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13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规程.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0912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31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幽州13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幽州13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幽州13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幽州13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幽州13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幽州13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规程.doc

《幽州13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幽州13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规程.doc(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幽州13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规程.doc

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试行)

批准:

审核:

编写:

2005年10月1日

前言

本规程根据以下资料编写:

1、济南锅炉厂YG-130/3.82-M6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2、《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机械部分)。

3、热电有限公司YG-75/3.82-M1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运行规程》。

本规程的编写过程中,综合吸取了许多厂家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经验结合本公司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实际情况和新建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力求使本规程规范、实用,具有可操作性。

4、锅炉运行管理制度同#6、7、8炉,本规程不再编制。

本规程为使用版本,待锅炉正常运行后,执行的过程中有补充改进建议,请反馈给生产部,按规定予以重新修订,使本规程得到不断的完善。

2005年10月1日

目录

第一篇设备技术规范

第一章锅炉机组的简要特性

第二章锅炉技术规范

第二篇锅炉机组的启动

第一章锅炉机组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

第二章锅炉点火、升压及并炉

第三篇锅炉运行调节

第一章锅炉运行参数的控制与调整

第二章锅炉运行中的监视及调整

第三章锅炉的排污

第四篇锅炉压火和停炉

第一章锅炉压火

第二章锅炉的正常停运

第五篇锅炉机组的故障处理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事故分析及处理

第一篇设备技术规范

第一章锅炉机组简要特性

一、锅炉简介

1、锅炉概况:

(1)型号:

YG130/3.82—M6

(2)制造厂家:

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3)制造日期:

2005年7月

(4)安装日期:

2005年7月-10月

(5)投产日期:

2005年11月

(6)安装单位:

山东省建设第三安装有限公司

2、设备概述:

本锅炉是一种自然循环水管锅炉,采用由燃烧室、炉膛、水冷旋风分离器、返料器组成的循环燃烧系统,炉膛为膜式水冷壁结构,过热器分高、低II级过热器,中间设I级喷水减温器,尾部设两级省煤器和一、二次风预热器。

设备简介:

(1)锅筒

锅筒内径为1500mm,壁厚为46mm筒体全长10566mm,筒身由20g钢板卷焊而成,封头是用同种钢板冲压而成。

锅筒内部装置由旋风分离器、顶部分离板、连续排污管、加药管等组成。

旋风分离器直径为φ290,共40只。

由旋风分离器出来的蒸汽穿过上部波形板箱,再经锅筒顶部波形板分离器箱,然后由蒸汽引出管到过热器系统。

在锅筒顶部布置有波形板分离箱做为细分离,并在波形板分离器下装有12根水管,把分离箱中带进的水分再送回锅筒的水容积之中,以保证蒸汽品质。

在集中下降管进口处布置了十字挡板,消除下降管带汽及抽空现象,锅筒上除布置必需的管座外,还布置了再循环管座,吹灰管座,备用管座。

为防止低温的给水与温度较高的锅筒筒壁直接接触,在管子与锅筒筒壁的连接处装有套管接头。

给水进入锅筒之后,沿锅筒纵向均匀分布。

锅筒内正常水位在锅筒中心线下100mm处,最高、最低安全水位距正常水位为上下各75mm。

锅筒装有两只就地水位表,此外还装有两只电接点水位表,可把锅筒水位显示在操作盘上并具有报警的功能。

另外,锅筒上配有备用水位管座,用户可用于装设水位记录仪表水位冲量等仪表,可实现对水位的自动控制、自动记录。

为提高蒸汽的品质、降低炉水的含盐浓度,锅筒上装有连续排污管和炉内水处理用的加药管,连续排污率为2%。

锅筒通过两套悬吊装置悬挂于钢架上,可沿轴向自由胀缩。

(2)水冷系统

炉壁、炉顶均由膜式水冷壁组成,通过水冷上集箱上吊杆悬挂于钢架上。

炉膛横截面为3972×7750mm2;炉顶标高为31380mm,膜式水冷壁由φ60×5和6×45mm扁钢焊制而成。

燃烧室为φ60×5的膜式壁管组成,其上焊有销钉,用以固定耐火材料。

燃烧室上部与炉膛膜式水冷壁相接,下部与水冷风室及水冷布风板相接。

水冷风室由膜式水冷壁钢管组成,内焊销钉以固定耐火材料。

水冷布风板由φ60的钢管及6×45扁钢组焊而成,在扁钢上开孔与钟罩式风帽相接。

为了增加受热面,使锅炉有一定的超负荷能力,在炉膛内增加3片自然循环的翼形水冷壁,每片水冷壁由16根φ60的钢管及6×20.5扁钢组焊而成,为减小锅炉管子磨损,整体弯头由耐磨浇筑料防护。

