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8624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doc.docx

《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doc.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doc.docx

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doc

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报批稿)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ENVIRONMENTALSCIENCERESEARCHDESIGNINSTITUTEOFZHEJIANGPROVINCE

国环评证:

甲字第2003号

二○○八年八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由来

永嘉县瓯北镇位于瓯江下游段,是温州市沿海一带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台汛期高潮位及暴雨造成的内涝灾害十分频繁,而现有沿江标准堤大部分防洪标准偏低,结构薄弱,现状水闸规模小,结构老化,已经不能和城市的发展相配套。

根据《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江北片)防洪规划报告(2006~2020年)》,“十一五”期间对瓯北镇的防洪工程进行分期建设,本工程瓯北西段标准堤工程为近期建设内容之一,标准堤建成后能抵御瓯江的五十年一遇的洪潮水位,从而提高瓯北片的防洪能力,为瓯北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并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开放和投资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工程为瓯北西段标准堤工程,工程西起罗浮翻水站,东接新桥水闸,总长7.52km,建成后防洪标准将提高到五十年一遇,同时,根据《永嘉县瓯北镇总体规划(2005~2020)》,标准堤后侧将建设一条长5.7km,宽43m的沿江阳光大道,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主干道。

该工程得到了省、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已经列入温州市“515”工程,并列为永嘉县“十一五”重大水利建设项目。

2、立项情况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温发改审[2008]32号。

3、建设地点

永嘉县瓯北镇。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内容及规模

工程内容包括两部分:

瓯北西段标准堤工程、阳光大道西段工程。

瓯北西段标准堤工程西起罗浮翻水站,东接新桥水闸,总长7520m。

工程等级为Ⅲ等,防洪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

沿线涉及加固及改建水闸共7座,并在河田水闸、王家坞水闸和新桥水闸之间新开一条三闸河。

阳关大道西段工程起点位于福善寺东南面的104国道与温州绕城北高速公路瓯北互通连接线平面交叉口,终点位于瓯江三桥桥下五星大道、阳关大道东段的交叉口,路线全长5721m。

道路按城市主干道设计,双向六车道,红线宽度43m,设计车速50km/h。

2、水闸设计

瓯北西段标准堤沿江共有9座排涝闸,沿线涉及加固及重建的水闸共7座,其中需加固的2座,需重建的5座。

加固的水闸:

礁下水闸(桩号2+175.5)及和一水闸(桩号0+688.8)进行加固,规模不变,新建外江侧箱涵连接段。

重建的水闸:

五星水闸(桩号3+750.5)、堡一水闸(桩号2+955)、丁山水闸(桩号1+279)、河田水闸(桩号5+662.7)和王家坞水闸(桩号6+318)进行重建,其中河田水闸和王家坞水闸规模从原来1×3m改建成2×3m,五星水闸、堡一水闸和丁山水闸规模不变。

3、三闸河河道设计

依据瓯北镇(江北片)防洪规划报告,为调节上河浦、浦西浦和后洋浦的水位及流量,在河田水闸、王家坞水闸和新桥水闸之间新开一条三闸河,河道全长1862m,底高程0.0m,正常蓄水位3.0m。

三闸河底宽20m、顶宽30m,局部河段(调整河段长约260m)调整为底宽20m、顶宽25m,河道断面采用上矩形下矩形的复式断面型式。

河道采用二级直立挡墙形式的护岸。

挡墙采用C20灌砌块石,挡墙内设单排排水管,间距2.5m,墙背处包裹两层300g土工布。

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底板,一、二级挡墙之间设置平台。

此种形式护岸的优点在于亲水性较好,占地面积少、岸坡稳定性好。

4、阳关大道(西段)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根据瓯北镇城市规划,阳光大道属于城市主干道,根据城市规模,道路级别定位于城市“Ⅱ级”标准。

