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08103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docx

《1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docx

1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

 

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

 

预案编号:

编制人:

审批人:

批准人:

 

2009年11月9日发布                      2009年11月10日实施   

 

发布令

根据国务院493号令及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贸联铝合金科技所在地(xxxxxx)的危险化学品现场处置预案现已由公司危险化学品现场处置预案编制小组编制完成。

经过xxxxxxx、化工安全专家评审,后经公司安委会会议研究,决定自2009年11月10日起发布执行。

公司要求全体员工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及“合理避险、科学逃生”的观念,认真学习危险化学品现场处置预案的容,明确各自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危险化学品现场处置预案中的相关职责,共同做好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特颁此令

 

总经理(签字):

2009年11月9日

 

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4

1、甲苯事故处置方案4

2、二甲苯事故处置方案4

3、乙酸乙酯事故处置方案5

4、乙酸丁酯事故处置方案6

5、丁酮事故处置方案6

6、火灾控制7

7、人员疏散方案8

8、生产过程中急性中毒处置方案18

常见事故现场处理方案

1、甲苯事故处置方案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露: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露:

建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如有大量甲苯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泥块阴断液体的蔓延;如倾倒在水里,应立即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用围栏阴断甲苯的蔓延扩散;如甲苯洒在土壤里,应立即收集被污染的土壤,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任其挥发。

事故现场加强通风,蒸汽残液,排除蒸汽。

2、二甲苯事故处置方案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露: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露:

建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迅速将被二甲苯污染的土壤收集起来,转移到安全地带。

对污染地带沿地面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汽。

迅速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并用围栏等限制水面的二甲苯的扩散。

3、乙酸乙酯事故处置方案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露: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露:

建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4、乙酸丁酯事故处置方案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露: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露:

建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丁酮事故处置方案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

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露:

用砂土或其他不燃烧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露:

建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6、火灾控制

初期火灾扑救:

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适当的移动灭火器来控制火灾。

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进出口伐门,切断进入物料,然后立即启用现有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火势威胁的物质。

当易燃液体外流时,可用沙袋或其它材料筑堤拦截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区。

另外,用湿毛毡、海草帘等物堵塞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势蔓延。

火灾扑救:

扑救火灾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必要时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大。

当火灭以后,仍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除余火。

特殊化学品火灾扑救要点:

扑救气体类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之前,必须保持稳定燃烧。

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相混合,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爆炸品火灾,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的威力;另外,扑救爆炸物品堆垛火灾时,水流应采取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扑救有毒品和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有毒品溅出。

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

7、人员疏散方案

听到某个区域需要疏散人员的警报时,区域的人员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并到指定地点集合,从而避免人员伤亡。

装置负责人在撤离前,利用最短的时间,关闭该区域可能会引起更大事故的电源和管道阀门等。

1)、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

人员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由当班班组长负责清点本班人数。

当班班长应组织本班人员有秩序地疏散,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

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班长清点人数后,向现场分管负责人或者值班长报告人员情况。

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员工的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

由事故单位负责报警,发出撤离命令,接命令后,当班负责人组织疏散,人员接通知后,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

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

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负责人清点人数后,向事故车间主任(部门负责人)或者调度报告人员情况。

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人员的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负责抢险和救护的人员在接指挥部通知后,立即带上救护和防护装备赶扑现场,等候调令,听从指挥。

由队长(或者组长)分工,分批进入事发点进行抢险或救护。

在进入事故点前,队长必须向指挥部报告每批参加抢修(或救护)人员数量和并登记。

抢修(或救护)队完成任务后,队长向指挥部报告任务执行情况以及抢险(或救护)人员安全状况,申请下达撤离命令,指挥部根据事故控制情况,必须做出撤离或继续抢险(或救护)的决定,向抢险(或救护)队下达命令。

队长若接撤离命令后,带领抢险(或救护人员)撤离事故点至安全地带,清点人员,向指挥部报告。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当事故危急周边单位、社区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书面发送警报。

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

在发布消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缓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

撤离方式有步行和车辆运输两种。

撤离方法:

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应向上风向转移(在造粒塔、烟囱、合成塔框架等高处设立风向标);

