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区产业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9045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昌平区产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京昌平区产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京昌平区产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京昌平区产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京昌平区产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昌平区产业发展.docx

《北京昌平区产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昌平区产业发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昌平区产业发展.docx

北京昌平区产业发展

序言

《北京市昌平区“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是根据《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全区各个产业领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并组织各相关领域专家,在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第一个产业经济发展规划。

该规划是根据昌平区发改委的总体要求,参照各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结合昌平区资源条件和发展要求形成的;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区产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全区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作出了较为详实的规划安排。

该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昌平区政府关于昌平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规划期限:

2006年~2010年。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昌平区基本情况

(一)昌平区概况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区的西北部,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在此交汇。

北邻延庆县、怀柔区,东接顺义区,西与河北怀来县毗连,面南方向是开阔的平原地带,并与市中心的朝阳区、海淀区及西郊门头沟区接壤。

全区总面积为1352km2,其中,山区面积为800km2,占总面积的59.2%;平原面积为552km2,占总面积的40.8%。

全区现有2个街道办事处,15个建制镇,共辖305个行政村。

“十五”以前,昌平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与北京市总体发展状况基本一致,处于平稳增长状态。

自1999年撤县设区以来,昌平区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逐步转入快速发展阶段。

特别是“十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积极努力、大胆探索,研究制订了一系列推动昌平区经济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有效举措,明确了把昌平区建设为“投资创业、休闲旅游和生活居住”三个首选之区的战略目标,为昌平区的发展确定了“强二兴三优一”的产业发展思路,使昌平区经济建设步入有战略、有思路、有规划、有重点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发展轨道。

“十五”期间,昌平区产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9%,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4.5%。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

第一产业由2000年的4.95亿元下降到2005年的3.6亿元,年均增长-6.2%;第二产业由2000年的22.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84.3亿元,年均增长30.6%;第三产业由2000年的31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04.1亿元,年均增长27.4%。

(二)发展优势

突出的区位优势。

昌平区处于从首都正北偏西北53.88°的上游位置,紧临市中心区,交通便捷;有优越的绿色植被和丰厚的生态涵养资源,是首都重要的空气补给区和水源保护地;北京市中心区的大多数地域与昌平同处于北运河水系,而且昌平位于北运河水系的上游。

因此,昌平区在北京的区位优势日趋明显。

国内外游客来京旅行、本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各个领域的产业投资,越来越多的人首选昌平。

历史文化资源丰厚。

昌平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不仅拥有明十三陵古墓及其建筑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居庸关长城、银山塔林等国家级文化遗产圣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8处。

以长城古迹、李自成入关等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文化,以明十三陵地下宫殿及建筑群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皇家殡葬、建筑、园林文化,以银山塔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等等,使昌平成为一个人杰地灵的旅游圣地。

丰厚的历史文化有助于振兴昌平的产业文化,并以此推动产业经济上档次、上规模,特别是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科技产业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昌平科技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为“十一五”科技产业的创新打下了良好基础。

建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及其所属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创业发展;建设了小汤山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了农业科技产业的快速普及应用;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起了一站式投资服务办公大厅,为来昌平的投资创业者提供了热情周到、高效及时的服务。

旅游业发展强劲。

“十五”期间,昌平区旅游业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来昌平旅游者从人数到消费水准均明显提高,旅游人次和年平均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13%和28.7%。

昌平区有明显的旅游资源优势,全区已建成了各类旅游景点117处;近年来已发展壮大一批颇具市场影响力的集休闲、度假、会展于一体的骨干旅游企业。

旅游业的强劲发展带动了其他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

人居环境优越。

昌平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适中,西北部山区生态带被喻为天然氧吧;全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40多天,很多地域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十五”期间,昌平在营造人居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镇绿地面积快速增多,各类生活设施日益完善。

从全区大的气候环境到居民社区小环境,营造出了自然、和谐、优美的生活氛围,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希望在昌平安居乐业。

