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9113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一章 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一章 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一章 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一章 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docx

《第一章 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docx

第一章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第一章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7个识记、2个领会---2个重点*

识记7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P3

a.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b.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c.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d.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3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3

a.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理论体系。

b.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 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1、2、3之间的关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P4

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a.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 形成了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c. 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

d. 邓小平理论既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P4

a. 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的统一。

c.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 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

e.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这就是实事求是。

f. 我们决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P5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a. 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b. 第一要义是发展

c. 核心是以人为本

d.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e.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领会2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关键、核心、本质P6

a.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d. 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P7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a.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b.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c.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1.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c2. 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c3.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d.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第一章 应当关注的其他知识点

1、十七大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章新时期新阶段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22个识记、4个领会、4个重点*

识记22

1、社会主义的本质:

五个目标P8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这一科学论断,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求。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性质是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P8

a.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国情的高度概括。

b.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c.它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P9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P9

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不断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六个方面内容,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P9

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对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P10

a.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a1.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a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b.全面理解基本纲领的基本目标

b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12-13

a.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

第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第二,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第三,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第四,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包含8、9、10、11、12

8、加强人民民主专政P15-16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

a.是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相结合。

b.工人阶级领导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标志,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b1.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b2.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b3.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和工人、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c.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武装部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9、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16-17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由人民选出代表组成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其他国家机构,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以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同时又是行使立法权的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发展。

e.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0、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17

a.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参与国家政权、国务管理和大政方针的协商,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的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政治优势。

c.除中国共产党外,我国还有8个民主党派。

它们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中国致公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是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合作的政治力量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e.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形式的政治协商。

f.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

g.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发挥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的作用。

11、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18

a.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大创造,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目前全国有5个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即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d.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e.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三章新时期新阶段重大战略、方针、政策 

24个识记、6个领会、0个重点 

识记24 

1、依法治国:

主体、依据、宗旨P26 

a.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b.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c.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d. 依法治国就要:

 

d1.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核心是依法办事。

 

d2.首先依宪治国、依宪行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d3.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d4.加强立法工作,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5.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

 

d6.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d7.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做好普法工作 

2、以德治国P27 

a.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

 

b.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我们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c. 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要……要……要……要……要…… 

3、科教兴国P27-28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4、建设创新型国家P28 

a.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至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

 

b.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5、环境保护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P29 

6、“十一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P29-30 

a. 到2010年,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由18.2%提高到20%。

 

b.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环境保护需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c.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强领导,落实任务,从八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7、我国人口与计划生工作的主要任务P31 

计划生育是长期实行的基本国策 

人口与计划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a. 控制人口数量是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环境; 

b. 提高人口素质是指运用科学手段,努力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通过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8、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P31 

绝不是简单的“一胎化”、“一孩化”政策,而是分类指导,有所区别。

 

a. 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四川等省市实行的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部分人口占人口比重为35.9%; 

b. 在农村,实行第一胎是女孩,只许再生一个的政策,共有19个省,占人口比重的52.9%; 

c.海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农村,实行的是生育2个孩子的政策,这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9.6%; 

d. 在西藏等部分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允许生于2个以上孩子,这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1.6%。

e. 在城市,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于2个孩子。

 

f. 还有六个省规定,在农村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9、对外开放P32 

a.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这是我国长期坚持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

 

b. 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0、对外开放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两套本领P32 

根据我国的国情出发,必须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 

打开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学全两套本领——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本领,做到取天下之长,补一国之短。

 

11、新世纪新阶段对外开放的关键P32-33 

1).要把我国发展的基点放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上,依靠扩大内需来促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

 

3).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重信守诺、遵循法制、互利共赢,注重加强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

 

4).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服务贸易比例,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加快我国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

 

5).要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深化对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对外文化精品战略,扩大文化产品出口,搞好对外宣传,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

 

1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一个维护、三个坚持)P33 

a.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b.这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四章法和宪法基础知识

12个识记、3个领会---0个重点

识记12

1、法的概念P43

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某种权利和义务,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律的概念(记住法律的狭义含义)P43

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与“法”的含义相同,是指整体或抽象意义上的法律;狭义上的法律则是指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也就是指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法律,就是狭义上的法律。

3、法规的概念P43

法规通常是指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

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称“暂行条例”或者“暂行规定”。

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一般称“规定”、“办法”,但不得称“条例”。

4、宪法的概念P44-4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5、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P45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P45

包括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徽、首都、国歌,共四章138条,另外还有修正案31条。

7、我国的国家制度(国体、政体、根本制度----)P45-46

a.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e.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f.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公民的基本权利P46

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监督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特定主体的权利(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离退休人员和烈军属,华侨、归侨和侨眷等在内的人员的权利)。

9、公民的基本义务P46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10、国家机构P46-47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是国家的代表。

3).国务院。

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4).中央军事委员会。

领导全国武装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7).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即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

11、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P47

a. 国旗是五星红旗;

b. 国徽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c. 首都是北京;

d. 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12、我国的旅游立法(旅游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旅游法体系)P47-48

a. 旅游法是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 旅游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b1. 旅**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b2. 旅**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

b3. 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

b4. 旅游企业和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

b5. 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这是旅游法所调整的最主要的一组关系)。

c. 旅游立法是国家为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由立法机关制定、修改、废止旅游法律法规的活动。

d. 目前我国政府对我国旅游业进行法律规制,主要依靠以下四类规范性文件:

d1.我国现行的一些与旅游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等;

d2.由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和其他有关部门颁布的旅**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馆业治安管理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