(2)道路车道数及设计速度

根据瓯北镇城市总体规划道路建设红线及断面以及与阳光大道已建东段工程的连续性,阳光大道西段工程车道数为双向6车道,考虑到道路行车线形、视距等条件较好,故选用设计时速为50km/h。

(3)道路规划红线宽度:

43m。

(4)交通量预测

表1设计期末预测交通量

评价时段

类别

交通量

评价对象

设计期末(建成营运后第8~10年)

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

4826

汽车尾气

日平均交通量(pcu/d)

19742

交通噪声

表2车型构成比例

评价时段

车型比例(%)

小型

中型

大型

合计

设计期末

90.9

9.1

0

100

5、工程占地与拆迁

(1)占地

工程占地总面积为81.31hm2,包括工程永久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

其中永久占地主要包括标准堤、水闸、三闸河、阳光大道、弃渣场等,共计42.88hm2;临时占地主要包括施工占地、施工道路、砂土场、临时堆放场等占地,共计38.43hm2。

(2)拆迁

本工程拆迁建筑总面积约17775m2,拆迁范围的房屋无民居。

本项目将按照永嘉县人民政府令第24号文件解决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具体拆迁安置方法详见报告书第9.3节拆迁补偿安置方案部分。

6、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估算81030万元。

其中,标准堤工程总投资56179万元,道路工程总投资24851万元。

7、建设工期

建设工期拟定3年,自2008年11月开工,至2011年10月完成。

三、环境保护目标与敏感点

(1)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期和竣工后的环境保护目标为:

①工程影响范围内城市河道水质不劣于现有水平。

②不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用水对象的用水要求。

③水土保持状况不劣于现状。

④改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

⑤施工期尽量不扰民(包括噪声、交通、开挖和堆渣)。

(2)经调查,工程沿线敏感点见表3和表4。

表3标准堤工程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一览表

序号

敏感对象名称

方位

距堤线最近距离(m)

1

和三新村

70

2

礁下村

255

3

河田村

200

4

前牌村

120

5

王家坞

150

6

码道村

50

表4阳光大道工程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一览表

敏感点

名称

中心

桩号

方位

第一排距道路红线(m)

路堤相对

高度(m)

大部分房屋层数

距红线

200m内

户数

村庄总

户数

西村

(和三村)

起点

路东南

40

0

一~三

18户

1791户

和三新村

K0+100

路西北

160

-0.5

一~四

8户

隶属于和三村行政村

礁下村

K1+300

路东

195

0

二~四

3户

377户

河田村

K5+500

路北

70

0

二~五

145户

452户

前牌村

终点

路东北

90

0

二~五

132户

984户

四、环境质量现状

1、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报告收集了2006年10月瓯江大桥监测断面以及2007年1~7月瓯江清水埠、杨府山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

监测结果表明,瓯江大桥、清水埠、杨府山断面水质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符合功能区要求。

由于瓯江径流、潮流量大,水体湍流混合相当强烈,环境净化能力强,故上述断面水质总体符合功能要求。

2、底栖生物现状评价

为了解瓯江评价范围内底栖生物现状,收集了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6年瓯江底泥的底栖生物分析结果。

由监测结果可见,瓯江三个监测点位底泥中大型底栖生物个数在1~3个之间,个数与种类均较少,其生物量也不大。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本次评价收集了2007年10月23日、10月24日工程终点附近的瓯北龙桥、工程起点附近的清水埠两个大气监测站位的监测资料。

由监测数据可见,SO2、NO2、TSP各监测值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因此,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

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评价于2008年3月18日~19日对工程沿线集中居住点进行环境噪声监测。

对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和三新村、西村(和三村)、礁下村、王家坞、码道村的环境噪声现状昼间、夜间均可达标;河田村和前牌村昼间、夜间噪声均超标,超标原因主要是受到五星大道、阳光大道东段交通噪声影响。

五、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

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时段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其影响方式主要有毁损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

①施工场地

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场地内原地表植被将被清除,施工机械频繁进出致使土壤板结,部分地面因修建临时设施而需要硬化,地表的保水能力降低。

