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9382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学案学生版.docx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学案学生版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学案(学生版)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之二

第2节 整体阅读探本质 体验真题明方向

编制人:

魏继国武燕审核人:

牛司香使用时间:

周二

【复习目标】1、了解高考科普类文本的考点分布和考查题型

2、掌握科普类文本的文体特征

3、掌握阅读科普类文本的基本思路

【研究考情,复习定位】

2010——2015年全国各省市科普类文本阅读考查情况统计表

考情

省份

年份·省份·文章标题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山东卷

没考

没考

没考

《古怪的重水》

《没有天堂》

没考

广东卷:

《种子的故事》

没考

《山水画中的地质学》

没考

福建卷:

《说不尽的萤火虫》

 

《蟋蟀之话》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北京卷

《光伏发电》

《御风而行》

山东高考科普类文本考点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

分值

文本类型

考查内容

能力标准

问答题

19

4

2011年现代文实用类文本

(科普类)

《没有天堂》

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综合

问答题

20

4

赏析句子表达特色。

鉴赏评价

问答题

21

4

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

分析综合

问答题

22

6

探究文章标题。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问答题

19

4

2012年实用类文本(科普类)

《古怪的重水》

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综合

问答题

20

4

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

分析综合

问答题

21

4

分析语言特点

鉴赏评价

问答题

22

6

探究文章标题。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基础知识,温故知新】

一、科普文文体特点

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

高考试卷中的选文大多采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这里主要介绍科学小品的相关知识:

1.科学小品的概念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

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科学小品的主要特点

序号

特点

解释说明

1

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2

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生动需要:

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

3

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

3、科学小品的形式。

形式

类型特点

表达效果

描述式

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

这种描述式便于说古到今,旁征博引、趣味盎然,吸引读者。

自述式

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于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

自述式形式灵活,语言生动形象。

故事式

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这种表达形式称故事式。

既然是故事,就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将所述的事物人格化,还要有情节;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语言形象、生动。

采用这种形式,形象、生动,既要使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谈话式

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

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

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

前两种比较常见,也容易把握,后一种是把人物对话组织到具体故事当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由对话内容的变化而推进,对话是文章的主体。

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

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易精练。

4、说明事物的对象和特征

(1)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那么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等。

②抓首总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抓住事物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宽窄、正反)等等方面。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5.介绍性说明文基本结构

(1)总分式。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主体部分详写说明对象,结尾部分总结说明对象。

6.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

解释说明

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时间顺序

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逻辑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7.说明方法表解

说明

方法

定义阐释

表达效果

(1)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2)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3)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4)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

(5)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还有联想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7)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8)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9)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

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10)列图表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截了当、更具体。

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条理清晰。

二、科普文阅读技巧——快速读懂科普文章“五步骤”

步骤一:

抓特征。

阅读科普说明文,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功用、制作方法、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

阅读时可从语句、语段中找出事物的特征,也可逐层概括归纳,然后提炼出事物的特征。

步骤二:

理顺序。

就是理清说明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步骤三:

找方法。

即寻找说明方法。

①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貌等。

②为了增加形象性和生动性,科普说明文还常用拟人、讲故事等方法。

我们首先要弄清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然后在阅读时将它们梳理出来,再结合具体语境,体会其作用。

步骤四:

品语言。

即品味说明语言。

①要品味语言的准确周密。

科普说明文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重任,要准确无误地传播知识,就必须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否则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阅读时要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一般要从它所表示的程度(轻与重)、范围(广与狭)、语气(推测与估计)、数量(多与少)、方位(远与近)等方面着手分析。

②品味语言的生动、有趣。

如运用比喻、拟人、讲故事等方法进行说明,生动形象、风趣活泼、耐人寻味。

步骤五:

悟内涵。

悟,即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

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秀的科普作品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

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时,要重视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以及科普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

【真题精做,把握考向】

[阅读模板](2012·山东高考)《古怪的重水》原文见《新学案》P203。

步骤一:

抓特征

1.第③段介绍了“重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有哪些“脾气”?

