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矿产资源供给形势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923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矿产资源供给形势及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省矿产资源供给形势及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省矿产资源供给形势及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省矿产资源供给形势及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省矿产资源供给形势及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矿产资源供给形势及对策建议.docx

《河南省矿产资源供给形势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矿产资源供给形势及对策建议.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矿产资源供给形势及对策建议.docx

河南省矿产资源供给形势及对策建议

河南省矿产资源形势及对策建议

21世纪是我国处于大量消耗矿产资源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

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矿业大省,今后20年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对各类矿产资源的利用规模将持续扩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将不断增加,矿产品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矿产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证能力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地质勘查工作与矿业密切相关,互为因果,是矿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矿产资源供需紧张的问题是地质勘查工作多年积累矛盾在后续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必然反映。

显然,地质勘查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可有效改善矿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为解决我省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新的动力。

一、矿产资源供给形势分析

(一)矿产资源现状

截止2001年底,我省已发现矿产126种(含亚种为154种),探明储量73种(含亚种81种),矿产地2002处。

其中大型矿床155处,中型矿床257处,小型矿床527处,大中型水源地53处;能源矿产地299处,金属矿产地981处,非金属及其它矿产地722处。

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钼矿、蓝晶石、天然碱、珍珠岩等7种,居第二位的有红柱石、耐火粘土等6种,居第三位的有铝土矿、水泥用大理岩等5种,居4至10位的有晶质石墨、水泥用灰岩、金、石油、锑、煤、天然气、银、铁等31种。

查明全省地下水可采资源量191亿立方米。

探明矿产潜在经济价值按1990年价格计算达1.5万亿元,按1993年价格计算,则达3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在全国居第十二位。

我省矿产资源特点是矿种齐全,配套较好,具有鲜明的地域分布特点。

中—北部地区集中分布着支柱性优势能源矿产煤炭—高耗能铝粘土矿—冶金、建材、化工类非金属矿产组合,可实现综合勘查,互补性开发,形成配套的产业链;南—中部耐火材料矿产有高铝粘土—高铝三石(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石墨系列,可形成配套的高级耐火材料资源基地;西—南部山区是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集中区,可实现资源的接替勘查与开发;东—北部平原蕴藏着丰富的煤、油气、地热、二氧化碳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已成为新的资源基地。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止2001年底,全省共有8974个各种经济性质的矿山企业,其中国有限额以上采选业664个,其他经济类型矿山(点)8310个;71万人从事矿业生产,已开发利用矿产79种,年开采矿石量2.1019亿吨,原油562.07万吨,天然气6.05亿立方米。

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矿产采选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72.52亿元,工业增加值180.19亿元;矿产原料加工制品完成工业产值1481.20亿元,工业增加值452.87亿元。

矿业及其后续加工业总产值占省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7.54%,其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为54.84%,对省国内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率为12.3%。

在矿产采选业产值构成中,煤炭采选业占41.24%,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占33.98%,金、银及有色金属矿产采选业占19.17%,非金属矿产采选业占4.81%,黑色金属矿产采选业占0.8%。

在矿产原料加工制品业产值构成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23.6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占16.8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12.6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11%,能源矿产加工业占10.48%,煤电及供热占25.09%,煤气生产供应业占0.3%。

我省省际间矿产品贸易流出的主要是煤炭、原油、铝土矿、氧化铝、耐火材料矿产和其他非金属矿产以及制品等,流出目的地为周边省及南方省份;流入主要有铁矿、铜矿、铅矿、锌矿、磷矿、煤炭、原油等,产地主要是周边省以及西北地区。

2000年进口矿产品主要为富铁矿、铅矿、锰矿、硫磺及铬矿等,进口国主要是南非、澳大利亚等;出口矿产品主要为煤炭、焦炭、耐火粘土、砂、花岗岩等,目的国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及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

矿产品进口量是出口量的4.13倍。

(三)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据有关部门预测,尽管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可能使不同类型矿产品需求增长速度差别较大,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十五”至2010年对矿产品的需求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

2005年我省主要矿产品消费与工业需求为:

原油706万吨,天然气27亿立方米,富铝土矿矿石800万吨,黄金50万两,耐火粘土144万吨,煤炭8353万吨,水泥灰岩4972万吨,铁精矿651万吨,钼矿石360万吨。

其他矿产品需求量也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按照2000年底的保有可采储量,结合2005年的需求量,预计我省可充分保证生产服务10—20年及以上的矿种有煤炭、钼矿、盐矿、天然碱、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水泥原料矿产、玻璃原料矿产、饰面花岗岩、珍珠岩、膨润土、伊利石粘土、沸石、陶土、石墨等。

由于生产石油、天然气的两个油气田均处于晚期开发阶段,稳产难度大,不能保证在未来的10年内保持均衡生产;富铁矿石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5—20%,富铝土矿石也仅仅能维护“十五”生产需求;黄金、硫铁矿、铜、铅、锌、锰、铬矿产储量将不能满足省内需求,其中钾盐、磷、富铁矿、铜、铅、锌、硫铁矿等矿产将长期依赖省外或国外资源。

我省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力发展小城镇战略,为矿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城市建设需要提供大量的建材资源,带动了矿业开发及后续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未来5年新增的城市人口需新增城市供水300—700万立方米/天,其他矿产品需求量也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势必加剧矿产资源供需紧张形势。