交通网络日益发达。

昌平区中心距市中心34公里,多条南北主干道与市区主要交通要道贯通,区内公路网密度高,运输能力强。

“十五”期间,全区交通道路建设取得优良成绩,公路总里程达到1476公里,已完成了全区乡镇村庄的道路扩改建工程,实现了村村都通柏油路;便捷高效快速的城市轻轨、八达岭高速公路及其辅路、立汤路、立昌路、沙阳路、六环路的扩改建工程的完工,特别是若干条贯通南北的主干道的打通、城市轻轨的向北延伸、京包快速公路的建设,为昌平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各方面人士在昌平区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奥运契机对昌平区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2008年奥运村紧邻昌平区的回龙观、北七家、东小口与小汤山,奥运建设中一千多亿元投资有相当部分用于改造周边环境;奥运会期间及其前后,昌平区的旅游资源及会展、娱乐行业具有良好的消费吸引力,大量海内外游客将借奥运之机来昌平区旅游,这不仅将给昌平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将扩大昌平区国际知名度,特别对于昌平旅游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昌平新城建设蕴藏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昌平新城的建设将使昌平区新增加人口约30万人,增加投资数百亿元。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昌平总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将快速提高,这对发展和繁荣昌平的商贸、物流、地产、教育等行业蕴藏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昌平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是:

第一产业仍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第三产业保持快速强劲的发展态势。

(一)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产业。

“十五”期间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产业总值基本稳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下降,由2000年的8.6%下降到2005年的1.9%。

随着昌平区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二、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一产业受到合理挤压。

从事第一产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入第三产业或进城务工。

第二产业。

“十五”期间呈波动性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上升。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38.2%上升到2005年的43.9%。

2000年以前,昌平区工业化发展相对较慢,优势不突出;2001年至2005年为昌平区第二产业快速增长阶段,但是,高精尖技术产品较少、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产业发展空间较小,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大。

因此,昌平区第二产业发展急需培育新的增长点,“强二”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产业。

“十五”期间产值总量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53.2%上升到2005年的54.2%。

首先是旅游收入2005年实现18.44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3.2亿元,年均增长28.7%;外贸出口实现74.5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68亿元,年均增长62.5%;随着全区消费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消费品零售额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但是,第三产业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产品开发深度和全行业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提升空间还很大,所以,第三产业的增长后劲很大,且总量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不断加大。

(二)产业内部结构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特征

①2005年第一产业总值93642万元,种植业产值48746.6万元,占第一产业总值的52.1%,总体上发展平稳。

种植业中,增长较快的是园林绿化植物及蔬菜。

种植业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但在集约经营和技术管理方面需要大大提升。

第一产业中粮食谷物类产出及收益明显下降。

②2005年牧业产值29193.2万元,占第一产业总值的31.2%,仍占有较大比重。

③第一产业总值在昌平区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小,但是全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却有较大幅度增长。

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特征

①2005年,昌平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8.6亿元;全区交通设备制造业产值为179.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产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41%,说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值贡献举足轻重。

②第二产业结构性风险较大,少数大型骨干企业产值比重较高。

由于市场的波动变化,少数大型骨干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地方整体经济发展波动性较大。

③科技产业稳步发展,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昌平区高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

2005年昌平区科技园工业总产值达231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0%,昌平区科技园在推动科技产业聚集发展方面效果明显。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征

①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比重不断提高。

“十五”期间全区旅游业、特别是商务会展业收入大幅提升,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核心支撑,而且发展势头良好。

昌平区旅游业收入和增长速度近年来在全市各区县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

②地产及建筑行业仍然是全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2005年全区建筑行业总产值实现71.4亿元,比“十五”初期的2001年增长了40.8亿元,年均增长11.8%。

随着昌平城区东扩和昌平新城建设速度的加快,这一行业的发展潜力会加大。

③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发展后劲越来越大。

十五期间,全区消费品市场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05年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5.2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33.2亿元,年均增长10.7%。

(三)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昌平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城乡经济融合发展需要引导和支持,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尚不明朗;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主次关系需要理顺;产业发展空间较小;产业文化不足;产业消费链急需延伸。

1.第一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需要进一步明确;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总量相对不足;对全区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有效导入市场化的措施;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基础建设还很薄弱;部分地区农民增收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一些地区土地粗放经营仍较严重;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合理规划。

2.第二产业存在的问题。

产业集中度较低,缺乏集群效应;国民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极少数大型骨干企业;第二产业发展用地政策需要进一步明确;第二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需要明确;缺少有实力、成规模的出口生产企业;资本市场对第二产业推动作用不强。