②临时堆放场

考虑施工时序的影响,本工程清表耕植土在绿化利用之前需临时堆置,路基工程开挖石方中用于防护排水、路面工程回填的石方也需设临时堆场堆放。

临时堆放场内的土石方都为松散体,在搬运和堆置过程中,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③弃渣场

沿线共设置2个弃渣场,占用的土地类型为荒草地。

施工临时用地尽量利用工程征用的永久用地、荒草地,少占或不占耕地和滩涂。

④植被损失的影响

河道开挖及堤岸修筑过程中,植被破坏,野生动物也受到一定的损失。

一般来说,大型动物会自行迁徒,只有地表及地下浅层的小型动物受到损失。

本项目完工后,将在防洪堤平台及阳光大道道路两侧实施绿化工程,绿地覆盖率可能较工程前更高。

因此,项目对工程沿岸植被损失及动物生境影响较小。

⑤防洪堤的建设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防洪堤建设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清淤、打桩、筑坝等作业中,水体被搅混,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或者将鱼虾吓跑,影响正常的活动路线;对河岸的开挖和围堰,破坏河漫滩地的水生植物群落,从而影响植食性水生动物的觅食;河岸施工可能导致局部塌方,威胁施工安全。

遇暴雨或洪水,大量流失的土方有可能淤塞河道,抬高河床,影响行洪安全;工程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若不加管理控制而直排江内,对水体的水质将产生较大影响;施工机械的冲洗水夹带含油污泥也将对水体产生影响。

评价区域没有水产养殖。

瓯江河口河段有名贵珍品鱼类:

香鱼(一名细鳞鱼)、花鳗鲡(又名溪鳗、雪鳗,为鳗中之王)、鳗鲡(又名河鳗)、鲥鱼(又名爱鳞鱼)、河蟹。

由于鱼类择水而栖迁到其它地方,而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只局限于施工区域,所以不影响鱼类物种资源的保护。

由于建设项目所在段江面开阔,施工占用江面不足江面宽度的十分之一,因此,工程施工期对鱼类通道的影响轻微。

工程完成后,如能保证流域内水量充沛,水质清洁,且基本不缩窄江面,并结合采取鱼类保护措施,原有的鱼类资源及其生息环境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该流域鱼类种类、数量的影响不大。

(2)营运期

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根据工可报告,工程将在瓯江沿岸设置6~30m的绿化带,改变了目前岸边绿化面积过少的现状,增加了瓯北镇的绿地面积,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改善。

绿地景观的建设,可优化城市人群的生活质量,改善区域小气候,还有利于净化区域大气环境,降低噪声,改善景观,从而提高瓯北镇的环境质量。

②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项目实施以后,河道水流的流量及其他水文情况有了一定的变化,所以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的环境也有所变化。

原有的被利用的水域水质将有明显改善。

岸边绿化带及护堤建成以后,更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岸上雨水径流中夹带的污染物质不易直接排入河道,水质的改善势必有利于鱼类等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优化。

但是,随着沿岸护坡的建设,将影响部分两栖类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因河道两侧现有土岸空隙是两栖动物和部分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因此建议在工程条件允许情况下,河岸工程砌石堤不进行浆砌,以保护这些水生生物的生境。

③景观的影响分析

因项目还在工可阶段,有关景观的设计尚未进行细化,但就本项目建设的基本点来看,增加了沿江绿化带,顺直了江堤,消除了沿江的违章建筑和随意乱丢的垃圾山。

本环评还建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下一步初步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岸线的景观要求,与东瓯大桥、甬台温铁路特大桥、江心屿等标志性建筑和景点的协调性,以符合城市景观建设的要求。

2、水文情势及水环境影响分析

《永嘉县瓯北翻水站至乌牛段堤线实施方案专题研究》在控制堤线的范围内对本工程段堤线实施后对瓯江河势、水流、水下地形、防洪、航运等各方面环境的影响作了专题研究,本报告引用其研究成果分析项目建设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专题报告采用河床演变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等研究手段,并考虑了工程河段已建和拟建的主要涉水工程,包括甬台温瓯江铁路特大桥、瓯江三桥、瓯江过江通道大桥和江滨路标准堤工程,研究堤线实施后的变化,得到如下成果:

(1)上下游潮位及流场变化

一、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验证表明,高低潮位误差在0.15m之内,流速总体误差在20%以内,模型可用于工程预测计算。

建桥以后,在遭遇1%、2%洪水条件下,铁路大桥上游河段最大壅高分别为0.26m、0.23m,0.05m以上的范围到梅岙,过江通道桥上游最大壅高分别为0.02和0.01m;在1%风暴潮条件下,铁路大桥下游河段最大壅高为0.07m,过江通道桥下游最大壅高为0.03m。

瓯北堤线实施后,在遭遇1%、2%洪水条件下,铁路大桥上游河段最大壅高分别为0.05m、0.03m,过江通道桥上游最大壅高分别为0.05和0.04m;在1%风暴潮条件下,铁路大桥下游河段最大壅高为0.01m,过江通道桥下游最大壅高为0.02m。

瓯北堤线实施后,在遭遇1%洪水条件下,塔山至屿头山河段流速减小0.02~0.06m/s;屿头山下至中央涂河段,流速增大0.01~0.06m/s;中央涂至灰桥浦河段,流速减小0.01~0.19m/s;灰桥浦断面流速减小3~29%,灰桥浦下至梅园河段,流速增大0.10~0.50m/s。

在1%风暴潮条件下,塔山至屿头山河段,流速变幅在10%以内;屿头山下至中央涂河段,涨潮流速增大0.01~0.22m/s,落潮流速减小0.01~0.09m/s;三桥至灰桥浦河段,流速减小0.03~0.09m/s,而落潮流速减小0.02~0.11m/s。

灰桥浦下至梅园河段,涨潮流速增大0.13~0.26m/s,而落潮流速增大0.08~0.22m/s;梅园断面涨潮流速变幅在3%内,而落潮流速增大幅度在7%左右。

(2)江心屿分流比变化

在五十年一遇和一百年一遇大洪水条件下,南汊分流比在74%左右,推荐堤线方案实施后,南汊落潮分流比变幅在0.4%以内;在风暴潮条件下,涨落潮分流比有所变化,南汊落潮分流比增大0.37%,涨潮分流比基本不变。

由此可知,在各种设计工况下,瓯北堤线方案的实施不会对江心屿分流比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

(3)冲於变化分析

工程实施后床面冲淤变化的预测方法,主要基于床面自动调整的原理,通过定床计算得到的水流要素,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公式进行估算和预测。

考虑到瓯江河口悬移质和推移质粒径差异悬殊,工程以后引起的淤积主要为悬移质,而冲刷主要为床面上的推移质,故对冲刷区和淤积区必须分别情况进行计算。

瓯北堤线方案实施后,在1%大洪水下,瓯北翻水站至塔山河段冲刷0.10~0.23m;塔山至鱼旗山段淤积在0.20m内;铁路大桥上50m至铁路大桥下700m范围,冲刷在0.10m内;铁路大桥下至灰桥浦段淤积在0.30m内;灰桥浦至杨府山段冲刷0.10~1.60m;梅园以下,冲淤幅度在0.20m以内。

在2%洪水条件下,灰桥浦以上河段冲淤部位和冲淤幅度与1%工况相当,而灰桥浦至杨府山段冲刷0.10~1.00m;梅园以下,冲淤幅度在0.15m以内。

在1%风暴潮条件下,瓯北翻水站至塔山河段冲刷0.10~0.15m;塔山至鱼旗山河段淤积0.01~0.10m;铁路大桥上50m至桥下700m范围,冲刷0.10~0.20m;铁路大桥下至灰桥浦段淤积在0.01~0.30m;灰桥浦至杨府山段冲刷0.10~0.40m;梅园以下,冲淤幅度在0.15m以内。