除翼形水冷壁外,炉膛部分分成左、右、前、后四个水循环回路,引汽管由φ133×6组成及φ108×4.5钢管组成,集中下降管由5根φ273×12钢管组成,在每隔集箱装有排污阀门以便定期排污。

为了降低返料温度,降低炉墙重量,缩短起炉时间,增加密封信及运行的可靠性,设置了两个水冷旋风分离器。

水冷旋风分离器有以下特点:

1、耐火材料用量降低,从而使锅炉承重减轻,用户耐火材料费用减少。

2、锅炉启动时间明显缩短。

3、与炉膛相对膨胀量减少,增加了密封的可靠性。

4、锅炉本体耗钢大幅增加。

但用户成本降低明显。

每个分离器由120根φ51×5管子和上下两个环形集箱焊接而成,管子上焊有销钉以敷设高强度耐火浇筑料,整个分离器有上集箱支吊向下膨胀,下集箱与固定料腿设有膨胀节以保证密封。

旋风分离器内衬采用耐磨、隔热材料。

耐磨、隔热材料不修补的运行周期为二年,二年后每年的更换量不超过总重量的5%

在锅炉正常运行的条件下,环境温度为27℃时,旋风分离器外表面温度不大于50℃,当环境温度大于27℃时,旋风分离器外表面温度允许比环境温度高25℃。

旋风分离器下端回料立管结构合理,确保分离效果,并避免噎塞或气流扰动影响分离效果。

旋风分离器上部烟气出口即中心筒采用耐磨耐高温材料制造,出口管延长进旋风分离器筒体一定长度以阻止烟气短路。

以上所用钢管材料均为20(GB3087-1999)无缝钢管。

(3)过热器

本锅炉过热器分II级,分为保护旋风筒出口及尾部烟道顶部的炉墙,在此部位特别设有炉顶包覆管,包覆管下部含有销钉,其上固定耐火浇筑料,过热蒸汽从锅筒由连接管引入顶棚管进口集箱再进入吊管进口集箱,经悬吊管引入吊管出口集箱进入低温过热器加热后,分别进入两个喷水减温器后引入高温过热器进口集箱,经高温过热器管系加热后进入高过出口集箱。

再由连接管引入集汽集箱,经主汽阀送至汽轮机。

低温过热器管系、高温过热器管系均由φ38×4的管子组成,为降低磨损和集灰均采用顺列布置。

每级过热器迎风第一排管都设有防磨罩。

过热器减温系统采用喷水减温,减温器置于两级过热器之间,这样既可保证汽轮机获得合乎要求的过热蒸汽,又能保证过热器管不致于因工作条件恶化而烧坏。

为保证安全运行和传热效率,低温过热器采用逆流布置,高温过热器采顺流布置,低温过热器采用20(GB3087-1999)无缝钢管。

高温过热器高温段采用15Cr2MoG的低合金无缝钢管。

(4)省煤器

省煤器系II级布置。

采用螺旋鳍片管省煤器。

均为φ32×4的20G无缝钢管弯制的蛇形管,给水沿蛇形管自下而上,

与烟气成逆向流动。

螺旋鳍片管共45排,顺列布置,横向节距70mm,横向节距100mm,由省煤器管支架支撑在空心梁上。

为保护省煤器,在汽包和下级省煤器之间设有再循环管道,以确保锅

炉在启动过程中省煤器管子的水能进行自然循环。

锅炉尾部烟道内的省煤器管组之间,均留有人孔门和足够高度得空

间,以供检修之用。

省煤器入口集箱设置牢靠的固定点,能承受主给水管道一定的热膨胀

推力和力矩。

(5)空气预热器

锅炉采用管式水平布置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为两级,三流程布置,空气分别由一次风机和二次风机从上下两个入口空气预热器,上面入口为二次风空气预热器,下面入口为一次风空气预热器,两级空气预热器除末级外均用φ41×1.5的焊接钢管制成,末级采用搪瓷管,以缓解冷端低温腐蚀。