3.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

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需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大型骨干企业数量较少,消费链需要延伸;行业性引导、支持及规范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现代物流及大型贸易中心亟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理念及策略需要强化。

第二部分产业发展定位、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一、产业发展定位

昌平区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

“优化”发展第一产业,走生态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保持可持续发展水平;注重“强化”第二产业,推动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全面振兴第三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效配置资源,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第一产业。

以服务于首都大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节约首都上游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为目的,按照“生态景观、休闲产业、都市精品”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水资源消耗低、生态效果明显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重点推动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籽种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北部山区乡村旅游及相关服务业;使全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化进程、现代服务业有机融为一体。

第二产业。

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培养昌平区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为目的,大力支持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科技产业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鼓励发展服装、食品、包装等都市型工业,限制和转移无资源条件、高耗水、高耗能、有污染的产业,使昌平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第三产业。

以服务于首都和昌平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消费需求为目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业,推动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积极推进商贸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合理布局和发展房地产及建筑业。

形成各具特色的亮点,使第三产业成为推动昌平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北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基础,以《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强二兴三优一”的基本思路,精心做好产业布局,突出发展五大经济板块,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三次产业有机融合,使昌平区一、二、三产业快速、协调、高效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昌平区产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培育一批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产值规模和赢利能力的优势骨干企业;推动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符合昌平发展需要的产业项目;建设具有良好投资环境和适宜产业精英人士生活居住的昌平新城;把昌平建设成为一个产业布局及经济结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优势产业突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三个首选之区”。

(一)综合目标

1.到2010年,昌平区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9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5.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

2.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6亿元,发展到2010年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6.8%,累计增长38.8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4%;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84.3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119.15亿元,年均增长7.1%,累计增长41.3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第三产业由2005年的104.1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181.35亿元,年均增长11.74%,累计增长74.2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36%。

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左右。

4.在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左右。

5.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

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2%左右。

7.外贸出口交货额年均增长15%左右。

8.直接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长10%左右。

9.旅游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

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二)结构调整目标

1.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1.9%∶43.9%∶54.2%发展到2010年的1.64%∶39%∶59.36%;

2.培育年销售收入10-15亿元以上的优势骨干企业5家;培育年销售收入6-10亿元的骨干企业20家;

3.建设能发挥昌平资源优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有产出规模的优势产业项目3~5个;

4.新建或改造大中型规模的专业化交易市场5~7个;与之配套的大中型陆地物流港1~2个;

5.对全区有发展前景的传统加工企业进行规范化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及时淘汰掉高耗水、高耗能和技术含量低的企业。

(三)循环经济目标

1.农村节水灌溉占有效灌溉面积的90%。

2.全区具有良好生态效果的农业生产面积比“十五”末期增加一倍。

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由2005年的82%,提高到2010年的90%。

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循环用水率由2005年的65%,提高到2010年的70%。

5.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和水耗分别比“十五”末期降低10%和20%。

6.全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

昌平区产业发展总的任务是:

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产业项目,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

一、第一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一产业发展总的要求是: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

本着“山区求特,平原求强”的原则,发展农村的优势、特色产业。

突出抓好两个优化:

一是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重点推动有发展潜力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项目。

二是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机融合。

第一产业发展的重点是:

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以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乡村旅游及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以小汤山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产业推广及延伸发展、山前绿色产业走廊的规划建设、乡村休闲旅游景点建设为骨干项目,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契机,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第一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有计划退出高耗粮、高污染的养殖业,退出高耗水、低效益的种植业,积极跟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坚持“以一产带三产,以三产促一产,实现一三产业有机融合”的原则,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2.加强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统筹规划、分批建设、分类投入、分项管理的投资与管理策略,重点加强对农村实用科技项目、特色产业项目、一产向三产延伸项目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3.提升北部山区生态带农村产业化经营水平

发挥山区自然资源优势,有规划、有步骤、有扶持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重点发展一批规划合理、规范经营、管理到位、注重环保的集观光采摘、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经营单位。

在交通便利、资源环境较好、客流量较大的地区,重点支持若干个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功能定位的中高水准的休闲旅游项目。

4.精心规划和建设好山前绿色产业走廊

合理利用北部山区生态带山前优良的环境和气候资源,重点发展以苹果、柿子、桃、草莓等为主的果品生产基地;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形成标准化生产管理的、有区域品牌影响力的、北京地区最大的优质苹果产业区。