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撤离距离应为上风向1000m以上。

5.2.3  危险区的隔离

㈠危险区的设定

公司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按危险程度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事故中心区、事故波及区和受影响区。

1、事故中心区:

即距离事故现场0~100m区域。

此区域为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和设备的损坏,人员急性中毒的危险。

2、事故波及区:

指距离事故现场100~1000m区域。

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造成作用时间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和损坏,或者造成轻度中毒危险。

3、受影响区:

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

该区域可能有从事故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

㈡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法

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按危险区的设定,划定事故现场隔离区围。

1、事故中心区:

以距事故中心约100m道路口上设置红白色相间警戒色带标识,写上“事故处理,禁止通行”字样,在圆周每50m距离上设置一个警戒人员。

专业警戒人员(保卫处)必须着正规服装,并佩戴印有“警戒”标识字样的袖套。

义务警戒人员必须佩戴印有“警戒”标识字样的袖套。

若政府其他部门的人员参与警戒,必须着正规服装。

2、事故波及区:

以距事故中心约1000m道路口上设置红百相间警示色带标识,写上“危险化学品处理,禁止通行”字样,在路口设身着制服带“警戒”标识字样袖套一人。

㈢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1、事故中心区外的道路疏导由保卫处负责,在警戒区的道路口上设置“事故处理,禁止同行”字样的标识。

并指定人员负责指明道路绕行方向。

2、事故波及区外道路由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禁止任何车辆和人员进入,并负责指明道路绕行方向。

5.2.4  伤员救援原则

⑴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⑵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以上分组进行;

⑶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

⑷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中毒物质及现场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⑸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⑹搬运伤员时需遵守下列规定:

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注意保护受伤部位;

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背部骨折的伤员,禁止背运,应使用担架或双人抬送;

搬运时动作要轻,不可强拉,运送要迅速及时,争取时间;

严重出血的伤员,应采取临时止血包扎措施;

救护在高处作业的伤员,应采取防止坠落、摔伤措施。

抢救触电人员必须在脱离电源后进行。

5.2.5  抢险人员个人防护

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超标时或情况不明时,救援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进入现场。

岗位人员紧急撤离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情况紧急时可用湿布捂住口鼻)。

环境监测表明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低于2%时,区域可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头部防护:

戴安全帽                      

身体防护:

穿全棉防静电工作服,做到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裤腿紧。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防护:

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5.2.6  抢险人员监护

参加救护、救援人员的以互助监护为主,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原则处理。

在救援中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而导致队员受伤的,其他救援人员发现时必须向指挥部报告,并作出是否申请支援的决定,若申请支援时,由指挥部下达预备救援队进入事故现场参加救援的命令。

5.2.6  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1、发生以下情况,应急救援、抢险人员可以先撤离事故现场再报告:

⑴事故已经失控;

⑵个体防护装备已经损坏

⑶出现爆炸和火灾的征兆

2、发生下列情况,指挥部必须下达让应急救援、抢险队员撤离的命令:

⑴事故已经失控;

⑵应急救援、抢险队员个体防护装备损坏

⑶出现爆炸和火灾的征兆

5.2.7 事故应急处理和控制措施

泄漏处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1、泄漏处理注意事项: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物控制

如果有可能,可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

方法有二类:

在调度的指令下进行,通过关闭有关伐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

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修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成功堵漏的因素有四:

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

泄漏孔的尺寸

泄漏点处实际或潜在的压力

泄漏物质的特性

3、泄漏物处理

现场泄漏物要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四种方法:

围堤堵截:

如果泄漏物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

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引流到安全地点。

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伐,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

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采用水枪或消防带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

使用这一技术,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

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的水蒸汽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它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集):

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将泄漏出的物料收入容器或槽车;当泄漏量小时,可用黄沙、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

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5.2.8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㈠受伤人员分类

可能造成的伤害有:

中毒、窒息、烧伤(含冻伤、灼伤)等。

受伤人员按以下分类:

1、化学性烧伤

包括氨及酸、碱体表烧伤等,其中也包括眼部的接触烧伤。

主要伤害对象岗位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

2、高温物理性烧伤

包括直接接触高温物体表面的烧伤,高温的水、汽烫伤,发生爆炸事故而导致的高温烫伤、以及高温热焰烧伤。

主要伤害对象以岗位作业人员、爆炸危险源点50m半径围操作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3、误食有毒物质的中毒