答:

★2.(高考题)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

(4分)

步骤二:

理顺序

1、本文除了介绍重水的“脾气”之外,还介绍了重水的哪些内容?

试概括第④~⑧段内容。

答:

★2.(高考题)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

(4分)

答:

步骤三:

找方法

1、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重水的“脾气”?

请解释其作用。

2、第③段除了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请分析“它似水而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

步骤四:

品语言

★3.(高考题)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步骤五:

悟内涵

★1.(高考题)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

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

答:

2、请探究文中最后一段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答:

【学以致用,考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让黑暗赋予光明——黑硅自述

各位朋友,我是“黑硅”,为什么叫黑硅呢?

简单说,我也是硅家族的一员,但是与常规的其他硅片兄弟比起来,我表面看起来很黑,几乎不反射光并且对光吸收率很高,人们又觉得我天生异秉能做成特别神奇的器件,因此给我取名叫“黑硅”。

由于制作我的方法众多,半导体各个分支领域对我的理解也不是完全一样,这里我简单做个自我介绍,请各位以后多捧场,多研究下我,让我的知名度更高些。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人用反应离子刻蚀硅衬底的方法最早制作了我,所谓反应离子刻蚀就是利用由等离子体强化后的反应离子气体轰击刻蚀硅表面,正是这种高能气体离子在硅表面不断的刻蚀,最终在硅表面形成了纳米细针阵列的表面结构,这种细针高度可达到10微米以上并且直径小于1微米,人们相信这种材料与硅相比有着独特的性能,于是给我取名“黑硅”。

我的产生正是古语所云“铁杵磨成针”的写照,你看亿万高能离子的轰击,千锤百炼方能成就我的微纳米尖锥表面。

随后多年,纳米研究风起云涌,弄潮的人儿也创造了多种方法来制造我,除了不断改进的反应离子刻蚀方法外,还有电化学刻蚀、应力刻蚀、气相化学刻蚀、金属辅助化学刻蚀、等离子体浸没刻蚀等众多的方法,这些方法做出来的我虽然微纳米结构上看来是有些不同,但是人眼看我绝对是够黑的,并且用我做的探测器、热成像器件、太赫兹应用器件、太阳电池等都有不错的效果,为此人们给我也写了很多综述的文章为我做传,探讨我的制备、性能和器件,如最近的一篇能源与环境科学上就有一篇文章介绍我在太阳能方面的应用。

  但是,人们发现我其实还不够黑,因为人眼是可见光波段的,人眼看着黑并不一定完全黑,对一些红外成像设备来说,我依然不是黑硅,他们能够透过我看到我背面的东西。

为什么我还能被红外成像设备看透呢,因为我的身体是硅,硅的带隙是1.12eV,纯洁的她对波长大于1.1微米以上的光是无法阻挡的,依然能够透过。

我的硅姐妹天生如此,我如何能够变得能够吸收红外的光呢?

1998年前后,哈佛大学的Mazur教授课题组利用飞秒激光辐照六氟化硫气氛中的硅,在扫描的同时把硫元素也融入进去了,这样形成了一层超饱和掺杂硫的硅材料,这种硅材料引入的杂质形成了新的能带结构,就像屋子和楼顶间加了楼梯,原来跳不上去的长波长光子现在也能找到楼梯上去,于是大于1.1微米的光也被吸收进来,这样即使是红外相机也看不到我背后的图案了。

中国的科学家给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广谱吸收的黑硅。

我的新特性能够吸收全光谱的太阳能,太阳光到达地球的光谱是一个比较长的谱,典型的谱线可以从0.2微米到3微米,而纯晶硅只能吸收波长小于1.1微米的部分光,还有一大部分的太阳光不在这个范围内,既然不能被吸收,这些光自然也无法转换成电,太阳能的大部分就浪费掉了。

但是,我却可以把这些光全部吸收过来,因为除了表面微纳米结构给了我超强的减反能力,让我能吸收足够小于1.1微米的光外,超饱和硫掺杂也给了我超强的吸收大于1.1微米波段光的能力,这样我就能最大限度的吸收整个太阳光特征谱段的光了。

可是,全黑的我能够借助全光谱吸收的太阳光获得令人满意的电力吗?

