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纲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9121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二单元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二单元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二单元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二单元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纲要.docx

《第二单元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纲要.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纲要.docx

第二单元纲要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授课时间:

12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教师:

徐云峰

设计时间:

2015年8月

【背景】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内容,是学生在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部分组成。

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并对数的理论进行整理。

在两部分认数教学中间安排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内容进行整理,并作为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较为丰富的素材,也为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好素材。

教材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

教材还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是数学的基础,整数、小数、十进分数从数学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

让学生感受大数,教材在安排具体内容时一方面图文并茂地提供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思路。

这体现在:

1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

2、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

3、亿以上数的读、写更多的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课程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程内容与实施】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课程内容

课时

课程资源

学习活动

课程纲要

1

分享本课程纲要

数与代数

大数的认识

亿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

1

1.教材

2.教师编制的本单元综合练习试卷1份。

3.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班班通中的教学资源。

1.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算法。

2.运用旧知迁移,利用转化的方法,总结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3.在练习中,通过反馈、纠错,最后能比较熟练进行较大数的读、写、较大数改写和求近视数

亿以内数的读法

1

亿以内数的写法

1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

整万数改写

1

非整万数改写

1

数的产生

1

十进制计数法

1

亿以上数的认识

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改写以“亿”为单位

1

计算工具的认识

1

补充: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

教师创设数学情景,设置问题链,通过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来驱动任务完成,促使目标的达成。

2.精练深析,讲练结合。

主要用于练习课和复习课。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权重:

10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20%)

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A、好(10分)

B、比较好(6分)

C、一般(2分)

教师评价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

A、好  (10分)

B、比较好(6分)

C、一般(2分)

教师评价

作业评价(10%)

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

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

A、好(10分)

B、比较好(6分)

C、一般(2分)

教师评价

单元检测(70%)

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

A、好(10分)

B、比较好(6分)

C、一般(2分)

教师评价

生生评价

2、认真对待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

A、好(60分)

B、比较好(50分)

C、一般(45分)

教师评价

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单元检测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单元检测评价占70%。

课程评价(100%)=课堂评价(2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70%),若最终成绩在60分以下,须在针对性复习之后补考。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授课时间:

2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时间:

2015年9月

【背景】

本单元的内容是公顷和平方千米,属于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

教材具体结构如下:

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标准(2011)》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从第一学段调整到了第二学段。

学生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之前,已经在三年级下册有了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的认识基础,在图形面积的认识方法和直观表象建立上已积累了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

本单元内容在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的基础上,主要在于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课程目标】

1.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公顷的表象。

【课程内容与实施】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课程内容

课时

课程资源

学习活动

公顷和平方千米

认识公顷

1

1.教材

2.教师编制的试卷2份

3.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班班通中的学习资源

(1)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感受比较大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以“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既体现了面积单位研究方式的延续性,又帮助学生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与“平方米”之间建立起联系。

(3)通过呈现400米跑道围成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丰富学生对“1公顷”面积大小的感知。

(4)“做一做”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建构起100平方米的直观表象,为准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提供间接经验支持。

认识平方千米

1

补充: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演示法和实验法

2.学法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学习,让他们真正以课堂的

身份参与全程。

并培养他们收集数据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权重:

3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10%)

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作业评价(10%)

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

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单元检测(10%)

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生生评价

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

若最终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之后补考。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

授课时间:

4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时间:

2015年8月

【背景】

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角的认识”这一内容。

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

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具体内容顺序如下:

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到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到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到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

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咋爱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课程目标】

1.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含义,认识量角器并会用量角器出角的度数。

3.培养空间想象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与实施】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课程内容

课时

课程资源

学习活动

 

课程纲要

4

分享本课程纲要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

1

1.教材

2.教师编制的课件习题、笔算试卷1份,本单元综合练习试卷1份。

3.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班班通中的教学资源。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准确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各种角的特点。

2.通过教师示范,练习,会正确画角,折角,并能进行角的分类。

3.在练习中,通过反馈、纠错,熟练解决相关习题。

测量

角的度量

1

角的分类

1

画角

1

 

补充: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

教师创设数学情景,设置问题链,通过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来驱动任务完成,促使目标的达成。

