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08172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docx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docx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

标准溶液编号:

有效期:

标准溶

液名称

物质的

量浓度(mol/L)

依据标准

GB/T601-2002

基准试剂

摩尔

质量(M)g/mol

溶液

温度(℃)

名称:

编号:

仪器编号

天平:

滴定管(仪器):

容量瓶编号:

配制配制日期:

溶质称量(g):

溶剂名称:

标定标定日期:

序号

1

2

3

4

基准试剂质量m(g)

滴定末数V1(mL)

空白修正V0(mL)

温度修正系数f(mL/L)

(GB/T601-2002附录A)

溶液体积V(mL)

CB(mol/L)

平均值(mol/L)

复标标定日期:

序号

5

6

7

8

基准试剂质量m(g)

滴定末数V1(mL)

空白修正V0(mL)

温度修正系数f(mL/L)

(GB/T601-2002附录A)

溶液体积V(mL)

CB(mol/L)

平均值(mol/L)

计算式:

V=(V1-V0)×(1+f/1000)

CB=1000m/(M×V)

说明:

每次滴定必须从“0”开始

备注:

 

配制人:

标定:

复标:

审核:

 

标准物质配制(标定)记录

编号:

CHEC/QBG-075

名称:

、配制方法:

使用天平型号编号室温℃、湿度%RH

配制:

取定溶mL

标定:

取份:

⑴⑵⑶⑷

用溶液滴定,滴定消耗量(mL)

V1=、V2=、V3=、V4=、V0=。

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公式:

C=

计算结果():

C1=C2=C3=C4=C=

相对偏差(%):

S1=S2=S3=S4=

备注:

 

配制人:

复核人:

配制日期:

年月日有效期年月日

标准溶液配制记录

编号:

CHEC/QBG-147

标准溶液名称:

规格:

配制方法:

仪器名称:

溯源标准:

温度:

℃、湿度:

%RH

标准溶液拟配浓度:

配制或稀释过程:

配制日期:

年月日有效期:

年月日

配制人:

复核人:

0.1m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

编号:

JL/LJ-001-01

一、标定方法:

GB/T5009.1-2003

二、使用仪器:

AEL-200电子天平(仪器编号:

JYB001)马弗炉(仪器编号:

JYC009)

三、操作

1、量取9ml盐酸,加适量水并稀释至1000ml。

混匀,待标定。

2、标定:

精密称取约0.15g在270~300℃干燥至恒量的基准无水碳酸钠,加50ml水使之溶解,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本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煮沸2min,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

四、记录和结果

1、计算公式:

c(HCl)=m/[(V1-V2)×0.0530]

0.0530……与1.00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1mol/L]相当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

2、数据

编号

Na2CO3(m)

滴定体积(V1)

试剂空白(V2)

C(HCl)

1

(g)

(ml)

(ml)

(mol/L)

2

(g)

(ml)

(ml)

(mol/L)

平均

(mol/L)

配制人:

复核人:

配制日期:

复核日期:

稀释记录表

标准液浓度

吸取量

定容量

定容后浓度

有效期

配制人

配制日期

复核人

(mol/L)

ml

ml

(mol/L)

(mol/L)

ml

ml

(mol/L)

(mol/L)

ml

ml

(mol/L)

(mol/L)

ml

ml

(mol/L)

(mol/L)

ml

ml

(mol/L)

(mol/L)

ml

ml

(mol/L)

(mol/L)

ml

ml

(mol/L)

(mol/L)

ml

ml

(mol/L)

(mol/L)

ml

ml

(mol/L)

(mol/L)

ml

ml

(mol/L)

标准溶液(滴定液)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必填项目):

标准溶液、滴定液

目的(必填项目):

对标准溶液的使用等制定统一的要求,便于统一的管理。

背景知识(选填项目):

无。

原理(选填项目):

主体内容(操作步骤,必填项目):

1内容

1.1标准溶液的配制

1.2标准溶液的标定

≤0.1%,标定和复标之间的相对偏差≤0.1%,否则重标。

标定结果按初复标的平均值计算,取四位有效数字。

1.3标准溶液的贮存

1.4标准溶液的发放

主要参考文献(选填项目):

无。

 

实验室管理规范共有3258人关注过本贴

实验室管理规范

一、目的:

建立一个实验室仪器、试剂、试液、标准溶液、滴定液的管理检验操作及安全卫生的管理规范,以便全体人员遵照执行,确保检验工作的规范性。

2、责任者:

全体人员

3、规范内容

二、安全卫生规范

1、实验室内应穿实验衣,必要时戴护目镜及口罩。

2、实验室内不得嬉闹、吸烟、吃东西,不准用实验器皿盛装食物。

3、进行化验时不得中途离开。

4、实验中所用仪器、试剂放置要合理,有序。

实验台面要清洁整洁。

实验工作结束或暂告一段落时,仪器试剂用品应放回原处,房间要打扫干净,垃圾应放入垃圾桶内,不得随意乱扔或抛入水池中。

5、玻璃仪器之清洗:

应先以清水冲洗后,再以清洗液洗净,最后用纯水冲洗,晾干。

6、不可用口或鼻直接尝、嗅化学试剂。

7、易燃易爆试剂,须储放于阴凉通风处,不得直接爆置于阳光下或接近热源。

8、皮肤或衣服沾上化学试剂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若喷到眼睛应立即以洗眼器冲洗。

9、如曾使用有毒物进行工作,工作完毕应立即洗手。

10、稀释硫酸时只能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边倒边搅拌,不得反向操作。

11、使用高氯酸工作时,不能戴手套。

12、配制溶液或在实验中能放出HCN、NO2、H2S、SO2、Br2、NH3等及其他有毒和腐蚀性气体时(如HCL、H2SO4、HNO3、CCL4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3、使用明火时,应查看周围有无可燃性化学试剂。

14、加热易燃试剂时,不得使用明火和电炉直接加热,应以水浴方式。

15、使用火焰加热时,应注意衣袖、头发等是否因太长而被燃烧之可能性。

16、以烧瓶或试管进行加热时,瓶口或管口不可朝向别人或自己。

17、加热时,不可以将瓶口密闭,以免膨胀爆炸。

18、使用玻璃仪器时,应先检查是否有裂痕,边缘是否有尖锐的棱角,以减少意外发生。

19、正在燃烧的火焰,若要添加燃料是,应先熄灭冷却后方可添加。

20、少量有毒试剂之废弃必须用大量水冲入下水道.

21、浓度较高的废酸、废碱要经中和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道。

22、大量有机溶剂不得直接放入下水道,应尽可能回收利用或集中处理。

.23、实验室应备有消防灭火器,必要时使用。

24、下班前应检查水电是否关好,检查须进行隔夜试验的设备是否无安全之虑,方可离开。

三、化学试剂的管理

1、实验室的化学试剂由实验室专人负责申购、登记、验收。

2、购入的化学试剂应逐件检查产品的名称、标签、出厂日期、品级商标、厂名、合格证等,“三无”产品及超过保质期的产品不得验收入库。

3、经验收无误的化学试剂应按一般化学试剂、剧毒品、易燃易爆品、强氧化剂、强腐蚀剂等分类分别存放,不可乱堆乱放。

4、剧毒试剂应放在保险柜内封存,保险柜钥匙由保管员和实验室负责人分别保存,开启时必须有两人同时在场,使用后及时放回。

5、取试剂的药勺一定要洗干净后才能伸入瓶内挖取药品,高纯试剂或基准试剂取出后不得再倒回瓶内。

6、化学试剂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需冷藏之试剂应存放于冰箱内。

7、化验员应时常检查试剂的保质期,超过保质期或保质期内异常变质的试剂不可使用。

8、试剂取用后应立即盖好。

五、试液、滴定液、标准溶液的管理

1、试液、滴定液、标准溶液等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的规定方法配制,配制应有记录(包括配制所用试剂的名称、数量以及有关的计算)以备查对。

2滴定液应按规定标定,标定误差不得超过允许值。

3溶液配制好后应贴上明显的标签,标签的内容包括品名、配制浓度、配制日期、配制人等,必要时要注明有效期和特殊储存条件。

4滴定液和标准溶液在常温下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月。

5使用溶液时应注意溶液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溶液,已经变质污染或失效的溶液应随时倒掉,避免被别人误用。