在生态园区建设、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及农村休闲等项目开发方面,做好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城市产业力量、产业资本等外部资源进入该区域投资发展。

5.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着眼于保护农村产业区生态环境,走精品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同步提升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

以小汤山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龙头,推动平原地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不断扩大现代农业推广面积。

在节水灌溉、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建设步伐。

重视现代渔业发展,推动产业养殖与休闲养殖同步、高效发展。

重点推进温水鱼和种鱼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把渔业发展与休闲、度假、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6、提高农村产业组织化水平

加快农村体制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着力培养农村优势企业,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稳步推广“农户+协会”的运营模式;重点研究和做好适应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科技服务型、市场营销型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力度,进一步强化政府农业科技推广的公益性服务职能,重视培训农村科技实用人才;采取多种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销售服务,实现农村经济多层次、多领域的延伸,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7.推动农村产业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按照昌平区“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以优化农村生产投资环境、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环境为目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着力建设一批有较高标准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农村示范村。

结合农村现实条件,加大科技服务力度,重点支持一批农村产业项目的实施,并推动农村产业化生产经营与服务业的有机结合。

二、第二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二产业发展总的要求是:

努力提高全区科技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抓好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把现有企业做强做优;创造条件吸引符合昌平区第二产业发展条件、发展势头良好的高端科技企业入驻昌平区;对于新注册及招商引资的企业在环保、耗水、耗能、用地等方面设定限制性措施。

第二产业发展的重点:

以电子信息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科技园区建设为未来第二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以科技创新项目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昌平区第二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第二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推动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

努力提高全区科技产业的发展水平。

在保持全区科技企业数量、产值规模较大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和推动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积极培育科技产业发展亮点,重点推动技术领先、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快速发展。

重视吸引尖端科技企业入驻昌平区,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全区科技类企业的创新发展。

加强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区的创新发展。

在研究分析、充分论证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未来发展战略、产业定位、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完善园区基础功能,调整园区产业结构,适度扩大园区发展空间,推动老园区资产重组,使优势资源逐渐向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集中,为其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理顺生命科学园的管理体制,弘扬以“生命科学”为主题的产业文化,确定生命科学园的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强市场化运营的策划、推广。

2.提高先进制造业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

重点发展建设一批产业配套合理的产业集群。

在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支持并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生命周期长、产业辐射作用强的骨干企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发展,实现技术的集约化、产品的轻型化、工艺的合理化、装备的精良化、生产过程的无污染化;同时做好物流、工业垃圾处理的集中配套服务。

重点扶持、培育或引进若干个高端技术含量的、有较大产出规模的先进制造类企业,逐渐形成昌平区相对突出的优势产业。

按照政府搭台牵线、市场推动的原则,对北汽福田等现有的大型骨干企业,创造条件使其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配套。

3.努力振兴中小企业

在推动规模以上企业继续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振兴骨干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是都市产业。

围绕服务于首都消费人口的衣、食、用需求,集约化、规范化发展都市产业,提高全区经济发展总量。

精心选择一批发展势头好的区属中小企业,政府提供多方面扶持,逐渐从中培育出未来的优势骨干企业。

吸引外部民营、股份制企业来昌平区投资创业。

对各镇街现有的工业区进行合理的结构和布局调整。

对于只有占地、没有建设、长期处于搁置状态的企业,予以淘汰,采取稳妥的治理措施收回占地。

4.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对第二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结构调整。

对传统加工业中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附加值低的企业,设定限制发展措施,并逐渐退出;积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换代;在现有产业条件基础上,吸引国内外具有高端技术水准的企业入驻昌平;对于符合昌平区产业发展条件的市中心区外移的现代加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部分或全部接收。

5.积极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重点在昌平区东西两个发展轴各规划布局一个工业聚集区,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部分或全部逐渐向聚集区转移,引导和鼓励新建企业在工业聚集区发展。

突出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按照产业聚集发展原则和现有产业基础条件,逐渐把优势科技企业向科技产业基地聚集。

三、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三产业发展总的要求是:

重视历史文化与产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找出亮点、抓住重点,把握关键、全力推动的原则,把整个第三产业推进到亮点更多、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