2.精练深析,讲练结合。

主要用于练习课和复习课。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权重:

10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20%)

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A、好(10分)

B、比较好(6分)

C、一般(2分)

教师评价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

A、好  (10分)

B、比较好(6分)

C、一般(2分)

教师评价

作业评价(10%)

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

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

A、好(10分)

B、比较好(6分)

C、一般(2分)

教师评价

单元检测(70%)

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

A、好(10分)

B、比较好(6分)

C、一般(2分)

教师评价

生生评价

2、认真对待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

A、好(60分)

B、比较好(50分)

C、一般(45分)

教师评价

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单元检测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单元检测评价占70%。

课程评价(100%)=课堂评价(2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70%),

 

若最终成绩在60分以下,须在针对性复习之后补考。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

授课时间:

6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教师:

于遂朋

设计时间:

2015年8月

【背景】

本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数的运算,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具体表现:

在数的计算领域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和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程内容与实施】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课程内容

课时

课程资源

学习活动

课程纲要

6

分享本课程纲要

数的运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例1

1

1.教材

2.教师编制的口算试卷3份

3.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班班通中的学习资源

1.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算法。

2.运用旧知迁移,利用转化的方法,总结整数口算计算方法。

3.在练习中,通过反馈、纠错,最后能比较熟练进行整数乘法的运算。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

积的变化规律

1

数量关系

2

补充: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

教师创设数学情景,设置问题链,通过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来驱动任务完成,促使目标的达成。

2.合作学习。

本期完成教师布置的一次实践操作作业,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指定的某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示:

一般采用数学日记、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

3.精练深析,讲练结合。

主要用于练习课和复习课。

【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权重:

3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10%)

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作业评价(10%)

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

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单元检测(10%)

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生生评价

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5%)+作业评价(15%),结果评价以单元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

若最终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之后补考。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授课时间:

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时间:

2015年11月

【背景】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垂直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这部分内容是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

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他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课程目标】

1、理解垂直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课程内容与实施】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测量

垂直于平行

1

必要的教具,如长方形、梯形。

学具:

三角尺、尺子。

通过观察知道什么是平行线、垂线。

画平行线和垂线

2

认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1.准备直尺、三角板、剪刀

2.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班班通中的学习资源

1.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

平行四边形画高

1

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

补充: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

教师创设数学情景,设置问题链,通过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来驱动任务完成,促使目标的达成。

2.精练深析,讲练结合。

主要用于练习课和复习课。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权重:

10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20%)

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A、好(10分)

B、比较好(6分)

C、一般(2分)

教师评价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

A、好(10分)

B、比较好(6分)

C、一般(2分)

教师评价

作业评价(10%)

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

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

A、好(10分)

B、比较好(6分)

C、一般(2分)

教师评价

单元检测(70%)

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

A、好(10分)

B、比较好(6分)

C、一般(2分)

教师评价

生生评价

2、认真对待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

A、好(60分)

B、比较好(50分)

C、一般(45分)

教师评价

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单元检测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单元检测评价占70%。

课程评价(100%)=课堂评价(2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70%),

若最终成绩在60分以下,须在针对性复习之后补考。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

授课时间:

9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教师:

于遂朋

设计时间:

2015年8月

【背景】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这部分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部分的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一共安排了六个结合具体情境的例题,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具体表现为:

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教材把它安排在笔算之前教学。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

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

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

因此,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

①商是一位数。

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②商两位数。

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至此。

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

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

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教学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还具有以下特点:

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如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等。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之后,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1.自主探究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结合具体情境,知道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

3.通过对几组除法算式的计算、观察、发现、交流,总结,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知道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会说出估算的思路。

5.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程内容与实施】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课程内容

课时

课程资源

学习活动

课程纲要

9

分享本课程纲要

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

口算除法

1

1.教材

2.教师编制的口算、笔算试卷1份,本单元综合练习试卷1份。

3.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班班通中的教学资源。

1.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算法。

2.运用旧知迁移,利用转化的方法,总结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练习中,通过反馈、纠错,最后能比较熟练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笔算除法

商一位数

3

商两位数

2

商的变化规律

2

整理复习

1

补充:

 教/学方法

1.问题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