烟气在管内自上而下流动,空气在管外横向冲刷,二次风经过三个行程后进入二次风管,一次风经三个行程进入一次风管。

一、二次风预热温度分别达到150℃。

空预器设置安装露点测量装置的预留位置。

空预器每级漏风系数保证第一年运行不超过0.03,长期运行不超过0.05。

空预器下部烟风接口距地面有足够的净空,供烟风道及除灰设备的布置。

(5)燃烧系统

燃烧系统由燃烧室、炉膛、旋风分离器和返料器组成。

炉膛下部是密相料层,最低部是水冷布风板,在布风板上的鳍片上装有耐热铸钢件风帽,该风帽为钟罩式风帽。

锅炉燃烧所需空气分别由一、二次风机提供,一次风机送出来的风经一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由风室通过安装在水冷布风板上的风帽进入燃烧室。

燃煤经设在炉前的4条刮板给煤机送入燃烧室落煤口上方设置了播煤风。

二次风约占总空气量的50%(根据煤种稍有区别),经过空预器预热后,通过喷嘴分上、下两层进入炉膛,以利于燃烧调整和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

整个燃烧是在较高流化风速下进行,炉温控制在800~900℃,含灰烟气在炉膛出口处分左右两股,切向进入两个旋风分离器,被分离的细颗粒经返料器返回炉膛循环再燃烧,离开旋风分离器的烟气经过热器进入尾部烟道,随烟气排走的微细颗粒可由锅炉后部的电除尘器收集。

旋风分离器采用特殊成熟结构,可保证分离效率≥99.5%。

由于分离效率高,可保证炉膛内有足够的循环灰量,减少尾部烟气含灰量,有利于尾部受热面的防磨。

为保证返料器的工作可靠,进入返料风室的高压风需单独高风压、低风量风机以保证返料器畅通、降低循环灰在返料器内的再燃率,同时在分离器处布置水冷系统,以降低循环灰温度。

每个水冷套由管子和上下两个环形集箱焊接而成,管子上焊有销钉以敷设高强度浇注料,整个水冷套由下集箱支撑在返料器耐火材料上整体向上膨胀,上集箱与锥体固定耐火材料处设有膨胀缝且上集箱引出管与护板设有膨胀节以保证密封。

燃烧后的灰渣,较大颗粒可经炉底4个φ159的冷灰管排走,而较小颗粒可以从旋风分离器下的返料器的细灰管排走。

本炉为床下动态点火,在风室后侧布置点火器,点火用油为0#轻柴油,油压为2.45Mpa。

(6)炉墙

由于采用膜式水冷壁,炉膛部分采用敷管轻型炉墙,旋风分离器、斜烟道、炉顶和尾部烟道用耐火砖或耐火混凝土和保温层砌成,其重量分别通过钢架传到基础。

考虑到炉墙受热后的膨胀,对于炉墙面积较大的部分及其接合处设有膨胀缝,为了保证炉墙金属及浇注料安全运行,炉墙升温和降温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100~150℃之间。

(7)锅炉管路

锅炉采用单母管给水,锅炉给水通过操纵台,然后进入省煤器,从省煤器出口集箱出来后,由汽包给水管引入汽包。

在汽包和省煤器之间装有不受热的再循环管,为保证锅炉点火启动和停炉冷却过程中省煤器内水的流动,在点火和停炉过程中不向汽包进水时,开启再循环管路上的阀门,这时由于省煤器管内水温较高,而产生自然循环,使省煤器管子得到冷却。

在汽包上装有连续排污管,在各水冷壁下集箱分别装有定期排污管,在各需要疏水的部位还装有疏水用的阀门和管路。

(8)锅炉脱硫

锅炉在燃用含硫量较高的燃料时,脱硫是通过炉前螺旋给煤机向炉内添加0~2mm的细粒石灰石来实现的(现由燃料添加),由于本燃烧系统采用低温燃烧,该温度区对脱硫最有利。

细粒石灰石在高流化风速下在整个炉膛内与烟气充分混合接触,又经分离器和返料器多次循环利用,石灰石利用率高,脱硫效率高。

煤中所含硫分在燃烧后被固化在炉渣中,随炉渣排出。

锅炉采用露天布置,运转层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