(4)对行洪和上下游河势的影响

从各设计工况时的水位、流速和分流比变化综合来看,瓯北堤线方案实施对工程河段河势及泄洪御潮等水环境不会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更不会使河势朝恶劣的河势方向发展。

(5)对沿线河段堤塘工程的影响

推荐方案实施后,在1%洪水条件下,江滨路鱼旗山至三桥段局部堤岸段,最大可能冲深1.6m左右,平均有0.5m冲深;江滨路灰桥浦至杨府山段局部位置,最大可能冲深0.58m。

在1%风暴潮条件下,鱼旗山至三桥段堤岸,对堤脚平均有0.20m冲刷深度;江滨路灰桥浦至杨府山段局部堤岸,有0.18m的冲深。

因江滨路标准堤平台采用全透空桩基梁板式结构,实际对江滨路的冲刷深度的影响幅度要小些。

堤线方案实施后,在各种设计工况下,江心屿北汊至龟山客运码头水域范围,总体涨、落潮流速均略有减小,堤线方案的实施不会对江心屿北侧沿线堤塘和瓯北已建50年一遇的标准堤塘堤脚有不利的影响。

(6)对港口航道的影响

推荐堤线河段内有鱼旗山岸边的军用港区及锚泊地和下游的杨府山港区。

军用港区及锚泊地位于鱼旗山旁的凹岸深槽处,平均高程在-10m以下,后者位于三江口南岸,只要对灰桥丁顺坝不产生破坏,就不会对港区造成不利影响。

杨府山港区位于南岸主深槽处,该深槽的稳定受制于上游江心屿河段南北汊道的分流量变动情况。

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对江心屿南北汊道涨落潮平均流量及分流比没有影响,落潮主流仍然稳定在江心屿南汊。

推荐堤线方案实施后,由于束流归槽作用,使得杨府山航道内局部涨落潮流速有所增加,特别是杨府山新港区附近涨落潮流速有所增加,对杨府山航道和新港区水深的维持和发展没有不利影响。

梅园以下为永嘉县瓯北镇规划的临港产业基地,根据以上流速计算分析来看,该河段流速有所增大,尤其在1%洪水情况下,落潮流速增大10~20%,对江道有少量冲刷影响,这有利于该段深水岸线的港口开发和航道维持,因此瓯北堤线方案的实施对该段拟开发岸线没有不利影响。

总体来说,瓯北堤线方案由于处于两微弯形河段的凸岸,距离南岸港口码头区又较远,堤线实施后对沿线已建航道码头基本上没有负面影响;堤线方案的实施对梅园以下瓯北规划的临港产业基地也没有不利影响。

(7)分流比工程实施后对北汊河道冲刷影响

七十年代初,温州市为整治温州港及航道的需要,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对江心屿南北汊的分流比进行了调整,但在达到整治目标后,未采取调控措施,使河道冲淤发生了单向变化,北岸淤积加剧,南汊河道不断刷深,发展到目前的分流比8.5:

1.5的状态,为保障南岸涉水工程安全,顺利宣泄洪水,温州拟进行江心屿南北汊分流比调整工程,调整目标为控制目前南北分流比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使南北分流比恢复到7:

3左右。

分流比调整工程的实施将使通过北汊的流量增加,势必会对北汊河道产生冲刷。

根据《温州市江心屿南北汊分流比调整工程研究报告》,调整工程实施后,北岸口门重新打开并挖槽疏浚后,北汊涨潮可增大分流比8.1%~8.79%,落潮可增加分流比6.35%~7.22%;洪水控制情况下,北汊可增加分流比6.46%~7.42%。