包括误食的氨、酸、碱导致的消化道烧伤,中毒包括误食甲醇、甲醛、甲醛等的物质导致的中毒。

主要伤害对象是操作人员。

4、气体中毒和窒息

包括吸入有毒气体导致的中毒和因为环境中氧气浓度低而导致的窒息伤害。

伤害对象主要有岗位操作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㈡患者现场救治方案

1、注意事项:

公司应建立医疗抢救小组,由管理部组长任负责人。

要求每一个职工都会“心肺复术”,一旦发生事故出现伤员,首先做好自救互救。

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作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人防护;

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2、急救要点:

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吸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避免进一步受伤;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冲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进一步受伤;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脱去患者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烧伤面,避免伤面感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

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在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信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医院救治。

对发生中毒的病人,应由医护人员在现场注射特效解毒剂或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后,才能根据中毒和受伤程度转送各医院。

3、甲苯中毒的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停止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二甲苯中毒的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停止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乙酸乙酯中毒的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停止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6、乙酸丁酯中毒的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停止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7、丁酮中毒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停止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纳溶液洗胃。

就医。

8、生产过程中急性中毒处置方案

为了应急各种急性中毒事件造成的中毒人员能得到迅速有效地治疗,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及时、有效、有序的救治中毒人员,特制定生产过程中急性中毒处置方案。

  一、急性中毒应急领导机构

为做好急性中毒医疗救治工作,成立公司急性中毒救助小组。

救助小组的职责是:

协调、组织工厂人员救助工作,向工厂发生急性中毒事件的地点组派相关人员及时到位,统一领导并指挥公司的急性中毒医疗救护小组的处置工作;督促、检查救护小组的抢救设施、急救药品的储备情况及队伍的技术训练情况;向公司领导报告医疗救治的处置情况。

二、应急专业队伍

  

(一)医疗救护组:

由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组成一医疗救治应急队伍,接受事故现场的直接调遣,负责事故现场急性中毒事件的紧急工作。

(二)化学中毒处置队:

由生产部安排相关人员组成一支化学中毒事件处置应急队伍,承担事故现场中毒人员的转移等应急处理工作。

三、应急机制

工厂发生急性中毒事件时,应首先工厂发生地的负责人或知情人员及时快速向公司领导上报中毒情况,急性中毒医疗救护小组接到请求后,及时组派医疗救护人员及化学性中毒处置队伍,进行快速支持。

  四、基本急救药品的准备工作

  1、医疗救护小组平时要储备足量的急救药品、解毒药品、氧气、担架等,经常对药品的过期情况进行查看,以保证事故发生时中毒人员在工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基本救护,协助医院专业救护人员的工作,并汇报中毒的原因、毒物等基本情况,以便医生对中毒人员做出更好的救助判断,对症下药。

  2、化学中毒处置队要及时、快速得感到第一现场,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尽可能将中毒人员在第一时间转移至安全地带,在医生未到之前,先采取现场急救处理,为医生的救护工作提供方便。

  五、要求

  

(一)准备工作:

  1、公司应分别对医疗救护小组、化学性中毒处置队的所有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训练。

建立一支技术熟练的医疗救治和化学性中毒处置队伍。

加强救治人员的急性中毒事件抢救意识和宣传教育,组织医疗救治队伍和化学性中毒处置队伍的实战模拟训练,使之懂得准确判断、准确检测和准确防护和救人的常规。

  2、做好各种急性中毒事件发生前医疗救治物资的准备工作。

医疗救治、化学性中毒处置队应预计中毒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医疗救治任务和化学性中毒处置任务,并根据预测做好各项相应准备。

  3、医疗救治队和化学性中毒处置队要明确各自的职责,责任到人。

  4、各队要把所有队员的进行备案,保持全天候畅通无阻。

  

(二)急性中毒事件发生后的指挥工作

  1、发生急性中毒事件后,公司领导应及时调派医疗救护组和化学性中毒处置队成员到发生急性中毒事件所在地进行医疗救护、化学性中毒处置。

做到亲临一线、靠前指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