  现代太阳能电池从1954年开始,到今天已经有60周年了,那时候的材料就是我的硅姐妹。

今天她已做成了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电池类型,工厂里面不停地生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电力,造福了全人类。

而我还在黑暗中摸索,虽然很多人因为我的黑对我情有独钟,不断的探索我的特性。

但是,世间万物需要平衡中实现最优化,虽然表面微纳米结构和硫掺杂给了我全黑的秉性,我能够把所有的太阳光留住,但是现在却很难把光导出形成可利用的电力,因为激光造成的微纳米非晶态缺陷,也给我引入了更多的电子复合损耗,就像路上车太多、障碍太多堵住了一样,很难通畅。

目前,利用我吸收的大于1.1微米波段的红外太阳光形成的电量几乎探测不到,而对小于1.1微米的光生载流子也产生不了效果。

为了很好的实现顺畅的通路,人们设想了一些路径,其中有条路叫做中间带,通过保持住常规的上下能级位置,并实现在中间插入一个新的能带,就像新建悬空的高架桥一样,这样我也许就能很好地被利用来产生电力了。

可是现在大家还没有造好这座桥。

  太阳能电池慢慢成为能源大户,硅妹子是经过了一个甲子的修炼才有今天的成就,全黑的我也快20年了,大家加把劲,快点架好桥,让我把吸收到的光导出形成更多的电吧。

让黑暗赋予我光明,我就是黑硅,我正时刻准备着迎接太阳的万丈光芒。

1、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答:

2、“黑硅”主要字数了哪两个特性?

请简要概括并说明其形成方法。

(4分)

答:

3、文章第四段介绍“黑硅”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4分)

答:

4、这篇科普文以“让黑暗赋予光明”为题有何好处?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之三

第3节题型归类总结,分点突破建模,

编制人:

魏继国武燕审核人:

牛司香使用时间:

周四

【复习目标】1、掌握高考科普类考查语言特点题型的解题方法。

2、掌握高考科普类考查标题意蕴题型的解题方法。

【题型突破,解题建模】

题型一 考查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科普文的语言”要和“文体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普文章的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它的语言除了准确严谨外,往往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的特点,以便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轻松愉快地理解科学知识。

如运用记叙和描写、善于穿插趣闻、善于运用修辞等。

科普文章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这也是由其科学性决定的。

由于展现的科学内容需要客观性和科学性,因而语言就必须严谨准确。

这不仅体现在用词、造句方面要力求精确,合乎语法习惯,而且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也必须准确无误,毫无歧义。

介绍某一现象,解说它所包含的科学原理,是为了让没有拥有这一知识的人更方便地获取相关知识,语言生动可以帮助读者克服心理障碍,在自然轻松中获取相关知识。

因此,对科普文语言的考查,侧重两个角度:

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有时又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考查,所以,答题时应根据题干要求,辨明方向。

[常见设问方式]

2015·广东高考

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2012年福建高考

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1)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2)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请举例说明。

(3)科学语言的生动性是与准确性紧密联系的,在文中任意选取一句,赏析其语言特色。

(4)科普文的语言也可以生动,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例一](2015·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种子萌芽从汲取水分开始,种子首先膨胀,胚部接着生长。

①发芽就像分娩,一旦启动就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发芽的时机攸关生死,种子早已演化成各式各样的手段找对时机。

杨树和柳树的种子寿命极短,若没有在散播后几个小时内找到湿泥地,就会死亡。

热带雨林中,许多树木结的大型种子如果没有在几周内发芽,就会腐败。

对这些物种来说,要掌握正确的发芽时机,得先掌握正确的结子时机,因为种子一旦成熟,保存期限是很短的。

……

很多种子的招数更了不起。

植物可借由远古演化而来的光感受体(即光敏素分子)感知光线。

光敏感分子有两种形式,可彼此转换。

一种称为Pr,吸收红光后装换成另一种形式,称为Pfr,Pfr吸收远红光后再转回Pr型分子。

Pr对Pfr的比率是由接受多少这两种不同波长的光而定。

这种Pr对Pfr的比率提供了地方环境的讯息,对植物来说极为重要。

②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远红光的比率为1,然而,阳光穿过树林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小于1。