二、存在问题

(一)地质勘查投入严重不足

发展矿业经济的前提是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的获得又必须通过地质勘查。

河南作为矿业大省,矿业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保持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理所当然的要有相应规模投入。

事实远非如此。

现有地勘投入渠道主要有3个,一是国家投入,二是市场投入,三是外资投入。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在国际勘查资金市场上所占份额不足0.5%,在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从1990年的3.1%下降到2000年的1.3%;2001年度全国各级财政投入93.25亿元,市场投入约300亿元,外商投入约10亿美元,人均投入33。

5元。

我省2001年直接用于地质勘查的投入仅15793.92万元(不含油气),虽然较2000年增加1079万元,但人均投入1。

6元,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国拨地勘费占28.2%,地方财政占19.6%,市场投资占51.9%,其他0.3%,外商投资无。

显然这点不足修建10公里高速公路的投资额,与我们矿业大省的地位形成强烈反差。

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地质勘查工作大幅度萎缩。

据统计2000年度全国投入固体矿产勘查的钻探工作量30万米,仅为1975年的2%,同期我省投入的钻探工作量不足5000米,占全国份额的1.5%左右。

而与此同时,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采矿业蓬勃兴起,致使储量、产量及资源消耗量比例严重失衡,石油、黄金等支柱矿产资源储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开采消耗速度,原油产量持续下降,大批黄金矿山已面临资源枯竭危机,煤炭后备接替资源严重不足,储采比不足全国平均水平1/4,富铝土矿仅能满足“十五”需求。

支柱性矿产资源后备基地匮乏,省内可持续供矿能力严重下降,资源短缺可能成为未来我省“人口、资源、环境”三个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甚至可能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对地质勘查工作重视不够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资基础,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省因矿而兴的矿业城市数量仅次于河北而居第二位(其中地级7个,县级23个),矿产资源在这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这些矿城的兴衰。

拥有矿产资源的多少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资源问题是现代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外交,对矿产资源的争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各国间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质勘查工作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是与矿业发展关联度最大的前期工作,没有地质勘查就没有整个矿业。

毛主席身前曾深刻揭示了“要采矿先找矿”的矿业发展规律,明确指出“没有原料,光搞加工工业,就叫做搞‘无米之炊’。

”“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

在此思想指导下,地质勘查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国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投入大批资金于地质勘查之中,迅速发现并探明了一大批矿产地,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

目前,我国是矿产资源总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第三大矿业国,但人均矿产资源总量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世界排名53位。

我省已探明的资源总量居全国第12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4。

同时我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因而矿业一直处于强力开发阶段,加上“九五”以来,地勘投入严重不足,资源消耗过快,形势异常严峻,如果地质勘查严重滞后问题不及早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予以解决,势必将动摇我省矿业大省的地位,严重影响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地质勘查力量严重削弱

国家地勘投入的急剧减少,使从事地质勘查的队伍和专业技术力量也越来越少。

由于历史的原因,地勘队伍专业性强,适应市场能力差,普遍处于“一高、二低、三差、四难”的困境之中。

“一高”指各单位债台高筑,相当一部分濒于破产边缘;“二低”职工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低;“三差”工作条件差,文化生活差,居住环境差;“四难”企业发展难,子女升学难,下岗再就业难,年青职工找对象安家难。

这样的条件如何能留住人才,又如何吸引优秀人才?

没有人才又何从谈地勘事业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1年,在我省境内从事地质勘查业的队伍个,从业人员近3万人(不含油气),但真正从事地质找矿的不足3000人。

逐渐萎缩的地勘队伍,越来越少的地勘投入,越来越大的找矿难度,导致近几年来我省在地质找矿上一直没有重大突破,长此以往,我们还有矿可开吗?

百万矿业大军新的“中原突围”为时不远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和深加工能力低

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资源利用率低和经济效益差等。

一些矿山开发基地的设立没有根据全省的资源分布特征和区域经济条件进行综合布局,存在着大矿小开,小矿乱开,一矿多开、浪费资源的现象。

在矿山总数中,大、中型矿山所占的比例仅为1.2%。

小矿山采掘工艺普遍落后、经营粗放、竞争无序,安全生产条件差,“三废”(固体废物、废液、废气)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有些小矿及群采点,只顾眼前利益的采富弃贫,掠夺性无序开采,导致矿产资源消耗过高,回收率过低。

部分国营大中型老矿山设备老化,包袱沉重,无力进行矿山技术改造和探矿工作,也制约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由于缺乏政策法规的保障,矿山企业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科研投入不足等,省内大部分矿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较差,矿物原料以出售原矿和初级矿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深加工能力弱,多数共生、伴生矿没有得到综合开发利用,加剧了资源紧张形势。

(五)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投资、经营环境差

河南省人口密度大,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生态环境脆弱。

在矿业开发的同时,造成了对地貌、植被、岩土、水域及大气等自然资源的影响与破坏,“三废”排放达标率、土地复垦率和生态恢复率均低,人为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加剧。

采矿活动诱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而这些次生地质灾害又致使大量矿产资源不能有效利用。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矿业投资、经营环境较差,矿业资本市场、矿业权市场不发育,还没有引进外资注入省内矿产勘查与开发领域。

虽在西部建立了几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但是与邻省的互补性资源勘查开发滞后,更未能走出国门参与资源全球化配置。

三、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对策建议

(一)多渠道融投资,切实增加地勘工作投入

地质勘查是国民经济中一项先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