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课题申报书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08524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课题申报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课题申报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课题申报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课题申报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课题申报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课题申报书doc.docx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课题申报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课题申报书doc.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课题申报书doc.docx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课题申报书doc

年度

 

编号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学生“桃李杯”课题

 

申报书

 

课题名称

 

项目负责人

 

指导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的研究

 

朱敏

 

冯德雄

 

填表日期

 

2014年1月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

如果获准立项资助,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

协议,遵守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规定,认真开展科研工作,取得

预期成果。

 

申请者(签章):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的研究

申请课题

重点课题(√

若不被立为重点课题,是

(打√)

)一般课题()

否同意作为一般课题

课题研究起止年月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

预计

取得

让数学课堂充满文化味,凸显人文性,走向生活,走向实践。

成果

名称

课题

姓名

朱敏

系部

师范学院

专业班别

12级数教一斑

负责

电话

手机

指导

姓名

冯德雄

职称

学位

老师

专业

电话

手机

E-mail

题姓名

专业班别

分工

题组

负成

周怡媛

女12级数教一班

负责组织课题组的活动,进行阶段

责员

人(

女12级数教一班

)不张合庆

负责收集数学文化在实际生活中

胡坤

男12级数教一班

负责收集有关论文、案例、课件、

孙成林

男12级数教一班

负责收集在小学教材中体现数学

卿小红

男12级数教一班

负责收集一些数学家曲折的人身

 

二、选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数学文化:

狭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言语以及它们的形成与发展,广义上,除了这些之外,还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

所谓渗透数学文化,就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数学,从而真正学习数学。

文化,是一个使用十分普遍而又没有公认定义的概念。

我们在此把“文化”界定为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历史沉淀,其中的核心是观念、信仰、价值和思维方式等隐性的成份。

以此为视角,我们可以发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构建的新课程充满着清新扑面的文化气息。

例如:

标准在“课程的总体目标”部分指出,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经历多样的数学活动

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统计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等等。

如此种种无不洋溢着文化的魅力。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不仅要看到数学的知识、技能,更应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价值观让数学教育过程成为学习者文化素养的养成过程,提升数学教育的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现状分析:

数学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思维的深层次文化,对数学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数学文化的发展状态决定着数学教育的目标、价值和评价体系,其广泛渗透性和应

用性赋予数学教育在各门学科中的重要价值。

由于数学文化能够迅速地反映现代数

学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这就决定了数学文化的发展状态极大影响着数学的课程改革。

过去,数学教育过于注重数学的形式化、逻辑性、忽视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

养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感到“冰冷的美丽”,而将数学中“火热的思考”、重要的人文价值泯灭其中。

著名数学家张奠宙先生在《数学文化的一些新视角》中指出:

“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

化的感染,产生文化的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味和世俗的人情味。

这是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将数学文化深入到课程标准、教科书、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

”对数学文化的研究我们不在只停留在数学教育的价值的研究上,而最终落实到教育

实践中。

2.研究价值:

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文学、语言、

美学等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数学本身即是一种数学文化,纵观人类文化史,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主要的文化力量,人类的文化发展也影响着数学的发展与进步。

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文化名人,较为著名的有柏拉图,达芬奇本身也是数学家,而爱因斯坦、罗素等文化名人也是二十世纪数学文明的缔造者。

因而数学教育就是文化教育。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数学文化”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教育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明确指出: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充分

肯定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是在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课程实施建议”的“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

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诉,数学文化不再处于教育的边缘地带,而是以一种理念走入中小学课

堂,渗透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无论是理论界的研究结果,还是实践者的成功经验,都显示出数学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数学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总目标:

让数学课堂充满文化味,凸显人文性,走向生活,走向实践。

分目标:

Ⅰ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经历多样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统计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Ⅱ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对小学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探索、形成数学教学人文性的理念。

Ⅲ在实践中构建一个较为丰富的“小学数学文化”的内容体系,探索有特色的小学数学文化的实践操作策略》

研究内容:

1.构建生本的数学课堂文化。

生本的数学课堂文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

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

独立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本课题主要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主动摄取、积极建构的数学文化场景。

2.构建生命的数学课堂文化。

生命的数学课堂文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重

视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把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叶澜教授)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如何发挥数学的无限魅力,去激发和浇灌学生与生俱来的灵性和好奇心,倾听学生生命的自由感悟,光大学生探究的天性。

3.构建生活的数学课堂文化。

生活的数学课堂文化强调数学应与生活联系,在生活和活动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

先进的数学课堂文化离不开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教育即生活”和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研究重点:

1.如何在小学教学课堂中结合小学课堂内容渗透数学文化

2.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进行怎样的数学行为才能使课堂充满数学文化

3.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数学文化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查阅相关的文献、书籍,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做一个资料整理;确立研究方案。

2.研究方案确立后,有方向性的了解数学文化,收集各种关于数学文化的案例。

3.设置调查表,调查小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知,以及对渗透了数学文化的课堂的兴趣度。

4.收集很多优秀的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渗透数学文化的案例,整理为专著,让更多的人学习。

 

2.研究过程

一.启动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4月)

1.成立课题组,分配研究任务,明确研究方向。

2.理论学习(数学教育学、数学史、小学数学概论、和有关数学文化的书籍)

3.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4.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4年8月)

1.数学文化的含义、及其组成要素的调查与研究。

2.各年级可渗透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与分析。

3.各年级渗透数学文化的收集与整理(数学发展、数学家、数学美、数学趣闻)

4.数学文化怎样合理的渗透,途径、形式、方法和实践探究。

三.总结阶段

1.完成学生后测工作,并进行分析比较。

2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研究报告。

3.进行成果展示,邀请专家进行结题报告。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积极组织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法案实施研究并及时调整,交流反思、经验总结。

2.理论研究法

主要是本课题实施过程中途径、原则、方法、特征、策略等进行进一步讨论与研究。

3.经验总结法

总结课题基本经验、原则和措施,归纳出新颖之处。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让数学课堂充满文化味,凸显人文性,走向生活,走向实践。

2.开展多样性的有关“数学文化”的活动,使数学文化与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创新之处

在以往以题海战术为主的数学课堂基础上,结合有关的数学人物,数学历史,数学与人文的关系,让数学课堂充满文化味,凸显人文性,走向生活,走向实践。

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从而学好数学。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开题报告书

论文

2014/3/30

孙成林

撰写研究方案

论文

2014/3/30

朱敏

发表研究报告

论文

2014/8/30

张合庆

观摩课的录像与课件

多媒体

2014/6/30

胡坤

关于小学生对新旧数学课堂的调

调查表

2014/8/30

卿小红

查表

出版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渗透数学

专著

2014/9/30

周怡媛

文化的优秀案例集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

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学科背景:

本课题组的成员皆为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拥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掌

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与交谈技巧。

(2)查阅相关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郑毓信《漫谈数学文化》《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4张景中《感受小学数学思想的力量》人民教育出版社

5肖强《数学之美》中学生百科

6齐名友《谈数学文化》

(3)成都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有足够的进行抽样调查的资源。

图书馆期刊数据库以及档案室提供了能够满足研究所需资料,学校在科研方面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学院资助的资金也能满足需求,一年的时间也满足研究周期。

(八)经费预算

 

经费开支科金额

序号经费预算

目(元)

 

1图书资料费文献查阅、问卷打印,预计500份、相关

 

书籍购买

 

2调研经费个案访谈时赠送小礼品、交通费等

 

3小型会议费小型会议使用资料打印物资购买等

 

4设备使用费使用设备进行数据录入分析、资料整理

 

5应急资金防止出现突发或意外状况

 

合计

 

400

 

200

 

50

 

50

 

100

 

800

三、项目负责人导师意见

 

目前,数学文化和教育大都在理论上研究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案例和实践还较少,对小学数学教材中发掘和开发数学文化资源

不多。

呈现和渗透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可从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意识多方面,设计并整理渗透数学文化的案例来体现数学文化在小学课堂中的教育价值。

在数学文化已正式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的今天,我们除适当借鉴从宏观、从历史考察数学的进步的现有成果外,更应该潜心从微观的角度,即从具体的数学符号、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中去挖掘数学教育的文化内涵。

将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努力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切实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迎来数学学习的春天。

建议在研究中注意小学生感受的数学文化略不同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小学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文化也不同于中学生和大学生。

我们借此课题研究,提高同学们学习积极性,探索精神和教科研能力,提升师范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实践与教学能力,实践小学数学教学与科研相合。

 

本课题的研究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实用性,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启

 

发性。

 

导师签名:

年月日

四、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赞成票反对票

 

建议立项意见

(重点或一般、表决未通过不填此栏)

 

1.选题不当,不符合资助条件;

2.课题论证不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不宜承担此项目;

4.课题组力量不强或分工不当;评5.资料准备不够;

审6.不具备完成本项目所需的其他条件;7.经过比较,本项目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未8.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原日

 

五、学院批准意见

 

弃权票

 

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

 

批准金拨款次数

 

额元

 

拨款时

 

 

第一次第二次

 

拨款金拨款金额

 

额元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