、微波、载波机、光纤与附属蛇备的电缆。

8、在〔ABCD〕等重要回路的非耐火型电缆,宜布置在两个互相独立的通道中,如布置在同一通道中那么对其中一回路电缆应作防火处理。

A、直流电源、双重化保护

B、消防、报警、事故照明

C、火电厂水泵房、化学水处理

D、输煤系统、油泵房

9、电缆在架空桥架内敷设时,架空桥架的通道应防止通过〔ABC〕有害气体的地段。

A、高温B、易爆C、易燃D、潮湿

10、电缆距爆炸释放源较远,敷设在爆炸危险小的场所,并应符合〔AB〕规定:

A、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应在较高处架空敷设,且对非铠装电缆采取穿管或置于托盘、槽盒中等机械防护。

B、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应敷设在较低处的管、沟内,沟内非铠装电缆应埋砂。

C、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应敷设在较低处的管、沟内,沟内非铠装电缆应埋砂。

D、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应在较高处架空敷设,且对非铠装电缆采取穿管或置于托盘、槽盒中等机械防护。

11、电缆沿输送易燃气体的管道敷设时,应配置在危险程度较低的管道一侧,且应符合〔AC〕规定:

A、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宜在管道上方。

B、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宜在管道下方。

C、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宜在管道下方。

D、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宜在管道上方。

12、火电厂主厂房在〔ABCD〕部位应采取电缆防火措施。

A、在相邻机炉的接合部、炉机接口处;

B、主厂房与辅助厂房通向外部的所有接口;

C、锅炉房与汽轮发电机机座靠近油箱、油管、高温管道处;

D、上下压厂用配电室、单元集控室、直流室、计算机室、电子设备室的通道以与电缆进入盘、柜、屏、台、箱等的孔洞。

13、在电缆隧道或重要回路的电缆沟中〔ABCD〕部位,宜设置阻火墙〔防火墙〕或一段为2米的难燃或耐火槽盒。

A、公用主沟道的分支处。

B、多段配电装置对应的沟道适当分段处。

C、长距离沟道中相隔50米或通风区段处。

D、至控制室或配电装置的沟道入口、厂区围墙处。

14、大型竖井〔指人能通行的竖井〕的防火分隔可采用〔ABCD〕封堵。

A、防火隔板B、阻火包C、有机防火堵料D、无机防火堵料

15、一般电缆竖井假设电缆排列整齐可采用〔ABCD〕封堵。

A、防火隔板B、有机防火堵料C、无机防火堵料D、阻火包

16、〔ABCD〕应采用电缆防火堵料或填料等材料封堵。

其防火封堵组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

A、控制室B、继电保护室C、开关场电缆夹层的竖井D、墙洞与盘柜底部开孔处

17、电缆防火堵料或填料应遇火膨胀,且具有〔ABC〕功能。

A、防火B、防烟C、隔热D、过滤

18、〔ABC〕的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A、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B、发电机出线室、电缆夹层C、电缆竖井隔墙D、电缆隧道

19、阻火封堵、阻火隔层的设置,可采用〔ABCD〕等。

A、防火堵料B、填料C、阻火包D、耐火隔板

20、电缆台帐必须填写〔ABCD〕。

A、电缆名称、型号B、电压等级、长度C、生产厂家D、投运日期。

21、电缆清册应包含〔ABCD〕。

A、电缆名称B、起点、经过路径、终点C、电缆型号D、芯数和长度。

22、做好接头的密封和机械保护,防止接头内〔ABCD〕造成电缆接头损坏。

A、渗入水分B、渗入潮气C、污秽D、外力

23、〔ABCD〕应设置火灾探测报警装置和移动式灭火器具。

A、发电厂的电缆夹层B、控制室C、电缆隧道的交叉密集处D、电缆竖井处

24、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实施专人、专门单位归口管理,防止由于管理漏洞造成〔ABC〕故障造成的电缆火灾事故。

A、非生产B、非重要C、临时电缆D、生产电缆

25、积极采用〔ABC〕等手段,采用阻燃电缆、阻燃涂料等新材料,不断提高电缆火灾的防X能力。

A、感温电缆B、电缆接头温度监控装置C、红外测温与成像

26、电缆防火措施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积极采用〔ABCD〕,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A、新技术B、新工艺C、新材料D、新设备

27、采用〔CD〕等设施,做到火灾隐患早发现、早消除,将危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A、落实责任B加强管理C、灭火弹D、烟雾报警

28、电缆的选型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除〔ACD〕的要求外,还应满足防火要求。

A、满足容量B、封堵材料C、安装环境D、强度

29、容易引起电网系统振荡与系统瓦解等重大恶性事故的电缆,必须实施〔AB〕。

A、耐火防护B、选用耐火、阻燃电缆C、封堵D、专人管理

30、电缆通过〔BCD〕与其它有火灾危险的区域,电缆较密集时可敷设在难燃或耐火槽盒内,对少量电缆可采用自粘性防火包带、防火涂料或难燃保护管保护。

A、生活区B、易燃C、易爆D、高温

31、电缆防火设施的检查项目有〔ABCDEFGH〕

A、孔洞封堵的耐火泥无脱落,孔洞封堵严密平整,厚度不小于孔壁厚度。

B、耐火板、防火墙完整,无裂纹。

C、灭火弹完好,放置符合规定。

D、防火门密封严密,开关灵活。

E、电缆槽盒无破损,防火包封堵严密。

F、感烟感温装置完好。

G、电缆隧道内电缆防火撤离路线应有明显的标志,正确清晰,应急撤离指示灯完好。

H、移动式灭火器数量充足,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压力在合格X围内。

32、电缆备品标志牌应包含〔ABCD〕。

A、注明规格B、型号C、长度D、出厂时间

33、必须悬挂电缆标示牌的位置有:

〔ABCD〕

A、电缆两侧终端头处B、直线敷设的电缆每隔20米处C、穿过墙壁的两侧处D、拐弯处

34、电缆中间接头统计表须注明〔ABC〕。

A、设备名称B、中间头具体位置C、电缆型号D、电缆长度

四、判断:

〔33题现58题〕

1、阻燃性是指在特定高温、时间的火焰作用下,可保持物体材质结构根本不受破坏的特性。

〔×〕

2、阻燃性是指在特定试验条件的高温、时间的火焰作用下,使物体材质被烧着后,当撤去火源能自熄的特性。

〔√〕

3、耐火性是指在特定高温、时间的火焰作用下,可保持物体材质结构根本不受破坏的特性。

〔√〕

4、耐火性是指特定试验条件的高温、时间的火焰作用下,使物体材质被烧着后,当撤去火源能自熄的特性。

〔×〕

5、电缆管理和电缆防火工作抓住可能造成大面积电缆烧损、全厂停电、主设备严重损坏等关键环节。

〔√〕

6、电缆管理和电缆防火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从根本上防止电缆火灾事。

〔×〕

7、防火门要做到平时要自动关闭。

〔×〕

8、加强对异动电缆的校核、审批,电缆接头的施工质量和电缆的预防性试验管理,防止因电缆本身故障引发的电缆火灾事故。

〔√〕

9、落实充油设备与防爆门附近电缆的隔断、封堵、阻燃措施,加强输煤、制粉等场所电缆的清扫,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防止因外部原因引发的电缆火灾事故。

〔√〕

10、加强对异动电缆的校核、审批,电缆接头的施工质量和电缆的预防性试验管理,防止因外部原因引发的电缆火灾事故。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