6倒取溶液时应仔细核对标签的名称是否与所取溶液相符,以免倒错造成分析错误。

7溶液用完后应立即盖好瓶塞,不要长时间敞口,也不允许将吸管长时间插在试剂瓶中。

.8碱性溶液和浓盐溶液不要贮存在具有磨口塞的玻璃瓶中,以免瓶塞腐蚀或固结后不易打开。

9遇光易分解的溶液应贮存在棕色瓶中,置于暗处保存。

六、玻璃仪器的管理

1、玻璃仪器够入时应经专人校验合格后方能使用,超过有效期应重新标定。

2、实验用之烧杯、锥形瓶、容量瓶、吸管常用之器具,应随时保持库存量,以备不时之需。

3、实验之玻璃仪器应随时保持干净,当有破损时应将其集中放置,避免割伤工作人员。

4、新玻璃仪器使用前应以适当清洗液清洁干净。

5、玻璃仪器使用完毕应及时清洗干净,不要在仪器内遗留脂肪、酸碱液、腐蚀性物质或有毒物质。

6、玻璃量器不得以加热方式干燥。

7、非标准口的具塞玻璃仪器,如容量瓶、比色管、碘量瓶等应在洗涤前将塞子用塑料绳或橡皮筋栓在管处,以免打破塞子或相互弄乱。

8、比色皿在使用时只能拿磨砂面,不能用手拿透光面,比色时应先用滤纸吸干外部水珠,再用镜头纸擦净,不可用滤纸用力擦拭透光面。

七、仪器设备管理

1、每台检验仪器设备均应制订标准操作规程(SOP),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规操作,以免损坏仪器或影响检测结果。

2、精密仪器设备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试,运行正常后交岗位人员使用。

3、各种仪器设备应定期保养、检修,随时保持正常状态,保养、检修应有记录。

4、仪器发生故障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修理。

5、仪器使用完后应将各部件恢复到所要求的位置,及时做好清理工作,拉下电源,盖好防护罩。

6、报废的仪器设备应做好标识封存。

7、计量器具必须建立台帐并定期检定。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一)防火与灭火

化学实验室的易燃.易爆物品需定期检查,使用时远离火种,也不能与强氧化剂接触.实验室里严禁吸烟,严禁生火取暖;家用电器用品要经常检修,防止绝缘不良而短路或超负荷而引起线路起火.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移开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对小面积的火灾,应立即用湿布.沙子等覆盖燃烧物,隔绝空气使停火熄灭.火灾发生应立即报警,根据燃烧物性质使用相应的灭火器,进行抢救,以减少损失.常用的灭火器有以下几种:

1.二氧化碳灭火器:

适用于电器起火.

2.干粉灭火器:

用于扑灭可燃气体,油类,电器设备,物品,文件资料等初起灾.

3.1211灭火机:

高效灭火剂,使用于油类,有机溶剂,高压电器设备和精密仪器等的起火.

4.泡沫式灭火器:

适于油类和一般起火.

(二)一般伤害事故的处理

实验室配置药箱,内放常用医药用品:

消毒剂:

75%酒精,0.1%碘酒,3%双氧水,酒精棉球。

烫伤药:

玉树油,蓝油烃,烫伤药,凡士林。

创伤药:

红药水,龙胆汁,消炎粉。

化学灼伤药:

5%的碳酸氢钠溶液,1%的硼酸,2%的醋酸,氨水,2%的硫酸铜溶液。

治疗用品:

药棉,纱布,护创胶,绷带,镊子等。

1.割伤处理:

伤口保持清洁,伤口内如有异物应小心取出,然后用酒精棉清洗,涂上红药水,必要时敷上消炎粉包扎,严重时采取止血措施,送往医院。

2.烫伤和烧伤的处理:

可在伤处涂上玉树油或75%酒精后涂蓝油烃。

如果伤面较大,深度达真皮,应小心用75%酒精处理,并涂上烫伤油膏后包扎,送往医院。

3.化学灼伤处理方法:

如果沾上浓硫酸,切忌用水冲洗,先用棉布吸取浓硫酸,再用水冲洗,接着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最后用水清洗。

必要时涂上甘油,若有水泡,应涂上龙胆汁。

至于其他酸灼伤,可立即冲洗,然后进行处理。

若被碱灼伤时先用水冲洗,然后用3%的硼酸或2%的醋酸清洗。

如果酸碱溅入眼内,应先用水冲洗,再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2%的醋酸清洗.

(三)中毒的急救措施化学中毒有三条途径:

1,通过呼吸道吸入有毒的气体,粉尘,烟雾而中毒;

2.通过消化道误服而中毒;

3.通过接触皮肤而中毒。

在实验室发生中毒时,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同时,紧急送往医院医治,常用的急救措施有以下几种:

1.呼吸系统中毒,应使中毒者撤离现场。

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让患者呼吸新鲜的空

气。

清者会较快恢复正常。

若发生休克昏迷,可给患者吸入氧气及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往医院。

2.消化道中毒应立即洗胃,常用的洗胃液有食盐水,肥皂水,3%~5%的碳酸清钠溶液,边洗边催吐,洗到基本没有毒物后服用生鸡蛋清,牛奶,面汤等解毒剂。

3.皮肤,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浓硫酸先用干布擦干),具体措施和化学灼伤处理相同。

(四)触电事故的急救措施

人体接触电的电压高过一定值(36伏)就可引起触电,特别是手脚潮湿更容易触电。

发生触电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将患者上衣解开进行人工呼吸,切忌注射兴奋剂。

当患者

恢复呼吸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