沿程堤前流速涨潮平均增大0.02~0.26m/s,最大增大0.04~0.32m/s,落潮平均增大0.01~0.07m/s,最大增大0.05~0.34m/s。

对于北岸的标准堤防局部地段,堤前可能将刷深1.5~2.0m左右,但对这些堤岸段进行补抛抛石,利用短丁坝护岸保滩,对北岸堤塘的安全不会构成危险。

3、水环境影响分析

从水文情势变化看,本项目完成后,在洪水期可缓解瓯北防洪压力,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洪水经本江段顺畅下泄;在丰水期不减少通过本江段流入下游江段的水流量。

对于枯水期工况,潮汐是主要的水动力条件。

无论涨潮还是落潮,由于堤线外移的距离相对1500m左右的江面宽度来讲所占比例很小,工程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很小。

所以本工程的建成不影响该江段的水环境质量。

本项目瓯北西段标准堤工程、阳光大道西段工程的建设为日后沿江城区改造达到雨污分流创造了基本条件,由此可使河道水质响改善的方向发展。

另外,随着本工程的建设,可有效地促进污水截污、美化环境工程的进程,可有效的防止该区域生活污水进入水体,所以本工程的建设,从污染负荷的控制上,有利于瓯江该江段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4、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施工期

拟建道路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现场中未完工路面、堆场和进出工地道路等粉尘污染,以及沥青搅拌和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其中以粉尘污染和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突出。

本道路工程大部分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在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标书中及在和施工单位的工程承包合同中应对施工单位提供的沥青拌和设备提出具体要求,沥青拌和设备必须带有除尘装置。

沥青拌和站及其它拌和场所的选址应在距村庄、学校等环境敏感点300m以上,以避免沥青烟气对这些敏感点的直接影响。

(2)营运期

由预测结果可知,本道路在设计期末,距公路路肩20m、40m、60m、100m下风向的NO2地面小时浓度和CO小时浓度贡献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根据阳光大道两侧保护目标调查,最近的村庄为西村(和三村),距路东南40m,道路NOX贡献值叠加背景值后为0.126mg/m3,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CO贡献值为2.49mg/m3,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5、声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

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包括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车辆行使噪声。

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打桩机械、混凝土搅拌机、升降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吆喝声、拆装模板的撞击声等;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

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机械噪声,但往往施工作业噪声比较容易造成纠纷,特别是在夜间,因此在夜间高噪设备严禁使用,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2)营运期

本项目道路在营运期达到设计交通量时,在不考虑构筑物阻隔、地形起伏及地面吸收等因素的情况下,4类区内:

昼间达标距离为红线外10m,夜间达标距离为红线外40m;2类区内:

昼间达标距离为红线外60m,夜间达标距离为红线外100m。

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道路营运期达到设计交通量时,沿线的西村(和三村)前排住户受到的噪声贡献值昼间、夜间均超过2类标准,昼间超标2.3dB,夜间超标4.9dB;叠加背景值后,昼间超标3.7dB,夜间超标5.5dB;

和三新村、礁下村前排住户受到的噪声贡献值昼间、夜间可达2类标准;叠加背景值后,昼间亦可达标,夜间微幅超标。

河田村前排住户受到的噪声贡献值昼间达2类标准,夜间微幅超标;叠加背景值后,超标幅度增大,昼间超4.9dB(A)、夜间超6.5dB(A)。

超标原因主要是背景值受五星大道交通噪声影响较大。

前牌村前排住户受到的噪声贡献值昼间达2类标准,夜间微幅超标;叠加背景值后,超标幅度增大,夜间超标+3.9dB(A)、夜间超4.9dB(A)。

超标原因主要是背景值受阳光大道东段交通噪声影响较大。

6、水土保持

(1)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及面积

本工程建设中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均在工程征、占地范围内。

本工程占地中占用荒草地面积为6.15hm2,属于水土保持设施,工程建设将损坏这部分水土保持设施,因此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共计6.15hm2。

(2)工程土石方平衡、弃渣量及弃渣场

工程开挖土石方90.17万m3(自然方,下同),其中土方73.34万m3,石方10.79万m3,淤泥0.13万m3,钻渣5.91万m3;填筑土石方326.86万m3,除钻渣外其余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