植物透过Pr对Pfr的比率能侦测到光的改变。

由此,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

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光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会发芽。

与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还不如在维持休眠状态。

(选自[英]乔纳森.西尔弗顿著、徐嘉妍译《种子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14年,有删改)

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4分)

[自主尝试] 

【解题建模】

一、思考角度:

1.了解科普文语言特色。

(1)语言特点:

①严谨准确,明晰平实,朴素自然(常见手法:

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列图表)。

②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情感(常用修辞)。

③通俗,口语化:

常用俗语,概括,具体,精炼详尽,雅致通俗,风雅幽默,朴素自然,平时客观,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2)了解常用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双关等(记住各自修辞效果)。

(3)熟悉表现手法:

对比,烘托,衬托,渲染,想象联想,虚实,比较等。

(4)语体色彩:

口语与书面语(背会各自特征)。

(5)用词特点:

动词,形容词,叠词,数词。

(6)句式特点:

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主动句与被动句,感情强烈的语句等。

2.如果要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1)从记叙和描写方面考虑。

记叙的曲折生动、描写的精彩等。

(2)从穿插趣闻方面考虑。

如故事、轶闻、传说、古诗文、谚语俗语等。

(3)从运用的修辞方面考虑。

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等品味。

(4)从语言的语体方面和句式方面考虑。

如口语的活泼、短句的干净利索等。

(5)从标题的形式和手法考虑,标题句式手法灵活,生动活泼,富有新意。

3.如果要赏析科普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简明,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

(1)从遣词造句力求精确、合乎语法习惯方面考虑。

高考选入的文章在介绍科技成果时,或展望推广应用后的情景,或预示向纵深发展的前景,因而较多地运用“如果”“假如”“可能”“将会”等预测性词语,有时也会运用“基本”“根本”“重要”“十分”“非常”等表程度的词语,这些都是分析语言的准确性需要关注的。

(2)从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准确无误、毫无歧义方面考虑。

(3)从所引用的事实确凿、数字具体准确方面考虑。

(4)从语言的整体风格方面考虑,如朴素自然、简明易懂等。

二、答题模式:

特征(语言特征术语)+效果+内容分析+作用目的

题型二 考查科普文的标题意蕴

一般人阅读科普文章的习惯是先浏览标题,如果标题能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才会去仔细阅读全文;所以,标题的吸引力、感染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普文章的利用率。

因此,高考常常在标题方面设题。

[常见设问方式]

2012年山东高考

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

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1)本文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请结合文本探究“×××”标题的意蕴。

[例二] (2012·山东高考)阅读《古怪的重水》一文(原文阅读模板),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

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

[自主尝试] (答案略)

【解题建模】

一、思考角度:

1、掌握标题的作用:

①概括文章内容②线索思路③作者的情感态度评价④象征双关文比喻等,形象生动⑤眼揭示文章主旨

2、关注标题的关键词,它往往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或思想。

分析时一定要把它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

3、关注标题本身所用的表达技巧,如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化用歌词、古诗等。

4、关注读者的接受性,如好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激发其阅读兴趣等。

二、答题模式:

(1)揭示意蕴型:

明确本义或比喻义+结合内容解释含义+文本启示含义

(2)作用好处型:

内容(和主题的关系)+结构(形式上,注意修辞)作用

题型三分析科普文段落作用

【题型示例】(2011山东高考)《没有天堂》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的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

(4分)

【参考答案】点题,为写下文做铺垫,与下文金星等实际状况形成对比,吸引阅读兴趣。

【解题建模】

一、思考角度:

1.掌握知识段落的作用。

①篇首:

统领全文,揭示题目,引出说明对象等②篇中: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引发议论,揭示主旨等③篇尾:

照应开头,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等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